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者又以製造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為起點,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7月7日夜,日軍一部在盧溝橋附近借「軍事演習」之名,向中國駐軍尋釁。並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日方的無理要求,遭到了中方的拒絕。
交涉還在進行時,日軍即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駐軍發動攻擊,並炮轟宛平縣城。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一部奮起抵抗,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就此打響。
(1)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侵略中國擴展閱讀:
日本對於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做了充分准備的。進入20世紀30年代以後,日本右翼勢力連續策動兵變和政變,導致日本內閣更迭頻繁,法西斯勢力迅速膨脹。
1936年2月26日政變上台的廣田內閣,進一步實現了軍部法西斯勢力對政府的控制,他們推進國民經濟軍事化進程,加緊了以征服中國和稱霸亞洲為主要目標的擴軍備戰,加快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步伐。
1936年4月,經天皇批准,日本駐中國屯軍擴大了編制,兵力增加了近三倍,形成了一個有5700多人的多兵種軍事集團。
9月,日軍強佔北平西南門戶豐台,嚴重威脅當地中國駐軍,加劇了華北的緊張局勢。同時,日本軍部制定了1937年度大規模侵略中國的作戰計劃:在華北,擬用八個師團佔領以北平、天津為中心的華北五省;
在華中,擬用五個師團,一部進攻上海,一部從杭州灣登陸,兩軍策應向南京作戰;在華南,擬用一個師團佔領廣州地區。
同時以海軍控制中國沿海及長江水域,協助陸軍佔領各戰略要地。按此計劃,日軍准備用於侵華的兵力,由1936年的9個師團增加到了14個。
為了保證這一侵略計劃的順利執行,日本1937年度的國家預算支出比上年度增加30%,總數達30.4億日元,其中軍費預算占整個預算的近一半。
維持這樣巨大支出的主要手段是大量發行公債和增加稅收,這就造成通貨膨脹和物價暴漲。加上1937年開始的新一輪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的所謂准戰時經濟體制面臨困境。
日本人民深受擴軍備戰所帶來的痛苦,對受軍部操縱的政府表示不滿。這種不滿在統治集團內部也有反映。1937年1月,廣田內閣因軍部同政黨官僚之間的矛盾激化,被迫總辭職。
這時,日本統治集團感到國內政治、經濟形勢不穩,又看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兩黨趨向合作而聯合尚未牢固,英、法、美給予蔣介石政府一定的援助但態度並不積極。
於是,便急於乘機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此來緩和國內矛盾、擴大在中國的殖民統治,加強同英、法、美等國及蘇聯對抗的地位。
從1937年7月7日開始,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全面抗日戰爭。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月,中國戰區接受了日本政府和日軍代表的投降。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
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七七事變 全面抗戰
⑵ 日本第一次侵略中國是什麼時候
1894年,日本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2)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侵略中國擴展閱讀:
1894年,日本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至1905年,又在中國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通過這些侵略擴張行動,日本迫使清政府訂立不平等條約,不僅侵佔了中國台灣,還把中國東北的南部地區強行劃為自己的勢力范圍。
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立殖民機構,如關東都督府、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駐奉天總領事館等,建立關東軍,對東北進行全面的政治、軍事控制和經濟掠奪。
1929年秋,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帝國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空前尖銳。
為了擺脫危機,帝國主義各國政府加快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受到這次經濟危機的猛烈沖擊,日本國內階級矛盾日益激化。面對嚴重的經濟、政治危機,日本統治集團更急於發動侵華戰爭,以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擺脫經濟危機帶來的困境。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國東北的殖民機構加緊進行武裝侵略的一系列政治、軍事部署。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劃下發動的。
日本大舉入侵東北以後,中國的政治形勢開始發生深刻變化。日本竭力用武力擴大在中國的獨占范圍,日益成為中華民族的首要敵人。同時,反對日本侵略的民族革命斗爭,也日益成為中國各族人民的主要任務。
中國一切不願做亡國奴的階級、階層,不斷地加入到這一斗爭行列中來,民族革命的陣營日益壯大。中國的民族斗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來不曾有過的新形勢。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駐中國東北的侵略軍——關東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
9月19日晨,日軍侵佔沈陽,隨即在幾天內侵佔安東(今丹東)、海城、營口、遼陽、鞍山、鐵嶺、本溪、撫順、四平、長春、吉林等20多座城市及周圍廣大地區。9月,遼寧(除錦州及遼西)、吉林兩省淪陷。11月,黑龍江省基本淪陷。
1932年1月,錦州及遼西地區淪陷。2月,哈爾濱淪陷。至此,在短短四個多月內,整個東北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淪為日本的佔領地。
⑶ 日本入侵中國時間是什麼時候
日本入侵中國時間是1931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當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中日軍隊第一次全面對抗和較量。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3)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侵略中國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結束於1945年9月2日。對於其開始的時間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八年抗戰名稱因此而來。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這是政府私下主導的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戰之說。
但期間6年,中日雙方出於各自原因,始終控制戰爭規模沒有擴大到國戰。也有觀點認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兩天,中華民國政府才公開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戰,因為依據當時中國落後的重工業水平和國際地位,提前公開宣戰,只能面對國際武器禁運,無法彌補戰爭損失。
⑷ 日本最早侵略中國是在哪一年
1849年。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4)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侵略中國擴展閱讀:
日本人侵略中國,標志性的事件是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和俄國爭奪在我國東三省的控制權。在此以前俄國在東三省的勢力超過日本。為了爭勢,兩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領土(旅順口一帶)上打仗。清政府腐敗無能,不能保護自己的百姓。
日俄戰爭日本戰勝,把俄國在東北的實力趕走,逐漸在東北紮下了根。他們在東北開展大規模的建設,打算把半個日本搬到東北來。起初東北有張作霖的勢力,日本人還不能為所欲為。
到1928年日本人炸死張作霖,三年後1931年日本人炮製了「九一八事變」,全面佔領了東三省。次年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府。
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美軍在珍珠港的海軍空軍幾乎全軍覆滅,從而爆發了太平洋戰爭。中國的抗戰局勢得到扭轉的機會。日本偷襲的次日——12月8日美國宣布對日作戰,開辟了太平洋戰區。以後美軍展開在太平洋上一個一個島嶼的爭奪戰。
日本兵雖然不敵,但是武士道精神和效忠天皇的傳統鼓勵他們寧死不屈。美軍打得非常艱苦。最後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扔下兩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分三路攻打東北地區。同時國民黨和共產黨的軍隊也在大陸展開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0日日本通知瑞士、瑞典等中立國接受波茨坦公告,願意投降。15日正式宣布投降。9月2日舉行受降儀式。
⑸ 日本人是什麼時候侵略中國的
日本是1931年9月18日開始侵略中國的。
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
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5)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侵略中國擴展閱讀:
1、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侵華戰爭的影響: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
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⑹ 日本侵略中國是哪一年
日本明治維新後,蓄意對外擴張,逐漸形成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其第一步是攻佔台灣,第二步是吞並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1871年,近代中日兩國簽訂了第一個條約——《中日修好條規》,該條約第一款就寫明:「嗣後大清國、大日本國倍敦和誼,與天壤無窮。即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獲永久安全。」這是一個平等的條約。但日本不顧條約中「兩國所屬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規定,於1872年入侵中國屬國琉球,1874年入侵中國領土台灣,還透過《北京專約》迫使清政府間接承認琉球為日本屬國,並於1879年正式吞並琉球國,改設為日本的沖繩縣。
如果是真正的抗日戰爭那就是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⑺ 日本鬼子侵略中國的具體時間是哪一年幾號
中日戰爭從明朝開始就存在,但影響最大的就是近代抗日戰爭,開始的事件就是九一八事件與七七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製造皇姑屯事件,由於蔣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東北三省頃刻倫覆,日本局部侵略中國;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
1、九一八事件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2、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7)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侵略中國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大會召開。5月8日,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至此,歐洲戰爭結束,盟軍作戰重心迅即東移,全力對付日本法西斯。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
1945年8月1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5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奉侵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茨之命令,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由南京飛抵湖南芷江進行乞降會談,交出了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命令備忘錄。「芷江受降」宣告了侵華日軍的徹底失敗。
⑻ 日本在哪個歷史時期開始侵略中國
日本侵略中國是1931年9月18日開始侵略中國的。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全面侵華時間是:1937-1945,共8年。
⑼ 日本從哪一年侵略中國
日本是從1931年的9月18日開始侵略中國的。
在1931年的9月18日晚上,日本的關東軍冰凌鎮受在鐵道周圍的守備隊炸掉了位於沈陽柳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軌道,並且栽贓給了中國。
日本軍隊用這個當做借口,並且用大炮轟打了在沈陽駐扎的北大營,這個事件被稱之為九一八事變,在第二天的時候,日本開始侵略沈陽,之後有逐漸的侵佔了東北三省。
到了1932年的2月,東北三省全部淪陷被日本占據,同時日本還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偽滿洲國,開始了對東北地區長達十四年的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故意製造並且發動的侵華戰爭,同時也是日本帝國開始侵略中國領土的一個開端。
(9)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侵略中國擴展閱讀:
918事變後,東北錦綉河山淪陷敵手。東北軍官兵,東北百姓,攜妻帶子被迫流亡關內,心頭都郁結著悲苦怨憤。
在西安,張寒暉耳聞目睹了幾十萬東北軍和人民流亡悲痛的聲音與慘景。他到西安北城門外東北難民集中的地區走訪,與東北軍的官兵和家屬攀談。
聽他們控訴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聽他們對失去故鄉、親人的思戀。以此創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詞,並以北方失去親人的女人,在墳頭上的哭訴哀聲為素材,寫成《松花江上》的曲調。
這首歌曲還沒有出版,就在民眾及東北軍中傳唱,而且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它不僅唱出3000萬東北同胞悲慘遭遇和悲憤之情,更唱出了全國軍民一觸即發的抗戰呼號。
西安事變前夕,西安愛國青年去臨潼請願時,行至十里鋪,張學良將軍驅車趕來,勸導學生勿去臨潼,怕有危險。
這時,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
歌聲悲壯,令人斷腸,張學良將軍沉痛地說:請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內,用事實來答復你們。可以說,這首歌,對西安事變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⑽ 日本開始入侵中國是哪一年
明清時期不斷有日本倭寇騷擾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燒殺掠奪。
1894年7月,日本襲擊中國清政府運兵船,不宣而戰,8月清政府應戰,甲午中日海戰開始,是近代中國遭受列強蹂躪的重要標志。
1931年9月18日,日本製造皇姑屯事件,由於蔣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東北三省頃刻倫覆。
1937年7月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