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震中解放軍會採取什麼措施救援被困人員
人工搜索
呼叫搜索、空間搜索 呼叫搜索:由四名以上人員圍繞搜索區等間距排列。間隔8-16米,半徑5米左右。搜索區及其鄰近區域全部工作停下來,保持安靜。搜索人員順時針同步向前走動,並大聲呼叫或利用擴音器,或連續5次敲打瓦礫或鄰近建築物構件。呼叫後,保持安靜,仔細捕捉倖存者響應的聲音,並辨別聲音方向,若不止一個搜索人員聽到回應,可由3個人員判定的方向交匯確定位置。(該方法的優點:所需人員少、操作簡單、配合監聽設備,將聲音擴大。缺點:對無知覺或埋壓較深人員搜索效果不好。) 空間搜索:分為多個房間搜索、大開闊區線型搜索、網格搜索。 1、多個房間搜索:進入建築,右側貼牆向前搜索,逐個房間搜索。直到所有房間或空間搜索完畢。如果忘記或迷失方向,只需向後轉,左側靠牆即可返回原位置。(可結合繩索救援及相關搜索器材使用。) 2、大開闊區域線形搜索:搜索人員面對開闊區一字排開,間距3-4米,從開闊區一邊平行搜索至另一邊,往返幾次,以確保不遺漏被埋壓的的受困者。 3、網格搜索:該方法需要較多的人員,將倒塌區域分成若干個網格區域,搜索人員5、6個人一組分配一個網格進行搜索。
儀器搜索
藉助一些先進的儀器進行幫助。就目前來講,在救援方法上與國際相比,也是幾種單一的模式,現在國家地震救援隊引進了以下幾種儀器:( 1 )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靠的是識別被困者發出的聲音。
[編輯本段]救援工具
▲生命探測儀
生命探測儀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搜救及檢測儀器,主要通過感應人體所發出的超低頻電波產生的電場(由心臟產生)找出「活人」位置。人體發出的超低頻電場可穿透鋼筋混凝牆、鋼板、木板、甚至水,因此,只要有生命跡象,不論其是否清醒、昏迷、身陷瓦礫堆或躲在集裝箱中,均可用生命探測儀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找到。生命探測儀空曠探測范圍可達500米,可透過80厘米厚的普通鋼板,探測到生命。而更加神奇的是,該生命探測儀只探測到人的生命,對其他動物的生命不起作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蛇眼」
到瓦礫深處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倖存者埋在瓦礫堆中,用手去一點點地挖開瓦礫顯然太慢,用重型機械去移動又有可能傷著人。各種搜索儀器可以幫上忙。「蛇眼」就是一種搜索儀器,它的學名叫「光學生命探測儀」,是利用光反射進行生命探測的。儀器的主體非常柔韌,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礫堆中自由扭動。儀器前面有細小的探頭,可深入極微小的縫隙探測,類似攝像儀器,將信息傳送回來,救援隊員利用觀察器就可以把瓦礫深處的情況看得清清楚楚。很多博物館和超市用的防盜裝置就是這種光學探頭加觀察器的儀器。
▲熱紅外生命探測儀
熱紅外生命探測儀具有夜視功能,它的原理是通過感知溫度差異來判斷不同的目標,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王教授說,這種儀器有點像現在商場門口測體溫的儀器,只是個頭比那個大多了,而且帶有圖像顯示器。
▲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
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靠的是識別被困者發出的聲音。人類有兩個耳朵,這種儀器卻有3 —6 個耳朵,它的耳朵叫做「拾振器」,也叫振動感測器,它能根據各個耳朵聽到聲音先後的微小差異來判斷倖存者的具體位置。說話的聲音對它來說最容易識別,因為設計者充分研究了人的發聲頻率。如果倖存者已經不能說話,只要用手指輕輕敲擊,發出微小的聲響,也能夠被它聽到。關鍵是雜訊的影響不能太大。
▲搜救犬
最「聰明」的搜索能手是搜救犬,它們是百發百中的搜索行家。
▲小氣墊
小氣墊可力撐數十噸重物。找到了倖存者就該施救了。這可是個力氣活,有時要抬起沉重的樓板。很難想像一個小小的氣墊就能完成這個工作。這種氣墊比枕頭大不了多少。沒充氣時癟癟的,只要有5 厘米的縫隙就能把它塞進去。然後用氣瓶把裡面的氣壓加到8 個大氣壓,「氣鼓鼓」的墊子就能頂起樓板了。 氣墊的材料相當講究,最早人們用鋼絲網添加橡膠來做,後來改用新型材料高強度芳族聚醯胺,這種材料非常堅韌,防暴警察用的手套也是用它做的,帶上這種手套,警察就能面不改色地握住鋒利匕首的刀刃。
▲液壓鉗張口咬斷鋼筋
如果現場鋼筋交錯,就要看液壓鉗的本事了。這種鉗子的體積並不大,但是由於應用了液壓原理,一把小小的鉗子就能把鋼筋一根根剪斷,為營救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
▲月球燈
天色暗下來,但搶救不能停。月球燈的作用非常搶眼。月球燈由高達2000瓦的電力支持,據說,兩個月球燈就能照亮一個足球場。【網路】
❷ 汶川地震後軍隊時如何調撥骨幹聯醫援災的
2008年6月10日11時,汶川臨產孕婦屈曉芳被緊急送到了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安縣醫療所,醫生立即對產婦和胎兒情況進行詳細檢查。
屈曉芳幸運地躲過了地震,但腹中的胎兒再次把她推向了生命的邊緣。這時,三軍聯勤保障體制發揮了與命運抗爭的作用。我軍已經實現了聯醫、聯修,哪裡有災情保障就展開在哪裡。
屈曉芳曾有過兩次產後大出血和一次胎死宮內的病史,這是第五次分娩,屬高危產婦,極有可能難產或胎死腹內,情況萬分危急。
醫療所婦產科、內科和外科醫生緊急會診,很快制定出接生方案。對症用葯,輸液、給氧,增加產婦體力,安撫情緒,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22時2分,孩子終於出生了,但新生嬰兒因產程過長,沒有自主呼吸。醫生護士緊急處置,清理呼吸道,口對口做人工呼吸。
兩分鍾後,嬰兒終於發出了第一聲啼哭。人們歡呼起來,既為了劫後餘生的母親,也為受災群眾中誕生的新的生命。
屈曉芳感激地看著眼前歡呼雀躍的軍醫,希望她們給孩子取個名字。她把這份特殊的榮譽獻給了自己的親人子弟兵們。大家為她取了名字,叫震媛,取援助、圓滿、緣分之意。
地震發生後,來自北京、山東、濟南、河南、廣東、蘭州等地的解放軍醫療隊相繼到達災區,進駐到了都江堰、綿陽、北川、彭州、映秀等城鎮鄉村,在任務區搭建起醫療帳篷,收治大批的受傷群眾。
前方的醫療隊在全力搶救傷員,後方也在積極配合行動。解放軍緊急從北京和濟南軍區抽組了兩所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野戰機動醫院,分別從由唐山、鄭州出發,急赴災區。
野戰機動醫院由功能齊全、設備先進、信息化程度高、機動性能好、自身保障能力強的第二代大型骨幹野戰衛生裝備,即野戰醫療方艙模塊和120名醫務人員組成。設置床位200張、手術台4張,只需1個多小時就能展開運行。
為了抗擊汶川大地震這場特殊的戰爭,盡快拯救災區群眾的生命,解放軍調撥了一大批最新的骨幹野戰衛生裝備,增援災區。
已列裝部隊的軍醫背囊、野戰急救車等裝備,為一些危重傷員贏得了寶貴的「黃金搶救期」。野戰手術車可同時進行兩台手術,車體內配有呼吸機、麻醉機、心電監護儀、多功能電切刀和空調等設備,為救治更多的傷員提供了保障。
這次增援災區的還有兩輛野戰運血車,這是當時我軍最先進的野戰采供血裝備,該車集血液採集、冷凍、運輸、供應於一體,而且能夠全程實施對血液的質量控制和溶血監測,確保失血傷員用血安全。
這些新型醫療裝備大大改善了災區的醫療條件,傷員救治速度得到明顯提升,在瓦礫和廢墟中為災區群眾開辟出一片片生命的綠洲。
❸ 汶川地震時國家做出了哪些措施
汶川地震時國家做出的措施有:
1、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在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直接領導下,在全國黨政軍民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委、省政府率領8600萬人民沉著應對,開展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搶險救援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救援搶險。
2、2008年5月12日16時44分左右,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黨組書記 從北京南苑機場乘專機趕赴四川災區。在飛機上,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
全力做好被困群眾和受傷群眾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全力組織恢復受損的基礎設施,特別要抓緊通水、通電、通路,保證通信暢通,保證重要基礎設施和水庫大壩、鐵路公路涵洞的安全,保證社會秩序的正常。
3、5·12汶川地震一發生,成都軍區立即作出快速反應,啟動搶險救災應急機制,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把抗震救災、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當作成都軍區部隊第一任務,迅速出動兵力,全力開展救援工作。
正在雲南的時任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世明、時任政治委員張海陽當即指示成都軍區及成都軍區司令部、政治部、聯勤部、裝備部等機關立即啟動搶險救災應急指揮機制,全面展開抗震救災組織指揮工作。
4、5·12汶川地震發生後,成都市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由時任成都市委書記、市長任總指揮,下設維護穩定組、宣傳組、民政工作組、救援衛生防疫組、市場監管組、水電氣通信組、房屋鑒定與基礎設施建設及救災物資組和指揮部辦公室。
所有市級部門實行應急值守。統一指揮全市抗震救災工作。通過發表市長電視講話,發布市政府第一號公告,及時通報災情,讓群眾震後在最短時間內聽到黨和政府的聲音,穩定全市人民情緒。
5、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統一調度下,各路救援大軍迅速趕赴四川災區搶險救災。在各種救援力量疾進災區中,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擔當重任,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千里馳騁支援災區救援。
航空、鐵道、公路等各級交通運輸部門緊急調集飛機、機車、車輛,快速編組專列,加強鐵路、公路交通保障,實施空中和地面立體輸送,將各方救援力量和重要救災物資、救災裝備輸送到災區。
❹ 汶川地震中解放軍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救援,給災區的人民帶來了希望。
發放物資,給人們的生活有了保障。
清理災區。整頓災區的交通。給重建災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不能用語言來說,這些是精神上的感動,是最真,最親的感動,讓災區的人們,再一次的看到了,重建家園的希望。 相信,以後的災區,發展會有前所未有的突破。
❺ 汶川地震後解放軍做了哪些事情
震後不到兩小時,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迅速啟動軍交保障應急預案,調集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戰時運輸保障力量,構築起立體通道。
一時間,災區軍用機場全部緊急開放,來自華北、中原各地的上萬大軍,搭乘200餘架次大中型運輸機、數十架各型直升機呼嘯出征。近百班次軍列、上萬台次車輛,穿山越嶺,星夜兼程。
海軍陸戰隊某旅從南海之濱長途摩托化行軍,43小時縱貫半個中國;上萬名武警部隊官兵鐵路輸送、摩托化機動,千里馳援。
一架架穿雲破霧的大型運輸機、直升機,一列列高速行駛的專列,一支支摩托化開進的車隊,將人員、物資及時准確、源源不斷地運抵救災第一線。
災區道路被毀,人員車輛進不去,災民望著霧蒙蒙的天空伸出雙手,祈求救助。
雲層後面傳來飛機的轟鳴聲,抱著腦袋蹲在地上的災民立刻站起來,眼睛搜索著天空。不久,一朵朵散花穿雲而出,飄盪著落在地上,15名空降特種兵出現在災民面前。「解放軍來了!我們有救了!」人群中響起一陣陣歡呼。
特種兵們拿出隨身攜帶的干糧和飲水分給災民,握著災民的手說:「同志們,不要驚慌,政府正在採取措施,救援部隊很快就會進來……」這話語似一股暖流沖散了災難的陰霾,化作淚雨在所有災民臉上滂沱而下。
❻ 抗震救災的解放軍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大地震。據四川省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最新進展情況通報,截止5月13日下午16點,四川省內災情為:死亡已超過12000人,受傷26206人,被埋9404人,損害房屋346萬間。
從昨日到今日,時間一點一點的消逝,每一分鍾,都有著不少災區人民因搶救官兵與醫生的資源不夠,而面臨著死亡的危險。在網上,最新的消息和圖片以及視頻不斷傳來,而其中一則視頻,更讓我難以忘懷:視頻的第一畫面,是一座已經坍塌的樓房,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座美麗的校園。在坍塌的瓦礫堆中,一張稚嫩的小臉出現在眼前。那是一個一二年級左右的小女孩。經過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臉由於過度飢餓和缺氧,原本紅潤的小臉已經變成了黑黃黑黃了。在她的臉上,依稀可以看見哭過的淚痕,還有那淡淡的絕望。小女孩的嘴巴還在一張一合,可是在視頻中卻聽不到她的聲音,想來小女孩在被廢墟掩埋時曾經哭喊、求救,嗓子已經變啞了。看到這個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導致數以萬計的人民圍困在廢墟中。他們和這位小女孩一樣,在瓦礫堆之中無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時搶救他們,這些人民的生命將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壓迫。這時,只聽一陣大喊:「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來,激動地實施搶救工作。小女孩的臉上頓時充滿了喜悅,大聲叫著:「快來救我!」一位官兵低下頭,對小女孩說道:「小妹妹,我們正在救你。你不要講話,好好待著,耐心等我們!」小女孩聽話地不講話了,眼巴巴地看著官兵們。由於小女孩在廢墟的里層,如果動用一些搶救的機器,可能會使廢墟再度坍塌,危機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動用機器,官兵們就圍成一個圈,趴下來用手來刨著瓦礫。此時已是凌晨一點,這些官兵們已搶救了多個坍塌地點,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鬆懈一秒,那麼困在廢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危險!為了受災人民,自己苦點、累點,根本不算什麼。官兵們就是秉著「早進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間斷地搶救著受災人民。這時,小女孩周圍的瓦礫終於被官兵們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來。
四川7.8級地震驚動了世界,災區人民的命運也牽動著13億中國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已啟動一級預案。由中國地震局12人、北京軍區某部工兵團150人和武警總醫院22人組成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陸續奔赴汶川災區,負責搜索、營救和醫療救護任務。中國空軍今天派出二十二架軍用運輸機,向四川地震災區空運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揮車,執行綿竹、安縣、北川地區的抗震救災任務。民政部也緊急調撥25000頂救災帳篷支援四川災區,其他救災物資正在調集運輸中。而社會各界人士、中國多家企業公司、中國紅十字會,也在援助四川。
面對災難,團結就是力量。當13億中國人肩並肩,手挽手,心連心的時候,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任何災難都是可以戰勝的
❼ 誰能告訴我汶川地震的救援過程(哪天怎麼救援,不要評論性文字)
樓上的,沒用。。
提問者,你好。。
看看偶的答案哈。。。
感人事例1】一位死去多時的女老師趴在瓦礫里,頭朝著門的方向,雙手緊緊地各拉著一個年幼的孩子,胸前還護著三個幼小的生命。「看得出她是要把這些孩子們帶出即將倒塌的教學樓,她用自己的肩背為孩子們擋住了墜落的橫梁。」參與搜救的解放軍戰士說。這是5月14日,解放軍在綿陽市平武縣南壩小學廢墟下發現的情形。這個老師叫杜正香,她是一名代課老師,她永遠48歲。
【感人事例2】15日10時40分,在被廢墟掩埋68個小時之後,11歲的四川汶川縣映秀小學四年級一班學生張春梅被成功救出。過去的68個小時里,有一個人一直陪在她身邊,一直對她說:「孩子,千萬別睡!老師陪著你。」這個老師叫唐永忠。
【感人事例3】地震的那一刻,都江堰新建小學盲啞班正在一間平房裡上課。大夥都撤離了,小馬還坐在教室里。「那時有個老師大叫,小馬,趕緊出來。」不過,小馬還是沒有反應。一個老師沖了上去,一把把小馬拽了出來。地震後清點人數,學校的17個智障學生、26個聾啞學生全部倖存。為了保護倖存的學生,老師們自發圍成了一個圓圈——「圓心」是學生,外圍是老師。這個沖進去救孩子的老師叫謝罡,31歲,從事特殊教育15年。
【感人事例4】5月12日大地震中,他組織學生都躲在了鐵凳子底下。因為迅捷,更因為機智,北川縣第一中學初一(6)班的59名學生全部脫險,而上初三的女兒卻被埋在了廢墟之下。這名教師叫劉寧。
【感人事例5】5月12日下午第一節課時,教室突然晃動起來,他和同學都嚇得尖叫:「同學們,不要慌,什麼都不要帶,跟著我往下跑!」他揮著手,示意全班同學跟著他往外跑。當時樓梯口擠成一團,初一五班的絕大部分學生跟在吳老師後面。突然,後面的同學喊了一聲:「教室里還有兩名同學……」「吳老師顯得很緊張,馬上轉回身,我們已經到三樓樓梯口了,結果他又往四樓上跑,我們跑到樓下,房子就垮了,吳老師不見了……」這是一個得救的學生說的。為了另外兩個學生,他犧牲了自己。他就是崇州市懷遠中學的吳忠洪老師。
【感人事例6】救援隊在綿竹市遵道鎮歡歡幼兒園挖出一位老師:她全身撲在地上,用後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里還緊緊抱著一名小孩。小孩獲救了,但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這名幼兒園的老師叫瞿萬容。
【感人事例7】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了4個學生。在這四個學生的身上是課桌,課桌上面是張開雙臂護著孩子的老師。13日22時12分老師的遺體從廢墟中扒出來的。這位老師叫譚千秋。
【感人事例8】5月12日當天。「快跑,危險,快,快……」他一邊大聲呼吼,一邊迅速抱起兩名孩子直往樓下沖去,清醒的十餘名孩子緊隨而下。到了樓下,連一口氣都來不及喘,他返身沖向三樓,又抱起兩名學生向樓下沖。剛到達一樓地面的最後一級樓梯時,頂樓轟然坍塌,磚塊、混凝土、門窗玻璃劈頭蓋面向他們襲來。他本能地將兩個孩子「藏」在懷中,用自己弱小的身軀擋住從天而降的磚塊……他的雙腿被無情地砸斷,胸部、頭部也受到了重創,頓時撲倒在血泊之中。下午4時20分,他被轉往縣城醫院搶救,途中,因傷勢過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他是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教師,名叫苟曉超。
【感人事例9】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有不少正在上課的孩子都被措手不及的災難永遠地掩埋在了廢墟下。然而,離北川縣城15里路的鄧家海元村山中的一所希望小學卻在這次顛覆性的地震中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不僅教學樓絲毫沒有垮塌,而且正在該校上課的483名小學生以及教職員工都奇跡般地全部安全撤離。在山上度過飢寒交迫的一夜後,9名老師帶著71個孩子翻山越嶺穿過災區,成功地來到安全地綿陽市。沈長樹老師就是9名中的一位。5月12日這一天,他失去了7位親人,他的妻子也在地震中被壓斷了一隻腿。「我沒有去看過她,她現在在哪所醫院我也不知道。她能理解我。」
【感人事例10】地震發生後,小學美術老師連蓉立即疏散了13名學生,可當她一邊夾一個學生准備跑出來時,被砸倒在廢墟里。昨天,當人們在廢墟中發現連蓉老師的屍體時,她兩手還各抱著一個孩子,其中一個已經死亡,而另一個卻活著。連蓉老師走了,留下了一個一歲半的女兒,女兒不停地哭著喊:「要媽媽。」
【感人事例11】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他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這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感人事例12】北川縣城,千餘名正在上幼兒園和學前班孩子使這個「全縣里最大的幼兒園」成為人間最溫馨的地方,然而,地震那一刻起,這一切只剩下散落的小花衣和破殘的玩具……當救災人員趕到時,這時,廢墟中傳出一個柔弱的聲音:「叔叔,救救媛媛,救救媛媛。」第一個被救出來的是6歲的羌族小女孩名叫趙媛媛;當救出來第二個叫成思羽的女孩時,救援人員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在孩子身邊,竟緊緊地圍著3個雕像般凝固住的女老師。她們沒有下意識地自我保護動作,而全伸著手臂。顯然,她們在生命最後的時刻,用自己的軀體保護住了孩子……
【感人事例13】汶川震災發生時,袁文婷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學的校舍也遭遇了嚴重的破壞,災難發生時,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嚇得呆坐著,不知所措。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孩子們的傷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沖進危險的教室,柔弱的雙手抱出了13個孩子。當她最後一次沖進去後,三層的教學樓轟然倒塌……媒體用這樣的語言美麗地記錄了袁文婷最後的時光——「青春定格在26歲」。
【感人事例14】四川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坍塌,師生傷亡嚴重。二年級語文老師湯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後選擇令人感佩和動容。這是一名20出頭的年輕教師,家裡的孩子剛剛六七個月大。地震發生時,他所教的班級位於一樓,完全可以逃脫,但他卻選擇留下來救護孩子。湯老師最後的姿勢定格在這樣的畫面上——兩個胳膊下各抓了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著幾個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軀護住的孩子們幸運地活了下來,他卻在瓦礫中犧牲。
【感人事例15】王周明是名年輕教師,是50多名學生的班主任。地震發生時,他指揮學生分兩路,從教室的前、後門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間,他一個箭步沖上前去,把還沒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這時,一根粗大的橫梁打在他頭上,他的頭蓋骨被擊碎……
廢墟中,她的身體斷成兩截,臉部血肉模糊。她的雙手仍緊緊擁著兩個學生!人們怎麼掰,也無法掰開她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
【感人事例16】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疏散學生離開教室。看到有兩個學生手足無措,她大步跑過去,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教學樓突然垮塌,她和幾名學生被埋在廢墟中。這位老師叫向倩,去年大學畢業,到什邡龍居小學當英語老師。向倩的父親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學副校長,他悲痛欲絕:「我可以理解,作為教師,應該這樣!應該這樣!」
請大家記住這些名字。記住這些在地震來臨時,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留給孩子的人民教師們。他們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用鮮血和生命教導我們,什麼是真正無私無畏的愛。他們是共和國的人民教師。他們是永遠站得最高大挺直的中國人。
希望被採納為答案。。。
❽ 汶川地震行動中解放軍救死扶傷的感人事跡
5月12日下午2點28分,都江堰聚源中學1800餘名師生正在教室里上課,突然學校一棟高三層的教學樓轟然坍塌,近千名師生被埋在了廢墟中,情況十分危急!數百名武警官兵連夜趕往出事地點進行救援。
截至昨晚7時,距事發已接近30小時,現場的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之中……
現場千人關注師生安危
昨日上午11時,距事發地不遠的聚源鎮上人來人往,不時有參與救援的官兵趕往聚源中學。
在學校大門處,10多輛120急救車整齊排開。在大門口幾米遠就是一個操場,密密麻麻擠滿了上千名等待消息的學生家長和附近群眾,所有人的目光都凝望著正在施救的廢墟。
此時,3台大型吊車原地待命,數十名救援官兵正神情專注地在瓦礫堆上用鐵鍬挖,用手刨……前來參加救援的官兵連夜參與搶救,一整夜都沒有合眼,其他救援人員也整夜守護在現場,一刻都沒有離開過。
刨出遇難學生親人淚水喚不回
「快讓開,快讓開!」上午11點10分,救援人員從廢墟中挖出一名女生,經醫生診斷她已經死亡,4名救援官兵用木板抬著女生的遺體迅速跑向操場。人群開始出現騷動,外圍的人群開始跟著跑。最後,這名女生被抬到操場的一塊空地上,很多還沒有見到孩子的家長一下子圍了過來。「女兒啊,怎麼會是你啊?」一名30多歲的女子突然沖上前,撲到該女生身上嚎啕大哭起來,旁邊的另一名婦女趕忙上前安慰,圍觀的其他家長都忍不住跟著流淚。「我能理解她的感受!那天聽到侄女兒死亡,我傷心得差點暈倒了。」楊國英說,前天她和家人一直站在現場等候消息,突然一名女孩的屍體被抬出,她跑過去一看,正是侄女程婕。當時她簡直不敢相信,一下子癱倒在地哭了起來。這樣的場景已多次在她眼前上演,似乎連心都傷得麻木了,但每次看到別人哭,她也忍不住會掉淚。 驚魂回憶 !
看到這些,我都快感動落淚,我無法忍受這樣強暴的大地震威脅著四川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希望大家能夠嫌出愛心,為四川人民出份力!
四川新聞網訊 記者樊娟從資中衛生系統獲悉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資中縣武裝部迅即於次日(13日)凌晨,組建了有111人參加的民兵應急分隊,這支民兵應急隊於14日中午1點從資中出發,當日晚10點到達安縣。在車內和車身下露宿一晚後,15日上午10點從曉壩鎮徒步前行,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艱難跋涉近10個小時,晚8點到達安縣千佛山金溪村,受到困於大山之中成百上千的受災群眾集體跪謝。因為他們是第一支進入當地的救援隊伍,被困的受災群眾見到了他們便是看到了生的希望,本能地用最原始、最朴實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無以言表的感激。
資中縣中醫院外科醫生謝鵬便是這支隊伍中唯一的一名醫務人員,在重災區救援了20個日夜。他既是一名剛毅的救援民兵應急隊員,更是一名堅強的白衣戰士。是他,讓困於千佛山、金溪村、茶坪鄉等地的傷員,第一次得到了來自大山之外專業醫務人員的救治;是他,讓受災的臨產婦女,在簡陋的軍用吉普車中平安迎來了新生命的誕生;是他,讓躺在路邊僅數月大嗷嗷待哺的嬰兒,找到了母親溫暖的懷抱。曾經巍峨秀麗,而今因為大地震到處滑坡而千瘡百孔、危機四伏的千佛山,還有那些驚慌無助、渴求生命的眼睛,見證了他那勞累過度、疲憊不堪而顯得那樣瘦小的身影,看到了這個瘦小身影中透出的大愛、果敢、剛毅和堅強。
舍小家顧大家 慨然奔赴前線
謝鵬同志的妻子對他到重災區參加救援十分不理解,因為家裡上有年邁多病的雙親、下有剛滿1歲的幼子,他就是家裡的「頂樑柱」。特別是強地震發生後,資中本來就是次災區,驚魂未定的人群正在四處躲避強餘震的發生。謝鵬同志一走,家裡就失去了「主心骨」,本來已經恐慌的家人就更加驚慌失措了。
謝鵬同志想到,作為一名民兵應急隊員和醫務人員,此時正是重災區群眾所急需的。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醫務人員神聖的職責。為災區傷員療傷、為受困群眾出力,是一個青年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所以,面對家中的實際困難和家人的勸阻,他沒有絲毫猶豫。13日凌晨,接到通知就慨然同意。
沒有豪言壯語,但是,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舍小家顧大家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