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中國自身情況,談談如何在這樣的世界局勢中謀求發展和復興
1、充分利用第二個十年戰略機遇期,大力發展經濟,進一步提高綜合國力,畢竟現在世界的主流仍是和平與發展;
2、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搞好周邊外交和多邊外交,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3、提高軍事裝備水平和軍隊的戰鬥力,維護國家權益;
4、積極推進政治改革進程,提高民主化水平;
5、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豐富國民精神生活,擴大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
6、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經濟發展為核心,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時不斷提升國防實力,確保自身發展不受干擾;
7、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8、必須按照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⑵ 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和存在的問題如何積極謀求發展
轉型升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路,在相對更下游的產業鏈完全覆蓋後,中國企業自然而然向上游滲透,向美國等國家把控的高科技發起沖擊。在這種大勢所趨之下,不要害怕,要勇於挑戰,如果具備這個實力,向華為學習。如果不具備,那可以學習比亞迪,接盤富士康。
⑶ 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應該發揮哪些方面的積極作用,為人類共同發展
1、矢志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活力之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未來應對復雜國際局勢演變的定海神針。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中國,也深刻影響世界,更是促進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的最大因素。面對前行路上的諸多困難和挑戰,面對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面對外界對中國崛起的猜疑甚至牽制,中國仍需要憑借一股子闖勁、韌勁、拼勁,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
2、牢牢掌握發展「命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實際上,人類歷史上每一次工業革命,每一波全球化浪潮,說到底都是以科技革命作為先導和基礎的。
3、人工智慧、大數據、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給全球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在戰略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不被訛詐要挾,必須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創新不能關起門來創新,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在開放中創新。
4、搞好對外戰略統籌。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這一時期,中國正處於「成長中的煩惱」。從國內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但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從國際講,中國綜合國力和對外影響力、塑造力及感召力日益提升,但外部對我戰略疑慮、防範和牽制也在同步增加。
5、中國成為推動多極化和全球化的積極力量,但地緣政治博弈日趨復雜,大國競爭上升、協調難度加大,國際規則之爭加劇,世界上「反全球化」、民粹主義、孤立主義、保護主義此起彼伏,全球治理呈現無序與碎片化傾向。鑒此,中國要適應自己角色的變化,既要滿懷戰略自信,又要堅持戰略謹慎,還要有戰略耐心,既不縮手縮腳,也不戰略冒進。
⑷ 中國應如何在當前的世界環境中謀求發展
中國應該對內大力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對外堅持和平發展,構建一帶一路共同發展。
⑸ 面對當前國際形勢,中國應如何積極謀求發展
在競爭中尋求合作共贏的新平衡,強化科技創新,提高綜合國力。
⑹ 中國應如何在世界謀求發展
一、利用多方關系,實現制衡發展(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多極世界得形成,不同價值觀會形成不同層面得博弈,中國作為重要得一極,將會利用多方制衡關系,繼續發展我們的文化,發展我們的經濟,今天的和平環境來之不易,多極格局可以幫助實現制衡,有利於世界和平發展,有利於不同價值觀的同台交流)。
二、發揚大國精神,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同時,正確引導多方交流,努力探索世界和諧發展得新道路。中國必將影響未來的世界,只有承擔了更多責任,身先士卒,才可能給世界帶來新鮮得空氣,以及和平、友好得國際競爭環境。
三、勵精圖治,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營造良好得國家環境,塑造大國公民,政府在培育市場主體的過程中只能充當指導、牽引的角色,不要過多、刻意干涉,有了大國公民,才可能會有更加美好得世界。
四、改善全民生存環境,積極促進精神文化和社會物質文化的極大繁榮。
⑺ 1、請具體說說,中國要如何不斷完善自己,積極謀求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首先要發展自身經濟,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有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其實要切實推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做好一帶一路建設;在輿論上也要努力做好工作,宣傳好中國形象。
⑻ 如何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是:
1.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2.創新能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創新能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創新能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創新是對真理的發展,創新是對實踐的推進;
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國家永葆生機的源泉;
4.只有弘揚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才能給我國的各項事業充滿活力的源泉,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屹立於先進民族之林。
拓展資料
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
1.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我國的第一要義。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現代化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
4.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現代化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