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柏氏有哪些鯨種

中國柏氏有哪些鯨種

發布時間:2022-08-20 04:07:33

❶ 鯨分哪幾種

須鯨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現存動物種類。有3科10種,均為海棲。
露脊鯨科 Balaenidae 如:黑露脊鯨(黑真鯨)Eubalaena glacialis、南露脊鯨Eubalaena australis、北極露脊鯨(弓背鯨)Balaena mysticetus、小露脊鯨Caperea marginata、露脊鯨(註:有的分為小露 脊鯨科 Neobalaenidae)
灰鯨科 Eschrichtiidae 如: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
須鯨科 Balaenopteridae 如:藍鯨(藍鰮鯨,剃刀鯨)Balaenoptera musculus、小須鯨(小鰮鯨)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座頭鯨(駝背鯨,大翅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長須鯨 Fin whale、大須鯨(鰮鯨)、布氏鯨(鯷鯨) Bryde's whale、小布氏鯨Balaenoptera edeni、塞鯨 Sei whale 體型巨大,其中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於6米。口內無齒。上頜兩側各具有150~400枚角質鯨須。鯨須的顏色、數目和形狀因種而異,是分類的重要依據。外鼻孔2個,位於頭頂。頭極大,有的種可達體長的1/3。僅有1~2對肋骨與小型胸骨相連接,無鎖骨,鰭肢一般4指。具有盲腸。它們使用鯨須從海水中過濾浮游生物。以磷蝦和頭足類為食,有的也吃小魚和底棲貝類。
齒鯨亞目 Odontoceti
齒鯨僅少數種類生於淡水,大多數均產於海洋中。共包括7科80餘種.大體可以分成海豚、喙鯨和抹香鯨三個差異比較大的類群,每個類群下分一至多科。
河豚科 Platanistidae 又稱淡水豚科。如:白鰭豚(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印度河豚Platanista indi、恆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亞馬孫河豚Inia geoffrensis、馬德拉河豚Inia boliviensis、拉普拉塔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
海豚科 Delphinidae 如:真海豚 Delphinus delphis、短喙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 Linnaeus、長喙真海豚 Delphinus capensis Gray、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亞馬孫白海豚Sotalia fluviatilis、逆戟鯨(虎鯨、殺人鯨)Orcinus orca、海豚、中華白海豚、巨頭鯨(領航鯨、黑圓頭鯨)Globicephala melaena、大吻領航鯨、長肢領航鯨、短肢領航鯨、瓜頭鯨、北極虎鯨、偽虎鯨 Pseudorca crassidens 、侏虎鯨。(註:有的分為領航鯨科 Globiphlidae)
鼠海豚科 Phocaenidae 如: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一角鯨科 Monodontidae 如:一角鯨(獨角鯨、角鯨)Monodon monoceros、白鯨Delphinapterus leucas,(註:有時伊河豚(短吻海豚)Orcaella brevirostris也歸入此科。)
喙鯨科 Hyperoodontidae 如:布氏長喙鯨Mesoplodon densirostris
抹香鯨科 Physeteridae 如:抹香鯨Physeter catodon
小抹香鯨科 Kogiidae 如:小抹香鯨Kogia breviceps、倭抹香鯨Kogiasimus
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
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於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

❷ 齒鯨的介紹100左右急用

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
虎鯨:大小:出生2.1-2.4公尺,成體8.5(雌)~9.8公尺(雄),體重7,500-10,000公斤。

形態特徵:背鰭明顯高大(雌0.9公尺鐮刀形,雄1.8公尺三角形),吻鈍而短,不明顯。胸鰭大,卵圓形,雄體可常至兩公尺。其黑、白對比體色是最好辨認特徵之一,主要為黑色,但在眼後尾鰭下、生殖器兩側及腹部是白色,背鰭後兩側有灰斑,每側頜齒10-12枚,大型且內彎。

自然史:據研究,在北太平洋東岸由華盛頓州至阿拉斯加,有兩類虎鯨,一為居留者,一為過渡者,其在生態,體色、外形,皆有差異,近美加邊界的居留者主攝食魚類,過渡者則攝食海洋哺乳類。其社群結構非常穩定,是人類以外最穩定者,個體可終其以一生留在出生之群體中;群組有雌雄性及幼鯨等,各群有其方言,可藉以辨認,每群可有1 - 55頭,一般居留群較過渡群為大。

分布:全球性,甚有進入淡水河記錄,但以冷水域之近海區較常見。

易與混淆者:本種團體大,且有特殊之黑白花紋,及易辨識,但在遠方,一群沒有雄性個體高聳之背鰭的虎鯨群可能與花紋海豚及偽虎鯨有些類似。 ● top 灰鯨
灰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鯨類,在地球上已存在數百萬年之久,以鯨須攝食,故屬於須鯨科的一份子。

形態特徵:灰鯨成體的平均體長為12-15公尺,平均體重為30-40公噸,鯨脂厚度可達15-25公分,頭呈V形,噴氣孔位於頭頂的淺凹處,頭部略為拱起,身體是斑駁的灰色,上面有許多的藤壺及鯨虱寄生,所以身體有一塊一塊白色至橘黃色的塊狀物(皮繭),腹面沒有喉腹褶,但喉部有2-7條凹槽,約130-180片鯨須板,呈黃白色;胸鰭小,呈槳狀,末端尖銳。

自然史:灰鯨在每年的4-11月往北遷徙至極地攝食區,12-4月會往南遷徙至繁殖區,主要生活在較淺水的海域或潟湖區;成鯨約5-11歲便達性成熟,成鯨在繁殖區進行交配後,經過12-13個月的懷孕期後,懷孕的母鯨會回到繁殖地生下單胎的灰鯨寶寶,2-3月為繁殖的高峰,剛出生的仔鯨全身呈暗灰色,並沒有藤壺或鯨虱寄生,初生時的體重為500-1000公斤、體長4-5公尺左右,由於母奶中的含脂肪量為55%,所以幼鯨在一出生的成長十分快速,由飼養狀態得知,仔鯨可以每天長半吋(約1.5公分)、增重25-50公斤;灰鯨的哺乳期約為9個月。(圖母子)

行為: 灰鯨的游泳速度較緩慢,約為4-9公里/小時,但卻有十分活躍的行為,例如:浮窺:灰鯨經常會將頭垂直抬出水面,窺看四周,約30秒鍾以上,一般認為灰鯨藉由此動作來觀看好奇的事物,在水淺的區域時,灰鯨會乾脆將尾鰭放在海床上。

鯨尾擊浪:灰鯨將尾巴揚起,拍擊水面,此行為為社會行為的一種,求偶時,雄鯨亦會做此動作。 躍身擊浪:灰鯨會跳起,當身體離水面約3/4時,會旋轉身體並回落水面,入水時會激起大量的水花;灰鯨會在其生活的環境中重復做此動作,一般會連躍2-3次,但曾有連躍20次的紀錄。

灰鯨喜歡在淺水域沖浪,有時也會側泳於海面,十分悠哉;在深潛時會將鯨尾舉起,在淺泳時不會,在深潛較長時間前,會先浮出水面15-30秒,連續噴氣3-6次,在潛入,噴氣時噴氣柱可達3-4.5公尺,形狀呈心型或V字型。攝食方式主食為底棲端足類,灰鯨會用頭及身體的右側(有些會用左側)去掃滾海床底部,將沉澱在海床的底棲端足類動物掃起並吸食,然後藉由舌頭將水及污泥從鯨須間過濾出,因此灰鯨的右邊鯨須較短也損害的較嚴重。

分布與回遊:灰鯨原本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皆有分布,但在北大西洋的族群,由於人類捕鯨的關系,於17、18世紀間就已經絕滅。而北太平洋目前有兩族群,一為東岸族群:回遊路徑由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半島的南方繁殖區,往北至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楚克奇海及波福海西部的攝食區之間;一為西岸族群:目前觀察到的主要回遊路徑為由韓國海域往北至西伯利亞之間,按此族群目前也面臨滅絕的命運。東台灣的台東、花蓮等地區漁港,都有漁民似曾發現灰鯨的蹤跡,台灣是否有灰鯨出沒,需要進一步的確認。

再續的情誼:20世紀初的商業捕鯨大浩劫之後,鯨豚數量劇減,透過各種媒體的報導,人們開始警覺到這個危機,也逐漸了解動物保育及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於是許多拯救鯨豚的行動和組織應運而生,有許許多多人投入這個行列,為鯨豚和人類之間破損的友誼重新建立起橋梁。

保育成功案例—灰鯨 根據過去的記錄報告顯示,灰鯨曾遍布全球各大海域,但現今被確認的只有兩群:一是北太平洋西岸,另一是北太平洋東岸的族群。1870年代中期商業捕鯨活動猖獗,致使北美太平洋的灰鯨數量大減,有絕種的危險。在民眾及生物學家們高度的關切下,美國於1972年通過了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將灰鯨列入保護名單之中。很快地,在人類共同努力下,灰鯨的族群量增加,今天,在太平洋東岸灰鯨已有兩萬五千隻左右,未來還有可能恢復到以往全盛時期的數量呢!

1973年3月,全世界第一隻被馴養的大型須鯨類,幼灰鯨名叫GiGi,在經過復健後,被送回大海,回到原來群體之中;GiGi被抓時還十分的小,被送到加州聖地牙哥海洋世界馴養時只有2000公斤,但GiGi成長的相當快速,它每天長1.5公分,增重50公斤,相當的驚人,三個月後,GiGi已經長到8.5公尺長、7000公斤重池子都裝不下它了,只好將它送回大海之中。這是第一件人類沒有傷害鯨類而將它安全的放回大海之中。

1988年10月,拯救被冰圍困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峽的三條灰鯨讓人感動難忘!當時由於天氣酷寒,海面很容易結成厚冰,且這三隻灰鯨正忙於進食,沒注意到已被厚厚的冰層隔離在離海10哩外。隨著氣溫下降,結成厚冰的海水也越來越多,幾乎將它們整個封閉起來,情況非常危急,直到當地的愛斯基摩人發現它們,並召來其他的村民合力鑿開冰層,讓灰鯨可以探出頭呼吸,並且利用一個水循環幫浦日夜不停的打水防止海水再度結冰,但仍無法將它們救回大海。透過新聞報導,來自全球各地的熱心人士陸續加入了救援的行列,10月15日巨大的破冰船到達,此時灰鯨已露疲態,最小的一隻不幸在10月21日死亡,拯救行動非加速不可,終於在10月28日由破冰船將其餘的2隻灰鯨成功地引回大海中。這是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拯救鯨類的勝利!
● top 侏儒抹香鯨 Dwarf sperm whale Kogia simus Owen,1866 由拉丁文simus而來,「扁平鼻子」之意 大小:出生約1公尺,成體可達2.7公尺,體重達210公斤。

型態特徵: 外形似小抹香鯨,體形稍小,背灰腹白,頭側有擬鰓裂。背鰭之高度及基底怕較大(大於體長5%),鐮刀形,尖端更向後彎,位於中背。喉下有數條短而不規則之皺摺。下顎齒7-12對(偶13對),偶見3對退化的上領齒。
自然史: 通常出現的群頭數少,不到10隻。個性羞怯,不活躍,受驚嚇時立刻會排秀色糞便並潛逃。在體長達2.1-2.2公尺時性成熟,育幼期5-6個月。食物主為由於,偶食小魚及甲殼類,由胃內含物分析得知它們可深潛至300公尺之下。 分布:限於溫帶及熱帶海域。

易混淆者: 因背鰭高大,鐮刀狀且位於中背,在遠處觀看,易與其它小型海豚混淆。又因頭鈍,背呈鐵灰色,易與小虎鯨及瓜頭鯨混淆,但後二者常形成大群,泳速較快。
關於鯨的總體介紹:

鯨是海洋中的巨型生物,與海豚同圍哺乳動物,(但體型上較海豚大,嘴行較短,前肢進化呈平鰭狀,後肢退化,有貝鰭,尾巴寬大且平,一個氣孔。上屬鯨目(齒鯨亞目及須鯨亞目及已滅絕的古鯨亞目)——須鯨亞目及已滅絕的古鯨亞目,一般上無法歸屬的鯨類均歸類於齒鯨亞目海豚科中。

分布上較廣,大約全球海域均可看到其蹤跡,為海洋性,行為上都採取群體活動較多,鮮少單獨行動。和海豚一樣,覓食時候喜歡玩樂,如躍身擊浪、鯨尾揚升、鯨尾擊浪及浮窺等等。

鯨的種類:

棲息於南大洋的鯨分為兩大類:須鯨類和齒鯨類,約有12種之多。較大型的須鯨有藍鯨、鰭鯨、黑板須鯨、縞臂鯨、巨臂鯨和露脊鯨等;較大的齒鯨有抹香鯨和逆戟鯨等。

其中個頭最大的是藍鯨,數量最多的是鰭鯨。巨臂鯨和露脊鯨現在幾乎被捕盡殺絕,倖存者為數不多。

鯨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較廣泛,幾乎南極輻合帶以南都有它們的蹤跡。他們的分布與磷蝦群的分布有密切關系。藍鯨主要分布在浮冰帶,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鯨和黑板須鯨,縞臂鯨可以在南極洲海域越冬,露脊鯨主要分布在亞南極地區;齒鯨類分布在南極輻合帶,隨季節變化而遷徙。

鯨的生活習性:

長須鯨習慣於獨自生活,同一海域中,雌雄共存。雄性長須鯨也可用「歌聲」吸引數百公里外的雌性長須鯨來到食物豐富的繁殖地與雄性長須鯨交配。由於鯨的「歌聲」頻率與某些軍用或商用聲納的頻率相仿聲納很可能會干擾長須鯨的繁殖,從而使這種本來繁殖率就較低的物種處境更加艱難。

角鯨,腹部呈白色,背部為黑色,並夾雜著藍灰色或黑灰色的斑點花紋,在它的頭上長著一個約1~2米的長角,實為牙齒,目前大多數人認為角鯨的長牙僅僅是一種第二性徵的標志而已,它類似於陸地上的雄性獅子頭上的鬃毛。(習性尚有待考察)

鯨魚原來被認為是在陸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後來因覓食問題,而「下海」,多實行一夫一妻制,像「大翅鯨」通常單獨生活,而其他鯨魚也有群體生活的。他們懷孕期一般在12個月左右,一胎一子,幼鯨哺乳期為10個月,壽命約60~70年。

鯨魚回遊在寒帶和暖代的一定水域,並有固定的回遊路線。夏天在寒帶生活,補充營養後,秋天時為了繁殖往溫暖海域開始移動。

鯨吃糠蝦、烏賊、魚等,而殺人鯨吃企鵝、海豹、海豚、鯨等,尤其喜歡吃鯨的舌頭。野生的殺人鯨性情凶暴,但從小飼養便可以馴服,智商頗高可以用來表演。

(註:殺人鯨的食量極大,曾有一隻殺人鯨吃掉13隻海豚15隻海豹的記錄。)
齒鯨,鯨類亞目之一,區別於須鯨和喙鯨,該亞目所屬各種的共同點是口中生有細密的小齒。齒鯨重要食物為魚類、烏賊,某些種有捕食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鳥的習性。

解剖學特徵
齒鯨僅有一個呼吸孔,位於頭部前方接近嘴唇部。與須鯨相比,齒鯨體長較小,除抹香鯨外,典型體長小於10米,嘴喙明顯(虎鯨、偽虎鯨和抹香鯨除外)。

行為特徵
鳴叫
絕大多數齒鯨亞目的成員可以發出鳴叫,且叫聲多樣。

運動
齒鯨游泳動作較為迅速和靈活,小型種有騎狼行為。

社會行為
齒鯨大多結群活動,種群數量較大,海豚種群有時可達上千隻之多。 齒鯨類的體形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圓錐狀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牙齒的形狀、數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僅具1枚獨齒,最多的則有數十枚,有的還隱藏在齒齦中不外露,所以也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只有1個,因此呼吸換氣時只能噴出一股水柱。頭骨左右不對稱。鰭肢上具有5指。胸骨較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主要以烏賊、魚類等為食,有的還能捕食海鳥、海豹以及其他鯨類等大型動物。齒鯨類在全世界共有淡水豚科、抹香鯨科、劍吻鯨科、一角鯨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領航鯨科等8個科,大約34屬、72種。
齒鯨的分布 (二)
喙鯨中的一個屬「中喙鯨(Mesoplodon)」,包含的11個種別都分布於遠洋區,南半球的一種喙鯨分布於極地四周,而阿氏貝喙鯨則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出沒,賀氏中喙鯨居住於南方的溫帶海域中,似乎是在極地的四周,但在北太平洋的溫帶海域也可發現。這個屬的其他幾個種也居於北太平洋,包括:銀杏齒喙鯨,分布於暖溫帶到熱帶水域;胡氏中喙鯨,分布於冷溫帶;史氏中喙鯨,分布於副極地到冷溫帶之間海域。在北太平洋,梭氏中喙鯨居於副北極帶到冷溫帶間的水域;傑氏中喙鯨,居於暖溫帶到熱海帶,而初氏中喙鯨的分布令人好奇;在北太平洋的溫帶和南非洲的海岸之外皆有其蹤影。當然,這些種類的分布范圍可能比我們目前所知的大許多。另一種不尋常的分布類型是屬於哥氏中喙鯨,分布於南半球的各水域中,但也在荷蘭的北海(North Sea)沿岸出現。柏氏中喙鯨居住於各海洋的熱帶及暖溫帶區域。
有些分類學家把朗氏中喙鯨歸入中喙鯨屬(Mesoplodon),而有些則主張其應自成一屬Indopacetus,因為所有相關的知識只由兩個頭顱骨而來,一個在澳洲東岸收集到的,另一個則是在非洲東岸,故對其型態與分布所知甚少。最近,有新種的喙鯨在東熱帶太平洋被觀察到的紀錄,也許就是令人難以捉摸的朗氏中喙鯨,也許是一全然不同的新種。在海豚之中,種別最多的是Lagenorhynchus,分布於北大西洋副北極地帶的北大西洋水域至南極之間。沙漏斑紋海豚居於極地四周、副熱帶地區及大西洋的外海。在南美洲的南岸,不論太平洋或大西洋沿岸都可發現皮氏斑紋海豚。暗色斑紋海豚(Dusky dolphin)分布於極地四周,溫帶的大多數陸棚區和南半球的一些小島四周。在北半球,白喙斑紋海豚 (white-beaked dolphins)和大西洋白邊海豚居住於北大西洋;前者在較北方的水域出沒,直達到副北極地區;而後者分布於溫帶海洋,兩者的分布范圍有重疊之處。太平洋斑紋海豚則在北太平洋的溫帶離岸區出現。 海豚屬於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通稱海豚,共有近62種,分布於世界各大洋。體長1.2~4.2米,體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頜各有約101顆尖細的牙齒,主要以小魚、烏賊、蝦、蟹為食。 海豚喜歡過「集體」生活,少則幾頭,多則幾百頭。海豚是一種本領超群、聰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動物。經過訓練,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腦是動物中最發達的。人的大腦占本人體重的百分之二點一,海豚的大腦占它體重的百分之一點七。海豚的大腦由完全隔開的兩部分組成,當其中一部分工作時,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終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聲定位來判斷目標的遠近、方向、位置、形狀、甚至物體的性質。有人做試驗,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攪渾,它們也能迅速、准確的追到扔給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驚人的聽覺,還有高超的游泳和異乎尋常的潛水本領。據有人測驗,海豚的潛水記錄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潛水衣,只能下潛20米。至於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類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里,相當於魚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在鯨類王國里,要數海豚家族——海豚科的種類最多了,全世界已知共有30多種。有的種類雖名叫「鯨」,如虎鯨、偽虎鯨,其實也是海豚家族中的成員。
海豚是一類智力發達、非常聰明的動物,它們既不像森林中膽小的動物那樣見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獸那樣遇人就張牙舞爪,海豚總是表現出十分溫順可親的樣子與人接近,比起狗和馬來,它們對待人類有時甚至更為友好。
海豚救落水的人的故事,我們聽了很多很多,海豚與人玩耍、嬉戲的報道也常有所聞,有的故事甚至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經過學習訓練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話音。70年代,美國的三位科學家,讓兩頭海豚學會了25個單詞。新近,太平洋海洋基金會的歐文斯博士等4位科學家,對兩頭海豚進行訓練,花了3年時間,教會它們700個英文詞彙。不過有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把動物的「語言」或「方言」描繪得太離奇。
不過海豚確實具有與眾不同的智力。它的大腦體積、質量也是動物界中數一數二的。目前,科學家對動物的智力有兩種不同的見解:一種認為黑猩猩是一切動物中最進化、最能乾的;另一種卻認為海豚的智力和學習能力與猿差不多,甚至還要高一些。因而有人稱海豚為「海中智臾」。
為了證實海豚有學習能力,早在1959年,一位名叫利利的人就對一頭海豚做過試驗。他把電極插入海豚的快感中樞和痛感中樞,當電流通過電極刺激海豚的快感中樞神經或者痛感中樞神經時,會產生快感或痛感。然後訓練海豚觸及其頭上的金屬小片,控制電流的通斷。如果電極插在海豚的痛感中樞,海豚只要訓練20次就會選擇切斷電源的金屬小片,使痛感消失。而換作猴子的話,則需要數百次訓練才能學會控制開關。這說明在某些方面海豚是有更強的學習能力。
海豚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十分樂意與人交往親近。澳大利亞蒙凱米海灘的海豚們已經與人類建立了友誼,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和驚奇。也許將來有更多的海豚,在更多的地方與人類建立聯系,這種願望並不是什麼幻想:隨著人們對海豚研究的深入,我們會揭開更多的關於海豚的秘密,那時我們與海豚交往會更加容易,更加親密,更加友好!
提起海豚,人們都聽說它擁有超常的智慧和能力。在水族館里,海豚能夠按照訓練師的指示,表演各種美妙的跳躍動作,似乎能了解人類所傳遞的信息,並採取行動,人們不禁驚嘆這美麗的海洋動物如此地聰明。那麼,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麼程度?它們和人類之間的相互溝通有沒有日益增進的可能?這里從海豚腦部的構造及生態特性入手,對它的智慧進行一番探討。
哺乳動物潛水冠軍——抹香鯨
抹香鯨隸屬齒鯨亞目抹香鯨科,是齒鯨亞目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雄性最大體長達23米,雌性17米,體呈圓錐形,頭部約占體長的l/3,呈圓桶形,上頜齊鈍,遠遠超過下頜。由於其頭部特別巨大,故又有「巨頭鯨」之稱呼。
抹香鯨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極適宜潛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大部分棲於深海,抹香鯨常因追獵巨烏賊而「屏氣潛水」長達1.5小時,可潛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動物潛水冠軍。
抹香鯨的英文名為 Sperm whale 來自鯨蠟(Spermaceti) 一詞,那是因為它那方形巨頭中有一特殊貯藏裝置里的油狀蠟,頭部的鯨蠟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超級傳導體,有極其靈敏的探測系統即「聲納」,能用發出超聲波的喀嗒聲而聽其迴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尋食物,以「聲納」替代不發達的小眼睛。
抹香鯨常與無脊椎動物之最的大王烏賊展開一場刀光劍影的相互殘殺,大王烏賊最大者達18米,重30噸。有人曾在熱帶海洋看到抹香鯨與巨烏賊搏鬥的激烈場面,它們從深海一直打到淺海不是抹香鯨吃掉大王烏賊,就是大王烏賊用觸腕把鯨的噴水孔蓋死使巨鯨窒息而死,那樣,抹香鯨反倒成為大王烏賊的「美餐」了。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產品———「龍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它們逐漸在小腸里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厘米,這種物質即為「龍延香」。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龍涎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於香水固定劑。
另外,抹香鯨巨大頭部骨腔內含有大量鯨腦油 (無色透明液體) 經壓榨結晶化成為白色無臭成結晶體稱鯨蠟,是很好工業原料,可制蠟燭、肥皂、醫葯和化妝品,亦可提煉高級潤滑油。抹香鯨肉味鮮美可食,皮可製革。
抹香鯨遍布全球各大洋,主要活動在熱帶和溫帶海域,通常在南北緯40度之間。我國海域均有分布,它們常以 5—20頭結群游盪,以雄多雌少組成群體,一般游速每小時2.5—3 海里,受驚時可達7一12海里。
抹香鯨是胎生、哺乳。懷孕期16個月,哺乳期一年。
1978年4月8日在山東膠南縣擱淺一頭雄性抹香鯨,長14米,重22噸,初步鑒定為37歲。鯨由中科院青島海洋研究所製成標本,現展於青島海產博物館,它吸引眾多遊客,令人流連忘返。
該鯨的骨骼系統也於1995年 5月架起來並對觀眾展出,這是我國最完整的齒鯨骨骼系統,它向人們說明:鯨,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由陸地進入海洋的事實。
抹香鯨的長相十分怪,頭重尾輕,宛如巨大的蝌蚪,龐大的頭部約占體長的1/4-1/3,整個頭部彷彿是一個大箱子。 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只有左鼻孔暢通,而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霧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噴出的。
抹香鯨喜歡結群活動,常結成5-10頭的小群,有時也結成幾百頭的大群。在海上有時頑皮地互相玩耍。但它的性情與藍鯨、座頭鯨截然不同,十分兇猛、厲害,其它動物一旦被它咬住就很難逃脫。抹香鯨捕食大王烏賊是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惡斗, 雙方搏鬥時會一起躍出水面,簡直像一座平地而起的山,一般前者往往取勝,但有時後者憑借煙幕而逃之夭夭,人們發現在抹香鯨胃中的大王烏賊沒有被牙齒咬嚙的痕跡,還有人在抹香鯨腹中度過一天一夜居然沒有死。這說明,抹香鯨雖有強大牙齒,但並不完全靠牙齒咀嚼食物。
抹香鯨體內有時還「懷」有怪胎,一般為灰色或微黑色的蠟狀物,剛從體內取出時非常難聞,乾燥後呈琥珀色,帶甜酸味。這就是有名的龍涎香。龍涎香本身無多大香味,但燃燒時卻香氣四溢,酷似麝香,又比麝香幽遠,被它熏過的東西,芳香持久不散,抹香鯨名字便是由此而來。
抹香鯨又是海獸中的潛水冠軍,幾千米深的深海可自由出入,而且能呆上近一個小時。那麼抹香鯨為什麼能潛得如此深呢?有人認為這可能與它喜歡捕食大王烏賊有關。抹香鯨為了獲得這種美味佳餚,不得不經常潛入深海,久而久之形成了對深海環境的適應。

❸ 關於齒鯨

齒鯨
齒鯨類的體形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圓錐狀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牙齒的形狀、數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僅具1枚獨齒,最多的則有數十枚,有的還隱藏在齒齦中不外露,所以也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只有1個,因此呼吸換氣時只能噴出一股水柱。頭骨左右不對稱。鰭肢上具有5指。胸骨較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主要以烏賊、魚類等為食,有的還能捕食海鳥、海豹以及其他鯨類等大型動物。齒鯨類在全世界共有淡水豚科、抹香鯨科、劍吻鯨科、一角鯨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領航鯨科等8個科,大約34屬、72種。

齒鯨的分布 (二)

喙鯨中的一個屬「中喙鯨(Mesoplodon)」,包含的11個種別都分布於遠洋區,南半球的一種喙鯨分布於極地四周,而阿氏貝喙鯨則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出沒,賀氏中喙鯨居住於南方的溫帶海域中,似乎是在極地的四周,但在北太平洋的溫帶海域也可發現。這個屬的其他幾個種也居於北太平洋,包括:銀杏齒喙鯨,分布於暖溫帶到熱帶水域;胡氏中喙鯨,分布於冷溫帶;史氏中喙鯨,分布於副極地到冷溫帶之間海域。在北太平洋,梭氏中喙鯨居於副北極帶到冷溫帶間的水域;傑氏中喙鯨,居於暖溫帶到熱海帶,而初氏中喙鯨的分布令人好奇;在北太平洋的溫帶和南非洲的海岸之外皆有其蹤影。當然,這些種類的分布范圍可能比我們目前所知的大許多。另一種不尋常的分布類型是屬於哥氏中喙鯨,分布於南半球的各水域中,但也在荷蘭的北海(North Sea)沿岸出現。柏氏中喙鯨居住於各海洋的熱帶及暖溫帶區域。

有些分類學家把朗氏中喙鯨歸入中喙鯨屬(Mesoplodon),而有些則主張其應自成一屬Indopacetus,因為所有相關的知識只由兩個頭顱骨而來,一個在澳洲東岸收集到的,另一個則是在非洲東岸,故對其型態與分布所知甚少。最近,有新種的喙鯨在東熱帶太平洋被觀察到的紀錄,也許就是令人難以捉摸的朗氏中喙鯨,也許是一全然不同的新種。在海豚之中,種別最多的是Lagenorhynchus,分布於北大西洋副北極地帶的北大西洋水域至南極之間。沙漏斑紋海豚居於極地四周、副熱帶地區及大西洋的外海。在南美洲的南岸,不論太平洋或大西洋沿岸都可發現皮氏斑紋海豚。暗色斑紋海豚(Dusky dolphin)分布於極地四周,溫帶的大多數陸棚區和南半球的一些小島四周。在北半球,白喙斑紋海豚 (white-beaked dolphins)和大西洋白邊海豚居住於北大西洋;前者在較北方的水域出沒,直達到副北極地區;而後者分布於溫帶海洋,兩者的分布范圍有重疊之處。太平洋斑紋海豚則在北太平洋的溫帶離岸區出現。

❹ 中國海洋有哪些鯨魚

這是我整理的中國海洋中有分布的鯨類名錄,希望你滿意。

北太平洋露脊鯨 Eubalaena japonica (Lacépède, 1818)*
灰鯨 Eschrichtius robustus (Liljeborg, 1861)*
大翅鯨(座頭鯨) Megaptera novaeangliae (Borowski, 1781)*
小須鯨 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Lacépède, 1804*
布氏鯨 Balaenoptera brydei Olsen, 1913*
小布氏鯨 Balaenoptera edeni Anderson, 1879*
塞鯨 Balaenoptera borealis Lesson, 1828*
長須鯨 Balaenoptera physalus (Linnaeus, 1758)*
藍鯨 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 1758)*
抹香鯨 Physeter macrocephalus Linnaeus, 1758*
小抹香鯨 Kogia breviceps (Blainville, 1838)*
侏抹香鯨 Kogia sima (Owen, 1866)*
鵝喙鯨 Ziphius cavirostrts G Cuvier, 1823*
拜氏貝喙鯨 Berardius rdii Stejneger, 1883*
銀杏齒中喙鯨 Mesoplodon ginkgodens Nishiwaki et Kamiya, 1958*
柏氏中喙鯨 Mesoplodon densirostris (Blainville, 1817)*
白鱀豚 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 1918*
糙齒海豚 Steno breaanensis (G Cuvier in Lesson, 1828)*
印度洋白海豚 Sousa ptumbea (G.Cuvier, 1829)*
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
瓶鼻海豚 Tursiops truncatus (Montagu, 1821)*
印度洋瓶鼻海豚 Tursiops ancus (Ehrenberg, 1833)*
熱帶點斑原海豚 Stenella attenuata (Gray, 1846)*
飛旋原海豚 Stenella longirostris (Gray, 1828)*
條紋原海豚 Stenella coeruleoalba (Meyen, 1833)*
短喙真海豚 Delphinus delphis Linnaeus, 1758*
長喙真海豚 Delphinus capensis Gray, 1828*
弗氏海豚 Lagenodelphis hosei Fraser, 1956*
太平洋斑紋海豚 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 Gill, 1865*
里氏海豚 Grampus griseus (G Cuvier, 1812)*
瓜頭鯨 Peponocephala electra (Gray, 1846)*
小虎鯨 Feresa attenuata Gray, 1874*
偽虎鯨 Psseudorca crassidens (Owen, 1846)*
虎鯨 Orcinus orca (Linnaeus, 1758)*
短肢領航鯨 Globicephala marrorhynchus Gray, 1846*
江豚(新鼠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G.Cuvier, 1829)*

❺ 世界有多少種鯨類!一一列出名稱

鯨是海洋哺乳動物中鯨目生物的俗名,鯨目之下包括有海豚科。但在日常語言中,人們將鯨和海豚分開。海豚科屬於鯨目下的齒鯨亞目,該亞目中有抹香鯨及白鯨等。而以鯨須替代牙齒,利用過濾水中浮游生物進食的須鯨亞目,有座頭鯨及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等。 須鯨亞目 Mysticeti 露脊鯨科 Balaenidae 露脊鯨屬 Balaena 弓頭鯨 Balaena mysticetus 真露脊鯨屬 Eubalaena 南露脊鯨 Eubalaena australis 北大西洋露脊鯨 Eubalaena glacialis 北太平洋露脊鯨 Eubalaena japonica 須鯨科 Balaenopteridae 須鯨屬 Balaenoptera 小須鯨 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南極小須鯨 Balaenoptera bonaerensis 塞鯨 Balaenoptera borealis 布氏鯨 Balaenoptera edeni 藍鯨 Balaenoptera musculus 長須鯨 Balaenoptera physalus 座頭鯨屬 Megaptera 座頭鯨 Megaptera novaeangliae 灰鯨科 Eschrichtiidae 灰鯨屬 Eschrichtius 灰鯨 Eschrichtius robustus 小露脊鯨科 Neobalaenidae 小露脊鯨屬 Caperea 小露脊鯨 Caperea marginata 乳齒鯨科 Mammalodontidae�6�9 Janjucetidae�6�9 新須鯨科 Cetotheriidae�6�9 新須鯨屬 Cetotherium 皮斯科須鯨屬 Piscobalaena nana 始須鯨屬 Eobalaenoptera�6�9 艾什歐鯨科 Aetiocetidae�6�9 齒鯨亞目 Odontoceti 海豚科 Delphinidae 喙頭海豚屬 Cephalorhynchus 花斑喙頭海豚 Cephalorhynchus commersonii 黑喙頭海豚 Cephalorhynchus eutropia 喙頭海豚 Cephalorhynchus heavisidii 白頭喙頭海豚 Cephalorhynchus hectori 真海豚屬 Delphinus 長喙真海豚 Delphinus capensis 短喙真海豚 Delphinus delphis 印度洋長喙真海豚 Delphinus tropicalis 倭圓頭鯨屬 Feresa 倭圓頭鯨 Feresa attenuata 圓頭鯨屬 Globicephala 短鰭圓頭鯨 Globicephala macrorhyncus 黑圓頭鯨 Globicephala melas 灰海豚屬 Grampus 灰海豚 Grampus griseus 壇喙海豚屬 Lagenodelphis 霍氏海豚 Lagenodelphis hosei 瓶喙海豚屬 Lagenorhynchus 白腰斑紋海豚 Lagenorhynchus acutus 白喙海豚 Lagenorhynchus albirostris 黑頤海豚 Lagenorhynchus australis 十字紋海豚 Lagenorhynchus cruciger 斜紋海豚 Lagenorhynchus obliquidens 烏色海豚 Lagenorhynchus obscurus 露脊海豚屬 Lissodelphis 北露脊海豚 Lissodelphis borealis 南露脊海豚 Lissodelphis peronii 短鰭海豚屬 Orcaella 短吻海豚 Orcaella brevirostris 虎鯨屬 Orcinus 虎鯨 Orcinus orca 瓜頭海豚屬 Peponocephala 瓜頭海豚 Peponocephala electra 偽虎鯨屬 Pseudorca 偽虎鯨 Pseudorca crassidens 侏儒白海豚屬 Sotalia 亞馬孫河白海豚 Sotalia fluviatilis 白海豚屬 Sousa 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灰白海豚 Sousa plumbea 西非白海豚 Sousa teuszii 原海豚屬 Stenella 白點原海豚 Stenella attenuata 細斑原海豚 Stenella clymene 條紋原海豚 Stenella coeruleoalba 花斑原海豚 Stenella frontalis 長吻原海豚 Stenella longirostris 尖嘴海豚屬 Steno 糙齒尖嘴海豚 Steno bredanensis 寬吻海豚屬 Tursiops 東方寬吻海豚 Tursiops ancus 寬吻海豚 Tursiops truncatus 一角鯨科 Monodontidae 白鯨屬 Delphinapterus 白鯨 Delphinapterus leucas 一角鯨屬 Monodon 一角鯨 Monodon monoceros 海象鯨 Monodon monoceros(已滅絕) 鼠海豚科 Phocoenidae 江豚屬 Neophocaena 江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鼠海豚屬 Phocoena 南美鼠海豚 Phocoena dioptrica 鼠海豚 Phocoena phocaena 太平洋鼠海豚 Phocoena sinus 棘鰭鼠海豚 Phocoena spinipinnis 無喙鼠海豚屬 Phocoenoides 無喙鼠海豚 Phocoenoides dalli 抹香鯨科 Physeteridae 抹香鯨屬 Physeter 抹香鯨 Physeter macrocephalus 小抹香鯨科 Kogiidae 小抹香鯨屬 Kogia 小抹香鯨 Kogia breviceps 倭抹香鯨 Kogia sima 亞馬孫河豚科 Iniidae 亞馬孫河豚屬 Inia 亞馬孫河豚 Inia geoffrensis 白鱀豚科 Lipotidae 白鱀豚屬 Lipotes 白鱀豚 Lipotes vexillifer 普拉塔河豚科 Pontoporiidae 普拉塔河豚屬 Pontoporia 普拉塔河豚 Pontoporia blainvillei 恆河豚科 Platanistidae 恆河豚屬 Platanista 恆河豚 Platanista gangetica 喙鯨科 Ziphidae 貝喙鯨屬 Berardius 阿氏喙鯨 Berardius arnuxii 貝氏喙鯨 Berardius rdii 瓶鼻鯨屬 Hyperoodon 北瓶鼻鯨 Hyperoodon ampullatus 南瓶鼻鯨 Hyperoodon planifrons 印太喙鯨屬 Indopacetus 朗氏中喙鯨 Indopacetus pacificus 長喙鯨屬 Mesoplodon 梭氏中喙鯨 Mesoplodon bidens 安氏中喙鯨 Mesoplodon bowdoini 哈氏中喙鯨 Mesoplodon carlhubbsi 柏氏中喙鯨 Mesoplodon densirostris 傑氏中喙鯨 Mesoplodon europaeus 銀杏齒中喙鯨 Mesoplodon ginkgodens 哥氏中喙鯨 Mesoplodon grayi 賀氏中喙鯨 Mesoplodon hectori 長齒中喙鯨 Mesoplodon layardii 初氏中喙鯨 Mesoplodon mirus 佩氏中喙鯨 Mesoplodon perrini 小中喙鯨 Mesoplodon peruvianus 史氏中喙鯨 Mesoplodon stejnegeri 鏟齒中喙鯨 Mesoplodon traversii 塔喙鯨屬 Tasmacetus 謝氏塔喙鯨 Tasmacetus shepherdi 柯喙鯨屬 Ziphius 柯氏喙鯨 Ziphius cavirostris 肯氏海豚科Kentriodontidae�6�9 肯氏海豚屬 Kentriodon 劍吻古豚科 Rhabdosteidae (Eurhinodelphidae) 劍吻古豚屬 Eurhinodelphis 巨海豚屬 Macrodelphinus 鯊齒鯨科 Squalodontidae原鯊齒鯨屬 Prosqualodon 鯊齒鯨屬 Squalodon 海牛鯨科 Odobenocetopsidae海牛鯨屬 Odobenocetops 原鯨亞目 Archaeoceti 巴基鯨科 Pakicetidae步鯨科 Ambulocetidae雷明頓鯨科 Remingtonocetidae原鯨科 Protocetidae龍王鯨科 Basilosauridae太多了

❻ 中國一共有幾種鯨

中國海域主要有:藍鯨、鰭鯨、黑板須鯨、縞臂鯨、巨臂鯨和露脊鯨

❼ 誰知到鯨的種類(和圖片)

鯨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餘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鯨,鼻孔兩個,如,長須鯨、藍鯨、座頭鯨;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鼻孔一個,叫齒鯨,能發出超聲波,如,獨角鯨、虎鯨。鯨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個頭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種體長也超過6米。 以下是介紹主要的鯨魚:

1、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200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與其他須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四大洋均有分布。

❽ 除了齒鯨和須鯨,鯨還有哪些種類

鯨的種類: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鯨的種類為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只有須的,叫作須鯨;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為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鯨,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鯨,有喜游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鯨,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鯨等等。齒鯨的種類較多,除抹香鯨外,其餘身體一般都較小,如兇猛無比的虎鯨。盡管鯨的身體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為鯨魚。不過,鯨卻是獸類。它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鯨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霧柱,有的高達十餘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
偽虎鯨
偽虎鯨屬於鯨目領航鯨科,拉丁學名Pseudorca crassidens,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 體形似虎鯨而較小,體長約5米,體重約665千克。全身的體色均為黑色。頭圓,無喙,上頜比下頜略微前突。背鰭比虎鯨小,後緣凹入,位於身體中部略前位置。鰭肢很尖,長 偽虎鯨
度約為體長的1/10。尾鰭的寬度約為體長的1/5。 喜群居,同伴間眷戀性很強,很少單獨活動。主要以烏賊類為食,也吃帶魚、小鯊魚、鮐魚、黑鯛、鱸魚和竹莢魚等魚類。經常與真海豚、寬吻海豚等一起索餌。游泳的速度較慢,不喜躍出水面。可全年繁殖,一胎產一子,哺乳期10個月至12個月,2年至3年一胎。 分布於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在中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有重要的科研和觀賞價值,經常被水族館飼養訓化作我們的觀賞動物。
虎鯨
瀕危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遍布四海的鯨——虎鯨。 虎鯨又叫惡鯨、逆戟鯨,英文名字叫殺人鯨。因它特別喜歡食須鯨的脂肪,所以.挪威人稱它們為「油賊」。虎鯨以體魄健壯、性情兇狠而聞名於世,索有"鯨之暴君"之稱。說來也奇怪,在自然海域中虎鯨兇猛異常,但是在人工飼養環境經過人的調教、訓練之後,它卻變得十分馴服,並能根據人的指令作各種技藝表演(如跳水、頂球、伴隨樂曲在水中翩翩起舞等)。自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它們又成為海洋公園和水旅館中的「水族明星」而名聲大噪。同時,經過特殊訓練的虎鯨還能根據人的指令打撈沉入海底的魚雷和火箭。 虎鯨最令人矚目的是它們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洋,寒冷的南、北極更是它們的旅遊勝地。它們既能在炎熱的赤道周圍海域生活,又能在終年冰封,嚴寒的兩極冰海中出沒自如。不管是在烈日炎炎的赤道,還是在冰冷的南、北極水域,它們的體溫均保持36℃,恆定不變,這是為什麼呢?關鍵在於它們的身體具有一套特殊的調節體溫裝置--熱交換系統。虎鯨靠這套"裝備"便可在不同溫度的海域中使體溫恆定不變。 眾所周知,陸生哺乳動物,是靠身體表面的毛皮保持體溫恆定不變。虎鯨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水中散熱量的速度是空氣中的2.5倍,這就意味著它的體內要產生更多的熱量。 虎鯨的體表光滑無毛,皮下有一層厚厚的脂肪層,脂肪起了隔絕寒冷侵蝕的作用。而其前肢和高高的背鰭以及尾片等處沒有脂肪層,在這些部位中穿行著一些血管網,形成了一個熱交換系統。這些部位均暴露在水中 又無脂肪層,所以通常和周圍水溫一樣高,是冷的。虎鯨體內的血液流經這些地方就會變冷。當這些部位的血液通過靜脈離開前肢、背鰭和尾片的時候,就會被從心臟流出到這些部位的動脈血的熱量加溫。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許多熱量又重新轉回體內,而不是所有熱量通過前肢、背紹和尾片散失到水中。 總之,虎鯨體內的熱交換系統,既能防止體內的熱量散失,又能向周圍的水環境中擴散體內多餘的熱量,以此調節體溫保持恆定不變。
座頭鯨
別名:大翅鯨、駝背鯨、巨臂鯨。體肥大,上頒廣闊,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線,以及上下須兩側有瘤狀突起。背鰭相對小,位體後身長的2/3處。鰭肢非常大,約為體長的1/3,為鯨類中最大者,其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如鋸齒狀。尾鰭寬大,外緣亦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p~35條,由下頒延伸達臍部。背部黑色,並有黑色斑紋,腹部黑色或出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鰭肢上方白色部分多於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鯨須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須毛皆黑灰色。 座頭鯨
成體平均體長雄性12.9米,雌性13.7米,體重25~35噸,最大記錄體長雌性18米。 結群不大,通常結對伴遊。游泳速度較慢。呼吸時喚起的霧柱粗矮,高達4~5米。深潛水時露出巨大的尾鰭,常將體軀躍出水面,或側身豎起一側鰭肢。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泅游。 主食小甲殼類和群游性小型魚類。 我國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瓜頭鯨
別名:多齒瓜頭鯨。形態特徵 頭橢圓,無吻突,前端尖,上頜不突出於下頜。背鰭位於體中部,較偽虎鯨的寬大,高達30厘米,前緣向後傾,末端鈍。鰭肢長為體長的1/6,末端尖。體暗灰至黑褐色,上下唇白色,眼周圍為暗色區,有濃色帶沿體背正中線由頭延伸至背鰭,並在背鰭下方擴大成弧形暗色區,喉部有白斑,臍至肛門附近為灰白色。上、下頜每側具齒20-25枚。體長可達2.75米,最大體重約275公斤。初生仔鯨體長約1米以下.熱帶性種,常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群,游泳速度快。時有集群擱戲。我國南海、台灣省海域均有分布。
太平洋短吻海豚
別名:鐮鰭海豚、鐮鰭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體側眼後達腹側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從白色帶,口角至鰭櫛前基。並越過路肢後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為黑色,後半部全為灰白色。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於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匯集成大群。性活潑,游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 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鯨是海獸中的重要成員,體形像魚,俗稱鯨魚。 鯨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餘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鯨,共11種;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叫齒鯨,共70多種。鯨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 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個頭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種體長也大於6米。 而藍鯨體長可達33米,體重190噸,相當於33頭大象或300多頭黃牛的體重,它的一條舌頭就有4噸重。它的力氣也無比巨大,有1 250千瓦,能曳行588千瓦的機動船,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曾出現過的最大動物。這是海的恩惠,只有在海里才能長得這么大:一來是食物豐富,藍鯨雖體軀巨大,卻以小得和它無法相比的磷蝦為食。這種蝦數量多,容易捕,養得起這些大肚子漢。二來是水的浮力大,支撐著藍鯨的巨大體軀。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體重5噸左右,若非洲象的體重再增加,它的四肢就支撐不住了,所以不能長得太大。但在海里卻不然,動物基本上處於失重狀態,再大也能浮得起來。但也不能無限增大,超過一定限度,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滿足需要了。 太平洋短吻海豚
座頭鯨捕食方法很巧妙,先在水下朝上發射一串串氣泡,在水面形成一個很大的圓圈,氣泡就像氣槍一樣使磷蝦受驚而向圓圈中心集中,座頭鯨張著口從圈中心浮出吞而食之。由於座頭鯨口大,取食的效率很高,每頭露脊鯨每天要吃3~4噸磷蝦。 鯨偏吃小蝦的原因:其實偏愛吃小蝦的是須鯨,因為它們沒有牙齒,喉嚨又小,所以不能咀嚼,只能靠吃小魚、小蝦生活。它們吃魚、蝦時只要把口一張,魚蝦隨著海水一起進入口中,然後把嘴一閉,海水從須縫間流出口外,只剩下食物了。 鯨的周身都是寶。皮可以製革,用鯨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質地柔軟,花紋美觀,不亞於牛皮。鯨的皮下脂肪層很厚,可達十幾至幾十厘米,可以煉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 一頭藍鯨可產油30多噸,相當於1700頭豬或8000隻羊的脂肪總量。鯨的骨器、內臟可作葯用或制肥。一頭巨鯨可稱得上價值連城。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如日本、挪威等國競相獵捕,使不少鯨瀕於滅絕,國際捕鯨委員會不得不決定停止商業捕鯨。 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謎。
抹香鯨
抹香鯨對巨烏賊的嗜好,是一種最珍貴的海產品———「龍涎香」的來源。抹香鯨把巨烏賊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烏賊的鸚嘴.這時候,抹香鯨的大腸末端或直腸始端由於受到刺激,引起病變而產生一種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逐漸在小腸里形成一種粘稠的深色物質呈塊狀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徑為165厘米,這種物質即為「龍涎香」。它儲存在結腸和直腸內,剛取出時臭味難聞,存放一段時間逐漸發香,勝「麝香」。龍涎香內含25%的龍涎素,是珍貴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質,用於香水固定劑。同時也是名貴的中葯,有化痰、散結、利氣、活血之功效。但不常有,偶爾得到重50~100公斤的一塊,便會價值連城,抹香鯨便由此而得名。 抹香鯨非常注重團結,如果有一個夥伴遇難了,鯨群會不顧自生危險去救遇難的夥伴。即使救不了,也會陪著遇難的夥伴死去。
藍鯨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它身長可達30米左右,平均體重150噸,一張嘴就可以開容10個成年人自由進出的寬度。藍鯨渾身是寶,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鯨肉營養豐富;鯨骨可提煉膠水;鯨肝含有大量維生素;血和內臟器官又是優質肥料。

❾ 鯨的種類

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棲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其種類分為兩類,須鯨類,無齒,有鯨須,鼻孔兩個,像長須鯨,藍鯨、座頭鯨、灰鯨等;齒鯨類,有齒,無鯨須,鼻孔一個,像抹香鯨、獨角鯨、虎鯨等。海洋中絕大部分氧氣和大氣中60%的氧氣是浮游植物製造的。須鯨卻能滅浮游植物的勁敵——浮游動物。另外,齒鯨也有助於保持魚類的生態平衡。齒鯨的食物就是以魚為食的大型軟體動物。因此世界上沒有鯨,人類就要滅亡。

我們把鯨類分為兩群:

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

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於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

如果還要問什麼問題可以問我

閱讀全文

與中國柏氏有哪些鯨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富人區租房多少錢 瀏覽:176
香道是如何從中國來的 瀏覽:578
印度為什麼大規模停電 瀏覽:486
明天伊朗長什麼樣 瀏覽:547
二萬越南盾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813
為什麼日本媳婦比越南少 瀏覽:489
中國的城市道德體系該如何興起 瀏覽:289
中國傳統繪畫遠近處理有哪些特徵 瀏覽:992
伊朗華人現在有多少 瀏覽:674
印尼島上吃什麼 瀏覽:996
華為手機英國買多少錢 瀏覽:825
人民幣換越南盾去哪個銀行換 瀏覽:5
為什麼中國之前沒有民法典 瀏覽:547
為什麼中國疫苗比國外慢 瀏覽:982
印度防空武器怎麼樣 瀏覽:131
育英國際學校小學學費多少 瀏覽:382
中國人行報名照片怎麼弄 瀏覽:555
越南人買東西帶多少錢 瀏覽:920
來印度旅遊的女性發生了什麼 瀏覽:122
中國缺少哪些科學儀器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