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年共有78名優秀醫師獲得「中國醫師獎」,他們分別是誰
今年,共有78名優秀醫師獲得“中國醫師獎”這一行業最高殊榮。白衣鮮處,黨旗飄揚;健康使者,大愛無疆。正值第五個中國醫師節,向一直守護我們健康的白衣天使們致敬!
今年共有78名優秀醫師獲得“中國醫師獎”,他們分別是誰?
其中以張伯禮,王曉紅,伍建林,劉學東,齊文升,康德智,梁愛斌,董紅霖,蔣協遠,韓曉彤等等。總結:他們是默默奉獻在臨床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既普通,又平凡,但卻無比偉大。
② 護士考ISPN與MEST的區別
今天就護士考ISPN與MEST的區別,我向你提供一些我了解的內容。
相關考試內容
MEST是為全國醫護專業在校生、畢業生提供醫學專業英語水平的統一標准;為國內外醫療機構,特別是三級甲等醫院和外資醫院用人部門錄用和考核員工提供參考依據;通過METS-1至METS-4的各級考試,可以為醫護專業人才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及在境外就業奠定語言和專業知識基礎;優秀的考生信息將進入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人才庫備檔。
好的,這些就是我了解的內容,我個人不是護士,這些是我參考許多資料最後整理出來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全國銀行卡收單的公司還有哪些看看這份名單
如今,銀行風控越來越嚴,很多人信用卡被封卡降額,很大原因和刷卡的POS機有關,如果大家想要安全刷卡,建議選擇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銀行卡收單的公司。而據有機構統計,在僅剩的237家持牌支付公司中,能全國收單的只有30多家了,這里就來盤點其中的20家。④ 中國有哪些高含金量的科技獎項
如果說是高含量的科技獎項,那麼一定非是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莫屬了。
它們分別是: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多難獲得?
由它給予的獎金你就可以知道了。整整八百萬!且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袁隆平爺爺,兩彈一星獲得者於敏就曾經拿過這個獎項。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數額由國務院規定。獲獎者的獎金額為800萬元人民幣。
寫到最後:
國家科學技術五大獎項當之無愧是最難獲得的科學技術獎,他不僅獲得的人數少,而且考核的標准極其嚴格。此外,沒有先後次序,獲得獎項都意味著得到了國家的認可,以及至高無上的榮譽。只要穩扎穩打,下一個拿到獎項的人就是你,一起加油吧!
⑤ 獲得美國FDA認證的產品在中國可以免檢銷售嗎
獲得美國FDA認證並不可以讓產品在美國免檢銷售。在中國已經沒有免檢產品一說了。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產品認證要求,對於食品而言,有了美國FDA注冊只能說符合了美國的食品法規要求,但中國有中國的產品質量要求,還是需要做QS認證的。FDA是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簡稱。FDA有時也代表美國FDA,即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美國FDA是國際醫療審核權威機構,由美國國會即聯邦政府授權,專門從事食品與葯品管理的最高執法機關;是一個由醫生、律師、微生物學家、葯理學家、化學家和統計學家等專業人士組成的致力於保護、促進和提高國民健康的政府衛生管制的監控機構。其它許多國家都通過尋求和接收 FDA 的幫助來促進並監控其本國產品的安全。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使用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有關事項的公告》(總局2010年第34號公告),企業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以「企業食品生產許可」的拼音「Qiyeshipin Shengchanxuke」的縮寫「QS」表示,並標注「生產許可」中文字樣。
⑥ 《庖丁解牛》全文翻譯是什麼
庖丁解牛
莊子〔先秦〕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譯文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裡看到的是一隻完整的牛;幾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一樣);技術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麼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餘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即使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裡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乾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注釋
庖(páo)丁: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
解牛:宰牛,這里指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
踦(yǐ):支撐,接觸。這里指用一條腿的膝蓋頂牛。
砉(xū)然:象聲詞。砉然,皮骨相離的聲音。向,通」響「。
騞(xū)然:象聲詞,形容比砉然更大的進刀解牛聲。
桑林:傳說中商湯時的樂曲名。
經首:傳說中堯樂曲《咸池》中的一章。會:指節奏。以上兩句互文,即「乃合於桑林、經首之舞之會」之意。
嘻:贊嘆聲。
道理
牛無疑是很復雜的,庖丁解牛,為什麼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松簡單,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麼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能透解了、領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為簡,真正獲得輕松。
做事應處處小心,還要保持著一種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並且在懂得利用規律的同時,更要去反復實踐,像庖丁「所解數千牛矣」一樣,不停地重復,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類社會充滿著錯綜復雜的矛盾,人處世間,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樣避開矛盾,做到順應自然,才能保身、全生、養心、盡年。
賞析
作者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藉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寫庖丁解牛的熟練動作和美妙音響;第二段緊接著寫文惠君的誇贊,從側面烘托庖丁技藝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對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講述了自己達於「道」境的三個階段;第四段寫文惠君聽後領悟了養生的道理。此文在寫作上採用多種手法,結構嚴密,語言生動簡練,體現了莊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點。
創作背景
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這是非常激烈的社會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一次「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滄桑巨變,社會動亂,民不聊生,身處亂世的人們對人生、對前途充滿了迷茫。莊子針對人在殘酷現實不能任其本性無拘無束生活、面臨無情摧殘難以盡享天年的現實,被迫隨時隨地悚然驚心地謹慎藏鋒,適時順應,無求遠害,想在復雜的斗爭的骨節縫中尋找一個空隙,把它作為保全生命的安樂窩,以便在這亂世中游刃有餘地活下去。這篇寓言體現的就是這種心境。
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山東東明)人。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
⑦ 中國在哪些運動比賽上表現優秀呢
我們可以看到奧運會上很多國家擅長不同的運動比賽,我們中國也在奧運會比賽上有許多擅長的運動比賽,我們在這些運動比賽的表現也特別出色。今天就讓我們來講述一下中國在哪些運動比賽上表現出色。
⑧ 曾子烹彘文言文全文翻譯是什麼
【原文】:
曾子烹彘
韓非 〔先秦〕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譯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隨著她在她後面邊走邊哭。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准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馬上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曾子說:「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麼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再相信他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於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
【注釋】:
曾子(前505~前432):曾參,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為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曾提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主張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據傳以修身為主要內容的《大學》是他的作品。
彘(zhì):豬。
適:往、回去。
適市來:去集市上回來。
戲:開玩笑。
非與戲:不可同……開玩笑。
待:依賴。
子:這里是第二人稱尊稱「您」的意思。`
而:則,就。
非所以成教也:這樣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之:到
烹(pēng): 烹飪,煮。
是:這
反:同「返」,返回
顧反:等到回來。
特:只、僅、獨、不過。
女:同「汝」,你的意思
殺:宰
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個作助詞"的",後一個作動詞"去".市,集市.
欲:想要
止:阻止
遂:於是,就
【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汝:汝通你;如「汝還」。
反:反通返,返回;如「顧反為汝殺彘」。
二、古今異義
適:
今常用義:適合。文中古義:往,到;如「妻適市來」。
特:
今常用義:特別,特殊。文中古義:只是;如「特與嬰兒戲耳」。
學者:
今常用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古義:學習的人;如「待父母而學者也」。
成教:
今常用義:「成人教育」的簡稱。文中古義:完成教導,教好;如「非所以成教也」。
三、一詞多義
還:
(1)huán,動詞,回去;如「汝還,顧反為汝殺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2)huán,動詞,交還;如「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3)xuán動詞,通「旋」,回轉,掉轉;如「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顧:
(1)動詞,回來;如「顧反為汝殺彘」。
(2)動詞,回頭看;如「顧野有麥場」。(《狼》)
(3)動詞,拜訪;如「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出師表》)
止:
(1)動詞,制止,阻止;如「妻止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2)副詞,同「只「,只有;如「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欺:
(1)動詞,欺騙;如「今子欺之」。
(2)動詞,欺負;如「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子:
(1)名詞,兒子,女兒,泛指孩子;如「子而不信其母」。「生以鄉人子謁余」。(《送東陽馬生序》)
(2)代詞,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也用作表敬意的對稱詞。「今子欺之」。「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兩小兒辯日》)
教:
(1)動詞,教育;如「是教子欺也」。
(2)動詞,使,讓 ;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信:
(1)動詞,相信;如「子而不信其母」。「願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
(2)形容詞,誠實;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
成:
(1)動詞,實現,完成;如「非所以成教也」。
(2)動詞,成為,形成;如「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狼》)
四、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待父母而學者也」中的判斷主語「嬰兒」省略,「待父母而學者」是判斷謂語,「也」幫助判斷;該分句可譯為「(嬰兒)是向父母學習的啊」。
(2)「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是判斷主語,「教子欺」是判斷謂語,「也」幫助判斷;該分句可譯為「這是教導他欺騙別人啊」。
2、省略句
(1)省略主語
①「顧反為汝殺彘」之前省略主語「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顧反為汝殺彘」;該分句可譯為「等我回來給你殺豬(吃)」。
②「特與嬰兒戲耳」之前省略主語「我」,代曾子的妻子,即「(我)特與嬰兒戲耳」;該分句可譯為「(我)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2)省略賓語
①「嬰兒非與戲也」之中,介詞「與」之後省略賓語「之」,代「嬰兒」,即「嬰兒非與(之)戲也」;該分句可譯為「孩子不能欺騙啊」。
②「是教子欺也」之中,動詞「欺」後面省略賓語「之」,代別人,即「是教子欺(之)也」;該分句可譯為「這是教導他欺騙別人啊」。
(3)省略介詞
「妻適市來」之中,謂語動詞「適」後面省略介詞「於」,表示「適」的處所,即「妻適(於)市來」;該分句可譯為「妻子從集市回來」。
【寓意】:
不論在教育子女,還是做人,要注意言傳身教,不能以欺騙作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說到做到,不能說謊。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樣才能獲得他人信任。
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作者簡介】:
韓非子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⑨ 天凈沙秋思全文翻譯及解釋
~~~【原文】~~~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元代〕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注釋】~~~
天凈沙:曲牌名,屬越調。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歸巢的烏鴉。昏:傍晚。
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經廢棄不堪再用的古老驛道(路)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賞析】~~~
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致,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一、以景托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復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復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復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遠及近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圍。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
三、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小令中出現的意象並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壺中天·揚舲萬里》詞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
董解元《西廂記》中有一曲【仙呂·賞花時】:「落日平林噪晚鴉,風袖翩翩吹瘦馬,一經入天涯,荒涼古岸,衰草帶霜滑。瞥見個孤林端入畫,蘺落蕭疏帶淺沙。一個老大伯捕魚蝦,橫橋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個意象出現在馬曲之中。
又有元代無名氏小令《醉中天》(見《樂府新聲》):「老樹懸藤掛,落日映殘霞。隱隱平林噪曉鴉。一帶山如畫,懶設設鞭催瘦馬。夕陽西下,竹籬茅舍人家。」也有六個意象與馬曲相同。
十分明顯,《醉中天》是從《賞花時》中脫化而來,模擬痕跡猶在,二曲中出現的意象雖與馬曲多有相同之處,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凈沙·秋思》純朴、自然、精練。
馬致遠在創作《天凈沙·秋思》時受到董曲的影響和啟發,這是無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與審美目光進行了重新創作。在景物的選擇上,他為了突出與強化凄慘涼悲苦的情感,選取了最能體現秋季凄涼蕭條景色,最能表現羈旅行人孤苦惆悵情懷的十個意象入曲,將自己的情感濃縮於這十個意象之中,最後才以點晴之筆揭示全曲主題。他刪了一些雖然很美,但與表達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殘霞,一帶山如畫,使全曲的意象在表達情感上具有統一性。
在詞句的錘煉上,馬致遠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各種景物的關系以及它們各自的動態與形狀,全靠讀者根據意象之間的組織排列順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把握。這種奇妙的用字法,實在為古之所罕見,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馬曲大。馬曲用字之簡練已達到不能再減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這正是《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採用悲秋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來抒發羈旅遊子的悲苦情懷,使個人的情感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
悲秋,是人們面對秋景所產生的一種悲哀憂愁的情緒體驗,由於秋景(特別是晚秋)多是冷落、蕭瑟、凄暗,多與黃昏、殘陽、落葉、枯枝相伴,成為萬物衰亡的象徵,故秋景一方面確能給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發人心之中固有的種種悲哀之情。宋玉首開中國以悲秋為主要審美體驗形式的感傷主義文學先河,他通過描寫秋日「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蕭瑟景象,抒發自己對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將自己面對秋色所產生的凄苦悲涼的意緒形容成猶如遠行一般,「僚僳兮(凄涼),若在遠行」,「廓落兮(孤獨空寂),羈旅而無友生」。這就說明悲秋與悲遠行在情緒體驗上有著相同之處。宋玉之後悲秋逐漸成為中國文人最為普遍的審美體驗形式之一,而且將悲秋與身世之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馬致遠這首小令也是如此。雖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穎,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算新鮮,但是由於它使用精練的藝術表達方式,表達出中國文人一種傳統的情感體驗,因此它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凈沙·秋思》屬於中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盡管它屬於曲體,但實際上,在諸多方面體現著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朝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在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於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作者簡介】~~~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