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如何定義會計

中國古代如何定義會計

發布時間:2022-08-16 19:27:59

㈠ 我國古代「會計」一詞產生於( )。

「會計」一詞,遠在大約公元前1100 年到公元前770 年之間的西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有為王朝服務的會計,有專職官吏專司其事。春秋時代的孔子就曾經當過管會計的委吏。據考證,會計在當時的基本涵義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年終伊總核算,月計歲會。後來有人總結為「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把「會」與「計」兩個字聯起來,就成為總核算與零星核算的一個綜合體了。

簡單說就是:
「會」指聚合、會合、總計;會計在我國古代就有這一名詞。
我國從周朝開始就設置官吏,為封建皇朝掌管財物賦稅。進行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會算之為會」,(焦循《孟子正義》)。宋、元以後,官廳錢糧移交時,編造「四柱清冊,民間沿用,逐漸發展,成為傳統的中式簿記。

㈡ 在古代,會計叫什麼

我國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後來會計人員一般稱為賬房先生。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依據,藉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會計古義是集會議事。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

會計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徵:
(1)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會計是一種經濟信息系統。
(3)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
(4)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的基本職能。
(5)會計採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

㈢ 會計的命名過程及原始含義

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一詞。

人類原始計量記錄行為的發生是以人類生產行為的發生,發展作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

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3)中國古代如何定義會計擴展閱讀:

一、近代會計

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形成的標志。

在近代會計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稱為近代會計發展史上的兩個里程碑:

1、復式賬簿的產生;

2、世界上成立第一個會計師協會-愛丁堡會計師公會。

二、現代會計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20世紀以來,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㈣ 古代的會計叫什麼

帳房先生。

帳房先生是古代的一種稱呼,實際上就是現代的會計。

古代所稱的帳房先生,實際上就是現代的會計。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逐步演變為專業服務性行業,稱謂會計公司、財務公司、代理記帳公司等。不管何種稱謂,他的職能就是建帳、記帳,管理所轄財務。

(4)中國古代如何定義會計擴展閱讀:

明末清初之際,中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記賬法——「龍門賬法」。此帳法是山西人傅山根據唐宋以來「四柱結演算法」原理設計出的一種適合於民間商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其要點是將全部賬目劃分為進、繳、存、該四大類。

「進」指全部收入,「繳」指全部支出,「存」指資產並包括債權,「該」指負債並包括業主投資,四者的關系是:該十進=存十繳,或進一繳=存一該。也就是說,結帳時「進」大於繳或存大於「該」即為贏利。傅山將這種雙軌計算盈虧,並檢查賬目平衡關系的會計方法,形象地稱為「合龍門」,「龍門賬」因此而得名。

「龍門賬」的誕生標志著中式簿記由單式記賬向復式記賬的轉變。到了清代,會計制度又有新的突破,即在「龍門帳」的基礎上設計發明了「四腳賬法」。四腳賬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復式記賬方法,其特點是:注重經濟業務的收方(即來方)和付方(即去方)的賬務處理。

不論現金收付事項或非現金收付事項(轉賬事項)都在賬簿上記錄兩筆,即記入「來賬」,又記入「去賬」,而且來賬和去賬所記金額必須相等,否則說明賬務處理有誤。這種賬法的基本原理已與西式復式記賬法相同。清末,隨著西式會計的引入,中式會計趨於衰落。

㈤ 會計在中國的起源

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一詞。

為解決人類的生存與延續問題,人類創造了原始計量記錄方法;進入文明社會後,人們逐步建立起科學而系統的會計組織制度、法律制度與方法體系,工業社會時代,成本會計等被創建並發展起來;至現代社會,會計已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5)中國古代如何定義會計擴展閱讀

結繩記事被看作是數學、文字及會計的起源,這說明會計與數學、文字本身存在一種必然的聯系。「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藝品,它始於遠古,興於唐、宋,盛於明、清,而這聚集了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結,卻來自人類最早的記事方式——結繩。

結繩計數既是文字的起源,也是會計記錄的開始。它大體上明確了賬目的幾種要素,如記錄對象、應計數量、數量變化以及在這一賬目結束後的最終結果。同時,結繩計數明確了數與事物的關系,顯示了具體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的過程與結果,因而又被看作是數學的起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會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結繩計數

㈥ 會計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不是問定義哈,定義在百度百科裡面有

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現代社會會計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完整的學科。
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徵:
(1)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會計是一種經濟信息系統。
(3)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
(4)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的基本職能。
(5)會計採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
會計方法一般包括: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會計檢查方法。

㈦ 會計的歷史淵源

一、中國原始社會末期的會計
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勞動產品的分配、交換及消費等問題凸現,「計數」逐漸成為社會生活的必要,人們逐漸形成數量觀念,並嘗試著以實物、繪畫、結繩、刻契等方式來表現經濟活動及其所反映的數量關系。由實物記事(計數)、繪畫記事(計數)、結繩記事(計數)、刻契記事(計數)等方式所體現的原始計量記錄行為基本代表著同時期的「會計」行為,或者說,原始計量記錄行為是會計的萌芽狀態,成為會計的直接淵源。
二、奴隸社會時期的會計
西周國家設立「司會」一職對財務收支活動進行「月計歲會」,又設司書、職內、職歲和職幣四職分理會計業務,其中司書掌管會計賬簿,職內掌管財務收入賬戶,職歲掌管財務支出類賬戶,職幣掌管財務結余,並建立了定期會計報表制度、專倉出納制度、財物稽核制度等。這表明大約在西周前後,我國初步形成會計工作組織系統。當時已形成文字敘述式的「單式記賬法」
三、春秋以至秦漢的會計
在會計原則、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發展。孔子提出了中國最早的會計原則:「會計當而已矣」,意思是會計要平衡、真實、准確。秦漢時期,中國在記賬方法上已超越文字敘述式的「單式記賬法」,建立起另一種形式的「單式記賬法」,即以「入、出」為會計記錄符號的定式簡明會計記錄方法。它以「入-出=余」作為結算的基本公式,即「三柱結演算法」,又稱為「入出(或收付)記賬法」。西漢時採用的由郡國向朝廷呈報財務收支簿——「上計簿」可視為「會計報告」的濫觴。南北朝時期,蘇綽創造「朱出墨入記賬法」,規定以紅記出、以墨記入。
四、唐宋時期時期的會計
我國會計理論與方法進一步推進。首先,產生了《元和國計簿》、《太和國計簿》、《會計錄》等具有代表性的會計著作。創立了「四柱結演算法」。所謂「四柱」,是指舊管(上期結余)、新收(本期收入)、開除(本期支出)和實在(本期結存)四個欄目。這種結演算法把一定時期內財物收付的記錄,通過「舊管+新收=開除+實在」這一平衡公式加以總結,既可檢查日常記錄的正確性,又可分類匯總日常會計記錄,使之起到系統、全面和綜合的反映作用;可以說,「四柱結演算法」的發明把我國的簿記發展提到一個較為科學的高度。四柱結演算法中四柱平衡關系形成了會計上的方程式,這不僅成為我國傳統的中式記賬法(中式簿記)的一個特色,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也一直沿用下來。 最後,在宋代建立了我國會計史上第一個獨立的政府會計組織——「三司會計司」,總核天下財賦收入,提高了會計機構的地位。
宋代的會計憑證可分為收入與支出兩類,皆有正副兩聯,憑證和賬簿都作為重要檔案一起由專吏負責長期保存。
五、元代的會計
元代承襲舊制,在會計方面無大發展。至明代,政府頗重會計報表,要求按舊管、新收、開除和實在四柱編報,報表逐級匯總上報,國家對報表有統一的編報格式和上報日期。明代代表性會計著作是《萬曆會計錄》,按舊額、見額、歲入、歲出匯錄了人戶、田糧、軍餉、俸祿及各種稅收和交通運輸等統計資料,編排井然有序,數據先後可循,並突出了財政收支項目的對比關系,便於分析研究。
六、明末清初時的會計
明末清初之際,中國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記賬法——「龍門賬法」。此帳法是山西人傅山根據唐宋以來「四柱結演算法」原理設計出的一種適合於民間商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其要點是將全部賬目劃分為進、繳、存、該四大類。「進」指全部收入,「繳」指全部支出,「存」指資產並包括債權,「該」指負債並包括業主投資,四者的關系是:該十進=存十繳,或進一繳=存一該。
到了清代,會計制度又有新的突破,即在「龍門帳」的基礎上設計發明了「四腳賬法」。四腳賬是一種比較成熟的復式記賬方法,其特點是:注重經濟業務的收方(即來方)和付方(即去方)的賬務處理,不論現金收付事項或非現金收付事項(轉賬事項)都在賬簿上記錄兩筆,即記入「來賬」,又記入「去賬」,而且來賬和去賬所記金額必須相等,否則說明賬務處理有誤。這種賬法的基本原理已與西式復式記賬法相同。清末,隨著西式會計的引入,中式會計趨於衰落。
總而言之,中國古代會計制度經歷了文字敘述式到定式表達式、從單式簿記到復式簿記的演變過程。單式簿記經歷了從三柱結演算法到四柱結演算法的沿革,而復式簿記則經歷了從龍門賬法到四腳賬法的演進。

㈧ 會計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會計的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1、會計的發展史表明,會計的產生和發展同人們對經濟管理和經營決策的信息需求是分不開的。

2、會計的發展經歷了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重要階段。

3、原始賬簿是會計產生的主要標志。

其定義是: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反應和考核企業經濟活動及成果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具體包括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這四的環節。

(8)中國古代如何定義會計擴展閱讀: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

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

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

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如何定義會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的手機是什麼版本 瀏覽:623
義大利申根簽證自己怎麼辦 瀏覽:332
中國a股是什麼意思 瀏覽:221
印度人如何治療鼻炎 瀏覽:510
印度戰爭怎麼爆發的 瀏覽:690
越南最窮的國家有哪些 瀏覽:556
伊朗來款對於銀行有什麼影響 瀏覽:283
伊朗馬漢航班怎麼樣 瀏覽:546
今年印尼齋月什麼時間 瀏覽:262
伊朗的星期一怎麼寫 瀏覽:7
英國和美國有多少攪屎棍 瀏覽:926
伊朗的眉毛為什麼很黑 瀏覽:880
英國留學生接機注意什麼 瀏覽:853
印度摩托車怎麼上去的 瀏覽:120
伊朗語有多少阿拉伯介詞 瀏覽:361
印度什麼河水有多臟 瀏覽:576
從哪些方面理解印度 瀏覽:320
越南什麼商品暢銷 瀏覽:695
中國進口的冷鏈食品有哪些 瀏覽:688
義大利新工業區發展條件有哪些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