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印度製造在中國有什麼

印度製造在中國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26 07:37:42

① 印度製造業(家電行業)對中國的影響

天前,汽車製造巨頭之一尼桑公司的CEO卡洛斯·甘在東京汽車展上宣布了該公司的一項新戰略計劃:在經濟較不發達國家推出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售價從3000美元起的廉價汽車。要製造這樣低廉的汽車,人們一個自然的反應恐怕是:到中國去。然而,尼桑卻選擇了與印度的Bajaj公司合作。用有些媒體的話說,這是「跳過了中國,直接進入(人均GDP更低的)印度」。

正如很久以來,一直有人預測中國將在軟體外包領域成為印度最大的競爭對手一樣,也一直有人預測,「印度製造」將是「中國製造」的最大威脅。不過,這種紙面上的威脅,並不容易轉變成現實。印度雖然和中國一樣有龐大的低收入人群,但一直未能轉化為有效的製造業低價勞動力,其中原因,包括其基礎設施落後、社會種姓制度遺毒尚存、政府缺乏連貫的引進外資戰略,以及在我看來也許是最重要的原因,即印度在製造業起飛階段,沒有像中國的香港和台灣那樣的「境外」地區,能夠向本土強勁輸入製造業所需的資本和專業知識。

不過,中國的這些優勢也許正在逐步喪失。來自台灣和香港的資本輸入恐怕已過了頂點,接下來如果發生內地向台灣香港的大規模反向資本流動,我一點也不會奇怪。雖然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依舊大大領先印度,但印度依仗其過去2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已經邁過了起碼的門檻。政治日趨穩定,種姓制度在印度年輕一代中的影響已經相當淡薄。最可能對中國不利的一個因素,則是人口結構。

目前,印度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口占總人口的40%以上;而中國由於長期執行計劃生育政策,18-40歲的適合製造業就業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已經顯著下降,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比例高達10%且不斷上升。有些國際媒體甚至把這種現象描述為「年輕的印度,暮年的中國」。這話固然對中國人很不友善,卻不無尖銳地讓我們面對這個現實制約:如果我們的勞動力優勢逐步喪失,中國的製造業還能繼續保持出口強勢嗎?「中國製造」會被「印度製造」取代嗎?印度已經在金融、軟體等服務產業領跑中國,其產業結構也優於中國,GDP的超過一半來自於服務業。如果在製造業上我們又讓印度人後來居上,中國將何以自處呢?

當然,即使勞動力優勢喪失,中國製造還可能有如下出路:第一就是建立品牌認知。中國製造在世界上先入為主,總體上已經有一定的品牌效應。如果在此基礎上,又能就具體產品形成廣受認可的品牌,建立忠誠的用戶群體,則後來者將難以奪走市場份額。在軟體產業,印度企業目前是領跑者,在歐美市場有很高品牌信譽,讓試圖分一杯羹的中國企業難以措手。在製造業,我們也許能反過來讓印度人吃同樣的苦頭。不過,「中國製造」一直走的是代工之路,自主品牌不多。中國在世界上叫得出名號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靠個頭大規模巨而出名,真正用市場手段建立國際品牌認知的例子不多,比起印度人來說中國人在這方面經驗還真是不足。

第二就是通過產業分工而實現「鎖定效應」,這樣即使沒有很強品牌,但通過掌握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也會讓國際市場對「中國製造」產生依賴。但是,目前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扮演的基本是一個被動角色,所謂「中國製造」,關鍵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往往並不在中國人手中,產業鎖定效應有限。而要在產業分工中由被動化為主動,恐怕要靠很強的資本市場能力,通過對上下游的資本滲透、對專業知識技能的並購來實現。恰恰在資本市場能力方面,中國被公認落後於印度。

中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嚴重滯後於一般企業制度的改革,金融業相對於製造業很不發達,這將讓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爭取主動的夢想難以實現。

第三條辦法當然就是加強自主創新,提升製造業的能力而立於不敗。這條道路很符合我國既定的發展戰略,而且中國的研究開發實力、專利形成能力整體上說強於印度。不過,研究開發實力並不一定能轉化為製造業的競爭能力。金融體系不夠發達將是一個制約因素,而另一個更嚴重的制約因素就是中國人普遍缺乏知識產權意識。在不少人心目中,侵犯外國人的知識產權甚至是一種愛國行為。問題在於,侵權一旦成為習慣,很少會真的區分本國或外國。

有哲人說過:最高明的解決問題之道,是把問題本身解決掉。也許,答案並不在我們如何維持「中國製造」的統治地位,而恰恰是讓我國怎樣從對「中國製造」的片面依賴中解脫出來。也許,中國的經濟、人口結構、生態環境和國際角色都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繼續扮演「世界車間」,對中國無論是提升國內福利還是增強國際聲譽方面都並無裨益。也許,與其費盡心機去和印度人在3000美元汽車的層次上肉搏,還不如設法在其他方面賺錢,而讓印度人替我們生產汽車。只是,要想做到這一點,將會要求我國的經濟制度和思想觀念有更加激烈的革進。而在這方面,印度人恐怕不幸又已悄悄走在了我們前面。

② 2020年中國向印度都出口什麼了

記者自中國海關總署數據查詢時發現,2020年中國向印度幾乎出口了所有章類中的商品,從農產品、工業用原料、機械設備、工業製成品以及生活日用品應有盡有。

根據數據,1990年中印剛剛恢復雙邊貿易時,雙邊貿易額只有26億美元,之後的30年間,雙邊貿易額突飛猛進並在2019年創造了迄今最高值928億美元。常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的印度在2014年推出了「印度製造」國家戰略,降低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成為其目標。

印度報業托拉斯23日報道稱,政府最新數據顯示,印度與中國2020年貿易總額為876.5億美元,比上年的928.9億美元下降了5.64%。其中印度對華出口同比增長16.15%,達到歷史最高值208.7億美元,從中國進口下降10.87%,降至667.8億美元,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2019年的569.5億美元降至2020年的459.1億美元,下降了19.39%。

(2)印度製造在中國有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出口印度貿易未收限制影響

美國曾在2019年從中國手中奪過印度最大貿易夥伴的位置,引發印國內輿論騷動。但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意味著印度政府去年以來多次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提高關稅以及各種貿易限制措施,民間掀起的多輪「抵制中國商品」運動,在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以及中印產業緊密分工下,最終效果不彰。

彭博社23日還提到,印度近年來設法增加對中國出口,2020年對華出口額大增,意味著如果印中關系繼續惡化,將威脅印度的出口。

③ 印度出售中國什麼東西

中國從印度進口的商品:大宗商品:鐵礦石、稻米、棉花、糖等; 小宗商品:食品、香料、服飾,比如香薰香料、蠟燭,羊毛羊絨圍巾、手工毯子、草本香皂、草本化妝品、特色工藝品、小葉紫檀等。還有一些抗癌葯,英國發明的,印度有賣的,價格低很多。

④ 印度出口中國都有什麼調料

如果在吃的方面兒,日本的印度的調料是真的不好吃,你看金州吃那東西都沒有中國的好,做出那東西都沒有使用,所以說他們的調料也是非常單一的,很少的,如果是工業材料的話可能是有很多,這個我們也不是知道的太多,所以說可以到網路中查找。

⑤ 中國有哪些印度品牌

中國有哪些印度品牌?根據印度媒體6月17日報道,印度電信部發布指令,要求其下轄各企業和機構只購買「印度製造」的產品,在基礎設施和設備升級時應「盡量使用印度國產設備」。

除了電信部等印度官方機構,許多印度民眾也加入了「抵制zhongguo」的行動。6月18日,推特上一段「印度人砸zhogngguo電視」的視頻廣為流傳,畫面中,一個印度男子將電視從樓上扔下、眾人一擁而上將其砸毀。

印度抵制zhongguo產品的,這恰恰說明了zhongguo製造走向了世界,當然也有國內的群眾想問,我們國內是否也有印度的產品呢?是否大家也可以抵制一波,讓印度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中印貿易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印兩國的貿易總額為6395億元,其中中國對印出口5156億元,位居中國出口國的第12位;而印度對華出口金額僅為1240億元,我國處於貿易順差。相對於我國百萬億的GDP以及41萬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說,我國從印度進口的金額比例可謂微乎其乎,所以要在社會上找出印度的產品實屬不易。

如下圖所示:按照商務部的數據明細顯示:2019年印度對我國出口的產品主要為礦產品、化工產品,兩者佔比接近50%,除兩者外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動物(動物產品)、賤金屬及製品以及塑料和橡膠也佔有一定的比例,這幾部分的出口額都在6%以上,而其餘產品的比例都低於4%以下,不值得一提。

⑥ 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都從中國進口哪些商品

印度80%的日用品都是從中國進口的,這其中包括那些標著「印度製造」的商品,也包括那些標著「中國製造」的。

這支膠棒和印度著名膠棒品牌「FEVISTIK″其實是來自同一家製造商,但是只賣4盧比,但是「FEVISTIK″牌的卻要15盧比(貼牌費每支兩盧比)。而且在電視台做了不少廣告,你可以把這種商品叫做「中國製造印度貼牌」。

⑦ 印度在華有什麼投資嗎

前段時間因邊境問題,印度發起了抵制我國應用軟體和對印投資的熱潮。雖然我們也想針對性的對印度在華投資進行反制,但經過細算發現,印度在我國民眾印象當中好像沒有太多的投資。

2019年中國和印度的貿易總值是639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其中中國對印度出口5156.3億元,增長2.1%,自印度進口1238.9億元,下降0.2%,貿易順差是3917.4億元。

從貿易額來看,印度逆差很大,而具體到投資方面,對比中國企業在印度僅2019年就投資了270億人民幣,印度企業在華投資很低。

⑧ 印度都從中國進口哪些商品

印度市場上所有 電子產品全是從中國進口的,所有用電池的玩具也是中國製造,多數文具,包括兩盧比的 鉛筆刀、橡皮、甚至塑料吸管都是。那些在紅綠燈旁邊賣小商品的窮人手裡的貨物全是從中國 來的。你問他們他們的貨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可能不太清楚是「中國浙江省的義烏國際貿 易城」來的,他們只是從印度進口商那裡拿到貨物,但是其實這幫人全是靠著中國吃飯的。即便是 最小的東西,比如2盧比的小刀,也是從中國運來的。你可以想像得到所有這些鉛筆刀、剪刀、菜刀也全 是從中國來的。
除了小商品,印度市場還有中國產的水果,有火龍果、橙子、香蕉、猻候桃、所有水果(除了芒果)都是從中國運來的 (火龍果很好吃,你們有機會的話應該嘗一嘗)。當然,我甚至還沒有提到像手機、電腦和 飾品等常見商品呢。但是我們印度人已經習慣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中國製造的商品了,如果沒有「中國製造」的標簽,我們甚至 都無法區分某件商品到底是印度還是中國製造的。

⑨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出口和進口各主要商品是什麼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同期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工業品、高科技產品。比如,「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有機化學品」,三大類就佔到了62.5%。

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資源產品、初級產品。比如,「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產品;瀝青等」佔比達到了19.1%。

「棉花」達到了9.3%,「礦砂、礦渣及礦灰」達到了6.9%,「鹽;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等」達到了4.9%,「銅及其製品」達到了4.5%,「動、植物油、脂、蠟;精製食用油脂」達到了2.7%。

(9)印度製造在中國有什麼擴展閱讀

未來前景

印度成為中國在南亞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就全球來說,可以列入第12大貿易夥伴。從這樣三個概念可以看出,中印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多麼的密切,而且考慮到世界經濟下行的大背景、復甦很乏力的情況下還有這樣的規模,更能說明兩國經濟有內在的密切聯系,互相離不開。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基礎,我們兩國經貿關系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為適應中國與南亞各國經貿合作發展需要,搭建中國與南亞各國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平台,促進中國雲南省向西南開放發展戰略的實施,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南亞國家商品展自2013年起正式更名為中國—南亞博覽會,簡稱南博會。

閱讀全文

與印度製造在中國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越南辦一個手機卡要多少錢 瀏覽:619
尼摩船長在哪裡與英國 瀏覽:495
伊朗新冠狀怎麼得美國 瀏覽:993
越南家居怎麼進中國 瀏覽:232
中國白銀手鐲怎麼樣 瀏覽:975
病毒是怎麼傳染到伊朗的 瀏覽:431
中國現在怎麼停電 瀏覽:622
表哥在英國留學送什麼 瀏覽:387
在越南簽證過期回國怎麼辦 瀏覽:396
威廉為什麼當英國國王 瀏覽:141
西西里是義大利哪裡的 瀏覽:949
軸心一方的義大利什麼梗 瀏覽:655
伊朗的演員什麼波波 瀏覽:832
美國什麼時候暗殺的伊朗將軍 瀏覽:549
義大利麥當勞怎麼點 瀏覽:452
中國人壽形象代言人有哪些 瀏覽:344
眾所周知印度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604
為什麼英國王室很有錢 瀏覽:297
越南老乾媽怎麼樣 瀏覽:109
中國武警部隊有哪些下屬單位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