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很有名的大太監是誰
紙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發明者蔡倫更是光照史冊,成為了我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蔡倫其實是一個太監。
蔡倫字敬仲,出生於桂陽郡(今湖南東南部),是東漢漢章帝身邊的宦官。史書記載,蔡倫雖是宦官,但皇帝非常寵信他,經常讓他幫忙處理政務。古代宦官干政現象並不少見,但明明白白地記載在官方史書上的卻不多。關於蔡倫為何能夠名列史書,這還要從漢章帝的皇後竇氏說起。
話說,在1986年的甘肅天水放馬灘的一個漢墓里,出土了一張紙。這張紙又薄又軟,紙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繪的山、川、路等。據考證,這是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2010年7月出版的《中國考古學·秦漢卷》,根據20世紀以來的考古發現指出:“早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已創造出了麻質植物纖維紙了。”
之後,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不斷進展,在陝西、甘肅、新疆等地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中發現西漢不同時期製造的古紙,從而引起了造紙起源問題的大討論。
『貳』 介紹幾個明朝的大太監
1.王振
王振,男,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縣),略通經書,滿腹經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於是便自閹入宮。史稱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帝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殺.
4.劉瑾(1451—1510)
陝西興平人,明朝宦官。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伯父劉順收養,後凈身入宮當了宦官。
弘治年間犯罪赦免後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寵愛,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權後趁機專擅朝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為「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劉瑾被捕後,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他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5.張永(1465年—1529年)
河北保定人;明武宗時的宦官,八虎之一,與劉瑾有怨懟,劉瑾打算將之黜發南京,於是兩人在皇帝面前對質——張永動手痛毆劉瑾,武宗令谷大用等置酒勸和。
安化王朱寘鐇反叛,明武宗派楊一清總督寧夏、延綏,張永任楊一清監軍,不久朱寘鐇被楊一清俘獲,張永、楊一清二人密議為國鋤奸,張永趁獻俘時向武宗告發劉瑾罪狀,明武宗命令張永帶領禁軍捉拿劉瑾,最後劉瑾被凌遲處死。
王振
軼事典故
昏君立碑千載留罵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鈺卧病在床,大將石亨、大臣徐有貞和宦官曹吉祥等乘機發動政變,攻入南宮,擁朱祁鎮直入奉天殿,命鳴鍾擂鼓,召見百官,宣布復位。史稱為「奪門之變」。
朱祁鎮復辟後不是以「土木之變」的慘敗為戒,勵精圖治,而是繼續任用宦官,殺害胞弟,戮殺功臣,為「土木之變」的罪魁王振平反,變得更加昏庸,更加倒行逆施。
其一,在降旨削去其弟朱祁鈺的帝號後,又派宦官蔣安將其勒死。其二,以「意欲迎立外藩」的謀逆罪名殺害了功臣於謙和在保衛北京戰役中卓有戰功的副總兵范廣。
更令人發指的是,在殺害於謙時,競讓人先斷其手足。其三,下詔為王振正名,並以香木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開祖宗之先例,在京城智化寺北院為王振建立旌忠祠,以祭祀亡靈。
英宗朱祁鎮的倒行逆施,並未能持久。天順八年(1464年)朱祁鎮去世,其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憲宗。憲宗即位後,立即恢復了景泰帝朱祁鈺的尊號,為於謙等冤死的大臣昭雪。
同時,以英宗過失為鑒,昭示王振的罪惡,又命懷來守官重修土木之祠時,立碑紀其事,將英宗遠賢臣,用奸佞,導致喪師辱國的慘痛教訓,形諸文字以警後世。令於土木之祠內塑立於謙之像,立碑撰文,褒揚其功。祠成之日,憲宗還親自撰寫碑文,題寫祠匾。
清乾隆七年(1742年)七月,山東道監察御史沈廷芳因公進京,途經祿米倉時,發現智化寺古跡完好,便進寺觀光。當進入後院旌忠祠內,見王振雕像仍在,而且祠外還保存著英宗褒其忠義、李賢贊其賢良的祭碑時,不禁怒氣難平。
回山東後,他給乾隆奏書,歷數王振罪惡,請求拆毀王振像,推倒祭文石碑。乾隆準旨,派人砸塑像,斷石碑。不過,明英宗所立的那座祭碑只是被刮掉了文字,並未損毀。
參考鏈接:網路_王振
『叄』 「十大太監」是那十位
1、趙高——摧毀大秦帝國的蛀蟲,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 ,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
2、張讓——東漢禍國亂政的「十常侍」之首,張讓(?—189年9月24日),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等職,封列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
3、高力士——與主子一同浮沉的「老奴」,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祖籍潘州(今廣東省高州市) ,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孫。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4、魚朝恩——因亂立功得志猖狂的監軍使,唐朝的擅權宦官。瀘州瀘川(今四川瀘縣)人。唐玄宗時入宮當太監。安史之亂發生後,隨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頗得信用,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衛將軍,主管內侍省,統率神策軍。最後被宰相元載設計縊死。魚朝恩的出現大大加強了宦官的實力,為唐朝中、晚期的宦官專權局面埋下了伏筆。
5、童貫——北宋「六賊」中的「媼相」,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人,北宋權宦,「六賊」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宣和四年,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
6、鄭和——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1371年? - 1433年[1]), 回族,本姓馬,世稱「三保太監」 (又作「三寶太監」 ),雲南昆陽州(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7、王振——首開明代專權惡例的大宦官,王振,男,明朝蔚州人士,(今河北蔚縣),略通經書,滿腹經綸,後來又做了教官,但是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對他而言是太難了些。於是便自閹入宮。史稱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王振善於伺察人意。王振入宮後,宣宗皇帝也很喜歡他,便任他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
8、劉瑾——擅權亂政的「立地皇帝」,劉瑾(1451—1510),陝西興平人,明朝宦官。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改姓劉,凈身入宮當了宦官。弘治年間犯罪被赦免後侍奉朱厚照,以進獻飛禽走獸來博取明武宗的歡心,得以數次升遷,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被時人稱為「八虎」之首。
9、魏忠賢——猜忌陰毒的「九千歲」,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復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
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10、李蓮英——慈禧太後的「大總管」,李蓮英,漢族,1848年出生,原名李進喜,咸豐五年凈身為太監,翌年入宮。同治六年,受封二總管。慈禧太後賜名連英,俗作蓮英。
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陪伴慈禧太後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亦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後為「老佛爺」的人。宣統元年61歲時,為慈禧守孝百日後隱退。宣統三年卒,享年63歲。
(3)中國大太監有哪些擴展閱讀:
關於太監的起源,中國早在殷商就有「寺人」,據專家考證,甲骨文中已有相關的記載,歷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
生理的變態必然導致心理的變態,在那被賈元春稱為「見不得天日」的地方,太監們肆意發泄著他們變態的性慾、權力欲、貪欲。僅以貪污而論,據明人趙士錦在《甲申記事》中載,明末李自成進京前,偌大一個明帝國的國庫存銀竟不到四千兩!而魏忠賢被抄時,居然抄出白銀千萬兩,珍寶無算,以致崇禎多次痛心疾首地怒斥太監們:「將我祖宗積蓄貯庫傳國異寶金銀等,明比盜竊一空。」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十大宦官
『肆』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太監是誰
我認為是唐末五代的張承業。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是否偉大,一是看成就,再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看人格,一個人格平平甚至存在缺陷的人即使成就很高也難稱偉大,比如蔡倫。很多人認為是鄭和,我也不太以為然,他只不過是皇帝外交政策的執行者,即便你執行得很完美,至多也只是個工具而已。還有甚者提出了明末的魏忠賢,認為他維持了大明王朝衰敗中的平衡局面,甚至撐起來明朝的半邊天(贊譽過高了!)但無可否認他是一個權宦,也許不能完全否認他的大局中有些國家的謀劃,但其個人的私慾始終占據著狹隘的靈魂。
論知名度張承業只能排在上述幾人之後,甚至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但這是囿於我們的教育對那整個時代的無視。然而只要概覽史書,張承業的功業和品格就足以感天動地,在暗弱的歷史長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輝。
中唐之後有一項廣為詬病的監軍制度,然而就是這一弊政卻成就了張承業波瀾壯闊的偉岸人生,使這名籍籍無名的宦官青史留名。他被遣往河東節度使擔任監軍,從而與唐末豪傑李克用建立了終生的友誼。他忠於唐室,三十年間輔佐李克用父子與篡唐奸雄朱溫展開了殊死的搏鬥;他公而無我,即令面對王權寶座也絕不諂媚屈膝,堅決抵制了李存勖的貪念要求;他堅守初心,就在即將消滅偽梁他輔佐的事業大功告成之機卻逆流而起,請求晉王尋找並擁立李唐後人而不要自立為帝,在今人看來這完全是最嚴重的政治錯誤,是找死!然而他卻以六尺之殘軀肩負起了內心的道義,求仁得仁,死諫得死,其氣節遠遠超越了同時期的士大夫階層。每讀史書至此我都不禁潸然淚下,我們的歷史上竟有過如此崇高的太監,說光耀史冊也絕不為過。
論功業,他在改朝換代、推動歷史發展的大潮中擔當了蕭何的角色,消滅朱梁的偉業中他佔有一半的功勞;論人品,他在蒸蒸日上的政權發展中從未謀取個人利益,始終奉守唐王朝授予的監軍一職而拒絕一切新晉的官爵;論能力,他發展農桑,資軍撫民,使河東貧瘠之地始終成為梁晉爭霸的穩固後方,他提攜後進,五代名人馮道就是在他的舉薦下逐漸位列宰執,在天下紛爭的亂世中為貧苦百姓做了許多好事;論影響,我姑妄猜之,如果張承業不死,一代英豪李存勖也不會很快就淪為進退失據的「李天下」,或許後唐的事業還會繼續蓬勃的發展,那麼中國的歷史又將有一個新的局面。
『伍』 中國史上最有權的十大太監,第一名你猜到了嗎
說道太監,其中一些就是很有權勢的,明代的太監就非常的有名,你知道中國史上最有權的十大太監嗎,第一名你猜到了嗎?
安德海是娶老婆的太監。在李蓮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監是安得海。他非常受寵,他自己還娶了老婆,所以就有人傳說他是個假太監,跟慈禧有染。這個不知道真假!
第一位就是魏忠賢。史上第一個被封為九千九百歲的太監,比皇帝少了僅僅一百歲,可能就是那個話的緣故,要是有,就可能是萬歲了!
你還知道哪些其他的厲害的太監?
『陸』 慈禧身邊的太監有哪幾個有名的
慈禧身邊的太監有4個有名的,具體介紹如下。
一、安德海
安德海八歲進宮,聰明伶俐。電影版本中,慈禧剛入宮時,安德海就格外照看慈禧,提醒慈禧宮中戒律,教慈禧侍寢規矩。慈禧發達後,安德海也被提升為太監總管,權傾一時。
安德海非常懂慈禧心思,不少言語都稱慈禧的心意。但是安德海恃寵而驕,徇私舞弊,欺上瞞下。有一次安德海出宮采買服侍,被山東巡撫先斬後奏,命喪山東。安德海死後,暴屍三天。
二、李蓮英
安德海死後,李蓮英就上位了。李蓮英是個乖巧的人,他看到安德海的下場明白了奴才不能逾越主子。雖然李蓮英不像安德海一樣在朝中橫行,但他曾與袁世凱勾結,也發了一大筆橫財,死時不僅有大量地產,金銀珠寶也是不計其數。
但是,由於李蓮英得罪的人太多,他告老還鄉後三年就被人害死了,而且沒有全屍。李蓮英到底為何會成為無頭屍,至今還是個謎。
三、崔玉貴
崔玉貴是李蓮英的同鄉,官至二總管。慈禧西逃時將珍妃推到井中,就是崔玉貴動的手。崔玉貴之前在慶王府當太監,後因為武功好,宮內成立戲班時被舉薦進宮,討得慈禧喜歡。
四、小德張
小德張原名張祥齋,天津人。父親是漁民,母親是家庭主婦。小德張初入宮時加入了為慈禧演戲的行列。為討慈禧歡心,小德張找遍了京城中的名角入宮。小德張得寵後效法李蓮英,既討好慈禧,又與隆裕太後勾結,獲益不少。
『柒』 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太監
太監在古代其實是被稱為「宦官」,他們在古代是為皇室役使的男性官員,而我們現代人把被閹割生殖器後的男性都稱為太監其實是不對的,當然這跟題主的問題沒啥太大關系,我們還是說一下題主的問題吧。
先來給大家說一下歷史上的十大宦官分別是哪些,排名的話介紹完再說。
歷史上的十大太監分別有:秦朝的趙高,漢朝的蔡倫,漢末的張讓,北魏朝的劉騰,唐朝的高力士,唐朝的李輔國,宋朝的童貫,明朝的魏忠賢,明朝的鄭和,清朝的李蓮英。
其次就是明朝的鄭和了,有很多人對鄭和有誤解,認為如果不是鄭和下西洋,中國不會出現被多國攻擊的場景,其實在我看來,鄭和的功績是所有太監中最厲害的,以太監之身成為當代近乎最厲害的航海家,開通了中外交通最遠的航路,幫助馬來西亞建國,讓海外諸國爭來朝貢,能創造出如此盛事的人難道還不值得尊敬嗎?
『捌』 歷史上有名的太監有哪些
十大太監1.太監宰相第一人——秦·趙高
趙高本趙國貴族後裔,春和滅時被掠入秦,父子先後被閹,少年趙高飽嘗人間辛酸。入宮後暗立復仇之志,忍辱負重悉心侍侯少公子胡亥深得秦始皇賞識。
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趙高策劃陰謀,巧言厲色拉李斯下水,瞞天過海,矯詔逼殺公子胡蘇,將大將軍蒙括史弟下獄,成功邦助胡亥篡位。事後升為郎中令,控制朝綱。接著趙高充分施展其兇殘手段,誅殺異已腰斬同盟者李斯,他指鹿為馬,玩秦二世股掌之上,最後發動政變,逼殺二世。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天之靈他怎能明白,鐵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毀於一閹人趙高之手?
2.斂財弄權亂漢宮——東漢·張讓
東漢末,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團獨霸朝綱,權傾天下。張讓穎州(今河南禹州)人。他從宮中一雜役太監,逐步爬上太監首領中常侍。他慫恿昏君劉靈帝劉宏設立「四園賣官所」,公開賣官斂財。又在漢宮西苑設「裸游館」,專供靈帝淫樂,哄得靈帝喜笑言開。他「僭越」朝制,把自家莊園建得皇宮還高,又怕靈帝發現,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禍」來蒙騙靈帝,這個昏君竟然確信,還口口聲聲稱張讓為父,真是昏君奸臣,一路貨色。
張讓率領十常侍,顛倒黑白除異已,捏造罪名殺朝臣,終於引起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不滿。張讓又先下手為強,誘殺何進,導致京師衛軍變亂,殺盡宮中幾千太監,張讓也走上絕路,投身黃河。
3.太監軍師——唐·高力士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權謀的太監這一。他從一流浪少年,遭閹入宮侍奉女皇帝武則天,目睹深宮中種種險惡和殘酷,逐漸領會了一套處絕學。「神龍革命」中他隨機應變,擇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將主子武則天拉下馬。後又出謀劃策,助李隆基誅殺韋後和太平公主,終成唐明皇最忠實的心腹奴才。不過,高力士在創造唐朝「開元盛世」的過程中出過不少力,獻過不少良策,這在中國歷屆太監中,算是出類拔薈的高人了。
高力士在歷史舞台上演出最精彩一出戲,是他一手撮合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是他成就了楊貴妃,也是他在馬嵬坡縊死了楊貴妃。成也力士,敗也力士。真是美人一笑媚千古,空留長恨在人間。
4.閹海權宦 厚黑高手——唐·李輔國
從夏朝到清代上下五千年,歷朝歷代宮中太監,成千上萬,且不去說好壞忠奸,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印跡者不多,象李輔國這樣的太監宰相,只趙高和他兩人其後再無來者。
大凡亂國梟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術,李輔國是此中聖手。阿諛奉迎,溜須拍馬,他不學就會。翻雲覆雨,落井下石,他無所不能。謀害同類,殘殺異已,他從不手軟。從親王、宰相到皇後、皇帝,有用時可成為手中權杖,無用了則手起刀落,痛殺干凈。李輔國一生忙碌,謀權固位,巧取豪奪,擁城國之富,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屍棄荒野。
5.監軍誤國 流毒四海——宋·童貫
童貫,少年凈身入宮,投於大太監李憲門下。他為人乖巧,揣摩功夫十分了得,精於媚術。徽宗即位後,他如魚得水,使出渾身解數,獻古玩,弄字畫,用盡心思討得這位風流天子的歡心,從此平步青雲。他與蔡京聯手,排擠朝臣。公(即蔡京)媼(即童貫)二相,朝內朝外,互相勾結,獨霸北宋軍政大權,朝野百官,盡出其門,童太監成了「童大王」。童貫獨領兵權二十年,北宋在與遼、金的戰爭中屢戰屢敗,國力日虛,他卻兵權永固,足見他保權固位手段之高。
6.自閹走向富貴路——明·王 振
王振本是一介失意文人,他從歷史上不勝枚舉的宦官發跡擅權事例中,找到了一條代天行事,富甲天下的捷徑,獲得了自我閹割的精神力量。於是他像賭徒一樣,把肉體和人格作為賭注,用自我閹割的代價,鋪就一條飛黃騰達之路。他置傳統觀念與社會議論於不顧,排斥輔政大臣;盜毀朱元璋嚴禁宦官干政的鐵牌,使宦官公開地走上政治舞台;大權獨攬後,瘋狂斂財,打著皇權的旗號干預財政,貪臟受賄,把發財的主意打到了和尚尼姑頭上;翦除政敵手段,陰險毒辣,肢解殘殺劉球,為明英宗時期最為駭人聽聞的慘案。王振專權亂政,導使英宗被俘,自已也送上絕路,被護衛將軍樊忠一錘砸死,魂歸黃泉。 7.八虎之首「立皇帝」——明·劉 瑾
劉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監之一,人稱「立皇帝」。他少年入宮,憑借好用的頭腦,學會一身鑽營功夫,得到大太監李廣賞識推薦入東宮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傾心盡力討太子歡心,不久成為太子心腹內臣。太子繼位後,劉瑾連連升遷,很快當上了司禮太監,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他把貪淫樂的明武宗哄入豹房,炮製「奸黨」名單,把56位正直朝臣一網打盡。朝廷的一切決斷獨攬,成了無名有實的「劉皇帝。他還依靠東西廠和錦衣衛等機構大搞恐怖,使天下人人自危。又妄改朝制趁機廣納賂賄,朝臣紛紛仿效,貪風四起,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
8.閹海第一梟淫——明·魏忠賢
魏忠賢,本是一市井惡少,目不識丁,卻諳熟拍馬絕技,入宮不久,得太監王安提拔,又與皇孫奶娘客印月打得火熱,並接近萬曆皇帝,地位和權勢與日俱進。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他和客印月開始攬權干政。他恩將仇
9.恃功驕橫終伏誅——清·安德海
安德海,10歲入宮當太監,由於辦事靈巧,頗有眼色,深得主子歡心,稱他「小安子」。1861年,他遇到了一個機會,就一步登天。是年,咸豐帝臨終密詔,由其獨子載淳繼位,肅順等八臣攝政,並密令:如那拉氏弄權,可除之。安德海把遺詔密報那拉氏。咸豐死後,他充當那拉氏和恭親王的密使,奔走於熱河和北京間,使辛酉政變一舉成功。「小安子」勞苦功高,慈禧太後破格提拔他為總管大太監。
安德海成為慈禧心腹後,恃功自大,干預朝政,打壓恭親王,挑拔兩宮皇太後,樹敵眾多,他瘋狂斂財,驕橫處世最後落個伏誅濟南,身首異處的下場。
10.清代厚黑第一閹——李蓮英
李蓮英從咸豐六年(1856)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出宮,在清宮長達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後最寵愛的貼自太監,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權勢最大、財富最多、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大宦官。他對主子的奴才嘴臉,和對同類的兇狠殘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狐假虎威,有恃無恐,置諸侯於腦後,視軍機大臣為等閑,;朝中大員及外省督撫,無不對其巴結奉承,仰其鼻息。舉凡國政朝綱、清廷要務,無不與聞,無不參預。
『玖』 太監作為中國歷史上不可忽略的存在,中國十大著名太監分別是誰
史上禍亂朝政或是嚴重影響歷史的太監有很多,這里舉例十個:秦朝趙高;東漢張讓;唐朝高力士、李靜忠;明代魏忠賢、劉瑾、鄭和、王振;清朝安德海、李蓮英;北宋童貫。
拓展資料
太監是古代每個王朝不可或缺的,太監,這個身體上有缺陷的團體,本身是處於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群。但是不知道從哪個朝代開始,這些宦官、太監的地位突然上升了,並有了很大的權力。正如他們的身體有缺陷一樣,他們的心理也有缺陷。所以他們獲權後開始胡作非為,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大太監,多數是禍國殃民的奸臣,是導致王朝覆滅的不安定因素。比較著名的三大亂政太監有:
一、明朝魏忠賢
魏忠賢是當之無愧的太監界的老大。魏忠賢出身流氓惡棍,目不識丁,憑著溜須拍馬的絕活兒,地位權勢與日俱增。萬曆四十八年,年逾半百的魏氏飛黃騰達,開始大興冤獄捕殺東林黨人,私植黨羽,自稱九千歲。明熹宗即位後,開始平步青雲,拉開了中國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的序幕。
二、秦朝趙高
趙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為了一己私利,趙高置江山百姓於不顧,與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謀,篡改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更改遺詔賜長子扶蘇和蒙恬死。之後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誅戮宗室、大臣,且專擅朝政。在扶不起的秦二世面前指鹿為馬,對不隨聲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
三、明朝王振
王振是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太監,他自閹進宮,得到了明英宗朱祁鎮的寵幸,逐漸開始擅權,結黨營私,干涉朝政,後來,王振為了建立所謂的豐功偉績,竟慫恿皇帝親征來犯的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結果皇帝做了俘虜,自己也搭上了性命。
『拾』 很多朝代都出過大太監,明朝著名的太監有哪些呢
明朝著名的太監有劉瑾,馮保,魏忠賢等等。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大家有不同意見和想法的,可以留言一起討論,期待你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