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減持阿里股票,套現1500億暴賺3千倍,孫正義為了救軟銀怎麼這么拼
因為軟銀是他的核心事業,如果說軟銀出現了重大問題,那麼孫正義自己也就自身難保了,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業中心,所以為了挽救自己的人家事業,做出任何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B. 軟銀減持阿里套現340億美元,此舉釋放了哪些信號
從這種舉動釋放出來的一種信號就是他們是想通過這種行為來獲取大量的財產,而且通過套現股份來達到公司後續平衡的一種狀態,對於後續的發展也將會帶來更加積極的影響,但是這可能會導致阿里巴巴在後續的發展過程當中股份出現分散性。
C. 軟銀已拋空所持Uber全部股份,如何從商業角度解讀此舉
軟銀已拋空所持Uber全部股份,如何從商業角度解讀此舉首先是美國國內出於經濟衰退的狀態,其次就是美國國內的打車市場處於下滑的趨勢,再者就是Uber自身沒有提供一些客戶需要的完善服務,另外就是考慮到需要多元化投資和償還一些債務。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軟銀已拋空所持Uber全部股份,如何從商業角度解讀此舉。
一、美國國內出於經濟衰退的狀態
首先就是美國國內出於經濟衰退的狀態 ,對於美國而言國內處於一個經濟在不斷的衰退的狀態,這對於美國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不利於美國的長期發展戰略目標的部署,同時不利於美國提升一個核心的競爭力。
軟硬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多渠道合作。
D. 軟銀在中國的公司有哪些
軟銀中國 全稱 軟銀中國資本(SBCVC)。軟銀中國資本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領先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致力於在大中華地區投資優秀的高成長、高科技企業。
曾成功投資了阿里巴巴、淘寶網、分眾傳媒、萬國數據、神霧、普麗盛、迪安診斷、理邦儀器等一系列優秀企業。如今軟銀中國資本同時管理著多支美元和人民幣基金,投資領域包括信息技術、清潔技術、醫療健康、消費零售和高端製造等行業,投資階段涵蓋早期、成長期和中後期各個階段。
軟銀中國資本的運營總部位於上海,在北京、天津、蘇州、重慶、成都、西安、杭州/寧波、深圳及台灣等地設有辦事機構。
E. 軟銀還會繼續拋售阿里股票嗎軟銀要撤出中國市場了嗎
軟銀並不會選擇直接撤出中國市場,對於軟銀來說,軟銀所持有的不僅僅只有阿里巴巴的股票,同時也包括眾多中國的科技公司的股票。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軟銀是一家以投資企業為主的投資機構。因為軟銀本身所涉及的投資業務非常多,軟銀的投資種類也非常的豐富,即便軟銀選擇大量拋售阿里巴巴的股票,這並非意味著軟銀會全面離開中國市場。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的很多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好的情況下,軟銀會選擇繼續紮根中國市場,同時也會布局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和半導體業務。
總的來說,每個投資機構都會有自己的運營情況和業務問題,因為軟銀出現了兩個季度的重大虧損情況,軟銀才會選擇銷售阿里巴巴的股票。但這個行為只跟軟銀本身的業務經營有關,和軟銀對中國市場的態度沒有關系。
F. 校內被小日本收購了!
4月30日中午消息,據千橡互動集團(下稱「千橡」)確認,該公司將獲得日本軟銀總額400億日元(約合3.84億美元)的投資。交易完成後,軟銀將持有千橡約40%的股份,這將極大程度地鼓舞國內社交網站(SNS)的士氣。
根據協議,軟銀於4月7日向千橡注資100億日元(約合9600萬美元),獲得14%股份。1年後,軟銀可行使300億日元(約合2.88億美元)的認股權證,將持股比例增至40%。
另據陳一舟本人確認,千橡本輪融資總額為4.3億美元,除了來自軟銀3.84億美元的投資外,還有Joho Capital和SBI的戰略投資。
軟銀注資意在校內網
此前,包括千橡旗下校內網在內的國內SNS網站從未獲得如此大筆的注資。業內人士預測,軟銀注資千橡將迅速「攪熱」國內SNS市場。
在一些互聯網資深人士看來,千橡董事長陳一舟一直有校園社區「情結」。1999年他曾與楊寧、周雲帆聯合創辦大學生社區ChinaRen,2000年該網站出售。 隨後陳一舟創辦社區網站貓撲,貓撲先後經歷轉型門戶,進軍網游及裁員風波,最終回歸社區定位。2006年,陳一舟從王興手中接過校內網,千橡在國內互聯網市場的影響力隨著校內網的高速發展而迅速擴大。
千橡目前在中國主要客戶群是在校學生,該公司旗下的校內網目前是國內用戶量第一的社交網站,對外宣布的會員數已超2千萬。分析人士認為,軟銀投資千橡是看中其校內網的價值。實際上,軟銀總部所在的日本網路市場中,社交網站亦非常發達,這一定程度上也促使軟銀加大對中國SNS的重視。
校內網一位創始人與新浪科技談及軟銀控股對校內網未來業務發展的影響,稱目前尚不好判斷。「校內的發展取決千橡管理層,但軟銀作為大股東,會不會強加資本意志也不好說。」該人士說。他還表示,拿到資金後校內能做的事情更多一些,「相比較之前千橡拿到四、五千萬美元的風投,他們現在顯得更成熟。」
易觀國際總裁於揚表示,校內網是千橡最有價值的部分,也是軟銀最看好的部分,因此軟銀此次的資金將更多的幫助校內鞏固優勢地位,短期不會對千橡策略作出重大調整。但是從長期看,軟銀有可能將旗下投資的公司業務進行互動和整合,但這要取決於校內網的發展狀況。
對於軟銀看好校內網而砸巨資的觀點,一起網CEO、互聯網資深人士謝文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指出,孫正義一直看好無線寬頻市場,目前軟銀在日本寬頻市場已擁有350萬用戶,投資千橡可能與孫正義的整體布局有關系,「他有可能在中國通過社區切入無線運營」。
軟銀一直積極在中國市場尋求擴張。除了千橡,軟銀還持有阿里巴巴近三分之一的股份。
陳一舟:是「注資」不是「收購」
千橡這兩年在資本市場動作頻繁,2006年曾有意與華友世紀合作並實現「借殼上市」,華興資本當時負責幕後操盤。後來,該合作因故放棄。今年1月份,業內有消息稱軟銀計劃以3億美元入股千橡。
今日上午,千橡相關負責人透露,陳一舟目前暫時不便和外界交流細節,但他剛剛與陳一舟電話確認了上述消息。
另據外電報道,軟銀發言人Takeaki Nukii今天表示,根據本月早些時候簽署的協議,軟銀已投資約100億日元(約合9667萬美元)獲千橡14%的股份,軟銀未來對千橡互動的總投資可能會達到400億日元。交易完成之後,軟銀總裁孫正義可能會成為千橡互動的執行董事。
具體做法是,千橡將面向軟銀發行新股,從而軟銀持有的股份將由現在14%增至40%。預計軟銀將為此支出略高於200億日元(約合1.92億美元)到300億日元。陳一舟對上述交易數字給予了確認。不過他強調指出,軟銀此次是「注資」千橡,而不是「收購」千橡。
陳一舟解釋說,軟銀在持有千橡40%的股份後,確實會進入董事會並成為董事一員。但軟銀進入中國任何一家公司的習慣做法都是,在股權上為第一股東,但軟銀不會去控制和主導這些公司的發展(你信嗎???)。
截稿前,千橡一位高管告訴新浪科技,目前集團還在內部討論此事,下午將對外給出官方消息。另據軟銀中國一位合夥人透露,此次注資千橡由日本軟銀公司全盤負責,軟銀中國未參與其中。(全智 韓枝)
註:雖然不是收購行為,但是控股百分之四十也應該成為最大股東了,雖說會保持校內網的獨立性。。。。但是。。。呵呵
G. 阿里最新股權:軟銀持股23.9%,如何評價中國企業被外資持股
今天是7月29日,根據最新報道顯示,阿里巴巴的最新股權結構分布已經出爐,而在股東的分布中,軟銀持股百分之23.9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軟銀集團是孫正義在日本創立的一家國際著名的投資公司,同時公司也有著悠久的歷史。那麼這次阿里巴巴被軟銀集團持有將近百分之25的股份,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這樣的事情呢?
希望我們自己的企業能夠發展的更快!
H. 軟銀又出手!大舉減持阿里,套現2300億!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
這么做的原因就是他們大量減持阿里巴巴股份,然後套取大量的資金,這樣的話會讓他們的集團回血
I. 為什麼軟銀資本放棄對ofo小黃車的投資
7月26日,ofo小黃車宣布,原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正式加入ofo小黃車。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已任命付強擔任執行總裁,直接向戴威匯報。
付強於2014年4月加盟快的打車,曾擔任快的北京大區負責人。2015年滴滴快的合並後,付強先後擔任滴滴代駕事業部、租車事業部及專車事業部負責人,後升任滴滴品質出行事業群負責人,領導滴滴專車、代駕、企業級、豪華車等多個業務建設和發展,獲得市場高度認可。
加入ofo後,付強將利用自身的相關經驗,幫助ofo運營效率、服務體驗再升級,打造共享單車品質出行新風貌。
ofo 創始人兼CEO戴威表示:「我們歡迎全球更多人才加入ofo,為用戶提供共享單車品質出行體驗和服務,共同將ofo打造成影響世界的共享單車平台。」
另據《財經》報道,此次滴滴系共三名高管進駐ofo,除付強外,另外兩名分別是滴滴開放平台負責人南山和滴滴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市場和財務部門。
據了解,ofo這兩天正在人事變革之中,滴滴派了一批人到ofo,主要集中在運營部門和職能部門。高層以兼任形式進入ofo,將保留滴滴原有職位,目前ofo內部的組織架構已經更新。但是ofo方面並未確認是兼職還是全職的消息。
滴滴於2016年9月26日以數千萬美元戰略入股ofo,之後幾輪也連續跟投。目前滴滴為ofo的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在30%上下,擁有董事會兩席。
另據媒體報道,ofo目前正在和軟銀方面接觸。滴滴與軟銀或將以10億美元的金額入股ofo。「生意太多,需要爭取最頂級資源的支持。」他說。此前2017年4月28日,滴滴完成55億美元的F輪融資,其中50億美元來自於軟銀中國。在這次融資中,滴滴估值達到500億美元。
J. 如何看待軟銀大幅減持阿里巴巴,套現340億美元,持股比例降14.6%
這樣做屬於軟銀的無奈之舉,畢竟軟銀在2022年出現了重大虧損,如果不大幅減持阿里巴巴的股票的話,軟銀的這種情況會更加嚴重。
對於軟銀這樣的投資公司來說,因為軟銀本身的投資規模非常大,軟銀的很多持倉也是科技股,所以軟銀的投資受到了科技股的嚴重影響。特別是在美聯儲加息以後,因為美聯儲的加息直接導致納斯達克指數暴跌了20%以上,很多科技股甚至暴跌了50%以上,這也直接導致了軟銀因此而出現了重大虧損。在此之後,軟銀才會選擇大幅減持阿里巴巴的股票,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更多的現金。
總的來說,並不是軟銀不看好阿里巴巴的發展空間,而是因為軟銀在其他公司的虧損情況比較嚴重,所以軟銀需要通過減持阿里巴巴股票的方式來彌補其他公司的投資虧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