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皇帝如何統治中國的

皇帝如何統治中國的

發布時間:2022-08-23 10:23:48

⑴ 中國歷史上皇帝加強統一的措施有哪些

秦: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皇帝總覽大權,地方設立郡縣,為郡縣制。
西漢:初年為郡國制度,也就是郡縣制分封制並行,中央沿襲秦朝制度,後來漢武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設立內廷,外廷制,任用自己信任的侍衛等分割宰相權利,地方實行推恩令,防止地方勢力過大。
元:地方設行省制度,中央為行中書省,宰相權利較大但也被制約。
明:胡惟庸案明太祖後廢除宰相制度,設殿閣大學士,陪同皇帝處理政務但不作為正式機構,後來內閣制度逐漸形成,但權利取決於皇帝,仍為非正式機構,地方為府州制度。
清:大部分沿襲明朝,初年有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利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皇帝,後來康熙帝設南書房,雍正帝設軍機處,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⑵ 古代的皇帝如何整治天下

中國古代社會以皇帝為中心,實行皇權至上和皇權專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權神授學說為理論基礎,用嚴格的名位等級、禮樂制度和皇位繼承等各種規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個人的權威地位,保證皇帝高踞於國家機器之上,擁有至高無上、不受制約的絕對權力。皇帝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創立,經過歷代王朝的不斷發展、強化,直至1916年袁世凱的垮台而徹底廢除,前後歷時2137年。 「皇帝」這一稱號淵源於上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秦王嬴政 [1-2] 完成了統一六國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決定用「皇帝」作為空前統一的郡縣制王朝最高政治首腦的專用稱號,並建立起皇權專制的政治體制。在這一制度下,皇帝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的核心和權力主體,法定的國家首腦和最高統治權力的執掌者。皇帝一人獨治天下,全國的土地、資源、人民、財富均為他所有,可謂「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天下之本無小大,皆決於上」。皇帝可以決定任何人的生死榮辱,可以「塗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明主之所操者六:生之、殺之、富之、貧之、貴之、賤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 皇帝是國家政治事務法定的唯一最高決策者,有權統率和指揮自中央朝廷以至各級地方軍政系統和文武官吏,要求他們絕對遵照自己的意志和指令辦事。一切以皇帝名義發出的指示,都被賦予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朕即法律」,不允許有任何違抗或異議。一切法律的頒行和解釋,所有一定品級的文武官員的任免、獎懲和升貶,全國性財政賦役的征調和開支,對外和戰與對軍隊的調遣指揮,都只有皇帝一人才能決定。皇帝控制和指揮著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他主要通過奏事、朝議、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國全社會和軍政信息,進行日常統治活動。奏事有面奏和書奏的區分。面奏是具有一定身份等級的大臣和貴族當面向皇帝反映情況、回答咨詢或請示。書奏是具有上奏資格的官署或官員通過一定渠道呈遞文書請皇帝裁定審批。奏事的文種主要有章、表、書、啟、議、疏、封事、題本、奏摺、狀、冊等。不同的文種有不同的使用范圍和作用,不允許混淆錯用。到清朝康熙和雍正時期,更推行一種密奏制度,不但具奏人的范圍有嚴格規定,而且具奏人必須親手繕寫,奏前或奏後均不準向任何人泄露內容,奉到皇帝的批示(稱為硃批),不許向任何人出示,並且要限期繳回,亦不準抄存。密奏制度反映了帝制社會晚期皇權的極端高漲。

⑶ 秦始皇怎麼統一中國

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措施:
1、政治方面。
第一,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其中包含三層意思:①皇帝稱號的由來(嬴政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及為何稱「始皇帝」(見注釋);②皇帝的權力: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一切軍國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③皇帝制度為此後歷代王朝所沿用。自秦開始至清末,延續了二千一百多年。
第二,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①中央設「三公」「九卿」(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三公」的名稱、職責;「九卿」及分掌的事務)。②地方實行郡縣制(理解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的意義在於打破西周以來分封割據的狀況,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同時要了解郡、縣、鄉、里這些機構的職責)。③三公、九卿和郡縣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夠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權力。
第三,頒布通行全國的秦律。①秦律制定的基礎是秦國自商鞅以來的律令。②秦律集中體現了地主階級的意志,影響了後世封建律令的制定。
2、經濟方面。
第一,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
第二,統一度量衡;
第三,統一貨幣;
第四,統一車軌、馳道。
「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納稅」時,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階級統治的經濟基礎。封建政權保護土地私有制,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組織,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從而鞏固其統治。同時,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賦稅負擔。
3、文化方面。
第一,書同文。即統一文字。小篆是當時的官方文字,民間則使用更加簡易的隸書。文字的統一,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秦統一文字後,漢字的字形結構基本定型,影響深遠。
第二,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關於焚書坑儒的情況,在分析其作用時,一方面要肯定有利於鞏固國家的統一,另一方面要強調實行這種文化專制主義,毀滅大批文化典籍,極大地摧殘了文化。
第三,以法為教,以吏為師。這就規定了教學的內容(法令)和教師的資格(官吏,當時設有專門擔任教師的官吏)。秦朝只許官府辦學,又規定了統一學習的內容,嚴禁私學,實行愚民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⑷ 秦始皇如何建立了中央集權統治

1、至高無上的皇權:①戰國時期,經過商鞅變法,秦王嬴政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嬴政規定封建最高統治者為「皇帝」,自稱「始皇帝」。③秦始皇規定:皇帝稱「朕」;皇帝的命令稱「制」或「詔」;皇帝用的玉印稱「璽」。全國的行政、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由皇帝總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都由皇帝任免。④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體現了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2、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①秦始皇在戰國時期官制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中央政權組織。②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作為秦朝中央的三個最高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兼理國家監察事物。太尉負責全國軍事事務。軍國大事完全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縣制的全面推行:①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在新兼並地區設縣,在邊地設郡。②戰國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郡縣。③秦統一後,在全國范圍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④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最高長官是郡守。縣是郡的下級行政機構,長官稱縣令或縣長。縣以下還有鄉、里等基層行政機構。⑤秦朝這套從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統治機構其官職職責分工明確,即互相配合又互相牽制,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4、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①安定邊境,維護國家統一,擴大了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②頒布法律,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修馳道,開靈渠,有利於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利於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③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④秦始皇的專制,使人民處境惡劣,造成階級矛盾激化,爆發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⑸ 古代皇帝怎樣治理國家

從夏朝以後皇帝就是「家天下」,即以天下為家。
既然以天下為家,那麼有興家的,有敗家的。隨他的喜好和能力罷了。
有一點是不變的,所有的人、物都只是他的工具,沒有道德和憐憫、慈悲。也就是說,在骨子裡面大部分皇帝只把自己當做真正的「人」來看,這也是帝王之術的精髓。

⑹ 秦始皇是怎樣統一中國的

掃滅六國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連橫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滅韓、十九年(前228年)滅趙、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前222年)滅燕、二十六年(前221年)滅齊。在從未屠城的戰爭中,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秦朝。 秦統一形勢圖
總方針
秦始皇親政後,聽取李斯進獻的滅六國的建議,著手規劃統一六國的大業。其總的戰略方針,是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取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先攻克成皋,沿黃河向東推進,撕開韓趙魏楚的聯防。繼而北上,切斷韓魏聯絡,然後滅韓吞趙,伺機滅燕。
滅韓國
秦王政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韓國。因為韓國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弱,是秦國走向統一道路的最大障礙。但是,韓國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秦軍屢次進攻韓國,均被韓國擊退。在用主力進攻韓國的同時,秦對韓採取扶植親秦勢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前231年,韓國南陽郡「假守」(即代理郡守)騰,向秦獻出他所管轄的屬地。騰被秦王政任命為內史,後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騰對韓國了如指掌,所以進展順利,於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獲韓王安,韓國滅亡。
滅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趙國發生大地震和大災荒的機會,又派王翦領兵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禦,雙方相持了一年。在緊要關頭,秦國使出殺手鐧—離間計。王翦用重金收買了趙王的寵臣郭開,要他散布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的流言。趙王輕信謠言,派人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 秦趙長平之戰形勢圖
據不讓出兵權,趙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並處死了他,同時還殺掉了司馬尚。殺死李牧,無疑為秦軍亡趙掃清了道路。此後,秦軍如入無人之境,攻城略地,痛擊趙軍。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軍攻破邯鄲,這座名城落入秦國之手。不久,出逃的趙王遷被迫獻出趙國的地圖降秦。趙國實際上滅亡了。但是公子嘉卻帶著一夥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縣),自立為王。後秦軍在前222年滅燕國之後將其俘虜。至此,秦統一了北方。
滅魏國
前231年,魏景湣王迫於秦國的強大威力,主動向秦獻出麗邑,以求緩兵。此時,秦王政正調集兵力准備向趙國發起總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這使得魏國又維持了數年殘局。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軍主力南下攻楚之時,秦王政派出年輕將領王賁,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緊閉城門,堅守不出。由於大梁城防經過多年修建,異常堅固,秦軍強攻不下。王賁想出了水攻的辦法。秦軍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將黃河、鴻溝的水引來,灌注到大梁。3個月後,大梁的城牆壁壘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國滅亡了。
滅楚國
南方大國楚國,疆域遼闊,山林茂密,物產豐富,號稱擁有甲士百萬。但是,楚國的內政一直不振,總是貴族爭權奪利,這種狀況到戰國末期尤為嚴重。前228年,楚幽王死,統治集團發生內訌。幽王的同母弟猶,即位為哀王,但僅兩個多月,就被異母兄負芻的門徒殺掉了。負芻成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離析。就在楚國發生內亂的時候,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時機地從北方伐燕前線抽調秦軍,南下攻楚,連續奪得楚國10餘個城池。前224年,秦國與楚國的決戰就要開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輕將領李信率20萬秦軍攻楚,被楚軍擊敗。後又派大將王翦率60萬秦軍攻楚。王翦入楚境後,並未馬上發動攻勢。他總結了李信輕敵冒進的教訓,採取屯兵練武,堅壁不出,麻痹敵人,以逸待勞的戰略。這樣,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秦軍對楚地的情況基本適應,士氣高昂,體力充沛。同時,被調來抗擊秦軍的楚國部隊,鬥志漸漸鬆懈,加上糧草不足,准備東歸。楚軍一撤,王翦就抓住時機下令全軍出擊。秦軍一舉打垮了楚軍的主力,並長驅直入,挺入內地,殺死楚軍統帥項燕。接著,秦軍攻佔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負芻,楚國滅亡,時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剛在南方滅楚的大軍,又乘勝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於是,長江流域全部並入秦的版圖。
滅燕國
在滅趙的過程中,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終日,眼見秦國掃平三晉,就要向自己殺來,卻無計可施。燕太子丹最終想出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行動,即歷史上有名的荊軻刺秦王,時值公元前227年。刺殺行動最終失敗,但是秦王政差一點死於荊軻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國,立即增兵大舉進攻。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秦將李信率領秦軍數千人,窮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潛伏於水中倖免於難。後來,燕王喜經過權衡利害關系,派人將太子丹殺掉,將其首級獻給秦國,想以此求得休戰,保住燕國不亡。燕王喜逃到遼東以後,秦軍主力就調往南線進攻楚國。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賁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余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滅齊國
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賁揮戈南下,攻打東方六國中的最後一個:齊國。從春秋到戰國中期,齊是山東諸國中比較強大的一個。但是,前284年燕、趙、韓、魏、楚五國攻齊,尤其是燕將樂毅橫掃齊國,令齊國差點亡國。之後,齊國一直沒有復強。而且,此時的齊王建是個無能之輩。母親健在時,他依賴母親;母親臨終前,他還死皮賴臉地要母親寫下可以輔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齊王建十六年),剛毅不屈的君王後逝世,後勝任宰相。秦國迅速展開收買內應的活動,向後勝饋贈大量的黃金、玉器。後勝得了秦國的好處,就派出大批賓客相繼赴秦。秦國又對他們大肆賄賂,送給金錢、珍寶,讓他們回齊國充當內應。這批人從秦國回來後,就積極地製造親秦的輿論。他們說齊王建應西去朝秦,以表歸順,又說齊秦是姻親,根本不用備戰抗秦,也不要幫助三晉、燕、楚攻秦。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王賁南下伐齊,幾乎就沒有遇到過什麼抵抗。王賁率軍長驅直入,來到臨淄,齊王建與後勝馬上向秦不戰而降。齊國滅亡。 至此,秦國走完了削平群雄、統一六國的最後一程。 秦朝疆域
值得注意的是,被稱之為「暴軍」的秦國軍隊在秦始皇克制謹慎的命令下,從未屠城,這是前所未聞絕無僅有的。

⑺ 皇帝是怎麼掌控權力的

說這個要從遠古說起.
遠古時代,各個部落生產力極其低下,人愚昧,壽命很短.所以,為了對抗大自然,為了生存,必須選出最聰明,最有閱歷的人當長老,對年輕人以指導,維護部落的生存.
到了大禹時代,生產力提高,物質有了剩餘,人就產生了私心,於是大禹的兒子殺了大禹指定的繼承人,做了部落聯盟首領,也就是第1個天子:夏啟.
夏啟成功的原因,一是因為他掌握了武力.但最重要的是,他是大禹的兒子.我們都知道,大禹是聖人.而古代人不懂遺傳學,他們以為聖人的兒子就也是聖人.所以,很多以前大禹的手下都會聽夏啟的.於是他掌握了軍隊和人力,天下歸心.

以後就開始了幾千年的循環:昏君逼反人民,推翻昏君的人自己做皇帝,他的子孫又逼反人民,又被別人推翻.

說到底,皇帝之所以能掌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愚昧,科學技術的不發達,不懂得遺傳學,不知道人的好壞只是因為環境,制度和教育,而不是因為遺傳.
其次的原因就是生存的需要.因為人要發展,要對抗大自然,要發展生產力,就必須選出領導者.因為群眾人太多,嘴太雜,思想太散.更何況以前科學落後,想實行普選也不可能.
再次就是文化,思想上的傳統.其實文化和思想是無罪的,但是容易被統治者斷章取義,用來作為自己掌權的理由.也就是執政合法性.

綜上所述,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要有人來統治,而古人認為聖人的兒子最適合做這個統治者,當了統治者後,又給自己找了一堆理由,讓人無法反駁,給人民套上思想的枷鎖.所以,古代人聽皇帝的.
(權臣專政等情況另議).

所以,發展才是硬道理,只要科技,經濟發展了,所有愚昧的東西都不攻自破.
馬克思說:共產主義沒有國家,也沒有政府.就是因為生產力極大化,科學極其發達.人民不再需要領導者了.

至於當上統治者後再如何鞏固統治,孔子說了:必也正名呼.
先給自己確立執政合法性.中國古代就是"儒家學說".
然後分封,獎勵功臣.這叫"拉攏人心".
確立典章制度."中央集權的帝國制,或分權的聯邦制"
然後整個官僚體系,國家機器就開始運行.
一句話:表面用儒家學說來鉗制思想,本質用法家學說,嚴刑俊法來控制身體.
這就叫恩威並濟.

至於具體如何統治,那就屬於權術范疇了.
有人做的好,就成了名君.
有人做的不好,就被別人專權,或被民眾起義了.
簡單說一下,權術無非是掌握人性.皇帝能猜透臣子們想什麼,就好控制他們,也好挑撥他們.臣子想不透皇帝想什麼,就難以控制皇帝.
這個就很復雜了,說起來可以寫本書.

閱讀全文

與皇帝如何統治中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語有了一點點基礎該怎麼學 瀏覽:939
英國禁用什麼塑料 瀏覽:936
印度為什麼屠宰牛 瀏覽:652
援伊朗醫生有多少報酬 瀏覽:381
印度餅名字怎麼樣 瀏覽:478
在越南住一個膠囊酒店多少錢 瀏覽:459
印度的劉怎麼寫 瀏覽:800
越南缺哪些中國產品 瀏覽:845
義大利空耳什麼意思 瀏覽:719
為什麼伊朗有絲綢 瀏覽:22
伊朗的祖先是哪個國家 瀏覽:440
英國mi6是多少碼 瀏覽:88
上海直飛越南多少時間 瀏覽:926
中國現在多少人口2019 瀏覽:523
為什麼中國人比印度人團結 瀏覽:123
越南山裡做什麼好吃 瀏覽:355
印度為什麼技術落後外包產業好 瀏覽:339
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東埔寨是什麼 瀏覽:988
印度人為什麼要講話 瀏覽:947
印度是哪個國家的軍工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