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為什麼總要圍堵,牽制中國
因為美國認為中國崛起會對自己有威脅。
2008年從西方開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前西方經濟好的時候,信心十足,並沒有感覺到一個崛起中的中國能夠真正「威脅」到西方。但是仍然深陷經濟危機的西方開始對自己信心不足,認為中國的崛起已經對西方構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這種被中國「威脅」 的感覺促成西方做出各種有悖於中國利益的事情。西方對中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美國「重返亞洲」來平衡中國的崛起,同時進行排斥中國的TPP 經濟談判。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看來,在所有因素中,最有能力,也最能威脅世界政治的就是中國了。中國在過去的改革年代中,經濟發展佔世界首位,使得其有能力在亞洲,甚至在全世界范圍內搶佔美蘇兩大國留下來的權力真空。
如果西方世界要維持其現在在世界 事務中的主宰地位,防止中國崛起後對西方世界過去的作為進行報復,那麼西方世界應該共同努力來圍堵中國,遏制中國力量。
中國威脅論
在美國看來,中國比以往的任何對手都「更危險」,這是因為中國龐大的人口對應著幾乎「無窮大」的潛力。蘇聯的總人口和美國差不多,華約的綜合實力大大弱於北約。
但是中國現代化的機器運轉起來,其釋放出的能量就有可能是壓倒性的。這就是美國的地緣政治算式,它歇斯底里地暴發了。
所以美國要同中國「脫鉤」,要拉盟友們像對抗蘇聯那樣遏制中國。在經歷了全球化的繁榮之後,這一切來得如此突然,讓全世界都有點發懵,不敢相信歷史的時鍾真的倒撥了,人類要大步跨回到大國對抗的時代。
倒退3年沒有人敢想像這一切會在我們的眼前發生,特朗普政府對美國社會做了一次瘋狂而無恥的地緣政治大動員,他們現在正把這個動員推向整個西方。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胡錫進:中國究竟做錯了什麼?美國非要堵死中國
以上內容參考:海外網-為什麼西方國家要圍堵中國?
B. 美國為什麼針對中國
美國為什麼把中國的崛起視作「威脅」,想盡辦法極力阻撓?在中國日報社新時代大講堂上,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馬丁·雅克認為,這是一種帝國主義大國的心理在作祟。長久以來,美國擁有壓倒性的全球霸權,「美國天下第一」的想法深刻於一些美國人骨子裡。因此,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的反應就是從各個方面極力阻撓和打壓。但是,馬丁·雅克犀利指出,歷史證明,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一直做老大。
C. 為什麼美國處處針對中國
因為中國的發展擠壓了美國的空間,再加上中美政治意識不同。
D. 為什麼美國總要針對中國
為什麼美國針對中國,那是因為美國失去了霸主,美國怕我們中國太強大所以針對我們中國,美國你們是神精病針對我們中國,別以為我們中國打不敵你們的小弟。想欺負我們中國沒那麼容易。
E. 美國為何想對付中國
還記得上周其樂融融的一幕?
作為歐盟和日本的「盟友」,美國也想一起牽手,享受「關稅全免」,更能「應對」中國。不過,談判結果不怎麼理想。
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Steven Mnuchin)在G20會議上拒絕在與歐盟的貿易協定上做出讓步,使雙方的談判陷入僵局。
姆努欽在一場有關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的討論中,敦促歐盟尊重「自由、公平和互惠的貿易」。然而勒梅爾予以還擊,表示美國必須「回歸理性」。
姆努欽稱,「我要傳達的信息非常清楚,跟總統在G7峰會上的態度一致:如果歐洲相信自由貿易的話,我們已經准備好與之簽訂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沒有關稅,沒有非關稅壁壘,也沒有補貼。以上三點一個也不能少。」
勒梅爾反擊道,「我們拒絕被拿槍頂著腦袋進行談判。要使貿易沖突降級的話,美國必須先邁出第一步。」他希望可以看到特朗普「態度有所改變」,不然「除了報復,別無選擇」。
「世界貿易不能基於叢林法則,比如單方面提高關稅,」勒梅爾對法新社說,「叢林法則只會產生輸家,削弱經濟增長,威脅脆弱的國家並帶來災難性的政治後果。」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勒梅爾還表示,法國和德國在與美國談判的態度上達成了一致。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在此次會議上也對日本提出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建議。
「我是受到了歐盟和日本簽訂貿易協定的啟發。」姆努欽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記者說。
上周二,日本和歐盟在東京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將取消幾乎所有關稅,包括八年內取消針對日本汽車的10%的進口關稅,打造全球最大的貿易開放區。
然而日本方面的反應並不積極。日媒消息稱,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會議上批評了美國近期在貿易上的一系列動作,呼籲各國基於「自由和公平的貿易原則」來促進經濟增長。
麻生告訴記者,「美國不應該通過加征關稅來縮小貿易逆差,應該通過宏觀經濟政策來達成目標。」
姆努欽欲拉攏歐盟和日本制衡中國的意圖昭然若揭,然而他並沒有得逞。
他在會議上稱,「中國必須開放他們的市場,那樣我們才可以公平競爭……這對我們雙方都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據悉,姆努欽此次峰會並沒有和中方官員取得正式會面。他自己則稱,沒有會面的原因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沒有出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則在峰會開場時就重申,她非常擔憂貿易管制會損害到全球的GDP。
拉加德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模擬的結果顯示,按「目前公布的和已經實施的措施」,全球GDP最嚴重可能被削減0.5%,相當於4300億美元。
按計劃,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ker)將於7月25日在華盛頓與特朗普會面,以期緩和美歐之間的貿易沖突。
來自鳳凰網
F. 美國人為什麼一直針對中國
今年疫情大背景下,美國針對中國的唯一原因:掠奪海外市場訂單。
疫情之下各國進出口貿易都收到嚴重影響。美國先通過美聯儲放水刺激內需和股市,然後開始瘋狂針對中國,主要是為了搶訂單,希望能盡快恢復出口貿易。否則,美國本土經濟會陷入蕭條,失業率會影響社會穩定。
G. 美國為什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有這么如此深厚的這個仇恨
美國對我們美元仇恨,只是需要更多的利益。
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既是最大的貢獻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國內的精英不希望看到中國繼續這樣高速的發展,美國國內民眾不希望被中國搶走工作,兩個階級利益趨同開始發動了這一波對中國全方位的行動。
就像我剛才說的,本質上中美這一次的爭端集中在兩個方面:
其一,美國不希望中國繼續在所有高科技領域去深入,這樣可能會形成挑戰美國的能力;
其二,美國希望再分配,希望從中國拿走更多的利益;
中國不可能主動放棄發展的權利,所以當中國的實力成長到現在必然和美國就會保持持續的斗爭,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的其他交流,特別是繼續賺美元,用賺的美元去全球換取資源。
H. 美國為啥處處針對中國
本質的原因是中國實力的增長,中國是唯一個經濟實力增長到美國超過美國經濟實力60%接近70%的國家。
美國是現行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霸權思維,對於任何挑戰它的國家和組織都不會手軟。日本和歐盟是最好的例子:
其一,上世紀末日本經濟實力增長,美國拉著主要經濟體一起行動,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
其二,歐盟成立開始,美國就不斷在離歐盟最近的地方挑事,經濟上在一些國家埋雷。歐盟最大的敵人就是美國,很多事件背後都是美國推動的;
所以美國針對中國就一點都不奇怪了。只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方式不同,奧巴馬、拜登為代表的民主黨希望通過給主要盟友利益好處的方式拉攏大家一起對付中國;特朗普為代表的共和黨希望在美國實力強勁的時候把全球一起梳理一遍,對所有人都是打壓的,但是最核心的一定是中國。
中國只要不主動放棄自己發展的權利,美國就會繼續打壓。
I. 美國為什麼總是針對中國
美國各個利益階層習慣的要一個對手,蘇聯解體了,中國就是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搞一個這樣的潛在對手,他們發展軍事力量就有了借口,是典型的冷戰思維。要是沒了對手,他的軍事力量要大幅削減,那樣各個利益集團都不願看到
J. 美國為什麼要遏制中國
感受到了中國技術進步的速度和中國市場驅動的能量,所以美國認為如果按照中國的發展計劃,未來就是和美國競爭,所以要把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基礎打掉。
如此,不但對美國科技、高端製造業不會構成威脅,在國家影響力上也就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了。直白說,美國就是要逼著中國自廢武功,要中國停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計劃。
因為中國商品物美價廉,美國又有準終極發鈔權,所以這事一直以來對美國來說都非常之好。然而,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和轉型,中國提供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在減少。
中高端的產品在增加,這使得中國的商品對美國商品本身有一個競爭的壓力,同時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就更嚴重了。
其實美國並不具備絕對壟斷地位,甚至有些領域早已不如中國,譬如中國的顯示屏行業在技術上已經實現領先,並且市場份額已經世界第一。
再譬如高鐵領域,中國技術世界領先,美國根本沒有。哪怕在通信領域,中國在市場份額和集成技術上也已整體領先,在晶元領域當然還受制於美國。
中國經濟現在的實力,足以直面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不必再像過去那樣不得不「裝孫子」。而且,在現在這個階段,中國與美國的這種對抗,實際上是從側面證明了中國的經濟實力。
因為,如果美國吃奶的勁都拿出來了,中國根本沒咋地,那麼「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安全性和未來長期發展的機遇,是不是會更加積極地參加「一帶一路」倡議?莫說小國,現在連法國都開始淡化中國威脅、積極主動參加「一帶一路」倡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