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1.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企業與股東的關系逐漸具有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的性質,企業對股東的責任也具有了社會性。
2.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屬於內部利益相關者問題,企業必須以相當大的注意力來考慮雇員的地位、待遇和滿足感。
3.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最終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
4.企業對社區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更是所在社區的組成部分,與所在社區建立和諧融洽的相互關系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
5.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企業要扮演好社會公民的角色,自覺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並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接受政府依法的監督和干預。
6.企業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企業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節約資源,並要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
7.企業對科技發展的責任
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1)中國移動國企承擔哪些社會責任擴展閱讀
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情況
1.企業的社會責任來源於它的社會權力。由於企業對諸如少數民族平等就業和環境保護等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社會就必然要求企業運用這種影響力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2.企業應該是一個雙向開放的系統,即開放的接受社會的信息,也要讓社會公開的了解它的經營。為了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進步,企業和社會之間必須保持連續、誠實和公開的信息溝通。
3.企業的每項活動、產品和服務,都必須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考慮社會成本和效益。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決策不能只建立在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收益之上,而且要考慮決策對社會的長期和短期的影響。
4.與每一活動、產品和服務相聯系的社會成本應該最終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社會不能希望企業完全用自己的資金、人力去從事那些只對社會有利的事情。
5.企業作為法人,應該和其他自然人一樣參與解決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圍之外的社會問題。因為整個社會條件的改善和進步,最終會給社會每一位成員(包括作為法人的企業)帶來好處。
㈡ 國有企業肩負的三大責任是什麼
國有企業具備三大責任,特別是中央企業具備三大責任。第一個責任是經濟責任,第二大責任是社會責任,第三大責任是政治責任。
1、經濟責任,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違反經濟法義務或經濟合同義務依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形式包括違約金、賠償金、罰款、沒收和某些行政處分。
學說中有認為,經濟責任泛指一切具有經濟內容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某些刑事責任;亦有認為經濟責任僅指經濟行政法上的責任,而不問其內容如何。
2、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它超越了法律與經濟對組織所要求的義務,社會責任是組織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組織出於義務的自願行為。
3、政治責任是指政治官員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並推動其實施的職責及沒有履行好職責時所承擔的譴責和制裁。也就是說,政治責任不僅僅是對政治責任主體政治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范和法律程序即形式正義的評價,更是對其政治性決策及其後果是否合理正當即實質正義的考察。
政治責任包括積極意義的政治責任和消極意義的政治責任,前者是指政治官員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並推動其實施的職責,後者是指政府官員未能履行職責時應承受的譴責和制裁。
(2)中國移動國企承擔哪些社會責任擴展閱讀:
其中政治責任實現途徑:
1、黨的追究。是指中共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委對黨政機關中由其管理的幹部應承擔的政治責任發動的追究。
2、立法機關追究。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其選舉、決定、任免的幹部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發動並實施的追究。
3、上級追究。是指在具有等級結構特點的國家機關中,上級機關及其領導人員對下級政治官員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發動的追究。
4、自我追究。是指政治官員對其履職情況和其言行進行自我評價,認為沒有認真履行職責或言行違背民意,而自我發動的政治責任追究。
5、社會追究。是指民眾對應該承擔政治責任的官員直接發動的追究。
㈢ 國企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企業不僅僅是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體,企業作為是社會的細胞體,還是社會整體財富積累、社會文明進步、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環境這三重底線,需要對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環境等一系列對象負責。簡單說,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表現為關心員工成長、對消費者權益負責、關注環境保護、救助社會中需要關心的群體等等。
企業是社會的經濟細胞,也是眾多社會主體利益的交匯點。人們關注企業社會 責任問題,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談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要准確把握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不能把企業社會責任僅僅理解為辦公益事業和社會捐贈;強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是要求企業不重視自己的經濟效益,也不是主張新的「企業辦社會」。我們今天講的企業社會責任,有著特定的含義。 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源於歐美國家,與國際勞工運動、消費者運動、環保運動、女權運動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在世界上一系列社會問題日趨嚴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世界銀行把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與重要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有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它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於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目前國際上人們普遍認同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社會和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節約資源等。 我們在探討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時,不僅要考慮國際上的一般含義,還要考慮我國的特殊性。總的來說,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也就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中國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為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而承擔的一系列責任。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財富大大增加,人們在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更加重視環境改善,更加重視社會福利,更加重視扶助困難群眾,更加重視構建和諧社會。這樣,企業社會責任問題自然也就進入人們的視線,引起廣泛的關注。因此,談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必須同我國國情的變化相結合,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相結合,同經濟與社會的轉型特點相結合。 當前,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有利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得到很大的發展,為經濟增長、市場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產品和服務,並通過納稅等形式履行著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但也應該看到,在我國的一些企業中,不講社會責任,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逃避稅收、財務欺詐、拖欠工資、忽視安全、坑害顧客等現象還大量存在。這些行為造成了企業與員工、企業與消費者、企業與投資者以及企業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沖突,影響經濟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有必要採取政府引導、法律保障、社會監督、企業自身規范相結合的辦法,建立健全相關激勵約束機制,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自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有利於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眾多企業已經從追求做大做強階段逐步發展到追求做久階段,開始追求「基業常青」、「永續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企業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發展。企業要做到「永續經營」,不僅要處理好內部關系,而且要處理好外部關系,包括與消費者的關系,與國家、社會的關系,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等。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和支持,實現發展壯大。從一定角度說,企業「永續經營」的過程也是企業從自身能力出發持續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同時還要看到,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已經同國際貿易問題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然選擇
㈣ 如何讓中國移動等大型國企負起社會責任
SP業務這塊涉及的利益鏈條很多,甚至呈網狀~, 運營商只是負責收費這一環~~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㈤ 中國移動公司的目標和使命(概括)
中國移動的目標(願景):成為卓越品質的創造者
中國移動的企業使命:打造無限的通信世界,成為信息社會的支柱
中國移動的企業價值觀:正德和厚生
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的核心內涵是「責任」和「卓越」,即成為「義人的德行」和「人民的生活」,成為一個善於表現的優秀企業公民,負責,進取。
(5)中國移動國企承擔哪些社會責任擴展閱讀
企業文化的塑造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企業所有員工的參與,需要各個部門的緊密合作,並且需要長期的沉澱和艱苦的工作。
中國移動的願景是成為卓越的創造者。願景是企業發展的分階段理想。這反映了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和使命。這是公司期望實現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和發展。藍圖。願景將隨著時間,市場變化和公司戰略調整而變化。
中國移動的企業使命是創建無限使命的信息社會世界。其使命是成為核心價值的載體和體現。這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原因。這是企業的根本,最寶貴,最崇高的責任和任務。它回答了真正的問題「我們想做什麼以及為什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