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都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
我國珍稀動物名單:
一.鳥類:
白腹錦雞 白鸛 白冠長尾雉 白鶴 白頸長尾雉 白䴉 白琵鷺 白頭鶴 白鷳 白枕鶴 蒼鷹 藏馬雞 草鴞 草原雕 長耳鴞 長尾闊嘴鳥 長尾鴞 赤頸鶴 大鴇 大緋胸鸚鵡 大天鵝
丹頂鶴 雕鴞 蜂鷹 高山兀鷲 冠斑犀鳥 褐鰹鳥 褐林鴞 褐馬雞 黑長尾雉 黑鸛 黑頸長尾雉 黑頸鶴 黑臉琵鷺 黑琴雞 黑鷳 紅腹角雉 紅腹錦雞 紅角鴞 紅腳鰹鳥 紅隼 紅胸黑雁 花頭鸚鵡 花尾榛雞 黃腹角雉 灰腹角雉 灰鶴 灰頭鸚鵡 金雕 卷羽鵜鶘 孔雀雉 藍翅八色鶇 藍耳翠鳥 藍馬雞 藍鷳 栗鳶 領角鴞 綠皇鳩 綠孔雀 綠尾虹雉 勺雞 蛇雕 雙角犀鳥 松雀鷹 蓑羽鶴 禿鷲 烏雕 小雕 小天鵝 小葦鷀 雪鴞 血雉 岩雷鳥 燕隼 鷹鴞 疣鼻天鵝 游隼 鴛鴦 原雞 朱䴉 棕頸犀鳥 棕尾虹雉
二.兩棲類
大鯢 虎紋蛙 細痣疣螈
三.爬行類
大壁虎 玳瑁 鱷蜥 巨蜥 蟒 山瑞 四爪陸龜 揚子鱷 黿
四.哺乳類
白唇鹿 白暨豚 白頰長臂猿 白眉長臂猿 白頭葉猴 白掌長臂猿 斑海豹 斑林狸 斑羚 豹 北山羊 藏羚 藏酋猴 藏原羚 豺 長尾葉猴 赤斑羚 穿山甲 大靈貓 大熊貓 滇金絲猴 貂熊 短尾猴 鵝喉羚 蜂猴 高鼻羚羊 海南兔 河麂 河狸 黑長臂猿 黑麂 黑熊 黑葉猴 虎 灰葉猴 江豚 金貓 金絲猴 鬣羚 林麝 馬來熊 馬鹿 馬麝 梅花鹿 蒙古野驢 獼猴 麋鹿 扭角羚 盤羊 坡鹿 黔金絲猴 儒艮 猞猁
水鹿 水獺 塔里木兔 台灣猴 兔猻 豚鹿 豚尾猴 駝鹿 倭蜂猴 西藏野驢 鼷鹿 喜馬拉雅塔爾羊 小靈貓 小熊貓 熊猴 熊狸 雪豹 雪兔 亞洲象 岩羊 野駱駝 野馬 野氂牛 野牛 雲豹 紫貂 棕熊
《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是199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公布的,並於1987年經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修訂。 這個名錄包括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植物,共分瀕危、漸危、稀有三個類型(瀕危是指臨近滅絕;漸危是指脆弱的類型,有瀕危趨向;稀有是指稀少而珍貴的物種),共有354種,其中一級8種,二級143種,三級222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桫欏、銀杉、水杉、禿杉、人參、望天樹、珙桐、金花茶。
提問者評價
三克油
評論(2) | 55 12
蛋白質123456 | 來自團隊 理工達人 | 四級 採納率18%
擅長: 體育/運動 娛樂休閑 煩惱 生活
其他類似問題
2008-09-12珍稀動植物 215
2007-10-27中國珍稀動植物 100
2006-05-20我國的珍稀動植物有哪些 96
2007-05-19我國的珍稀動植物 28
2006-12-27中國有哪些珍稀動植物 544
更多關於我國都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植物的問題>>
網友都在找:
貝殼像什麼小動物 葯用動植物 東北動植物 貝殼像什麼動物
按默認排序 | 按時間排序
其他3條回答
2011-12-06 19:44692940164 | 八級
珍稀動物:
大熊貓,揚子鱷,金絲猴,白鰭豚,
珍稀植物:
水杉,桫欏,銀杉,珙桐,金錢松等
評論 | 10 1
2011-12-06 20:271005487313 | 二級
麋鹿:俗稱四不象偶蹄目,棲息於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生植物為食,1894年以前曾飼養於北京南苑,以後僅余少數於國外,野生種均已滅絕,1985年後由英國運回若干只放養。
大熊貓:棲息於箭竹林間,懼寒畏暑,性孤獨,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樹住樹洞石隙喜食竹類,亦食果實和動物屍骨,性溫順,自衛能力弱,常受天敵傷害,分布於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於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珍稀候類。
中華鱘,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吻部犁狀,基部寬厚,吻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須。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中華鱘魚,屬世界27種鱘魚之冠,它個體碩大,形態威武,長可達4米多,體重逾千斤。
白鰭豚:哺乳綱,棲息於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滅絕。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於鵜鶘科,學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捲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於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築巢。每窩產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食物哺喂雛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性似紅腳鰹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於鸛科,學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高大喬木或建築物上,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隻。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於鸛科,學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別名朱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產於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朱䴉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䴉——屬於䴉科,學名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長約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頭與上頸皮膚裸露,呈黑色。背及頸的下部有灰色飾羽(冬季無)。嘴長而下彎,黑色。腳黑色。棲息於河、湖岸邊及沼澤濕地。涉水啄食小魚等水生動物。繁殖期兩性共同在近水岸邊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枚,淡藍色,有少許斑點或無斑點。在東北北部繁殖;廣東、福建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琵鷺——別名篦鷺、琵琶嘴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別名黑面琵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長約80厘米,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羽簇構成的羽冠;額至面部皮膚裸露,黑色。嘴黑色,長約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狀。腿長約12厘米,腿與腳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與夏羽有別:冬羽純白,羽冠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黃色。棲息於湖泊、沼澤及沿海灘塗等處。涉水覓食小魚、蝦、蟹及螺類等動物。產於東北至華南沿海、長江流域、海南島、台灣、香港。黑臉琵鷺現存約400隻,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在我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無確證。我國發現的大部為遷徙及越冬種群,台灣台南縣曾文溪口海岸灘塗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種群棲息地,多時可達200隻;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廣東福田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曾記錄有數十隻的越冬小群。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象 是陸地上最重的哺乳動物,有非洲象和亞洲象兩種,其中非洲象高達3米多,體重5-6噸。亞洲象也稱印度象,它們高達2米多,體重3噸左右。非洲象生活在熱帶稀樹的草原上,亞洲象基本上是一種森林動物。二種象都喜歡群居,象群由老雌象帶領,清晨和黃昏時覓食。雌象到18歲才可生育,孕期18-20個月,幼象出生即達120公斤,兩胎間隔至少要8年。象的壽命可高達100-120歲。我國將大象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虎 是最大的貓科動物。我國的虎品種有東北虎、華南虎和孟加拉虎。東北虎為虎中最大者,體重可達380多公斤,華南虎最小,體重190公斤左右。虎居山林、灌森和野草叢生的地方,喜獨處無固定居所。晝伏夜出,以有蹄動物為主要捕獵對象,不會爬樹但善游泳。實際上虎不主動攻擊人類,吃人的事更是極罕見,大都是那些年老體衰或受傷的虎無奈所為。虎孕期3月,一胎產2、3隻,但成活率很低。近年虎的生存環境受到人類的嚴重破壞,野生虎僅有數千隻,成為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我國已把虎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獅 大型貓科動物。其中非洲獅被人們譽為「獸中之王」,主要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喜群居性兇猛,一般在黎明、黃昏或晚上出獵。獅子出獵大多數由雄獅擔負,但十有八九空手而歸。它們四季均可繁殖,,一胎產3、4仔,因受其他野獸獵捕及獅群本身的問題,能活下來的數目不足一半。美洲獅則性情溫和,動作敏捷,加之面部似貓,所以又叫山貓。它們生性好奇,常愛跟在人的後面觀看,因此當地人稱美洲獅為「我們的朋友」。
『貳』 中國十大瀕危動植物是什麼
中國10大瀕危動物:1、白鰭豚 2、華南虎 3、朱䴉、4、揚子鱷5、大熊貓 6、金絲猴 7、麋鹿 8、黑頸鶴 9、褐馬雞、10、藏羚羊
中國10大瀕危植物:1、普陀鵝耳櫪 2、廣西火桐 3、絨毛皂莢 4、天目鐵木 5、光葉蕨6、滇桐 7、華蓋木 8、膝柄木 9、百山祖冷杉 10、羊角槭
『叄』 瀕危植物有哪些
1、天山雪蓮
天山雪蓮這個名字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早些年在一些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個名字。但它的現況卻並不樂觀。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前,在我國新疆的部分山區,海拔1800米左右就可以看到,而今3000米以下的地方已經看不到了,並且雪蓮的花莖也由原來的30多厘米下降到了不足10厘米。
天山雪蓮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很高,葯用價值也極高,通經活血、散寒除濕、止血消腫、排體內毒素等只是它葯用價值的一部分。
『肆』 我國瀕臨滅絕的植物
我國瀕臨滅絕的植物有以下:
1、中國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名錄包括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植物,共分為瀕危、漸危和稀有三個類型。
2、瀕危是指動物臨近滅絕,漸危是指脆弱的動物類型有瀕危趨向,稀有是指稀少而珍貴的物種,中國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約有354種,其中一級植物有8種,二級植物有143種,三級植物有222種。
3、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犀牛、高鼻羚羊、新疆虎、野馬、豚鹿、葉猴、冠麻鴨等多種珍貴動物已經滅絕或基本絕跡,此外,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海南坡鹿、東北虎、華南虎、亞洲象、野駱駝、白鰭豚、朱繯、黑頸鶴、黃腹角雉、揚子鱷等二十多種珍稀動物也瀕臨滅絕。
『伍』 我國瀕臨滅絕的植物有哪些
1. 普陀鵝耳櫪:殼斗目樺木科,雌雄同株,高約14米,胸徑60多厘米,樹皮灰暗,葉大呈暗綠色,樹冠稍斜。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為我國特有珍稀植物,現僅存一株,位於浙江省近海舟山群島普陀山普陀寺內。它是由中國著名植物學家鍾光學教授於1930年首次在普陀山上發現,1932年由植物學家鄭萬鈞教授正式命名。普陀鵝耳櫪數年來歷經風雨寒暑,卻依然蒼翠挺拔,秀麗多姿.
『陸』 中國有哪些瀕臨滅絕的植物
稀有瀕危植物
1 荷葉鐵線蕨
2 原始觀音座蓮
3 對開蕨
4 光葉蕨
5 桫欏
6 筆筒樹
7 玉龍蕨
8 狹葉瓶爾小草
9 寬葉水韭
10 中華水韭
11 鹿角蕨
12 扇蕨
13 中國蕨
14 海南粗榧
15 篦子三尖杉
16 翠柏
17 紅檜
18 岷江柏木
19 巨柏
20 福建柏
21 朝鮮崖柏
22 叉葉蘇鐵
23 攀枝花蘇鐵
24 篦齒蘇鐵
25 台灣蘇鐵
26 銀杏
27 百山祖冷杉
28 秦嶺冷杉
29 梵凈山冷杉
30 長苞冷杉
31 西伯利亞冷杉
32 元寶山冷杉
33 資源冷杉
34 銀杉
35 黃枝油杉
36 油杉
37 海南油杉
38 旱地油杉
39 太白紅杉
40 四川紅杉
41 白皮雲杉
42 麥吊雲杉
一。中國鴿子樹--珙桐
珙桐,別名水梨子、鴿子樹。屬於藍果樹科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是我國特產的單型屬植物。分布於陝西鎮坪;湖北神農架、興山;湖南桑植;貴州松桃,梵凈山;四川巫山、南川、平武、汶川、灌縣;雲南綏江等地的海拔1250--2200米的區域。
二,大樹杜鵑
大樹杜鵑是一種原始而古老的植物類型,於1919年在雲南騰沖縣境內的高黎貢山海拔2100-2400米的原始森林中被首次發現,當時這株大樹杜鵑年齡已超過280歲,樹高達25米。
三,野生荔枝
荔枝被譽為"水果皇後"。我國是荔枝的故鄉,也是栽培荔枝最早的國家。野生荔枝主要分布於海南崖縣、陵小、昌江、保亭、東方、瓊中等縣的壩王嶺、獼猴嶺、吊冒山、尖峰嶺和廣東雷州豐島的徐聞等地
四,水杉
在40多年前,所有的人都認為,水杉早已在地球上絕了種,只有通過古代地層中發掘的化石才能知道它的模樣。
40年代初,我國學者於四川萬縣磨刀溪首次發現了幾棵奇樹,它們高達30多米,胸徑7米多,根部龐大,樹干筆直,蒼勁參天,樹齡已有400多年。當時由於缺乏資料,未能做出鑒定。1941年以後的兩年間,人們根據這種樹的枝葉,花和種子標本進行研究鑒定,定名為水杉。這是水杉屬的子遺,為我國所獨有。
五,望天樹
望天樹不僅是熱帶雨林中最高的樹木,也是我國最高大的闊葉喬木。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的勐臘和東南部的河口、馬關等縣,以及廣西西南部一帶。
六,雪蓮
天山位於我國西北邊疆,海拔高度一般在4000米以上,主峰博格達峰高達5445米,山頂常年白雪皚皚,分外壯觀。雪蓮是天山的著名植物,喜生於高山陡岩、礫石和沙質潮濕處的雪山附近,故名雪蓮。
七,夏蠟梅
夏蠟梅的分布區極為狹窄,僅分布於浙江省臨安縣西部一帶。
夏蠟梅屬於落葉灌木,高度大約在1米-3米之間。樹上有大枝和小枝,大枝呈二歧狀,小枝則相對而生。一年生的嫩枝是黃綠色的,到了第二年就變成了灰褐色,冬天時樹芽被葉柄的基部所包裹。樹葉呈橢圓形,單葉對生,全緣,無托葉夏蠟梅的葉子在每年的10月下旬即開始陸續脫落,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下旬至 4月上旬才又重新生長。
『柒』 我國瀕危珍稀野生植物有哪些
我國10株以下的珍稀植物
普陀鵝耳櫪 現存1株。屬樺木科落葉喬木,瀕危種,國家1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種。20世紀50年代在普陀山尚有數棵,後因開荒墾殖等原因遭到破壞。
絨毛皂莢 現僅存2株 豆科落葉喬木,瀕危種,國家2級保護植物。絨毛皂莢因莢果密被黃綠色絨毛而得名,花雜性,結實極少。文獻記載,可用皂莢為砧木進行嫁接繁殖,但技術要求很高,不易掌握。
廣西火桐 現僅存3株 梧桐科落葉喬木,瀕危種,國家2級保護植物,為我國特有。木材紋理直,材質柔韌易加工,不開裂,是製作傢具、建築、膠合板的上等用材。先花後葉,花色鮮艷靚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園林綠化和行道樹的佳品。
百山祖冷杉 現僅存3株 松科常綠喬木,瀕危種,國家1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種。百山祖冷杉是我國特有的古老殘遺植物,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唯一殘存至今的冷杉屬植物。1987年,國際物種生存保護委員會將百山祖冷杉公布為世界上最受嚴重威脅的12個瀕危物種之一。
羊角槭 現僅存4株 槭樹科落葉喬木,瀕危種,國家2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種。與產於日本北海道的日本羊角槭親緣關系極為密切,系古老的殘遺種,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天目鐵木 現僅存5株 樺木科落葉喬木,瀕危種,國家1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種。因其所處地歸當地農村集體所有,生境受人為干擾頻繁,處境危險。
華蓋木 現僅存6株 木蘭科常綠喬木,稀有種,國家1級保護植物。華蓋木為單型屬,僅1個,且成株過於稀少,雖開花結果正常,但每果成熟的種子很少,在原生母樹周圍一直未見幼苗,天然更新能力很低。
滇桐 現僅存6株 椴樹科常綠大喬木,瀕危種,國家2級保護植物。為我國西南特有種,也是滇桐屬這一寡種屬的主要樹種之一,在區系地理研究和選育珍貴樹種應用中均有重要價值.
膝柄木 現僅存10株 衛矛科半常綠喬木,瀕危種,國家1級保護植物。我國僅此一種。廣西西南部發現的膝柄木是該屬分布最北的種類。對研究我國種子植物區系地理及其熱帶親緣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http://www.5ud.net/read.php?tid=81597
中國有著豐富的植物資源,僅高等植物就有470科、3700餘屬、約30000種。
但由於人類對自然環境和植物資源的干擾和破壞,植物物種滅絕的速度急劇加快。我國於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共包括
388種植物。其中以下8種植物被列為一級保護植物,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
植物環境是人類產生的搖籃,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愛護植物,愛護我們
生存的環境。
l 桫欏( Alsophila spinulosa)
桫欏科樹型蕨類,中生代時在地球上廣泛分布,現具有較多的地方特有種,是研究物種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關系的理想對象。
2 人參(Panax ginseng)
五加科草本植物,是第三紀孑遺植物,也是珍貴的中葯材。由於過度採挖,在東北已處於瀕臨滅絕的邊緣。
3 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
松科常綠喬木,分布在廣西、貴州、湖南、四川等地的局部山區。其花粉曾在歐亞大陸第三紀沉積物中發現,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4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杉科落葉大喬木,中國特有種和世界著名的孑遺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稱。自然分布於湖北、四川、湖南交界。在北京植物園櫻桃溝內
有一處北方難得一見的成片水杉林,蔚為壯觀。
5 禿杉(Taiwania flousiana)
杉科常綠大喬木,是珍稀的孑遺植物,對研究植物系統發育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同時也是重要的速生造林樹種。
6 望天樹(Parashorea chinensis)
龍腦香科常綠大喬木,僅分布於雲南、廣西局部地區。樹干通直,有板根,是熱帶優良的用材樹種,對研究我國熱帶植物區系也有重要意義。
7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藍果樹科落葉喬木,花型奇特,具有兩片狀如鴿翼的白色苞片,故有鴿子樹之稱。中國特有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孑遺種。
8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山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分布於廣西。花瓣金黃色,具蠟質光澤,是我國寶貴的種質資源,被譽為「茶花皇後」。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fpark.net/zwwg/view.aspx?id=59&sort=%D6%B2%CE%EF%D7%CA%D4%B4%D3%EB%B1%A3%BB%A4
『捌』 我國瀕臨滅絕的動植物有那些 全點 快
瀕臨滅絕的植物有:中國鴿子樹--珙桐 大樹杜鵑 野生荔枝 水杉 望天樹 核桃雪蓮 夏蠟梅 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大熊貓 金絲猴 華南虎 朱䴉 褐馬雞揚子鱷 黑頸鶴藏羚羊 四不象
『玖』 有哪些瀕臨滅絕的植物
1、荷葉鐵線蕨:為鐵線蕨科鐵線蕨屬下的一個中國特有種。多年生蕨類,高5-20cm。根狀莖短而直立。葉橢圓腎形,寬2-6cm,上面深綠色,光滑並有1-3個同環紋,下面疏被棕色的長柔毛,葉緣具圓鋸齒,長孢子葉的葉片邊緣反捲成假囊群蓋。孢子囊群長圓形或短線形,生於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