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原文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原文

發布時間:2022-08-16 17:51:21

① 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作文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讀後感
面對著瘦肉精,面對著注水羊,面對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特點的標語。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我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叫做《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是中國人,看了都有所感觸。

篇文章是湖南衡山人龍應台女士寫的。寫的是中國人的種種陋習。她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出寫出來,讓中國看了,沒有道理不生氣。使中國人如坐針氈。由於作者對中
國愛的深沉,所以對國人的劣根性恨之入骨。連連問: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聲討懦弱的中國人,直逼我們每一個人的良知,撕開中國人醜陋的靈魂,質問我們
的尊嚴。是啊,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我們應該站起來,指著不道德人的鼻尖,告訴他們,我們生氣了!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很都有骨氣的人,秦朝有項羽烏江自刎,宋國有岳父精忠報國,抗擊金軍,明有鄭成功復台灣,清有林則徐火燒鴉片••••••這些都是中國人!有骨氣的中國人!難道經過幾千年傳承,這種骨氣都隨風而去了嗎?
當攤販把你的搞得的像個破落的打雜院,城市的交通一團烏煙瘴氣,淡水河是條爛腸子,你捧著自己的無腦嬰兒,你在無言的對天哭泣嗎?
看到外國人在旅遊景區上寫著一塊牌子—請勿大聲喧嘩,只寫給中國人看。看到最後的一句話時,是中國人都會生氣,憤怒。沒想到中國人在外國人的眼裡竟是這樣的形象。曾經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那?你難道不為此感到憤怒嗎?為此感到惋惜嗎?
中國人應該站起來了,我們一定要改掉陋習,從自己,從大家,從點滴開始做起。告訴他人,你生氣了!你受夠了!你已不再沉默了!
我想信中國人一定,會改變,一定會清醒過來。加油!每一個中國人!

②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

龍應台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本文中心思想是在中國,人民只有納稅的義務,而權力卻少之又少,跟西方民主國家一切權力屬於納稅人的截然相反
這是一篇渾身是刺的散文,體現著作者耿直、認真、批判現實的風格,文中的反復質問相當有力,發人深省,被認為具有魯迅投槍匕首雜文之遺風

③ 求篇作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龍應台
在昨晚的電視新聞中,有人微笑著說:「你把檢驗不合格的廠商都揭露了,叫這些生意人怎麼吃飯?」
我覺得惡心,覺得憤怒。但我生氣的對象倒不是這位人士,而是台灣一千八百萬懦弱自私的中國人。
我所不能了解的是: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包德甫的《苦海餘生》英文原本中有一段他在台灣的經驗:他看見一輛車子把小孩撞傷了,一臉的血。過路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停下來幫助受傷的小孩,或譴責肇事的人。我在美國讀到這一段。曾經很肯定地跟朋友說:不可能!中國人以人情味自許,這種情況簡直不可能!
回國一年了,我睜大眼睛,發覺包德甫所描述的不只可能,根本就是每天發生、隨地可見的生活常態。在台灣,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蟬螂,而是「壞人」,因為中國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殺到他床上去,他寧可閉著眼假寐。
我看見攤販占據著你家的騎樓,在那兒燒火洗鍋,使走廊垢上一層厚厚的油污,腐臭的菜葉塞在牆角。半夜裡,吃客喝酒猜拳作樂,吵得雞犬不寧。
你為什麼不生氣?你為什麼不跟他說「滾蛋」?
哎呀!不敢呀!這些攤販都是流氓,會動刀子的。
那麼為什麼不找警察呢?
警察跟攤販相熟,報了也沒有用;到時候若曝了光,那才真惹禍上門了。
所以呢?
所以忍呀!反正中國人講忍耐!你聳聳肩、搖搖頭!
在一個法治上軌道的社會里,人是有權利生氣的。受折磨的你首先應該雙手叉腰,很憤怒地對攤販說:「請你滾蛋!」他們不走,就請警察來。若發覺警察與小販有勾結——那更嚴重。這一團怒火應該往上燒,燒到警察肅清紀律為止,燒到攤販離開你家為止。可是你什麼都不做;畏縮地把門窗關上,聳聳肩、搖搖頭!
我看見成百的人到淡水河畔去欣賞落日、去釣魚。我也看見淡水河畔的住家整籠整籠地把惡臭的垃圾往河裡倒;廁所的排泄管直接通到河底。河水一漲,污穢氣直逼到呼吸里來。
愛河的人,你又為什麼不生氣?
你為什麼沒有勇氣對那個丟汽水瓶的少年郎大聲說:「你敢丟我就把你也丟進去?」你靜靜坐在那兒釣魚(那已經布滿癌細胞的魚),想著今晚的魚場,假裝沒看見那個幾百年都化解不了的汽水瓶。你為什麼不丟掉魚竿,站起來,告訴他你很生氣?
我看見計程車穿來插去,最後停在右轉線上,卻沒有右轉的意思。一整列想右轉的車子就停滯下來,造成大阻塞。你坐在方向盤前,嘆口氣,覺得無奈。
你為什麼不生氣?
哦!跟計程車可理論不得!報上說,司機都帶著扁鑽的。
問題不在於他帶不帶扁鑽。問題在於你們這廿個受他阻礙的人沒有種推開車門,很果斷地讓他知道你們不齒他的行為,你們很憤怒!
經過郊區,我聞到刺鼻的化學品燃燒的味道。走近海灘,看見工廠的廢料大股大股地流進海里,把海水染成一種奇異的顏色。灣里的小商人焚燒電纜,使灣里生出許多缺少腦子的嬰兒。我們的下一代——眼睛明亮、嗓音稚嫩、臉頰透紅的下一代,將在化學廢料中學游泳,他們的血管里將流著我們連名字都說不出來的毒素——
你又為什麼不生氣呢?難道一定要等到你自己的手臂也溫柔地捧著一個無腦嬰兒,你再無言地對天哭泣?
西方人來台灣觀光,他們的旅行社頻頻叮嚀:絕對不能吃攤子上的東西,最好也少上餐廳;飲料最好喝瓶裝的,但台灣本地出產的也別喝,他們的飲料不保險……
這是美麗寶島的名譽;但是名譽還真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健康、我們下一代的傻康。一百位交大的學生食物中毒——這真的只是一場笑話嗎?中國人的命這么不值錢嗎?好不容易總算有幾個人生起氣來,組織了一個消費者團體。現在卻又有「占著茅坑不拉屎」的衛生署、為不知道什麼人做說客的立法委員要扼殺這個還沒做幾樁事的組織。
你怎麼能夠不生氣呢?你怎麼還有良心躲在角落裡做「沉默的大多數」?你以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為你不生氣、你忍耐、你退讓,所以攤販把你的家搞得像個破落大雜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烏煙瘴氣,所以淡水河是條爛腸子;就是因為你不講話、不罵人、不表示意見,所以你疼愛的娃娃每天吃著、喝著、呼吸著化學毒素,你還在夢想他大學畢業的那一天:你忘了,幾年前在南部有許多孕婦,懷胎九月中,她們也閉著眼夢想孩子長大的那一天。卻沒想到吃了滴滴純凈的沙拉油,孩子生下來是瞎的、黑的!
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說話,明天你——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種、有良心,你現在就去告訴你的公—仆立法委員、告訴衛生署、告訴環保局:你受夠了,你很生氣!
你一定要很大聲地說。




·回應與挑戰·
中國人當然不生氣
羅肇錦

一個人的人格成長,受家庭影響最大,而家庭的觀念又被社會上的風習和制度所支配。這里僅從家庭與個人這個關系面來看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人常說「自己」叫「自家」,研究中國社會的學者也認為中國是一個以「家」為中心的家族社會,所以家族的觀念左右著個人的行為,家族長輩根深蒂固的想法自然成了個人立身行事的不二目標。如此一代傳一代。反復實施,才造就今天這種「不會生氣」的性格。這種性格相襲傳衍太久遠了,所以平日立身行事只知道遵行而毫無自覺,只知接受而沒有是非,只懂得「照著做」卻說不出「為何做」的道理。當然對他所做所為更無所謂生氣或不生氣了。所以中國人是「不會生氣」的民族。譬如:
家裡希望我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光耀門楣,是為我好,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告訴我出外壞人多,不可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是擔心我上當;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叮吟我不可隨便救助陌生人,免得惹禍上身,是怕我吃虧,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教導我不可亂說話,「小孩子有耳無嘴」才不會得罪人家,更是替我設想,我更不會因此生氣。
於是,我現在努力讀書,將來努力賺錢,大家都會說我有出息,不像那些喜歡打抱不平,整天社會國家的人,雖然急公好義,到頭來不是被排擠就是被看成異端,不得善終。日常生活里,每一個聰明人都是快快樂樂出門,不亂聽言論,不亂說意見,不亂幫助陌生人,然後平平安安地回家。只有傻瓜和笨鳥才會去救人之難,去談論批評,去惹是非,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大家如此這般,自私自利,而把除自己有利以外的全置之度外。,可記得幼年時上街,許多長輩們鼓勵孩子插隊買票,上車搶座位(有人說這是逃難心理),結果孩子身手矯捷不落人後,贏來不少贊賞,儼然自己就是國家未來主人翁一般。這種可以驕其父母的行為,身為一個中國人看來怎麼會生氣呢?
長大後佔人便宜說是為了家計,插隊上車是為了早點趕回家照顧子女,虧空公款是為了彌補家庭拮據,遇到困難,找有力人士關說,也是為了這個家。這個想法早年管仲對鮑叔就曾說過,我只能借大家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我努力打拚賺錢,勞累委屈,為的還不是這個家。」聽來如此冠冕堂皇,扣人心弦,誰曰不宜,誰會生氣。
「為了家」是個很管用的口實、有了它可以做出一切「自我」「利己」的弊情而不會令人生氣,因為顧家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不管他在外面如何不守公共秩序,如何見死不救,如何為了賺錢而貪贓枉法,瞞上欺下。而顧家的媽媽必定是好媽媽,不管她平日如何喜歡占人小便宜,如何假公濟私、挑撥離間,只要她的行為是以「為了家」做出發,那麼她所做的一切不合情理法的事都可以被原諒了。
研究中國人性格的社會學者,大都認為人口過剩,災害頻仍及社會貧窮是養成中國人的自我、自利性格的原因。
就以台灣老一輩人的生活背景來看,這種說法的確有其道理。大陸來台的長輩,在幼青年時大多在戰亂、飢餓、流離、逃難中長大,在台的老一輩也是戰亂、飢餓中掙扎出來的,所以他們常以自己的經驗向子女諄諄告誡,希望子女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容易;所以希望子女除了讀書賺錢以外的事最好少管,因此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只緊握那一份自己謀生的資源,死也不肯放鬆。
他們從戰亂飢荒中取得的經驗是:「凡是自私自利的心越重,生存的機會越大。」因為在戰亂或荒年裡如果有一家肯分些糧食去幫助別一家,這慷慨的一家就要減少他們自己生存的價會,要是太慷慨,生存機會便相對減少,甚而不免餓死。所謂物競天擇,在戰亂荒年裡,有慷慨性格肯於幫助別人的人往往被淘汰,而專為自己打算的人反而得到選擇,這種畸形的自我選擇與淘汰使得自私自利主義特別發達。
經過割據、抗日等飢餓災荒而死裡逃生的人。對生命當然特別的珍惜、所以他們清楚地知道要生存就要抓住生存的資源——知識和錢財(他們認為知識可以取得高社會地位,代表一份優異的生存機會;錢財可以買通一切急難之需,也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所以由小到大都為這個生存資源鑽營不休,至於社會的公義,人群的互惠互助,都可用冷漠對待它。
如此一來,整個社會風氣都從以自我、自家、自私、自利出發,所以一方面用自私自利、見死不救的心態去過現代社會生活,二方面以假公濟私、貪贓任法的心理去面對公眾,三方面以守舊苟安的心態去保住既得的利益。加上沒有很好的法律制度去限制,人人以為自私自利有百利而無一害,你自私我自利,上下交征利,一點也不知道生氣。倒是要他們拋棄狹隘的、自利的、「為了家」的自私心態去過合理的現代社會生活,他們會很生氣。或者要他們改正以前那種逃難的、飢荒的、自顧不暇的窮人自私心態去過現代生活,他們會很生氣。
中國人,已經把自私自利看成天經地義,那麼見到別人自私自利,怎麼還會生氣;身為中國人自私自利可以存身、可以保家真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看到自私自利的事,怎麼還會生氣。
這下你應當知道,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了吧?






生氣,沒有用嗎?
龍應台


想一想,在一個只能裝十隻雞的籠子里塞進一百隻雞,會是什麼光景?」台灣。就是這樣一個籠子:你與我。就是這籠子里掐著脖子、透不過氣來的雞……

如果你住在台灣,如果你還沒有移民美國或巴拉圭,如果你覺得你的父母將埋葬於此,你的子女將生長於此,那麼,這是我給你的一封信。
寫過《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之後;有些人帶著憐憫的眼光,搖著頭對我說:生氣,沒有用的!算了吧!
他們或許是對的。去國十年,在回到台灣這一年當中,我有過太多「生氣」失敗的經驗。有些是每天發生的小小的挫敗:
在郵局窗口,我說:「請你排隊好吧?」這個人狠狠地瞪我一眼,把手擠進窗里。
經過養狗的人家,看見一隻巨大的聖伯納狗塞在一個小籠子里;鼻子和尾巴都抵著鐵欄,動彈不得。找到狗主人,我低聲下氣地說:「這太可憐了吧!」他別過臉去,不說話。狗在一旁嗚嗚叫著。
有人把空罐頭丟在大屯山裡,我伸出頭大叫:「這么美的景色,別丟垃圾!」沒有迴音,我只好走過去,自己撿起來,放回我的車上。
南部的商人屠殺老虎,我問環保局:「沒有法令保護這些稀有動物嗎?」回答是:「沒有。」
有些是比較嚴重、比較激烈的失敗:
回台灣第二天,計程車經過路口時,猛然發覺有個人躺在馬路中間,黑衫黑褲,戴著斗笠,像是鄉下來的老農夫,姿態僵硬地朝天躺著。流水似的車馬小心而技巧地繞過他,沒有人停下來。我急忙大叫:「趕快停車,我去給警察打電話!」
司機狠狠地往窗外吐了口檳榔,回頭對我哈哈大笑:「免啦!大概早就死了。打電話有什麼落用!」油門一踩,飛馳而去。
《英文郵報》登了一則消息:發現「烏賊」者,抄下車牌號碼,請打這兩個環保局的電話。幾個星期之後,我撥了其中一個號碼,正要把「烏賊」報出,那邊打斷我的話:
「有這樣的事嗎?哪家報紙登的?」
「《英文郵報》。」我說,於是重新解釋一遍。對方顯然不知所措,於是要我拔另一個號碼——另一個電話也不知道怎麼辦。最後,接第四通電話的人猶疑地說:
「那你把號碼給我好了,我們看著處理。」
我並沒有把「烏賊」號碼給他;我把電話摔了。
有一段時候我們住在臨著大街的十樓上。搬進去之後,發覺對街的夜攤每至午夜,鼓樂喧天,大放流行歌曲。於是我夜夜打電話到警察局去;電話那頭總是說:好,就派人去。可是,站在陽台上觀望,我知道,沒有人去。
失眠一個月以後,我直接打電話給分局長,請他對我這個小市民解釋為什麼他不執法。這位先生很不耐煩地說:「咱們台灣實情如此,取締是辦不到的。」
過了不久,我打開門,發現上個滿臉長橫肉的人站在門口,兇狠地說:「哇宰樣你報警察。給你講,哇是會宰人的,哇不驚死!」
走在人行道上,有輛計程車掃著我的手臂飛過,馬上又被紅燈擋住。我生氣地走過去,要他搖下窗戶,說:「你這樣開車太不尊重行人;我們的社會不要你這樣沒有水準的國民……」
很可笑的,知識分子的調調,我知道。燈綠了,這個司機把車停到街口,推開車門走了出來,手裡守著一根兩尺長的鐵棍,向我走來……
分析一下這些經驗。造成我「生氣」失敗的原因大致有三個:第一,這個社會有太多暴戾的人,不可理喻。當司機拿著鐵棒向我走來的時候,我只能默默地走開。第二,我們的法令不全。老虎如果沒有立法來保護,跟唯利是圖的人談人道與生態毫無意義。第三,執法的人姑息。明令攤販不準隨地設攤、污染環境,但是當執法人本身都觀念不清的時候,你怎麼辦?
這些都造成我的失敗,可是,你知道嗎?這些,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氣」的人太少。
如果打電話到環保局去的不只我一個,而是一天有兩百通電話、三百封信,你說環保局還能支吾其事嗎?如果對分局長抗議的不只我一個,而是每一個不甘心受氣的市民;——他還能執迷不悟地說「中國台灣實情如此」嗎?如果那個養狗的人家,每天都有路人對他說:「換個籠子吧!」他還能視若無睹嗎?如果叫阿旺的這個人一插隊,就受人指責,一丟垃圾,就遭人抗議,阿旺一天能出幾次丑呢?
想一想,在一個只能裝十隻雞的籠子里塞進一百隻雞,會是什麼光景?台灣,就是這樣一個籠子;你與我就是這籠子里掐著脖子、透不過氣來的雞;我們既不能換一個較大的籠子,又不能殺掉—半的雞(不過,我們混亂的交通倒是很有效率地在為我們淘汰人口)。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要維持一點基本的人的尊嚴,我們就不得不仰靠一個合理的社會秩序。這個社會秩序不僅只要求我們自己不去做害人利己的事,還要求我們制止別人做害人利己的事。你自己不做惡事才只盡了一半的責任;另一半的責任是,你不能姑息、容忍別人來破壞這個社會秩序。
最近碰到一位乘告開學術會議的歐洲學者。他自一九六○年起,大概每五年來台灣考察或開會一次。台灣的繁榮蒸蒸日上,他說,可是台北,一年比一年難看。我微笑——你要我說什麼?我住過美國的紐約、西德的幕尼黑,到過歐洲的羅馬、雅典、歐亞交界的伊斯坦堡、非洲的卡薩布蘭卡、埃及的開羅、日本的東京;我知道:台北是我所見最缺乏氣質、最醜陋、最雜亂的都市。當我站在十字路口,看見紅燈未滅就在烏煙瘴氣中沖過街去的一張張殺氣騰騰的臉,我覺得驚駭:是什麼,使這個城市充滿著暴戾與怨氣?
但是我愛台灣,無可救葯地愛著這片我痛恨的土地,因為我生在這里,因為我的父母兄弟、我的朋友同事、學校里每天為我倒杯熱茶的工友、市場里老是塞給我兩把青蔥的女人———他們,還有他們一代一代的子女,都還要在這個受盡破壞的小島上生長、生活。可是,我是一個渴望尊嚴的「人」;我拒絕忍氣吞聲地活在機車、工廠的廢氣里,攤販、市場的污穢中,我拒絕活在一個警察不執法、官吏不做事的野蠻的社會里。
我可以從皮夾里拿出護照來一走了之,但是我不甘心,我不相信「台灣實情」就是污穢混亂,我不相信人的努力不能改變環境。
我並不要求你去做烈士——烈士是傻瓜做的。看見那人拿著鐵棒來了,夾起尾巴跑吧!我只是希望你不要迷信「逆來順受」;台灣的環境再這樣敗壞下去,這個地方,也真不值得活了。我只是謙卑地希望你每天去做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拍拍司機的肩膀。請他別鑽前堵後,打個電話到環保局去,告訴他淡水的山上有人在砍樹造墓,寫封信到警察局去,要他來取締你家樓下莫名其妙冒出來的地下工廠,撿一片紅磚道上的垃圾,扶一個瞎子過街,請鄰座不要吸煙,叫阿旺排隊買票……
我只想做一個文明人,生活在一個文明的社會里罷了。你說,我的要求過分嗎?

④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賞析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這是一篇渾身是刺的散文,體現著作者耿直、認真、批判現實的風格,文中的反復質問相當有力,發人深省,被認為具有魯迅投槍匕首雜文之遺風。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一文針對社會生活中人們對破壞自然環境、違反社會公德等不文明行為漠視、姑息的現象,作者用一連串的「你為什麼不生氣?」發出怒吼和指責,引起讀者內心的反省與共鳴。作者冷靜縝密的思考,硬性剛勁的文風和犀利的視角,讓讀者感到風雷滾滾,正氣凜然。

細讀此文,反復品味,我們就會發現文章更深刻的內涵:正面指責的是國人懦弱怕事、姑息邪惡以致壞人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實質上作者所要肯定的是社會中人的因素,一個由具備健康人生價值觀的公眾群體所組成的社會是不會出現病態的。

文中沒有空洞的說教,有的是精選的生活細節,揭開醜陋,用一腔熱血,對一個民族說話:希望人們振奮,扔掉惡習。

(4)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原文擴展閱讀:

台灣作家龍應台在《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中寫道,當她向一個被政府潛規則的商販詢問為什麼不投訴時,商販一臉漠然地說「大家都這樣」,然後又說「投訴會取消營業資格,損失更大」,龍應台感到很生氣但又很悲哀,她寫道:「如果你有良心,就要去告訴他們:你受夠了,你很生氣!」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中說明了沉默不是良葯,可以一勞永逸,它是糖衣炮彈,品嘗過短暫的甜蜜後將人炸的體無完膚。要生氣,把生氣燒成大火,讓它從荒原上滾過,只留下平整的大地,不要多餘的野草。只有你站起來了,你就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才能看見火紅的初陽。

⑤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龍應台在當代華文壇及思想界,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作家。從1984年11月的那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這本書,由一則社會新聞剖析傳統文化的弊端抨擊逆來順受,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學,透視台灣自然環境和道德環境的惡化,呼喚人們的社會責任感。

⑥ 《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課文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龍應台
在昨晚的電視新聞中,有人微笑著說:「你把檢驗不合格的廠商都揭露了,叫這些生意人怎麼吃飯?」
我覺得惡心,覺得憤怒。但我生氣的對象倒不是這位人士,而是台灣一千八百萬懦弱自私的中國人。
我所不能了解的是: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包德甫的《苦海餘生》英文原本中有一段他在台灣的經驗:他看見一輛車子把小孩撞傷了,一臉的血。過路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停下來幫助受傷的小孩,或譴責肇事的人。我在美國讀到這一段。曾經很肯定地跟朋友說:不可能!中國人以人情味自許,這種情況簡直不可能!
回國一年了,我睜大眼睛,發覺包德甫所描述的不只可能,根本就是每天發生、隨地可見的生活常態。在台灣,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蟬螂,而是「壞人」,因為中國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殺到他床上去,他寧可閉著眼假寐。
我看見攤販占據著你家的騎樓,在那兒燒火洗鍋,使走廊垢上一層厚厚的油污,腐臭的菜葉塞在牆角。半夜裡,吃客喝酒猜拳作樂,吵得雞犬不寧。
你為什麼不生氣?你為什麼不跟他說「滾蛋」?
哎呀!不敢呀!這些攤販都是流氓,會動刀子的。
那麼為什麼不找警察呢?
警察跟攤販相熟,報了也沒有用;到時候若曝了光,那才真惹禍上門了。
所以呢?
所以忍呀!反正中國人講忍耐!你聳聳肩、搖搖頭!
在一個法治上軌道的社會里,人是有權利生氣的。受折磨的你首先應該雙手叉腰,很憤怒地對攤販說:「請你滾蛋!」他們不走,就請警察來。若發覺警察與小販有勾結——那更嚴重。這一團怒火應該往上燒,燒到警察肅清紀律為止,燒到攤販離開你家為止。可是你什麼都不做;畏縮地把門窗關上,聳聳肩、搖搖頭!
我看見成百的人到淡水河畔去欣賞落日、去釣魚。我也看見淡水河畔的住家整籠整籠地把惡臭的垃圾往河裡倒;廁所的排泄管直接通到河底。河水一漲,污穢氣直逼到呼吸里來。
愛河的人,你又為什麼不生氣?
你為什麼沒有勇氣對那個丟汽水瓶的少年郎大聲說:「你敢丟我就把你也丟進去?」你靜靜坐在那兒釣魚(那已經布滿癌細胞的魚),想著今晚的魚場,假裝沒看見那個幾百年都化解不了的汽水瓶。你為什麼不丟掉魚竿,站起來,告訴他你很生氣?
我看見計程車穿來插去,最後停在右轉線上,卻沒有右轉的意思。一整列想右轉的車子就停滯下來,造成大阻塞。你坐在方向盤前,嘆口氣,覺得無奈。
你為什麼不生氣?
哦!跟計程車可理論不得!報上說,司機都帶著扁鑽的。
問題不在於他帶不帶扁鑽。問題在於你們這廿個受他阻礙的人沒有種推開車門,很果斷地讓他知道你們不齒他的行為,你們很憤怒!
經過郊區,我聞到刺鼻的化學品燃燒的味道。走近海灘,看見工廠的廢料大股大股地流進海里,把海水染成一種奇異的顏色。灣里的小商人焚燒電纜,使灣里生出許多缺少腦子的嬰兒。我們的下一代——眼睛明亮、嗓音稚嫩、臉頰透紅的下一代,將在化學廢料中學游泳,他們的血管里將流著我們連名字都說不出來的毒素——
你又為什麼不生氣呢?難道一定要等到你自己的手臂也溫柔地捧著一個無腦嬰兒,你再無言地對天哭泣?
西方人來台灣觀光,他們的旅行社頻頻叮嚀:絕對不能吃攤子上的東西,最好也少上餐廳;飲料最好喝瓶裝的,但台灣本地出產的也別喝,他們的飲料不保險……
這是美麗寶島的名譽;但是名譽還真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健康、我們下一代的傻康。一百位交大的學生食物中毒——這真的只是一場笑話嗎?中國人的命這么不值錢嗎?好不容易總算有幾個人生起氣來,組織了一個消費者團體。現在卻又有「占著茅坑不拉屎」的衛生署、為不知道什麼人做說客的立法委員要扼殺這個還沒做幾樁事的組織。
你怎麼能夠不生氣呢?你怎麼還有良心躲在角落裡做「沉默的大多數」?你以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為你不生氣、你忍耐、你退讓,所以攤販把你的家搞得像個破落大雜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烏煙瘴氣,所以淡水河是條爛腸子;就是因為你不講話、不罵人、不表示意見,所以你疼愛的娃娃每天吃著、喝著、呼吸著化學毒素,你還在夢想他大學畢業的那一天:你忘了,幾年前在南部有許多孕婦,懷胎九月中,她們也閉著眼夢想孩子長大的那一天。卻沒想到吃了滴滴純凈的沙拉油,孩子生下來是瞎的、黑的!
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說話,明天你——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種、有良心,你現在就去告訴你的公—仆立法委員、告訴衛生署、告訴環保局:你受夠了,你很生氣!
你一定要很大聲地說。

⑦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翻了翻以前的報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憤怒、痛恨、可悲交織在一起匯成一句話: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人常講:「人不犯我,我不犯我;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可現在小日本都已打到家門口了,可中國人卻未覺醒.
現在到市場上、馬路上看一看,幾乎都是日貨.而我們卻還沉浸在溫柔鄉里,說什麼這就是經濟全球化.放屁,這擺明了就是侵略,只不過是換了種沒有硝煙的方式來侵略罷了!
再看看報紙上那一個個令人心驚的標題:「日本篡改教科書,掩蓋歷史真相」.「小泉純一郎朝拜靖國社」.而且小日本還在跟我們搶釣魚島,爭東海油田.像這些令人憤慨的消息,難道就沒有中國人覺醒嗎?
有,但這一切一切中國人只是抗議.而對於主權,其實在中國人決定用抗議來解決時早已失去,一切一切的抗議都已顯得蒼白無力!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為什麼不對小日本大聲說「getout」!
不敢嗎?不對,那是因為什麼?
哎呀.我們是中國人,不是野蠻人.我們是接受過儒家思想的教育,一切都要以和為……

⑧ 中國人當然不生氣原文

中國人當然不生氣

一個人的人格成長,受家庭影響最大,而家庭的觀念又被社會上的風習和制度所支配。這里僅從家庭與個人這個關系面來看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人常說「自己」叫「自家」,研究中國社會的學者也認為中國是一個以「家」為中心的家族社會,所以家族的觀念左右著個人的行為,家族長輩根深蒂固的想法自然成了個人立身行事的不二目標。如此一代傳一代。反復實施,才造就今天這種「不會生氣」的性格。這種性格相襲傳衍太久遠了,所以平日立身行事只知道遵行而毫無自覺,只知接受而沒有是非,只懂得「照著做」卻說不出「為何做」的道理。當然對他所做所為更無所謂生氣或不生氣了。所以中國人是「不會生氣」的民族。譬如:

家裡希望我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光耀門楣,是為我好,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告訴我出外壞人多,不可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是擔心我上當;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叮吟我不可隨便救助陌生人,免得惹禍上身,是怕我吃虧,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教導我不可亂說話,「小孩子有耳無嘴」才不會得罪人家,更是替我設想,我更不會因此生氣。

於是,我現在努力讀書,將來努力賺錢,大家都會說我有出息,不像那些喜歡打抱不平,整天社會國家的人,雖然急公好義,到頭來不是被排擠就是被看成異端,不得善終。日常生活里,每一個聰明人都是快快樂樂出門,不亂聽言論,不亂說意見,不亂幫助陌生人,然後平平安安地回家。只有傻瓜和笨鳥才會去救人之難,去談論批評,去惹是非,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大家如此這般,自私自利,而把除自己有利以外的全置之度外。,可記得幼年時上街,許多長輩們鼓勵孩子插隊買票,上車搶座位(有人說這是逃難心理),結果孩子身手矯捷不落人後,贏來不少贊賞,儼然自己就是國家未來主人翁一般。這種可以驕其父母的行為,身為一個中國人看來怎麼會生氣呢?

長大後佔人便宜說是為了家計,插隊上車是為了早點趕回家照顧子女,虧空公款是為了彌補家庭拮據,遇到困難,找有力人士關說,也是為了這個家。這個想法早年管仲對鮑叔就曾說過,我只能借大家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我努力打拚賺錢,勞累委屈,為的還不是這個家。」聽來如此冠冕堂皇,扣人心弦,誰曰不宜,誰會生氣。

「為了家」是個很管用的口實、有了它可以做出一切「自我」「利己」的弊情而不會令人生氣,因為顧家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不管他在外面如何不守公共秩序,如何見死不救,如何為了賺錢而貪贓枉法,瞞上欺下。而顧家的媽媽必定是好媽媽,不管她平日如何喜歡占人小便宜,如何假公濟私、挑撥離間,只要她的行為是以「為了家」做出發,那麼她所做的一切不合情理法的事都可以被原諒了。

研究中國人性格的社會學者,大都認為人口過剩,災害頻仍及社會貧窮是養成中國人的自我、自利性格的原因。

就以台灣老一輩人的生活背景來看,這種說法的確有其道理。大陸來台的長輩,在幼青年時大多在戰亂、飢餓、流離、逃難中長大,在台的老一輩也是戰亂、飢餓中掙扎出來的,所以他們常以自己的經驗向子女諄諄告誡,希望子女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容易;所以希望子女除了讀書賺錢以外的事最好少管,因此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只緊握那一份自己謀生的資源,死也不肯放鬆。

他們從戰亂飢荒中取得的經驗是:「凡是自私自利的心越重,生存的機會越大。」因為在戰亂或荒年裡如果有一家肯分些糧食去幫助別一家,這慷慨的一家就要減少他們自己生存的價會,要是太慷慨,生存機會便相對減少,甚而不免餓死。所謂物競天擇,在戰亂荒年裡,有慷慨性格肯於幫助別人的人往往被淘汰,而專為自己打算的人反而得到選擇,這種畸形的自我選擇與淘汰使得自私自利主義特別發達。

經過割據、抗日等飢餓災荒而死裡逃生的人。對生命當然特別的珍惜、所以他們清楚地知道要生存就要抓住生存的資源——知識和錢財(他們認為知識可以取得高社會地位,代表一份優異的生存機會;錢財可以買通一切急難之需,也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所以由小到大都為這個生存資源鑽營不休,至於社會的公義,人群的互惠互助,都可用冷漠對待它。

如此一來,整個社會風氣都從以自我、自家、自私、自利出發,所以一方面用自私自利、見死不救的心態去過現代社會生活,二方面以假公濟私、貪贓任法的心理去面對公眾,三方面以守舊苟安的心態去保住既得的利益。加上沒有很好的法律制度去限制,人人以為自私自利有百利而無一害,你自私我自利,上下交征利,一點也不知道生氣。倒是要他們拋棄狹隘的、自利的、「為了家」的自私心態去過合理的現代社會生活,他們會很生氣。或者要他們改正以前那種逃難的、飢荒的、自顧不暇的窮人自私心態去過現代生活,他們會很生氣。

中國人,已經把自私自利看成天經地義,那麼見到別人自私自利,怎麼還會生氣;身為中國人自私自利可以存身、可以保家真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看到自私自利的事,怎麼還會生氣。

這下你應當知道,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了吧?
一個人的人格成長,受家庭影響最大,而家庭的觀念又被社會上的風習和制度所支配。這里僅從家庭與個人這個關系面來看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人常說「自己」叫「自家」,研究中國社會的學者也認為中國是一個以「家」為中心的家族社會,所以家族的觀念左右著個人的行為,家族長輩根深蒂固的想法自然成了個人立身行事的不二目標。如此一代傳一代。反復實施,才造就今天這種「不會生氣」的性格。這種性格相襲傳衍太久遠了,所以平日立身行事只知道遵行而毫無自覺,只知接受而沒有是非,只懂得「照著做」卻說不出「為何做」的道理。當然對他所做所為更無所謂生氣或不生氣了。所以中國人是「不會生氣」的民族。譬如:

家裡希望我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光耀門楣,是為我好,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告訴我出外壞人多,不可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是擔心我上當;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叮吟我不可隨便救助陌生人,免得惹禍上身,是怕我吃虧,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教導我不可亂說話,「小孩子有耳無嘴」才不會得罪人家,更是替我設想,我更不會因此生氣。

於是,我現在努力讀書,將來努力賺錢,大家都會說我有出息,不像那些喜歡打抱不平,整天社會國家的人,雖然急公好義,到頭來不是被排擠就是被看成異端,不得善終。日常生活里,每一個聰明人都是快快樂樂出門,不亂聽言論,不亂說意見,不亂幫助陌生人,然後平平安安地回家。只有傻瓜和笨鳥才會去救人之難,去談論批評,去惹是非,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大家如此這般的自私自利,而把除自己有利以外的全置之度外。可記得幼年時上街,許多長輩們鼓勵孩子插隊買票,上車搶座位,結果孩子身手矯捷不落人後,贏來不少贊賞,儼然自己就是國家未來主人翁一般。這種可以驕其父母的行為,身為一個中國人看來怎麼會生氣呢?

長大後佔人便宜說是為了家計,插隊上車是為了早點趕回家照顧子女,虧空公款是為了彌補家庭拮據,遇到困難,找有力人士關說,也是為了這個家。這個想法早年管仲對鮑叔就曾說過,我只能借大家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我努力打拚賺錢,勞累委屈,為的還不是這個家。」聽來如此冠冕堂皇,扣人心弦,誰曰不宜,誰會生氣。

「為了家」是個很管用的口實、有了它可以做出一切「自我」「利己」的弊情而不會令人生氣,因為顧家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不管他在外面如何不守公共秩序,如何見死不救,如何為了賺錢而貪贓枉法,瞞上欺下。而顧家的媽媽必定是好媽媽,不管她平日如何喜歡占人小便宜,如何假公濟私、挑撥離間,只要她的行為是以「為了家」做出發,那麼她所做的一切不合情理法的事都可以被原諒了。

研究中國人性格的社會學者,大都認為人口過剩,災害頻仍及社會貧窮是養成中國人的自我、自利性格的原因。

就以台灣老一輩人的生活背景來看,這種說法的確有其道理。大陸來台的長輩,在幼青年時大多在戰亂、飢餓、流離、逃難中長大,在台的老一輩也是戰亂、飢餓中掙扎出來的,所以他們常以自己的經驗向子女諄諄告誡,希望子女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容易;所以希望子女除了讀書賺錢以外的事最好少管,因此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只緊握那一份自己謀生的資源,死也不肯放鬆。

他們從戰亂飢荒中取得的經驗是:「凡是自私自利的心越重,生存的機會越大。」因為在戰亂或荒年裡如果有一家肯分些糧食去幫助別一家,這慷慨的一家就要減少他們自己生存的價會,要是太慷慨,生存機會便相對減少,甚而不免餓死。所謂物競天擇,在戰亂荒年裡,有慷慨性格肯於幫助別人的人往往被淘汰,而專為自己打算的人反而得到選擇,這種畸形的自我選擇與淘汰使得自私自利主義特別發達。

經過割據、抗日等飢餓災荒而死裡逃生的人。對生命當然特別的珍惜、所以他們清楚地知道要生存就要抓住生存的資源——知識和錢財(他們認為知識可以取得高社會地位,代表一份優異的生存機會;錢財可以買通一切急難之需,也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所以由小到大都為這個生存資源鑽營不休,至於社會的公義,人群的互惠互助,都可用冷漠對待它。

如此一來,整個社會風氣都從以自我、自家、自私、自利出發,所以一方面用自私自利、見死不救的心態去過現代社會生活,二方面以假公濟私、貪贓任法的心理去面對公眾,三方面以守舊苟安的心態去保住既得的利益。加上沒有很好的法律制度去限制,人人以為自私自利有百利而無一害,你自私我自利,上下交征利,一點也不知道生氣。倒是要他們拋棄狹隘的、自利的、「為了家」的自私心態去過合理的現代社會生活,他們會很生氣。或者要他們改正以前那種逃難的、飢荒的、自顧不暇的窮人自私心態去過現代生活,他們會很生氣。

中國人,已經把自私自利看成天經地義,那麼見到別人自私自利,怎麼還會生氣;身為中國人自私自利可以存身、可以保家真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看到自私自利的事,怎麼還會生氣。

這下你應當知道,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了吧?一個人的人格成長,受家庭影響最大,而家庭的觀念又被社會上的風習和制度所支配。這里僅從家庭與個人這個關系面來看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人常說「自己」叫「自家」,研究中國社會的學者也認為中國是一個以「家」為中心的家族社會,所以家族的觀念左右著個人的行為,家族長輩根深蒂固的想法自然成了個人立身行事的不二目標。如此一代傳一代。反復實施,才造就今天這種「不會生氣」的性格。這種性格相襲傳衍太久遠了,所以平日立身行事只知道遵行而毫無自覺,只知接受而沒有是非,只懂得「照著做」卻說不出「為何做」的道理。當然對他所做所為更無所謂生氣或不生氣了。所以中國人是「不會生氣」的民族。譬如:

家裡希望我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光耀門楣,是為我好,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告訴我出外壞人多,不可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是擔心我上當;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叮吟我不可隨便救助陌生人,免得惹禍上身,是怕我吃虧,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教導我不可亂說話,「小孩子有耳無嘴」才不會得罪人家,更是替我設想,我更不會因此生氣。

於是,我現在努力讀書,將來努力賺錢,大家都會說我有出息,不像那些喜歡打抱不平,整天社會國家的人,雖然急公好義,到頭來不是被排擠就是被看成異端,不得善終。日常生活里,每一個聰明人都是快快樂樂出門,不亂聽言論,不亂說意見,不亂幫助陌生人,然後平平安安地回家。只有傻瓜和笨鳥才會去救人之難,去談論批評,去惹是非,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大家如此這般的自私自利,而把除自己有利以外的全置之度外。可記得幼年時上街,許多長輩們鼓勵孩子插隊買票,上車搶座位,結果孩子身手矯捷不落人後,贏來不少贊賞,儼然自己就是國家未來主人翁一般。這種可以驕其父母的行為,身為一個中國人看來怎麼會生氣呢?

長大後佔人便宜說是為了家計,插隊上車是為了早點趕回家照顧子女,虧空公款是為了彌補家庭拮據,遇到困難,找有力人士關說,也是為了這個家。這個想法早年管仲對鮑叔就曾說過,我只能借大家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我努力打拚賺錢,勞累委屈,為的還不是這個家。」聽來如此冠冕堂皇,扣人心弦,誰曰不宜,誰會生氣。

「為了家」是個很管用的口實、有了它可以做出一切「自我」「利己」的弊情而不會令人生氣,因為顧家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不管他在外面如何不守公共秩序,如何見死不救,如何為了賺錢而貪贓枉法,瞞上欺下。而顧家的媽媽必定是好媽媽,不管她平日如何喜歡占人小便宜,如何假公濟私、挑撥離間,只要她的行為是以「為了家」做出發,那麼她所做的一切不合情理法的事都可以被原諒了。

研究中國人性格的社會學者,大都認為人口過剩,災害頻仍及社會貧窮是養成中國人的自我、自利性格的原因。

就以台灣老一輩人的生活背景來看,這種說法的確有其道理。大陸來台的長輩,在幼青年時大多在戰亂、飢餓、流離、逃難中長大,在台的老一輩也是戰亂、飢餓中掙扎出來的,所以他們常以自己的經驗向子女諄諄告誡,希望子女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容易;所以希望子女除了讀書賺錢以外的事最好少管,因此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只緊握那一份自己謀生的資源,死也不肯放鬆。

他們從戰亂飢荒中取得的經驗是:「凡是自私自利的心越重,生存的機會越大。」因為在戰亂或荒年裡如果有一家肯分些糧食去幫助別一家,這慷慨的一家就要減少他們自己生存的價會,要是太慷慨,生存機會便相對減少,甚而不免餓死。所謂物競天擇,在戰亂荒年裡,有慷慨性格肯於幫助別人的人往往被淘汰,而專為自己打算的人反而得到選擇,這種畸形的自我選擇與淘汰使得自私自利主義特別發達。

經過割據、抗日等飢餓災荒而死裡逃生的人。對生命當然特別的珍惜、所以他們清楚地知道要生存就要抓住生存的資源——知識和錢財(他們認為知識可以取得高社會地位,代表一份優異的生存機會;錢財可以買通一切急難之需,也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所以由小到大都為這個生存資源鑽營不休,至於社會的公義,人群的互惠互助,都可用冷漠對待它。

如此一來,整個社會風氣都從以自我、自家、自私、自利出發,所以一方面用自私自利、見死不救的心態去過現代社會生活,二方面以假公濟私、貪贓任法的心理去面對公眾,三方面以守舊苟安的心態去保住既得的利益。加上沒有很好的法律制度去限制,人人以為自私自利有百利而無一害,你自私我自利,上下交征利,一點也不知道生氣。倒是要他們拋棄狹隘的、自利的、「為了家」的自私心態去過合理的現代社會生活,他們會很生氣。或者要他們改正以前那種逃難的、飢荒的、自顧不暇的窮人自私心態去過現代生活,他們會很生氣。

中國人,已經把自私自利看成天經地義,那麼見到別人自私自利,怎麼還會生氣;身為中國人自私自利可以存身、可以保家真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看到自私自利的事,怎麼還會生氣。

這下你應當知道,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了吧? 一個人的人格成長,受家庭影響最大,而家庭的觀念又被社會上的風習和制度所支配。這里僅從家庭與個人這個關系面來看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人常說「自己」叫「自家」,研究中國社會的學者也認為中國是一個以「家」為中心的家族社會,所以家族的觀念左右著個人的行為,家族長輩根深蒂固的想法自然成了個人立身行事的不二目標。如此一代傳一代。反復實施,才造就今天這種「不會生氣」的性格。這種性格相襲傳衍太久遠了,所以平日立身行事只知道遵行而毫無自覺,只知接受而沒有是非,只懂得「照著做」卻說不出「為何做」的道理。當然對他所做所為更無所謂生氣或不生氣了。所以中國人是「不會生氣」的民族。譬如:

家裡希望我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光耀門楣,是為我好,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告訴我出外壞人多,不可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是擔心我上當;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叮吟我不可隨便救助陌生人,免得惹禍上身,是怕我吃虧,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教導我不可亂說話,「小孩子有耳無嘴」才不會得罪人家,更是替我設想,我更不會因此生氣。

於是,我現在努力讀書,將來努力賺錢,大家都會說我有出息,不像那些喜歡打抱不平,整天社會國家的人,雖然急公好義,到頭來不是被排擠就是被看成異端,不得善終。日常生活里,每一個聰明人都是快快樂樂出門,不亂聽言論,不亂說意見,不亂幫助陌生人,然後平平安安地回家。只有傻瓜和笨鳥才會去救人之難,去談論批評,去惹是非,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大家如此這般的自私自利,而把除自己有利以外的全置之度外。可記得幼年時上街,許多長輩們鼓勵孩子插隊買票,上車搶座位,結果孩子身手矯捷不落人後,贏來不少贊賞,儼然自己就是國家未來主人翁一般。這種可以驕其父母的行為,身為一個中國人看來怎麼會生氣呢?

長大後佔人便宜說是為了家計,插隊上車是為了早點趕回家照顧子女,虧空公款是為了彌補家庭拮據,遇到困難,找有力人士關說,也是為了這個家。這個想法早年管仲對鮑叔就曾說過,我只能借大家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我努力打拚賺錢,勞累委屈,為的還不是這個家。」聽來如此冠冕堂皇,扣人心弦,誰曰不宜,誰會生氣。

「為了家」是個很管用的口實、有了它可以做出一切「自我」「利己」的弊情而不會令人生氣,因為顧家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不管他在外面如何不守公共秩序,如何見死不救,如何為了賺錢而貪贓枉法,瞞上欺下。而顧家的媽媽必定是好媽媽,不管她平日如何喜歡占人小便宜,如何假公濟私、挑撥離間,只要她的行為是以「為了家」做出發,那麼她所做的一切不合情理法的事都可以被原諒了。

研究中國人性格的社會學者,大都認為人口過剩,災害頻仍及社會貧窮是養成中國人的自我、自利性格的原因。

就以台灣老一輩人的生活背景來看,這種說法的確有其道理。大陸來台的長輩,在幼青年時大多在戰亂、飢餓、流離、逃難中長大,在台的老一輩也是戰亂、飢餓中掙扎出來的,所以他們常以自己的經驗向子女諄諄告誡,希望子女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容易;所以希望子女除了讀書賺錢以外的事最好少管,因此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只緊握那一份自己謀生的資源,死也不肯放鬆。

他們從戰亂飢荒中取得的經驗是:「凡是自私自利的心越重,生存的機會越大。」因為在戰亂或荒年裡如果有一家肯分些糧食去幫助別一家,這慷慨的一家就要減少他們自己生存的價會,要是太慷慨,生存機會便相對減少,甚而不免餓死。所謂物競天擇,在戰亂荒年裡,有慷慨性格肯於幫助別人的人往往被淘汰,而專為自己打算的人反而得到選擇,這種畸形的自我選擇與淘汰使得自私自利主義特別發達。

經過割據、抗日等飢餓災荒而死裡逃生的人。對生命當然特別的珍惜、所以他們清楚地知道要生存就要抓住生存的資源——知識和錢財(他們認為知識可以取得高社會地位,代表一份優異的生存機會;錢財可以買通一切急難之需,也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所以由小到大都為這個生存資源鑽營不休,至於社會的公義,人群的互惠互助,都可用冷漠對待它。

如此一來,整個社會風氣都從以自我、自家、自私、自利出發,所以一方面用自私自利、見死不救的心態去過現代社會生活,二方面以假公濟私、貪贓任法的心理去面對公眾,三方面以守舊苟安的心態去保住既得的利益。加上沒有很好的法律制度去限制,人人以為自私自利有百利而無一害,你自私我自利,上下交征利,一點也不知道生氣。倒是要他們拋棄狹隘的、自利的、「為了家」的自私心態去過合理的現代社會生活,他們會很生氣。或者要他們改正以前那種逃難的、飢荒的、自顧不暇的窮人自私心態去過現代生活,他們會很生氣。

中國人,已經把自私自利看成天經地義,那麼見到別人自私自利,怎麼還會生氣;身為中國人自私自利可以存身、可以保家真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看到自私自利的事,怎麼還會生氣。

這下你應當知道,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了吧? 一個人的人格成長,受家庭影響最大,而家庭的觀念又被社會上的風習和制度所支配。這里僅從家庭與個人這個關系面來看中國人為什麼「不生氣」。

中國人常說「自己」叫「自家」,研究中國社會的學者也認為中國是一個以「家」為中心的家族社會,所以家族的觀念左右著個人的行為,家族長輩根深蒂固的想法自然成了個人立身行事的不二目標。如此一代傳一代。反復實施,才造就今天這種「不會生氣」的性格。這種性格相襲傳衍太久遠了,所以平日立身行事只知道遵行而毫無自覺,只知接受而沒有是非,只懂得「照著做」卻說不出「為何做」的道理。當然對他所做所為更無所謂生氣或不生氣了。所以中國人是「不會生氣」的民族。譬如:

家裡希望我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光耀門楣,是為我好,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告訴我出外壞人多,不可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是擔心我上當;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叮吟我不可隨便救助陌生人,免得惹禍上身,是怕我吃虧,我為什麼要生氣?

家裡教導我不可亂說話,「小孩子有耳無嘴」才不會得罪人家,更是替我設想,我更不會因此生氣。

於是,我現在努力讀書,將來努力賺錢,大家都會說我有出息,不像那些喜歡打抱不平,整天社會國家的人,雖然急公好義,到頭來不是被排擠就是被看成異端,不得善終。日常生活里,每一個聰明人都是快快樂樂出門,不亂聽言論,不亂說意見,不亂幫助陌生人,然後平平安安地回家。只有傻瓜和笨鳥才會去救人之難,去談論批評,去惹是非,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大家如此這般的自私自利,而把除自己有利以外的全置之度外。可記得幼年時上街,許多長輩們鼓勵孩子插隊買票,上車搶座位,結果孩子身手矯捷不落人後,贏來不少贊賞,儼然自己就是國家未來主人翁一般。這種可以驕其父母的行為,身為一個中國人看來怎麼會生氣呢?

長大後佔人便宜說是為了家計,插隊上車是為了早點趕回家照顧子女,虧空公款是為了彌補家庭拮據,遇到困難,找有力人士關說,也是為了這個家。這個想法早年管仲對鮑叔就曾說過,我只能借大家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我努力打拚賺錢,勞累委屈,為的還不是這個家。」聽來如此冠冕堂皇,扣人心弦,誰曰不宜,誰會生氣。

「為了家」是個很管用的口實、有了它可以做出一切「自我」「利己」的弊情而不會令人生氣,因為顧家的爸爸就是好爸爸,不管他在外面如何不守公共秩序,如何見死不救,如何為了賺錢而貪贓枉法,瞞上欺下。而顧家的媽媽必定是好媽媽,不管她平日如何喜歡占人小便宜,如何假公濟私、挑撥離間,只要她的行為是以「為了家」做出發,那麼她所做的一切不合情理法的事都可以被原諒了。

研究中國人性格的社會學者,大都認為人口過剩,災害頻仍及社會貧窮是養成中國人的自我、自利性格的原因。

就以台灣老一輩人的生活背景來看,這種說法的確有其道理。大陸來台的長輩,在幼青年時大多在戰亂、飢餓、流離、逃難中長大,在台的老一輩也是戰亂、飢餓中掙扎出來的,所以他們常以自己的經驗向子女諄諄告誡,希望子女努力讀書,將來賺錢容易;所以希望子女除了讀書賺錢以外的事最好少管,因此每個人都不知不覺地只緊握那一份自己謀生的資源,死也不肯放鬆。

他們從戰亂飢荒中取得的經驗是:「凡是自私自利的心越重,生存的機會越大。」因為在戰亂或荒年裡如果有一家肯分些糧食去幫助別一家,這慷慨的一家就要減少他們自己生存的價會,要是太慷慨,生存機會便相對減少,甚而不免餓死。所謂物競天擇,在戰亂荒年裡,有慷慨性格肯於幫助別人的人往往被淘汰,而專為自己打算的人反而得到選擇,這種畸形的自我選擇與淘汰使得自私自利主義特別發達。

經過割據、抗日等飢餓災荒而死裡逃生的人。對生命當然特別的珍惜、所以他們清楚地知道要生存就要抓住生存的資源——知識和錢財(他們認為知識可以取得高社會地位,代表一份優異的生存機會;錢財可以買通一切急難之需,也是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所以由小到大都為這個生存資源鑽營不休,至於社會的公義,人群的互惠互助,都可用冷漠對待它。

如此一來,整個社會風氣都從以自我、自家、自私、自利出發,所以一方面用自私自利、見死不救的心態去過現代社會生活,二方面以假公濟私、貪贓任法的心理去面對公眾,三方面以守舊苟安的心態去保住既得的利益。加上沒有很好的法律制度去限制,人人以為自私自利有百利而無一害,你自私我自利,上下交征利,一點也不知道生氣。倒是要他們拋棄狹隘的、自利的、「為了家」的自私心態去過合理的現代社會生活,他們會很生氣。或者要他們改正以前那種逃難的、飢荒的、自顧不暇的窮人自私心態去過現代生活,他們會很生氣。

中國人,已經把自私自利看成天經地義,那麼見到別人自私自利,怎麼還會生氣;身為中國人自私自利可以存身、可以保家真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看到自私自利的事,怎麼還會生氣。

沒你那

⑨ 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寫自於幾幾年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當《中國時報》副刊上這一篇龍應台的時評《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問世,就曾令億萬國人心潮澎湃!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原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a股是什麼意思 瀏覽:219
印度人如何治療鼻炎 瀏覽:500
印度戰爭怎麼爆發的 瀏覽:688
越南最窮的國家有哪些 瀏覽:554
伊朗來款對於銀行有什麼影響 瀏覽:283
伊朗馬漢航班怎麼樣 瀏覽:546
今年印尼齋月什麼時間 瀏覽:262
伊朗的星期一怎麼寫 瀏覽:7
英國和美國有多少攪屎棍 瀏覽:926
伊朗的眉毛為什麼很黑 瀏覽:880
英國留學生接機注意什麼 瀏覽:853
印度摩托車怎麼上去的 瀏覽:120
伊朗語有多少阿拉伯介詞 瀏覽:361
印度什麼河水有多臟 瀏覽:576
從哪些方面理解印度 瀏覽:319
越南什麼商品暢銷 瀏覽:694
中國進口的冷鏈食品有哪些 瀏覽:687
義大利新工業區發展條件有哪些 瀏覽:53
越南改革有哪些思考 瀏覽:670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炒麵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