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小題1:從這幅圖片可以看出,我國的政黨制度是__________。(2分)小題2:「同舟共濟
小題1: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2分) 小題1: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1分)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1分) 原因: ①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②黨的性質和各民主黨派的性質決定的; 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 ④多黨合作遵循「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 ⑤多黨合作的關系得到了憲法和法律承認和保護。(5點原因每點2分,學生答出其中任意3點,即可得6分) 『貳』 淺談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我國已經實行了60年。60年來,這一制度在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推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這一政黨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好制度。 那麼,為何是這項制度而不是西方多黨制才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制度呢? 闡明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中國政黨制度的來歷,以及多黨制試驗的後果。就我理解而言,中國政黨制度形成過程有三方面因素,分別是經濟、政治和文化因素。 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解放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的特點,決定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特殊性和多樣性。中國的社會經濟形態既包括封建小農經濟,又分別包括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官僚買辦資本主義經濟。這種多樣的經濟形態,以及多樣的階級結構,共同決定了中國社會上層建築的復雜性,既有封建的小農政治思想,又有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和無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因此,中國這種多樣性的經濟結構為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的最終形成奠定了經濟基礎,使中國的多黨合作制度成為可能。 其次,我們來看政治發展脈絡。 20世紀初,立憲思潮與民主主義思潮同時興起,它們都反對清朝的專制統治,都要求改變現狀,於是發生了辛亥革命。但是,辛亥革命勝利、中華民國建立,僅僅是一個政權簡單的轉換過程,中國政權的階級性質並沒有根本改變,中國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辛亥革命後,中國一度效仿西方搞多黨制,幾年間就出現了300多個政黨,由於缺乏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加之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阻撓,多黨制沒有在中國的舞台上站穩腳跟,從國民黨領袖宋教仁被刺殺到袁世凱脅迫議員選舉他為大總統,從曹錕5000大洋一票賄選到黎元洪參加九個政黨,伍廷芳在11個政黨掛名,各黨派斗爭傾軋,視若水火,亂象叢生。這種混亂的政黨政治,不僅沒有帶來政治清明,反而導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這就是中國當時多黨制的後果,事實證明是不可行的。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促使正處於十字路口的中國人把眼光轉向蘇俄,開始尋求馬克思主義。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終於在現實考察、理性思考和熱烈討論後,認定只有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 「五四運動」後期,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蔡和森、董必武、瞿秋白、鄧中夏等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在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過程中,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們投身於工農運動中,成為工農運動的領袖,並創立了中國共產黨。 此時,國民黨領袖孫中山適應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與中國共產黨合作進行國民革命。抗日戰爭爆發後,共產黨推動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之間二次合作。在第二次國共合作中,毛澤東多次表明共產黨要實行多黨政治協商、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各民主黨派也積極呼籲抗戰勝利後實行多黨制,但蔣介石推行獨裁統治,屠殺愛國民主人士,宣布各民主黨派為非法組織,使中國最終沒有走上議會制民主和多黨政治的道路。1948年,在解放戰爭勝利前夕,共產黨發布五一口號,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得到各民主黨派的響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中國近代政治發展的結果,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最後,我國政黨制度的存在有其民族心理和文化根源。 先拿西方政黨制度做類比,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個人本位價值觀基礎之上的,因此,不論是兩黨或多黨制,各政黨都有一套自己的價值理念、信仰體系和利益群體,它們為了自己一黨一派的利益,形成相互對立的政治利益集團,互相競爭。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觀正好相反,強調群體的利益高於一切。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衷共濟。有什麼樣的文化觀念,就有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因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和、合」特點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心理。 以上分析說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才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而不是其它任何一種制度。 那麼,這項政治制度好在哪裡呢? 一、這一制度有利於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匯集了各民主黨派等各界各方面人士,在社會基礎、組織構成上具有極強的廣泛性和代表性,能夠把各種社會力量納入現有政治體制,廣開言路、廣求良策、廣謀善舉,實現最廣泛的有序政治參與。據統計,目前全國各級人大代表中有黨外人士18萬多人,各級政協委員中有黨外人士35萬多人,各級政府和司法部門中擔任縣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黨外幹部有3.2萬人。這一制度,拓寬了民主渠道,能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階層的利益訴求,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民主的實現。一些人從西方民主模式出發,認為只有競選、一人一票才是民主的。這實際上是將民主形式單一化、絕對化。他們沒有看到,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固然是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也是民主的重要形式。通過充分協商,既使各方面的意見得以充分表達,又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意志更加統一,行動也更加統一,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的文化傳統,在實踐中效果也非常好。 二、這一制度有利於執政黨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制度設計,有利於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凝聚起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在長期合作中形成了充分信任、相互協商的傳統和機制。大家所熟知的延安時期民主人士李鼎銘提出「精兵簡政」的建議,得到中共採納,就是中國共產黨重視民主人士意見的典範。這種重視民主人士意見的傳統,在中國共產黨取得全國執政地位後得到了更加充分更加全面的體現。近年來,中共中央在作出重大決策前,都要認真聽取民主黨派主要領導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意見,共商國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圍繞三峽工程、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抗擊非典、完善宏觀調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重大意見和建議,對於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這一制度有利於鞏固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舊中國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常令中華民族志士仁人扼腕嘆息。昔日的「散」同今日的「合」形成鮮明對比,究其原因,其中就有我國政黨制度發揮的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吸取和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重視和合的長處,強調執政黨和參政黨合作共事、求同存異、民主協商,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合力,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在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上團結協作、共同奮斗。各民主黨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在我國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和獨特優勢。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政黨攻訐造成的政局不穩和政權頻繁更迭,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社會內耗,有利於維護政治和諧穩定與國家長治久安。 四、這一制度有利於促進執政黨的建設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很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避免了多黨競爭互相傾軋造成的政治動盪,又避免了一黨專制缺少監督導致的種種弊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通過互相監督,尤其是對執政黨的監督,能夠更好地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訴求,使執政黨隨時聽到不同的意見和批評,克服和糾正官僚主義,及時改正工作中的錯誤。通過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監督,還有利於防止或遏制執政黨內出現腐敗現象。近年來,中國共產黨通過聘請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特約人員、參加黨風廉政建設的檢查,使民主監督的渠道進一步拓寬,監督工作不斷加強,有力地推動了自身建設。 總之,中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是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中國的經濟騰飛、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社會發展便是直觀的明證。我們堅信,植根於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沃土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當今世界包容、和諧、多元並存的文化大趨勢下必有其長久不衰的生命力,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必會更加彰顯中國政治文明的魅力。 『叄』 論文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政黨制度 一、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的政黨制度是歷史與國情的必然選擇 中國實行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其基本特徵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共產黨作為堅強的領導,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改變國家和民族的悲慘命運中應運而生的,是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的偉大斗爭中確立的,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長期實踐中經過比較,自覺地、鄭重地選擇的,這謂之歷史的必然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面對中國是一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國土,13億人口,56個民族,數千年歷史的發展中大國這個現實,約束關系繁多,各種情況復雜,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國難強,民難富,昂首屹立無從談起。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地位,中國共產黨的與時俱進作為堅強的領導非其莫屬,這是國情的必須選擇。而從1949年9月正式確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及以後的坎坷進步、不斷完善和其在國家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證明了這種選擇的必然性和正確性的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另一本質要求——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二、從現實角度來看,中國的政黨制度是和諧與發展的堅強保證 中國多黨合作制度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又體現廣泛民主;既保持一致性,又體現多樣性;既規范有序,又充滿活力。這「三既三又」保證了中國政黨關系的和諧,體現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十六字方針的精髓。執政黨與參政黨的協商民主是中國政黨制度的重要創造,這一創造有著中華傳統和諧文化的根基,但要使其具有活力,必須要解決使這種協商既有廣泛的代表性,又不致因廣泛而達不到共識。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解決了這一問題,雖然進一步提高實效是努力方向。中國政黨制度以這種合作、協商代替對立、爭斗,避免了政黨相互傾軋造成的政局不穩和政權頻繁更迭,為社會和諧提供了根本保證。同時,由於中國共產黨主張將改革發展的成果與民共享,也使中國的政黨制度更具生命力。 中國共產黨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並逐漸形成了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各民主黨派則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團結奮斗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國家的中心工作,認真履行職能,積極推進「四個建設」。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極其重要的戰略思想,它既是舵把,又是標尺,既是指導,又是要求。大海航行靠舵手,執政黨掌舵、指導,參政黨協助、促進,中國的政黨制度為我國的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強保證。 『肆』 論述題 為什麼說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伍』 談談制度治黨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擁有8900多萬名黨員的特大型政黨,堅持制度治黨是它強身健體的必由路徑。 必須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視角深刻認識制度治黨。「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蘊含著國家治理與政黨治理相統一的中國政治邏輯。 制度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構成,國家治理現代化首先是制度體系的現代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成效如何、進展如何,將直接關繫到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成效,關繫到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必須從黨規黨紀嚴於國法的視角深刻認識制度治黨。黨規黨紀嚴於國法是制度治黨的一條重要原則。黨是政治組織,黨規黨紀保證著黨的理想信念宗旨,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底線;法律體現國家意志,是全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底線。 (5)如何認識中國的政黨制度圖討論題擴展閱讀: 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扎牢制度籠子,強化制度執行,取得顯著成效。制度治黨融治理思想於黨的建設,展現了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的創新實踐,是黨中央對執政黨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只有黨規黨紀嚴於國法,以更嚴的標准要求和約束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才能永葆黨的先鋒隊性質。從這個意義上講,全體黨員要對黨規黨紀有充分的敬畏,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 『陸』 對我國政黨制度的認識,應該持有的態度是
中國實行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它既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兩黨或多黨競爭制,也有別於有的國家實行的一黨制。這一制度在中國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人認為,中國共產黨長期一黨執政,缺乏民主,是腐敗的根源,中國應當實行西方式的多黨輪流執政的制度。對此,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柒』 如何認識我國政黨制度所具有的中國特色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從確立到現在已經60年了。歷史證明,這一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一道在反帝反封建、尋求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義斗爭中逐步確立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偉大復興而鞏固、發展和完善的。在新的歷史階段,深入研究這一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對於我們科學認識和把握這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優越性,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確保這一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捌』 如何認識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執政黨來看,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從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關系來看,是親密合作友黨關系,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就已開始長期親密合作。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從合作方針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從執政理念看,我黨的執政理念是執政為民、立黨為公。 『玖』 如何理解中國的政黨制度
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 與如何認識中國的政黨制度圖討論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印尼不入侵東帝汶
瀏覽:231
中國為什麼噴子那麼多
瀏覽:39
宇宙和中國哪個偉大
瀏覽:124
伊朗有什麼好的飲料
瀏覽:468
嘉年華和義大利面哪個好
瀏覽:820
中國在疫情幫助哪些國家
瀏覽:637
英國坦克是什麼顏色
瀏覽:436
義大利潮牌是什麼意思
瀏覽:211
印度種姓性質怎麼樣
瀏覽:359
印度跟中國哪裡
瀏覽:798
英國出產什麼車
瀏覽:262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用筷子
瀏覽:806
希臘與伊朗哪個強
瀏覽:823
伊朗瓷磚怎麼樣
瀏覽:585
如何上好中國近代史這門課
瀏覽:302
義大利旅行哪裡好
瀏覽:634
人民幣9000對印尼多少錢
瀏覽:668
一塊印尼放點什麼都軟了
瀏覽:288
中國有哪些技術領跑全球
瀏覽:859
越南對外戰爭有哪些
瀏覽: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