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美國歌手不來中國
Beyonce 來過上海和北京,Mariah Carey和Christina來過上海的。
Britney計劃2004年來中國巡迴演出的,可是身體不舒服,就換成了Backstreet Boys。
Lady Gaga來過香港和澳門。Beyonce,Mariah Carey來過台灣。
不來的原因是,中國文化局太無良。
打個比方,布蘭妮的07年專輯Blackout審批十首歌只通過了一首歌。
專輯都不能發行,何況是演出,也要經過層層審批,約束太大,包括服裝都要控制。
② 敘利亞難民為什麼不來中國
1、來中國太遠了,需要翻山越嶺,到歐洲通過水路很方便,舍近求遠去逃難不符合常理。2、難民去了歐洲,除了得到人道主義保護外,還有可能獲得工作。在中國也能得到人道主義保護,但肯定不接受非法勞動者。
③ justin bieber 為什麼不來中國
可能是太忙了,不可能說明星想去哪,就去哪,說了你別不高興,如果他真要來,估計還要等幾年,畢竟他還年輕。即使是視屏只有7秒,但是中國畢竟不是小國,只有國內歌迷的呼聲高,我相信他回來的。至於他不喜歡中國,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想,那應該是胡扯。
④ 為什麼難民不來中國人
其實,根本原因有三: 一、距離近,難度低。 看看地圖就知道,中東、北非距離歐洲近,近水樓台先得月,所以歐洲人最先得到「難民」這個「月」。對難民來說,距離越近風險越低,偷渡過個地中海都頻頻傳出難民大批死亡的消息,要從中東或北非到達中國得千山萬水。至於俄羅斯,雖然比中國近一點,但要穿越幾個國家難度也不小。去歐盟,比到中國容易太多了。 對難民來說,距離越近風險越低 二、國家富。 不要認為難民選擇落腳點是盲目選的,他們也是會精心挑選的。他們雖然大部分從希臘「登陸」,但他們一般不會在希臘停留,而是奔向西歐和北歐。 中國現在是發展中國家 事實上,能夠拼著命跑出來的難民,他們最理想的地方是北歐,那裡富有、福利好。所以,有些難民在德國收留他們後還不買賬,要求德國開放邊境放他們過去,他們要去北歐國家。 那麼,諸如中國這種發展中國家,哪怕是地理上比較近,他們也更會考慮去歐洲而不是中國或俄羅斯。 三、申根協議作用。 歐盟國家之間有申根協議,國家與國家之間是自由通行的,這些難民本身從希臘入境就不困難,到了希臘意味著在歐盟國家基本可以「自由行」了,穿越不是很富有的國家到達西歐相對容易得多。而到中國或俄羅斯,入境可不那麼容易。 這是站在難民視角的選擇,假如站在道義角度,那麼歐盟、美國接納難民是應有責任,原因是這一切都是他們製造的。特別是美國,應該大規模接納難民才符合國際責任(當然,狡猾的美國才不會那麼干,雖然迫於國際道義壓力說要接納一萬名難民,但不知道是分十年還是二十年。 歐盟、美國接納難民是應有責任 根據過去5年的數據,美國一共接納了1500名敘利亞難民,平均每年300來人)。 中國和俄羅斯一直在努力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在這方面都沒有責任,所以道義上不應承擔這些責任。 試問,若非美國打了兩場戰爭,如今又和歐盟一起推翻了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現在又要推翻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哪裡會有現在的IS快速壯大?又哪裡有那麼多難民? 地方遠、國家窮,難民不願意選擇,道義上也不應該,那麼自然就不該中國和俄羅斯來做這件事,也輪不上。頂多,在必要的時候,伸出人道主義之手,給予一些物資上的資助。
⑤ 為什麼外國明星不喜歡來中國
原因在三方面,一是外國明星很多,但在中國知名的很少,中國人不捧場,所以不來中國。二是他們唱外語歌中國人聽不懂,三是有些外國明星瞧不起中國很討厭。
⑥ justin bieber為什麼不來我們中國啊
來過中國,不過都是在台灣或香港開的,但其實不是不喜歡中國,而是中國境內開演唱會有點麻煩,所以只能在台灣或香港開了。
⑦ 中譯英:為什麼你們不來中國
Why don·t you come to China?
希望能幫到你,不明白hi我。
⑧ mj為什麼不來中國開演唱會
首先,請Ls的那位嘴放干凈點,你可以不喜歡他,你也可以言論自由,但請你具備對逝者最起碼的尊重。
LZ,下面是一篇報道,是很可靠的,當時接受這件事的人親自說的,有視頻,但是我忘了在哪,但是我親看過。看完下面的報道,你會發現邁對中國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他也一直想在中國大陸開演唱會,他還說過,倫敦演唱會後,他要來中國玩,要在長城上滑太空步,要去抱抱大熊貓,但是因為當時國門還沒有完全開放,政府的思想還是比較老化的,就拒絕了邁進入中國的大門,現在載也沒機會了。如果當時這場演唱會能夠開成,現在中國的影響力應該會強很多吧。
----------------------------------------------------------------------
「當時,主管部門給我們的口頭答復只有四個字『弊大於利』,我們並不意外,因為北京已經做好准備,但中國還沒有。」
中國周刊記者 劉俊 北京報道
「北京工人體育場內一片漆黑,4萬名歌迷屏住呼吸。熊熊烈火突然在舞台中央燃起,10、9、8、7……一個黑色身影從七八米高的火焰底部騰空而上,背景音樂緩緩響起,台下傳來震耳欲聾的吶喊:『邁克爾,邁克爾……』」
這樣的一幕曾被期望在1993年9月22日晚上演。
這一幕最終沒有出現。中國拒絕了傑克遜。
北京需要傑克遜
1991年,33歲的傑克遜推出專輯《危險》,創下3100萬的銷售神話,他趁熱打鐵,展開「危險之旅」世界巡迴演唱會,但北京卻不是其中一站。
1993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第13個年頭。西方流行文化,早已被中國的年輕人惡補數遍,如日中天的傑克遜擁有大量的中國粉絲。
傑克遜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沒有中國站,讓賽特文化發展公司(以下簡稱「賽特」)的老總黑子覺得十分可惜。黑子本人也是傑克遜的歌迷,「當時他在全世界的那種震撼力是沒有人能超越的,尤其他如果能來中國的話,我覺得當時是沒有比這個事情宣傳中國更好的事了。」
1993年,塞特正式向傑克遜發出在北京舉辦演唱會的邀請,很快得到傑克遜團隊的熱情回應。
「我們的很多歌手都在模仿他的歌聲和舞步。他來不來,對中國的影響你都擋不住。但是他來了,會帶來西方對中國正眼的、文化視點的關注,可能會扭轉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的看法。」張揚說。作為賽特的文案,他是當年邀請傑克遜來華演出的深度知情者。
賽特上下不到20個人,從司機、後勤到文案,清一色都是傑克遜的粉絲。「請自己最喜歡的歌手,到自己最喜歡的城市裡,其實是為了完成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張揚說。
1985年,還在北京三中念高三的張揚就迷戀上了傑克遜。他的同學中有許多是外交部的子弟,父母經常能從國外寄回一些傑克遜的錄影帶。「一放學,就去同學家看。誰要是能模仿傑克遜的舞步,在學校得到的追捧不亞於現在的一個藝人。」
曾經遙不可及的明星,如今近在眼前,那種興奮的感覺,張揚至今還記憶猶新:「平常一直爬香山,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你站在了珠穆朗瑪峰的腳下,而且所有的條件都告訴你可以繼續往上爬。」
1993年春天,張揚到賽特上班的第一天,全公司的人都在為傑克遜北京演唱會忙乎,那時,同事們都管傑克遜叫「邁寇」。張揚接到的第一單活,是將美方傳來的160頁演唱會合作預案翻譯成中文。
他請來英文熟練的圈中好友黃烽操刀,但對傑克遜同樣痴迷的黃烽卻彷彿看到一本天書,後勤保障細到連舞台搭建所需的鐵釘等輔助材料都有嚴格的規格,而令黃烽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化妝間入口處,應擺放恆溫25攝氏度的依雲礦泉水,並由廚師不間斷製作恆溫25攝氏度現榨的鮮橙汁以備傑克遜隨時飲用。如果北京沒有,一律從美國空運。
那時候的中國市場上,還沒有這種法國奢侈品牌礦泉水,黃烽根本不知道「Evian」該怎麼翻譯,張揚發動全公司人都去查,才知道是個法文單詞。
沒有電腦,7天7夜,黃烽用手抄翻譯出了這本至今令他和張揚受用的演出「聖經」。可惜的是,十多年過去了,那個頂級標准還是無法派上用場。「現在的中國市場還是接不了這么大規模的演出。」黃烽說。
一路綠燈
從一開始,黑子就知道,這註定是一場豪賭。
且不說1500萬美元的成本能否收回,最令人擔心的是,在傑克遜之前還沒有外國藝人在中國演出過,文化部能給演出批文嗎?
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態,黑子開始了跟傑克遜演藝事務集團長達半年的談判。美方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讓黑子十分為難——在天安門廣場等有中國標志性意義的場地舉辦。
在傑克遜的世界巡演中,選擇廣場作為演出地再正常不過,莫斯科的紅場、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都曾留下過他的足跡。但在中國,沒人想過在天安門舉行場商業演唱會,黑子向美方解釋說:「天安門廣場在中國是政治活動中心而非文化活動場所。」
黑子給出了午門廣場、太廟、天壇、工人體育場四個替代場地,對方最終選擇了當時中國最豪華最龐大的工人體育場,但要想說服工人體育場的管理者並不容易。
當時的工人體育場堪比現在的鳥巢,三年前,這里成功舉辦了亞運會,可從來沒有舉辦演唱會的經驗。管理者擔心草坪會被破壞,希望賽特先預付100萬人民幣的押金。
一旁的美方人員告訴他們其實不必擔心,去租一些塑料啤酒箱墊在上面,草坪就可以透氣,不會枯死。「而當他們得知演唱會的主角是傑克遜後,突然表示可以考慮免除押金,並立即上報主管部門。」張揚說。
美方的第二個要求比第一個突破起來更加順利。
傑克遜的演唱會器材最少需要三架C-130大型運輸機,希望中方單獨開辟一條名為『邁克爾·傑克遜北京之旅』的專門航線。張揚沒有想到,在國家空中管制相關部門的協調下,主管機構竟然同意了賽特的這一申請。
「現在想起來很正常,就是一個專機航線,但在當時確實有些匪夷所思:哎喲,怎麼可能?!」張揚說。
不可能的事還發生在北京奧申委身上。既然不是為了掙錢,雙方都希望把演唱會定在一個特殊的日子,發揮它宣傳中國的最大效應。而1993年9月23日,奧申委在摩洛哥的蒙特卡羅,競逐2000年奧運會的舉辦權,並且志在必得。
賽特想到了這個特殊的日期。雙方約定把日子定在申奧前夜,屆時在演唱會現場,傑克遜將通過參與實況轉播的330多家電視台,呼籲他的全球歌迷與他一起支持北京申辦2000年夏季奧運會。
對於賽特的這一想法,中國奧申委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只是沒有站到前台。「那樣會變成一個政府行為,這樣傑克遜在美國面臨的壓力就更大,因為他選擇了北京,在那個年代,西方不希望中國有機會展示自己。」張揚說。
進展比想像中要快。1993年5月,在西班牙的世界音樂大獎頒獎禮上,傑克遜宣布了他9月來北京舉辦演唱會的消息:「Got to be there!」,並在其後的兩個月不斷向北京釋放出善意:將百事可樂贊助北京演唱會的1500美金捐給包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內的五家中國慈善機構;將邀請斯皮爾伯格等十位奧斯卡獲獎導演,每人拍攝一部宣傳北京的電影短片,所需製作費由他個人承擔……
在張揚看來,傑克遜對中國的熱忱,帶有些偏見壓力下的同病相憐。
「傑克遜的潛意識中,認為中國不應該是CNN、BBC上的中國,他要親自看一看這個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國家,他堅信世界的偏見可以被改變。」張揚說,當時傑克遜對北京的期待,遠遠大於北京對他的期待。
對於美方,中方是有求必應,對於中方的擔心,美方也很配合。美方承諾,中方只需保證每個步驟的執行和拿到批文,無需給傑克遜支付任何費用。因為電視轉播收入歸傑克遜公司所有,光這項費用就沖抵演唱會的所有開支。美方甚至同意,如果觀眾不夠多,中方可以自己組織觀眾。
在這次演唱會上,傑克遜還將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將「北京之旅演唱會」作為他的收官之作,結束長達一年多的全球巡演,並在北京宣布退出演藝行業。這意味著傑克遜要放棄9月初的台北之行,台北是原先「危險之旅」的其中一站。傑克遜公司承諾如果獲得演出許可,傑克遜將先去香港,然後到北京,而不去台北。
如果在9月1日之前,還沒有拿到演出許可,傑克遜將直接從美國飛往台北。
北京還是台北?
7月底,雙方談判全部結束,就等中國官方的一紙批文。
「弊大於利」
「執行審批手續的文化部其實做不了主,他們說要送到上級主管部門,等待更高層的答復。」張揚和他的同事並不知道送到哪個層面,那就乾等吧。
接下來的一個月,所有的人都在公司里待著,期望奇跡有一天能來敲門。「當時,只要電話鈴一響,所有人都奔著電話而去,像神經質一樣。」
電話里充斥著各種詢問。記者們問,到底有沒有戲;奧申委的工作人員問,進展到哪一步了,他們馬上就要去蒙特卡羅了……已經焦灼不堪的張揚和他的同事,不得不強裝鎮定、不厭其煩地一一回復說:「相信我們,請繼續等待。」
美方也沒辦法,只能和中方一起等。有時,他們也會打來關切的電話,善意地提醒中方,還需要他們做些什麼。「你們做什麼都沒用了,多給我們一點時間,大家一起等吧。」張揚當時的語氣里充滿了無奈。
等得不耐煩的時候,賽特會托朋友問問文化部的人,到底他們最近在忙什麼。突然有一天,文化部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說想看看傑克遜的錄影帶。
這是個好消息。賽特的人馬上搜集了傑克遜的演唱會,MTV、格萊美、Billboard的獲獎片段給他們送去。
為了不引起審批者的疑慮,賽特將一些不符合中國人價值觀的鏡頭統統刪掉。「一些鬼怪的、人權的鏡頭,還有國外演唱會中歌迷激動暈倒的鏡頭,他們看了之後肯定會擔心造成騷亂。」張揚說。
但傑克遜跳舞時的經典動作——用右手捂住私處的鏡頭並沒有刪掉。在餘光看來,這可能是傑克遜大陸行流產的重要原因。餘光是傑克遜「危險之旅」台北演唱會的策劃人,他曾對媒體回憶說,當年他將傑克遜的有關視頻資料匯總寄給大陸有關方面,得到的回復是,這一動作被認為「不符合大陸習俗」。
親歷事件始末的張揚並不贊同餘光的說法,「原因沒有餘光想像得這么簡單,文化部不可能僅僅因為一個動作而拒絕傑克遜。」
文化部顯然也非常審慎,張揚他們通過文化部的朋友得知,文化部還專門請了三名國內頂尖的音樂家「評審」傑克遜的錄影帶。「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有些滑稽,那三位是中國古典音樂的大師,卻由他們來決定一位西方流行天王能不能來中國。」張揚說。
8月底,離9月4日台北演唱會的日子愈加臨近,一些音樂同行不斷從台北傳來消息,台北演唱會籌備正如火如荼,甚至已經開始賣票了。美方給中方再次打來電話,強調北京一旦決定能辦,他們立即取消台北演唱會,賠償台北的損失都沒問題。
張揚預感到,事情已經不可逆轉了。
文化部的口頭答復在傑克遜台灣演唱會結束數日後才通過電話傳來——弊大於利。
簡短的四個字蘊藏了無盡的智慧。
「主要不知道傑克遜來了之後,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傑克遜可怕就可怕在這兒,在那個年代,他給一個社會帶來的沖擊誰也沒法想像。在一個相對不太穩定的政治環境和外部環境下,讓一個不可控的事情發生在中國,那太可怕了。何況他們也會從別的渠道看到傑克遜在莫斯科紅場上的演出資料。」張揚事後分析說。
1993年9月23日晚——這是原本確定的傑克遜北京演唱會的第二天——另一個壞消息傳來,北京首次申奧以兩票之差惜敗悉尼。「其實,我們一直認為能夠扭轉這個局面的,就只有傑克遜演唱會。」張揚說。
流產之後
傑克遜和中國失之交臂的1993年,是一個西方藝人和一個東方古國發展的分水嶺。
1993年9月15日,因捲入一場性騷擾男童案,傑克遜的演藝事業開始節節敗退,百事可樂取消了贊助合約,直到他去世前仍被各種丑聞纏繞。
損失最慘重的是賽特,為了籌辦傑克遜的北京之旅,這家公司幾乎傾其所有。「那幾個月,公司放下了所有業務,所有人都為這一件事忙,那時候是不計成本,所有掙來的錢都去填這個窟窿。我們去美國,他們到中國,都得花不少錢,起碼有上千萬人民幣。到1994年底,賽特的賬面上虧損80多萬人民幣。」張揚說,不要忘了,1994年前,賽特曾簽了一大批像那英這樣的頂級藝人。
此役失敗後,賽特對類似的演出再也提不起興趣。
傑克遜死訊傳到中國,網上流傳著各種傳聞,一種觀點認為,當時,傑克遜之所以沒能來中國,是因為要把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換成他的。張揚認為這種猜測很無厘頭。
現在回過頭去看,張揚說,他也認為,當時的時機其實並不成熟。「作為流行音樂行業的從業者,我們做好了准備,北京這座城市要藉助他來申奧,也做好了准備,但我們這個國家還沒有。」張揚說,在一個最敏感的年代,西方最具代表性、濃縮各種先進因素的演出放在了中國面前,流行音樂的影響和破壞力遠遠大於書籍和媒體。「到現在我都認為,我們主管部門是很認真的。正是因為我們所有人都太認真了,使得一場商業演出承載了太多的責任,使得這場演唱會成為泡影。」
在黑子看來,是因為當時中國發展的速度沒那麼快。「一下子接受這種形式和他個人來說,確實有點承受不起的感覺,確實我們也談得太早。要是現在的話,這個事兒一定就能成了。」
其實也未必。1993年大陸行流產之後,傑克遜來華的消息不斷傳出,直到傑克遜去世前,仍有媒體報道,傑克遜本打算在倫敦演唱會之後到中國上海為世博會助威。
1999年,黑子離開流行音樂行業,而張揚還在這個行業里繼續打拚,那時,他就暗下決心:要接過黑子的棒,有一天,讓當年的遺憾成為現實。但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令他最惋惜的是,大陸行流產之後,傑克遜曾親自跟黑子承諾,捐500萬美元在北京蓋一座夢幻般的希望小學,但性侵男童案發生後,此事便不了了之。
聽到傑克遜死訊時,張揚曾這樣欺騙自己:希望傑克遜的死是一個商業演出策劃,7月13日第一場倫敦演唱會上,他會從棺材中出來,給世界一個巨大的驚喜。但他知道,傑克遜再也回不來了,也再也來不了中國了,「這也許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悲劇吧。」
we love you mich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