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45年8月9月10月分別發生了什麼大事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雙十協定》。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國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1945年10月25日,中國國民政府在台灣舉行受降儀式。
簽署儀式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岡村寧次雙手捧接投降書,簽上「岡村寧次」四個字,然後蓋章。
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正式結束了。更正:並不是岡村寧次向何應欽呈交的投降書。而是他的參謀長小林淺三郎。而且投降儀式中,作為投降代表的岡村寧次都沒有呈繳象徵武器的佩刀。原因是國民黨代表和其事先商量決定的。
❷ 1945年中國發生過什麼重大事項
NO1. 令人痛心的外蒙古獨立「雅爾塔協定」中,英美為蘇聯出兵打日本,既承認「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出賣中國利益。蔣介紹石很憤怒,卻又無可奈何,只得同意派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長王世傑和蔣經國赴莫斯科談判。 斯大林幾乎是以威脅的口吻對宋子文說:外蒙古必須獨立。如果中國不同意,蘇聯就不會出兵打日本。中國事實上已無力來管理外蒙。 無奈的國民政府,只好於8月14 日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附件。雙方關於外蒙問題的換文是這樣說的:「鑒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 10月20日,外蒙古當局一手操辦了這次「公民投票」(記名投票)。據外蒙古方面的報道稱:共有49萬選民,「98%的選民參加了投票,一致贊成獨立」。
NO2. 蘇聯出兵東北 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蘇聯遠東軍從三個方面對駐守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擊。150餘萬蘇軍跨過了國界,強渡了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關東軍迅速土崩瓦解,防線徹底崩潰。蘇軍以2萬人傷亡為代價,僅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就全殲了「皇軍之花」關東軍,滿洲國皇帝溥儀亦被其俘獲。但蘇軍在中國境內紀律鬆弛,有強殲和搶劫現象發生。
NO3. 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舉國歡騰。這勝利,來之不易,是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復雜斗爭並付出極大代價獲得的。據估計,中國軍民在戰爭中傷亡2100萬人以上,財產損失600億美元以上,國民經濟,完全崩潰。
NO4. 上黨戰役 8月中旬,國民黨軍第2戰區司令長官司閻錫山命令所部侵入晉東南上黨地區,結果數萬軍隊被八路軍圍殲。在國共談判之際這場大戰,國民黨有軍事試探的冒險意圖,但卻慘遭失敗,蔣介石丟掉了談判的一個重要籌碼,但他好象並沒把這做為一個教訓,中國歷史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NO5. 《雙十協定》簽訂 日本投降,國共是戰是和,要作出個姿態。8月蔣介石連發三電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共商「國家大計」。中國共產黨接受了蔣介石的邀請, 8月28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等陪同下飛抵重慶。次日,國民政府和共產黨代表開始會談,由於雙方諸多意見不一致,以致於多次陷入僵局,後經過艱苦的談判,終於於10月10日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NO6. 英國軍隊收復香港英國軍隊收復香港。 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中英就香港問題展開了交鋒,但丘吉爾直接回絕了蔣介石。日本宣布投降後,香港問題重新擺到了桌面上8月13日,英國命令海軍少將夏殼率領一支特遣艦隊開赴香港。為配合海軍的行動,英國派出了大約一個師的陸軍兵力前往香港,同時,英國也對美國展開了外交攻勢。在中國這邊,蔣介石雖然已經集結了部隊,做好了進入香港的准備,但他卻遲遲沒有下達進軍香港的命令。為了得到英國在世界事務上的支持,杜魯門轉而支持英國重返香港。
NO7. 中國戰區受降開始 9月9日南京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中國軍人在儀式開始前,就先將岡村寧次呈繳的那把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的指揮刀收繳。儀式開始後,何應欽命岡村呈驗簽降代表證件。日本派遣令岡村寧次簽署投降書。
NO8. 聯合國正式成立 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根據聯合國制憲會議決定:《聯合國憲章》生效。中國以大國身份成為聯合國發起國。
NO9. 台灣收復 自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時隔50年,10月25日,中國中央政府的代表陳儀在台北接受日本佔領軍的投降,廣播宣布「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政府主權之下」。至此,寶島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NO10. 一二。一慘案一二。一慘案。 11月25日晚,雲南昆明幾個大學師生6千人在西南聯合大學召開反內戰的時事討論會。國民黨昆明防守司令部派第五軍邱清泉部包圍會場,百餘名特務沖進會場搗亂。次日,昆明3萬名學生舉行罷課,抗議軍警破壞晚會的暴行,要求取消禁止自由集會的禁令,反對內戰,呼籲美軍撤離中國。12月1日,國民黨軍政部所屬第二軍官總隊和特務暴徒數百人,圍攻西南聯大、雲南大學等校,毒打學生,並投擲手榴彈,炸死聯大學生李魯連、潘琰(女)和昆華工校學生荀繼中,南青中學教師於再4人
望採納
❸ 1945年抗戰有什麼大事
1945年
2月4日 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
4月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號召解放區軍民實行軍事戰略轉變和准備全面反攻。
4月25日 聯合國大會召開。
7月26日 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6日 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棵原子彈。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並於9日發起進攻。
8月9日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
8月10日 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蘇等國發出投降照會。
8月10日~11日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連續發布了7道反攻命令。
8月12日 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縱隊展開大反攻。
8月14日 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廣播投降詔書。
9月2日 日本代表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簽署投降書。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
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9月9日 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簽字
❹ 1945年,國內形勢發生了什麼變化
1945年一開春,國內形勢就出現可喜的發展勢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繼續展開局部反攻,華北和華中各大城市都處在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包圍之中。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到91萬人,民兵有220萬人,19塊抗日根據地的人口已經接近1億。
❺ 1945到1966中國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圍繞中國這二十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羅列如下:
1、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日本投降。
2、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3、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1950年到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5、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國內進入「大躍進」時代。
6、1960年開始,中蘇關系惡化。
7、1962年,中印發生邊界戰爭,中國軍隊參加對印自衛反擊作戰。
8、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9、1966年,爆發文 化 大 革 命。
❻ 1937年至1945年 中國發生了哪些大事
1、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至1937年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一個士兵失蹤借口,要進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
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盧溝橋,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起因:
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頭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當晚日寇突然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自衛,中國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了。
2、台兒庄大捷
1938年3月,距離日軍全面侵華戰爭還不到一年,日軍的氣焰極度囂張,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異常高漲,在此契機之下發動了著名的台兒庄戰役。這是我們在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場勝利,在當時雙方的實力差距非常明顯的狀況下能夠打贏這場戰役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極大的鼓舞了軍民的士氣。在和日軍的激烈交手之下,王銘章節節敗退,不得以被逼迫到了藤縣東關附近,而在此刻他依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和日軍展開了激烈的迂迴戰。
但是在一次戰斗當中不幸被敵人的機槍掃中,以身殉國,在他壯烈殉國之後他的部下還是堅持和日軍展開纏斗,最終壯烈犧牲,沒有一人後退。
台兒庄大捷背後慘烈代價:苦戰四晝夜全軍覆沒,蔣介石為其落淚。
3、百團大戰
1940年7月22日,日本為盡快結束侵華戰爭,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拉攏蔣介石、汪精衛政權。同時,在華北地區實施「囚籠政策」,通過建立據點、碉堡等,把抗日根據地與其它地區隔離開來。八路軍被日軍封鎖在各個窮鄉僻壤,生存和發展極其艱難。
為了減少蔣介石政權投降的可能性,同時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認為,必須打一場大的戰役。從1940年7月22日發布預備命令到8月20日下達行動命令,八路軍總部部署的都是20來個團參加的正太戰役。
直到8月22日八路軍總部首次綜合戰情時,彭德懷才意外地發現,竟有105個團參加了這次戰役。也就是說,其中有85個團「沒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戰鬥了。
4、皖南事變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強令黃河以南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撤到黃河以北。中國共產黨為維護抗日大局,同意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調到江北。
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的一個支隊9000多人由雲嶺出發北移,當部隊行至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軍8萬多人的伏擊。新四軍奮戰七晝夜,彈盡糧絕,除約有2000人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與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
5、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日本把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提前拉進了戰爭中。
1942年年底,美軍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隨後,日本方面開始節節敗退,日本海軍幾乎喪失殆盡。1944年下半年,美軍開始染指菲律賓,並最後收復了菲律賓。
❼ 1945年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這次戰爭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現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關於告發及懲處歐洲各軸心國家主要戰犯」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從1945年開始對法西斯德國主要戰犯進行了國際審判。
(7)1945年中國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
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
❽ 中國1945到1949年之間發生了什麼歷史故事
中國1945到1949年是解放戰爭時期。詳情如下:
1、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九月二日簽訂投降書,宣告日本正式投降。這是中國人民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打倒外來侵略勢力,是中華民族又衰轉盛的轉折點。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對入常有著重要影響。
2、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國民黨政府代表在重慶舉行談判,經過43天的談判,在10月10日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3、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想要統一全國,撕毀《雙十協定》。悍然發動內戰,進攻中原地區的解放區,自此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4、1949年十月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廣大勞動群體占統治地位的政權,也是能夠帶領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政權。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解放戰爭的勝利,在中國大陸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獲得解放,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革命斗爭的發展具有偉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