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詩詞講究什麼

中國詩詞講究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21 02:10:54

『壹』 中國古代詩詞有什麼基本規律

分為四言詩(詩經),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
注重意境,什麼叫「意境」呢?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裡面這樣說:「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古詩詞之佳者,無不如是。」王國維又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其實真正能夠體現一首詩的意境美的,應當是情和景的有機結合、情和景的密不可分,也就是我們欣賞一首詩,看它怎樣寫景,看它怎樣通過寫景來把思想感情融會其中,這是古代詩歌創作意境的一種藝術追求。

古代的詩歌概括力強、體制小,所以要求語言比較准確精練、生動形象。
中國古代詩詞是最講究形式的,在長期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了各種規律、各種體制,再結合漢語言文字的特點,使得古代詩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種音樂美和建築美,詩讀起來很好聽,抑揚頓挫;也有一種建築美,詩很規整、很整齊,就像我們現在蓋的樓房一樣,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貳』 中國古詩詞最注重哪些

一詩與畫 詩詞是講究意境的,講究的是意境美。我們常說:「詩情畫意」,詩就與畫產生了關系。宋代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詩畫的評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蘭田煙雨圖》),這里涉及到詩與畫的分界和交互滲透問題。某些山水詩和風景畫,都是以自然客體為對象,但詩與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效果並不一致。就觀賞者角度來說,它卻有某種相通的地方,那就是某些描繪自然客體的詩篇,在觀賞者角度的接受過程中,往往還原為具體形象的畫面。這種共通性,亦就是「詩中有畫」的基本意思。 詩與畫的關系在我宋朝就有這樣的故事,宋代的皇帝如徽宗趙佶、高宗趙構都是愛好繪畫並且竭力提倡繪畫的。宋代建立皇家畫院,名曰翰林圖畫院,設有待詔、祗侯、藝學、學生等職稱。畫院大集天下名手數百人,並且開科舉,用古詩句作考題,招考畫家。畫院出的題目是韋應物著名的山水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但只取最後一句「野渡無人舟自橫」。應考的人,有的畫空船靠岸,有的畫野鷺佇立在船頭,有的畫烏鴉停在船篷上,表示船上無人。然而這只是圖解式的,缺少含蓄沒有詩意。有一幅著意很妙,小舟自橫,一個船夫盤著雙腿,坐在船尾,原來無人過渡,他一人篤悠悠,閑情自在,獨吹橫笛,似聞笛音清亮,很有詩情畫意。這幅畫便中選為第一名。 還有一個例子,命題作畫:「踏花歸去馬蹄香」。考場上安靜極了,應考者都在認真思索。有的認為詩句的重點在「踏花」二字。於是就畫了一些花瓣,讓一青年騎著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這不正是踏花么?表現了那春遊之後的愉快心情。有的在分析之後,覺得重點是在「馬」上。踏花也好,歸去也好,馬蹄也好,都離不開「馬」。於是就精心地畫了一匹駿馬,一青年騎在馬上從花叢中疾馳,顯得很有氣勢。 也有的人琢磨「馬蹄」應是重點,因此在畫紙上突出那騰空的馬蹄,並在「馬蹄」旁畫著紛飛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揚了起來,馬蹄還不會「香」么!在眾多的應考者中,只有一位畫得很特別,名叫李唐。他的畫卷上根本沒畫花瓣。他畫的是:夕陽西下之時,一位英俊少年騎在一匹駿馬上。馬在奔騰著,馬蹄高高揚起,一群蝴蝶緊緊地追逐著,在馬蹄的周圍飛舞。李唐交卷後,考官一張張評選。當他看到那張蝴蝶紛飛的畫卷時,就會心地笑了。這張畫被評為最佳。為什麼最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評說,應考者也都非常佩服。這考生的成功,關鍵在於他仔細地分析了題目,全面領會了詩句的含義,並找到了體現題意的巧妙方法。因此在詩詞教學中,由詩入畫的啟發非常重要,再由畫來解讀詩,欣賞詩,感悟詩。 二、內與外 《毛詩序》里說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志」也就是「心」。黃厚江老師也談到了詩詞內與外的關系,我想這個「內」就是詩詞的「質」,就是所謂的思想內容,也是詩人的心,詩人的內心世界,詩人通過詩來言志。如孟郊的《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首詩是孟郊四十六歲進士考試及第後所作的。這次考試他高中第三名――探花。唐朝慣例,進士考試揭榜後,皇帝將於曲江池宴請新進士,新進士都要戴花,於是,探訪長安城此時何處有花就成了第三名的光榮任務――故名其為探花。詩就是寫這一事情的。十年寒窗,新中進士,苦盡甘來,打馬於長安城中探訪鮮花,其高興與榮耀自不消說得。「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句,正生動地表現了這一情景,我們抓住這句詩後,就能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因此,我們在詩詞教學中,要由內到外,才能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 三、深與淺 黃厚江老師又談到深與淺的問題,在詩詞教學中,要做到深入淺出。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都要積累詩詞,積厚而發。蘇軾在《送安落第詩》中雲:「舊詩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通過熟讀深思來獲取對詩詞的審美信息。詩詞的信息有詩詞文本的語詞、結構、修辭、空白等。只有通過這些審美信息,才能品出詩的「言外意」、「弦外音」、「味外旨」。如劉方平的《春雪》:「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東。」這首詩,僅從字面看,詩好象是寫洛陽城東雪盛美景。可為什麼城東的雪盛且美呢?原來詩人意在言外,洛陽城東都是豪貴宅第所在,春雪紛飛,這里的人非但不覺其寒,反而觀之如花,怎知別處的人此時卻處於陰風冰雪之中。由此看來,詩那是贊雪?卻是諷人。即諷刺洛陽城東豪貴在別人挨凍時卻以觀賞雪花為樂。「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東。」詩句的意思是說洛城東的人不覺春雪寒,反覺春雪美,暗示住在城東的人都是豪貴。「偏」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詩人同情在春雪中受凍的窮人,但城東豪貴出乎意料地不以春雪為寒,反覺春雪為美,說明城東豪貴毫無同情心,不免使詩人感到意外,這就是「偏」的意思。「似花處」也不僅是指洛陽城東春雪如花,也暗示住在洛陽城東的人富貴、繁華似花。 清代吳喬在《圍爐詩話》里說:「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飯不變米形,詩則開質盡變。」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由詩入畫來感受詩詞,由內到外來體驗詩詞,深入淺出的領悟詩詞,才能走進詩詞的自由王國。http://blog.e11.net/space.php?uid=455&do=blog&id=103314

『叄』 詩詞講究韻律,更講究對仗工整,對此你了解多少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現存詩歌數以萬計,從古至今,詩詞一直都是詩人們抒發情感,表達心志的載體。通過以往對詩詞的學習,我們都知道詩詞講究韻律,更講究對仗工整,其實關於詩詞的韻律和對仗,從古至今一直都很有講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關於古詩詞的講究韻律和對仗工整,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對古詩詞韻律和對仗進行了研究,如果真想研究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去找一下專家所解釋的詩詞韻律還有對仗。

『肆』 古詩講究什麼和什麼。

古詩可分為古體詩
與近代詩。
古體詩呢是晉代時所做的詩,是不講究太多的平仄與律的,
而近體詩呢是唐代之後所做的詩,如五言,七言,絕句與律詩,
而這些呢講究的可分為。平仄,律,韻,對仗!境界。
而恰恰我就是一個古詩詞愛好者,閑時以此為樂,有空可以共同探討!

『伍』 中國詩詞講究什麼和什麼

對仗與押韻
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陸』 中國詩詞講究四素這四素指的是什麼

中國詩詞講究四素:氣象、體面、血脈、韻度

『柒』 古詩講究什麼哪幾點

1、詩的分類法。唐後詩分為:1、古體詩與 2、今體詩兩大類。
古體詩分:1、五言古詩 2、七言古詩兩類。五言古詩每句五個字,全詩字數不拘多少。七言古詩每句七個字,全詩字數不拘多少。此外還有一種雜言詩,詩中夾雜著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歸入七言古詩一類。古體詩也叫古風。
今體詩分:1、律詩 2、排律 3、絕句三類。律詩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兩類。五言律詩每句五個字,共八句。七言律詩每句七個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詩,多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極少。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五言絕句每句五個字,共四句。七言絕句每句七個字,共四句。
今體詩是唐代新興的詩體,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有許多講究,與古體詩截然不同。我們講格律,主要是講今體詩的格律。格律詩是詩的一種樣式,要求嚴格按格律來寫的。其發端於「永明體」,興盛於唐,成為中華詩文化的魂寶。
2、我們學詩如何入門?學詩入門要學格律 ,一個球員不知規則不可對能成為球星,有人因一時不懂,就反對格律,是不對的。我們從律句學起,寫七言律絕,在七言律絕里解決詩境的問題和章法。以後出口就合律,正如專業球員出手就正規。今天先講平仄這個令許多人暈的東西。古來眾多詩人經過研究,發現我們之語音可分為二類,一類為平,一類為不平,不平叫仄,發現平仄交錯起來才好聽,又實踐,發現按一定規律交錯起來就好聽,這種規律即格律!平仄 、格、律這些就這么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們用便是。
大家學詩要有一個理念,就是詩不是寫的,是吟出來的,是唱的。詩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聽,你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調。
★格律詩
格律詩有這樣幾種樣式:
1、五律:即一句五個字,八句,限用平韻、一韻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
2、七律:即一句七個字,八句,限用平韻、一韻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韻必須是整數,如十韻、三十六韻等。
4、入律的絕句:可寫五言律絕,可寫七言律絕。四句,葉平韻。(注意:絕句分古絕、律絕二類,這里說律絕)絕句特殊,分二類,一類是用律句的律絕,一類是不用律句的古絕。用律句的律絕,劃為律詩,用律句的古絕劃為古體。大部份書上就叫絕句,不分律體古體的。
凡葉平聲韻的,一定是律絕,凡葉仄聲韻的,一定是古體。另外,一般來說,五言絕句人們喜用古體,七言絕句人們喜用律體。
★韻
1、什麼是韻
中國字之音由聲母、韻母組成,韻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韻的字。如:媽、麻、罵,花,沙、茶,又如、陽、養、漾、等 。詩講究音律之美、節奏之美,要好聽。故中國的詩詞歌賦全部要押韻,順口溜都要押韻。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倆口吵架不記仇。流、仇押韻,不然不順口。 古人沒拼音,就選出代表字來代表,老四聲中,古人有平聲韻部、上聲韻部、去聲韻部、入聲韻部, 每個韻部中有好多個同韻字,這就是韻書了,我們可查。注意:把同韻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韻,又叫葉韻。
2、什麼是押韻
押韻又稱葉韻,是把同韻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中國的民歌、民謠、戲曲、詩、詞等,都是葉韻的。不押韻肯定不行。
3、什麼是老韻和新韻
古四聲也是不斷變化的,到了今天,我們都用普通話了我們現在說的老韻,指平水韻。新韻指普通話的韻,但目前有不少人反對用新韻。我個人觀點是初學者先用新韻,之後慢慢老韻就懂了。
下面說幾個常見問題:
第一、什麼叫平水韻。人口音不停地變,故韻也不停變,變到後來變成平水韻,平水韻是離我們最近的老韻,我們說老韻就指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並不存在聲調上的差別。近體詩只押平聲韻,我們就只來看看這些平聲韻各部的韻目(每韻的第一個字):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光是從這些韻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屬於不同韻的,在現在已看不出差別,比如東和冬,江和陽,魚和虞,真和文,蕭、餚和豪,先、鹽和咸,庚和青,寒和刪,等等。
第二:什麼叫上平下平。(參照上面)在平水韻中,其平聲部有30個韻部,為了方便記憶,人為分成上平15韻、下平15韻,象一本書分為上下二冊,沒什麼特別的。我們常見人說,限用上平第二,或說限用上平冬,就是說我們用上冊的第三個韻來寫詩。上冊有15個,下冊有15個,沒什麼玄的。
第三:什麼叫寬韻、窄韻、險韻,一個韻部中同韻的字多叫寬韻,寬就是字多,我們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選用供選用。字少叫窄韻,路窄么就不好走。最少的叫險韻,危險,用不好就弄錯了。
第四:什麼叫韻頭、韻尾。韻母中分韻頭、韻尾,凡韻尾相同的,也是押韻的字,韻頭不同無妨。
★四聲和平仄的關系
笫一、今四聲
今四聲是普通話音,四聲為一、二、三、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例如:搭、答、打、大。陰平、陽平都為平,而上聲、去聲為仄。搭答為平,打大為仄。即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第二、老四聲
老四聲為:平、上、去、入四聲,平的就是平了,上去入全為仄。注意:問題在入聲字上。普通話沒有入聲字了,古之入聲字,全部劃到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中了, 劃到上聲、去聲中的好辦,還是仄,但劃到陰平、陽平中的就煩了。因為在老韻中它是入聲字、是仄,但我們今天用普通話來讀,卻是一個標準的平聲字, 例如: 白、屋、竹,今普通話讀之是標準的平聲字,但在老音中卻是入聲、是仄。「 白日依山盡」一句,用普通話讀之是:平仄平平仄,但因白字是入聲,從古人來說是:仄仄平平仄,很工整的格式。有不少人學習平仄後說:怎麼古人詩不按平仄寫呀?其中原因主要是你沒按古音去讀(其中也有古讀中用拗救法 的)。
入聲字是溝通新老韻的攔路虎。怎麼辦?各人說法不同,個人體會是:背!把劃為今天陰平陽平的入聲字背一些就行了。另可參照一下用當地土語去讀。如「白」我處土語就讀入聲,屋、竹都讀入聲。
這些字是入聲字,但今天讀音為平,要記住:
阿八擦插答搭發刮夾掐撤殺刷挖瞎鴨壓扎撥郭蟈潑朴說脫托桌捉作割帖貼擱割胳嗑頦著跌接捏切缺約吃失濕只汁織逼滴積跡激擊七柒戚踢息夕吸析一壹揖出惚哭撲仆禿屋曲。
撥跋察達答乏伐筏滑劃夾戛俠狹狎洽呷札炸伯薄白百柏泊帛奪繹佛國活膜拙酌濁茁著作閣格合咳舌折澤窄哲宅別碟傑潔節角覺決蕨學拽拾十笛敵適集吉急及習昔惜叔俗突竹逐燭術足族局菊曲
★律詩的平仄
律詩的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弧表示可平可仄。)

『捌』 中國詩詞講究什麼

詩詞講究的東西多著呢,如律詩講究格律,對仗,句尾押韻,相粘。作詩要遵循「起」「承」「轉」「合」四個步驟。詞的話,宋詞就要按詞牌來寫,每個詞牌有不同的平仄......

『玖』 寫中國古體詩有什麼講究

古體詩基本沒有講究,有講究的是唐宋詩詞,不過唐宋詩詞稱之為近體詩。漢語拼音有【— / v \】四音節,分別名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和陽平就是平聲,上聲和去聲就是仄聲。按照這些就可以把所有漢字分成平和仄了。嚴格的近體詩,不竟講究平仄,更講究格、律、韻。格式分有七言、五言;絕句、律詩。音律就是一篇既定的平仄,每個平仄音都對應一個漢字,這樣寫法稱為寫詩填詞。押韻是在詩句的末字,以求詩句朗朗上口。樓主若是還有什麼不明白,請講。

閱讀全文

與中國詩詞講究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虹橋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746
伊朗航運服務怎麼樣 瀏覽:65
印尼有什麼持久的葯買 瀏覽:546
從江蘇運貨到英國海運走哪裡 瀏覽:245
英國富人區租房多少錢 瀏覽:176
香道是如何從中國來的 瀏覽:578
印度為什麼大規模停電 瀏覽:486
明天伊朗長什麼樣 瀏覽:547
二萬越南盾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813
為什麼日本媳婦比越南少 瀏覽:489
中國的城市道德體系該如何興起 瀏覽:289
中國傳統繪畫遠近處理有哪些特徵 瀏覽:992
伊朗華人現在有多少 瀏覽:674
印尼島上吃什麼 瀏覽:996
華為手機英國買多少錢 瀏覽:825
人民幣換越南盾去哪個銀行換 瀏覽:5
為什麼中國之前沒有民法典 瀏覽:547
為什麼中國疫苗比國外慢 瀏覽:982
印度防空武器怎麼樣 瀏覽:131
育英國際學校小學學費多少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