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特徵
近代中國國情或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本特徵:經濟上,封建自然經濟雖遭到破壞但依然佔有統治地位,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但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軟弱;政治上:中國反動政府和外國侵略者有對立走向互相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愛運動並且逐漸淪為帝國主義侵華的工具;思想文化上:中國人民為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掀起了三次思想解放運動。主要矛盾:鴉片戰爭後,社會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專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中國與外國資本主義的矛盾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矛盾。歷史任務:即民主革命任務,完成反的反封建任務。聯系:中國社會性質決定了基本特徵和革命任務。
2. 請你說說中國近代以來的國情是什麼
中國一直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頭頂有封建社會,官僚主義和外國侵略勢力的壓迫,但中國人民又一直處於探索之中。
3.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什麼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深刻變化,但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既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源於我們已經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表明我國將由大國成為強國;又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基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歷史賦予我們的新使命。
(3)近代中國國情是什麼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迫切需要,是順應時代潮流、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4. 近代中國基本國情
一、從宏觀來看,近代中國國情有三個:社會性質,主要矛盾,根本任務。
1、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西方列強的武力入侵,使得中國不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而成為半殖民地國家;西方列強的資本主義經濟入侵,使得中國不再是一個完全封建的國家,而成為半封建國家。
2、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是由社會性質決定的。半殖民地社會決定有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半封建社會決定有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由來已久,是早就存在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新出現的、近代中國比較典型的矛盾,且封建主義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人們可以通過反封建來反帝,所以兩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3、根本任務: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是由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的。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根本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從根本上推翻反動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築,變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為建設富強民主的國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二、從微觀來看,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就是近代中國已經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近代中國國情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數千年來,中國的歷史是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十月革命勝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前赴後繼,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治。
5. 近代中國的國情是什麼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得出正確結論。」
他指出,「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准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5)近代中國國情是什麼擴展閱讀:
面對國情,中國應該怎麼做。習近平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是謀劃發展的基本依據。
6. 中國近代的國情是怎樣的
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其中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和基本國情,是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極端不平衡.這種不平衡給中國革命和建設帶來了巨大影響,制約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道路.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與必然要求.
7. 近代中國的國情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分析
國情,指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特點。也特指一個國家某一時期的基本情況和特點。一方面指國家的情況,另一方面指國家的社會性質。具體通過7個方面來反映國情,如環境和資源、科技教育、經濟發展、政治等。
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但分布不均,而且雖然總量很大,,但人均佔有量少.
地理
位於東南亞,與越南,寮國,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克什米爾地
區,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俄羅斯,蒙古,朝鮮等國家接壤,總面積96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西高東低可分為三個階梯,北至連崟,南到曾母暗沙.
經濟
自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增長很快,連續多年GDP增長率在8%~9%,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很好的防止了經濟過熱與通貨膨脹.
國防軍事
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軍力與過去比較有了長足的進步,全面向現代化軍隊轉變,國防力量有了提高,國人感到欣慰。 21世紀中國軍隊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制定了新的五年國防發展規劃。精減部隊,更新武器裝備,國防工業面向市場化,是此次規劃的核心內容。3月4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發言人姜恩柱透露,中國2006年國防預算為2838億元人民幣(約合3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7%。但與美國的2838多億美元的軍費還是差之甚遠.
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成為維護國與國之間和平的重要力量。
科技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在高科技領域,已有11%的領域居世界領先地位。不論是高尖端科技還是其他方面,中國與西方和美國還有一定距離,並且面臨多方面的技術封鎖,況且就算引進先進新技術,中國也很少花費資金去研究與創新,所以中國要想成為科技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口
約14億,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2%,目前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並且人口老齡化很快,小孩越來越少。
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
8. 近代中國最基本國情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共產黨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總概括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地位,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半殖民地化來看,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國在政治上已經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國家地位。
特別是列強建立的租界,完全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許可權以外,是「國中之國」,成為列強推行侵華政策的基地。從半封建化來看,鴉片戰爭後,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為主要標志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是過渡時期,是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准備階段,但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8)近代中國國情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徵:
1、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2、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並同外國侵略勢力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3、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
4、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並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它的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它的大部分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
5、由於近代中國處於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之下,加上中國地域廣大,以及在地方性的農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後來,帝國主義國家還分別支持不同的政治勢力以分裂中國,使中國處於不統一狀態。
6、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後來還加上官僚資本主義),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過著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