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葡萄酒是如何傳入我國的
張騫出使西域不僅開辟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而且對將西部地區的葡萄品種和釀酒技術轉移到中原做出了重要貢獻。
3.夜光杯故事
據說酒泉古城下的泉水具有強烈的葡萄酒香氣,在黃昏時尤為強烈,可以聞到五英里外的氣味。一天,酒香被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兩個神聞到。這兩位老人是天堂里著名的葡萄酒仙人。當他們聞到葡萄酒強烈的香氣時,他們不會放棄,所以他們壓著雲朵,落在泉邊的大柳樹帝。北斗星君在在泉邊聞了起來,甚至聲稱他稱贊了:「真是個好酒泉!」南斗星君拿了一塊石頭,將其吹乾,變成了兩酒杯,他們一邊在泉邊開懷痛飲。不知不覺中天已經黑了,原來是沒有月亮的。奇怪的是,棋盤仍然清晰可見。注意,原來是酒杯的光。從那時起,這個地方被稱為「酒泉」,用兩個神留下的酒杯製成的玻璃被稱為「夜光杯」。
酒泉夜光杯的生產歷史悠久。如今,用老山玉,新山玉和祁連山河玉製成的光杯,色彩繽紛,精美絕倫,並遠銷國外。幾千年來,酒泉以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特色創作了宏偉的畫作。
B. 啤酒和葡萄酒這一類的洋酒是如何傳入中國、有分別是誰傳入的。
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是水和茶之後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啤酒於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啤酒是根據英語Beer譯成中文「啤」,稱其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現在國際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輔助原料。有的國家規定輔助原料的用量總計不超過麥芽用量的50%。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在2009年,亞洲的啤酒產量約5867萬升,首次超越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地。大多數啤酒最先是從德國引進的,現在只要你想要,哪裡的啤酒都能買到,中國目前也有很多生產啤酒的廠家。
啤酒的起源與穀物的起源密切相關。人類使用穀物製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
啤酒
年的歷史。已知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製作法。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製作的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開始使用苦味劑。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頒布的法典中,已有關於啤酒的詳細記載。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家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拿破崙的埃及遠征軍在埃及發現的羅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當地已盛行啤酒酒宴。苦味劑雖早已使用,但首次明確使用酒花作為苦味劑是在公元 768年。啤酒的釀造技術是由埃及通過希臘傳到西歐的。公元1~2世紀,古羅馬政治家普利尼(公元62~113)曾提到過啤酒的生產方法,其中包括酒花的使用。中世紀以前,啤酒多由婦女在家庭釀制。到中世紀,啤酒的釀造已由家庭生產轉向修道院、鄉村的作坊生產,並成為修道院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修道院的主要飲食是麵包和啤酒。中世紀的修道院,改進了啤酒釀造技術,與此同時啤酒的貿易關系也建立並掌握在牧師手中。中世紀,在歐洲可用啤酒來向教會交納什一稅、進行交易和向政府繳稅。在中世紀的德國,啤酒的釀造業主結成了堅犟的同業公會。使用啤酒花作苦味劑的德國啤酒也已輸往國外,不來梅、漢堡等城市均因此而繁榮起來。17~18世紀,德國啤酒盛行,一度使葡萄酒不景氣。19世紀初,英國的啤酒生產大規模工業化,年產量達20Ml(萬升,myriad liter的縮寫)。19世紀中葉,德國巴伐利亞洲開始出現下面發酵法,釀出的啤酒由於風味好,逐漸在全國流行。目前在德國,92%的啤酒是下面發酵法生產的。德國在19世紀頒布法令,嚴格規定碑酒的原料以保持啤酒的純度,而且由於實行下面發酵法和進行有規律的酵母純粹培養,從而提高了啤酒的質量,成為近代慕尼黑啤酒享有盛譽的基礎。在美洲新大陸,17世紀初由荷蘭、英國的新教徒帶入啤酒技術,1637年在馬薩諸塞建立了最初的啤酒工廠。不久,啤酒作為近代工業迅速發展,使美國成為超過德國的啤酒生產國。19世紀,釀造學家相繼闡明有關釀造技術。1857年,L.巴斯德確立生物發酵學說;1845年,C.J.巴林闡明發酵度理論;1881年,E.漢森發明了酵母純粹培養法,使啤酒釀造科學得到飛躍的進步,由神秘化、經驗主義走向科學化。蒸汽機的應用,1874年林德冷凍機的發明,使啤酒的工業化大生產成為現實。目前全世界啤酒年產量已居各種酒類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產啤酒101588.7Ml。產量位於前10名的國家見表1 1986年啤酒產量居前10名的國家 。
中國啤酒業的發展
19世紀末,啤酒輸入中國。1900年俄國人在哈爾濱市首先建立了烏盧布列希夫斯基啤酒廠;1901年俄國人和德國人聯合建立了哈蓋邁耶爾-柳切爾曼啤酒廠;1903年捷克人在哈爾濱建立了東巴伐利亞啤酒廠;1903年德國人和英國人合營在青島建立了英德啤酒公司(青島啤酒廠前身);1905年德國人在哈爾濱建立了梭忌怒啤酒廠。此後,不少外國人在東北和天津、上海、北京等地建廠,如東方啤酒廠建於1907年,谷羅里亞啤酒廠建於1908年,上海斯堪的納維亞啤酒廠(上海啤酒廠前身)建於1920年,哈爾濱啤酒廠建於1932年,上海怡和啤酒廠(華光啤酒廠前身)建於1934年,沈陽啤酒廠建於1935年,亞細亞啤酒廠建於1936年,北京啤酒廠建於1941年等。這些酒廠分別由俄、德、波、日等國商人經營。中國人最早自建的啤酒廠是1904年在哈爾濱建立的東北三省啤酒廠,其次是1914年建立的五洲啤酒汽水廠(哈爾濱),1915年建立的北京雙合盛啤酒廠,1920年建立的山東煙台醴泉啤酒廠(煙台啤酒廠前身),1935年建立的廣州五羊啤酒廠(廣州啤酒廠前身)。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布不廣,產量不大
啤酒
。生產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生產原料麥芽和酒花都依靠進口。1949年以前,全國啤酒廠不到十家,總產量不足萬噸。1949年後,中國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逐步擺脫了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79年產量達到510Ml,1986年產量達到4000Ml。中國的啤酒於1954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當時出口僅0.3M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Ml)。
紅葡萄酒
葡萄酒(pú táo jiǔ):按照國際葡萄酒組織的規定,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鮮葡萄果實或汁完全或部分酒精發酵後獲得的飲料,其酒精度數不能低於8.5°;按照我國最新的葡萄酒標准GB15037-2006規定,葡萄酒是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於7.0%的酒精飲品。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是紅葡萄帶皮浸漬發酵而成,後者是葡萄汁發酵而成的。
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其中紅葡萄酒又可細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細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
歷史傳說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發源地之一。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葡萄酒的相冊(20張)傳說古代有一位波斯國王,愛吃葡萄,曾將葡萄壓緊保藏在一個大陶罐里,標著"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數天以後,國王妻妾群中有一個妃子對生活發生了厭倦,擅自飲用了標明"有毒"的陶罐內的葡萄釀成的飲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沒結束自己的生命,反而異常興奮,這個妃子又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盛了一杯專門呈送給國王,國王飲後也十分欣賞。自此以後,國王頒布了命令,專門收藏成熟的葡萄,壓緊盛在容器內進行發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葡萄酒庄園
隨著古代的戰爭和商業活動,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傳遍了以色列、敘利亞、小亞細亞等阿拉伯國家。由於阿拉伯國家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國家的釀酒行業日漸衰萎,目前幾乎被禁絕了。後來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從波斯、埃及傳到希臘、羅馬、高盧(即法國)。然後,葡萄酒的釀造技術和消費習慣由希臘、義大利和法國傳到歐洲各國。由於歐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麵包和葡萄酒稱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視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飲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歐洲國家就發展起來,因此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成為當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歐洲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人均消費葡萄酒最多的國家。歐洲國家葡萄酒的產量,佔世界葡萄酒總產量的80%以上。此外還有一說為葡萄酒起源於希臘,在此就不贅述了。[1]
傳說之一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發源地之一。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傳說古代有一位波斯國王,愛吃葡萄,曾將葡萄壓緊保藏在一個大陶罐里,標"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數天以後,王家妻妾群中有一個妃子,對生活發生了厭倦,擅自飲用了標明"有毒"的陶罐內的飲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沒結束自己的生命,反而異常的興奮,這個妃子又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盛了一杯專門呈送給國王,國王飲後也十分欣賞。自此以後,國王頒布了命令,專門收藏成熟的葡萄,壓緊盛在容器內進行發酵,以便得到葡萄酒。波斯隔裏海,與高加索遙遙相望,同為葡萄酒原產地。
隨著古代的戰爭和商業活動,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傳遍了以色列、敘利亞、小亞細亞等阿拉伯國家。由於阿拉伯國家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提倡禁酒律,因而使阿拉伯國家的釀酒行業日漸衰萎,目前幾乎被禁絕了。後來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從波斯、埃及傳到希臘、羅馬、高盧(即法國)。然後,葡萄酒的釀造技術和消費習慣由希臘、義大利和法國,傳到歐洲各國。由於歐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麵包和葡萄酒稱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視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飲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歐洲國家就發展起來。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成為當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歐洲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人均消費葡萄酒最多的國家。歐洲國家葡萄酒的產量,佔世界葡萄酒總產量的80%以上。
傳說之二
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並進行葡萄酒釀造的國家是希臘。
葡萄酒最早大約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左右,在黑海與裏海間的外高加索區。傳播路線,一般被認為是由外高加索區傳到土耳其與美索不達米亞,然後再由腓尼基人與希臘人將葡萄帶往西歐。後來隨著新大陸的發現而傳播到世界各地。直至17世紀,葡萄酒都具有相當濃厚的宗教與政治色彩。對基督教徒而言,葡萄酒是耶酥的血液。整個中世紀,基督教會對葡萄園的建立和維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世紀,一場葡萄病蟲害襲擊了整個歐洲大地,僅法國就有250萬公頃的葡萄園受到殃及。最後根治的方法是將歐洲種葡萄嫁接到美國種葡萄上。多麼奇特的結合!20世紀在葡萄酒的釀造技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不能取代葡萄園天然環境的重要性。1936年,法國開始建立原產地控制命名管理系統,不僅控制葡萄酒的品質,同時也在於規定和保持各地葡萄酒的特色和傳統。
許多人視法國葡萄酒為世界最好的葡萄酒,說起來這大致是事實。因為,法國得天獨厚的多樣化氣候和土壤,以及累積了2000年的釀酒工藝、嚴格的法定產區(原產地域控制命名)管理法規,使得法國能夠給消費者提供風格各異的上好葡萄酒。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法國的釀酒技術,還是法定產區管理法規,都早已為世界其他葡萄酒生產國接受並仿效。
1、葡萄酒的起源與傳播
世界上最早開始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裏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即今天的安那托利亞(Anatolia,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裏海和地中海之間,全境屬於土耳其)。在大約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也開始了葡萄的栽培。
歷史上認為,最早開始釀造葡萄酒的國家是波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就已經開始釀造葡萄酒了。在埃及的古墓中所發現的大量的珍貴文物(特別是浮雕)清楚的描繪了當時古埃及人栽培、採收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情景。最著名的是 Phtah—Hotep墓址,據今已有6O00年的歷史。西方學者認為,這是葡萄酒業的開始。
希臘是歐洲最早開始栽培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國家,它的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釀造技術都是由航海家從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帶回的。大約在三千年前,希臘的葡萄種植已經極為興盛。
一直到公園前6世紀,希臘人把小亞細亞原產的葡萄酒通過馬賽港傳入高盧,並將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給了高盧人。但是,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釀造技術並沒有在當時受到重視。後來,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學會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在義大利半島全面推廣。羅馬人對葡萄酒極為熱愛,他們在十二木表法中規定:若行竊於葡萄園中,將施以嚴厲的懲罰。
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迅速傳遍法國、西班牙、北非、德國萊茵河流域地區,並形成了較大的規模。
十五世紀至十六世紀,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開始傳入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朝鮮和美洲等地。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殖民者開始將歐洲葡萄品種帶到南美洲。但由於根瘤蚜的危害,歐洲葡萄栽培始終難以成功。到十九世紀中期,嫁接技術的出現挽救了美國的葡萄和葡萄酒業,並為其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
2、葡萄酒的發展
1)歐洲葡萄酒的發展
希臘有著極為璀璨的葡萄酒文化。在著名的《伊利亞特》中,葡萄酒常被描繪成黑色的,而偉大的詩人荷馬也將他對人生實質的理解表現為一個布滿黑葡萄的、富有田園風情的葡萄園。
葡萄酒不僅是他們璀璨文化的基石,同時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據考證,古希臘愛琴海盆地有十分發達的農業,人們以種植小麥、大麥、油橄欖和葡萄為主。大部分葡萄果實用於做酒,剩餘的制干。幾乎每個希臘人都有飲用葡萄酒的習慣。釀制的葡萄酒被裝在一種特殊形狀的陶罐里(如圖),用於儲存和貿易運輸。在美錫人(Mycenaens)時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臘的葡萄種植已經很興盛,葡萄酒的貿易范圍到達埃及、敘利亞、黑海地區、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地區。
葡萄酒是羅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為羅馬帝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後來,羅馬帝國的農業逐漸沒落,葡萄園也跟著衰落。四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開承認基督教,在彌撒典禮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長了葡萄樹的栽種。當羅馬帝國於公元五世紀滅亡以後,分裂出的西羅馬帝國(法國、義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詳細記載了關於葡萄的收成和釀酒的過程。這些巨細靡遺的記錄有助於培植出在特定農作區最適合栽種的葡萄品種。
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於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後的晚餐上說 「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教會人員也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為工作。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遍世界。公元768年至814年統治西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曼(Charlemagne),其權勢也影響了此後的葡萄酒發展。這位偉大的皇帝預見了法國南部到德國北邊葡萄園遍布的遠景,著名勃艮第產區的「可登-查理曼」頂級葡萄園(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經一度是他的產業。法國勃艮第地區的葡萄酒,可以說是法國傳統葡萄酒的典範。但是,它的源頭卻是教會——西多會(Cistercians)。
西多會的修道士們可以說是中世紀的葡萄酒釀制專家。西多會起源於1112年,當時,一個名叫伯納德(Bernard de Fontaine)的信奉禁慾主義的修道士帶領304個信徒從克呂尼(Cluny)修道院叛逃到勃艮第的葡萄產區的科爾多省,位於博恩(Beaune)北部,西托(Citeaux)境內一個新建的小寺院,建立起西多會。西多會的戒律十分殘酷,平均每個修道士的壽命為28歲,其戒律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修道士們在廢棄的葡萄園里砸石頭,用舌頭嘗土壤的滋味。在伯納德死後,西多會的勢力擴大到科爾多省的公區釀制葡萄酒,進而遍布歐洲各地的400多個修道院。
西多會的修士,沉迷於對葡萄品種的研究與改良。二十世紀傑出的勃艮第生產商拉魯列洛華(Lalou Bize-Leroy)相信西多會修士會用嘗土壤的方法來辨別土質,事實上正是這些修道士先提出「土生」(cru)的概念,即相同的土質可以培育出味道和款式一樣的葡萄。也就是他們培育了歐洲最好的葡萄品種。在葡萄酒的釀造技術上,西多會的修士是歐洲傳統釀酒靈性的源泉。大約十三世紀,隨著西多會的興旺,遍及歐洲各地的西多會修道院的葡萄酒贏得了越來越高的聲譽。到十五、十六世紀,歐洲最好的葡萄酒被認為就出產在這些修道院中。
十七、十八世紀前後,法國便開始雄霸了整個葡萄酒王國,波爾多和勃艮第兩大產區的葡萄酒始終是兩大樑柱,代表了兩個主要不同類型的高級葡萄酒:波爾多的厚實和勃艮第的優雅,並成為釀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繩。然而這兩大產區,產量有限,並不能滿足全世界所需。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六、七十年代開始,一些酒廠和釀酒師便開始在全世界找尋適合的土壤、相似的氣候來種植優質的葡萄品種,研發及改進釀造技術,使整個世界葡萄酒事業興旺起來。
2)新世界國家葡萄酒的發展
新世界國家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基本都是在十五、十六世紀才開始的。由於新世界國家最初都是歐洲各國的殖民地或是歐洲移民,所以,新世界國家在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方面是繼承於舊世界的技術。但是新世界葡萄酒國家打破了傳統的人工的方式,將工業化帶入葡萄酒的生產中。開始實行大規模、機械化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
新世界國家的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基本都經歷了悲慘蕭條的「禁酒期」。雖然各國的「禁酒期」不同,但對於葡萄酒行業的打擊幾乎都是毀滅性的。但在這之後,特別是經歷過根瘤蚜及嫁接技術的出現,不僅新世界葡萄酒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舊世界葡萄酒行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3)中國葡萄酒的發展
在漢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就帶回了葡萄和釀制葡萄酒的工匠,那時,中國就開始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釀造。但是由於戰爭、朝代更替等歷史原因,雖然葡萄栽培與葡萄酒釀造在唐代和元代時曾取得過比較輝煌的成績,但是,在近兩千年的時間里,中國的葡萄栽培與葡萄酒釀造歷史幾乎是空白的,直到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在煙台創辦了張裕。然而,由於戰亂,中國的葡萄酒行業依然沒有得到發展。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才開始有了比較好的發展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的環境,中國的葡萄酒行業也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我能找到的只有這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愉快!
C. 怎麼在國內直接操作、進口日本酒
這個很簡單,不用每次進貨都需要去國外的。
首先,你需要找到日本的供應商,通過郵件來往,溝通訂單問題。
確認訂單,通過付匯途徑,給國外付款。
讓國外准備單證資料(酒需要提供:衛生證、產地證、檢測報告、生產日期證明、外文標簽及翻譯件)
看你和國外簽訂的是什麼條款,是否需要安排日本的出口報關和海運,如果日本安排,則坐等目的港清關,如果需要,則找代理安排報關和海運。
目的港清關,提前准備好資料,提前做標簽備案,清關完畢,則送商檢做檢測,出國內衛生證,即可自由銷售。
以上均為個人操作經驗,作為參考,又不懂的,隨時聯系
D. 洋酒的發展史
龍舌蘭酒(TEQUILA) 龍舌蘭酒的製造原料是用生長在墨西哥的TEQUILANA WEBER植物,這種植物在墨西哥境內約有 400多種,但能被稱之為TEQUILA的釀酒最佳品種是藍色的龍舌蘭(BLUEAGAVE)。這是採收成長8年以上的 龍舌蘭植物,切其埋在土裡的球PINA,將球莖熬煮後再經發酵及蒸餾成酒。龍舌蘭酒在蒸餾後即裝瓶出售味道較嗆,而經木桶陳年過的金黃色龍舌蘭酒風味柔順且又不失其粗狼特色,非常受飲者喜愛.
伏特加酒(VODKA) 伏特加酒最早起源於蘇俄,其VODKA一詞即是從俄文VODA的字音所衍生的。伏特加酒主要製造 原料為馬鈴薯,玉米,或各種穀物所蒸餾而成的。世界上雖然有很能多國家在生產伏特加酒,但較受 好評的伏特加仍然來自獨聯體諸國。
利喬酒(LIQUEUR) 利喬酒LIQUEUR亦稱利口酒,因大多為濃稠甜膩,所以也可稱為香甜酒、 甜露酒 。其製造方法是採用釀制或蒸飲餾類原酒作為基酒,再添混必所需材料 而形成所添混物之特色的酒。利喬酒約可分為(果實)和(葯物)兩種類型, 前者如可可酒、櫻桃酒、咖啡酒等等。後者則屬飲療保健用途,且多為世傳獨門 秘方,很能 多以家族名稱命名,如蜂蜜酒、愛爾蘭迷霧、君度、金巴利、班尼 迪克汀,加里安奴等等。
朗姆酒(RUM) 朗姆酒起源於17世紀初的西印度群RUM字源自當地稱興歷為RUMBULLION。朗姆酒的製法是將甘蔗糖渣 或稱糖蜜即是生產蔗糖時的殘餘品,朗姆酒依儲藏年期長短分為兩種類型:淡朗姆酒為白朗姆酒,是直接將蒸餾好的酒調配裝瓶,而深黑色朗姆酒其朗姆酒蒸制出後需再經過橡木桶的儲放以令酒色更深,味道口感更醇,因而有甘庶白蘭地之美譽。但深色的朗姆酒並非都稱為DARK,亦有標示為GOLD即是儲藏年期較短而色澤 金黃的朗姆酒。
啤酒(BEER) 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蛇麻草(啤酒花又稱忽布HOPS)、澱粉(台灣啤酒使用 米)、水。大致 上來說發酵方法可分上酵和下酵,現在各國都採用下酵法,也就是發酵時,溫度較低,在發酵後期,酵母沉澱,所產生的啤酒呈淡金色,口味較重,富有蛇麻草的香味,例如日本的溫度較高,酵母不沉而上浮, 啤酒因攙入燒焦的麥芽,色澤較深,酒精含量較高,如英國的產品。
主要分類如下:
PORTOR:黑啤酒(波打酒)。STOUT:烈性啤酒。ALE:麥酒。酒精成分比LAGER強,比PORTOR弱。BEER:啤酒的總稱。在美國及日本的BEER指的是LAGER
BEER。 LAGER:淡味啤酒。 BOCK:烈性黑啤酒(多為德國產)。
威士忌酒(WHISKY) 前較受歡迎的威士忌酒約有下列五款: 愛爾蘭威士(IRISHWHISKY) 威士忌 酒的發源地,酒味含帶濃郁的大麥香味。 蘇格蘭威士SCOTCHWHISKY) :原料大 多為麥和各種穀物混合,但也有純粹採用麥芽釀制的。由於在制酒前 使用草炭熏過麥 芽,因此酒味里都帶有厚重的煙熏味為其特色。波旁威士忌( BOURBON WHISKY):是美國最具代表的威士忌酒類型,於肯德基州的波旁鎮所 生產,其釀酒原料需用51% 以上的玉米來混合麥或其他穀物。美國威士忌酒類 型中又有以黑麥為主要原料稱為 RYEWHISKY,麥和多種穀物混合的BLENDED WHISKY,以及在釀法上獨創一格的 TENNESSEESTRAIGHT,即田納西州以採用焦炭的楓木濾過後再裝於橡木桶內熟成的威士忌酒。加拿大威士忌(CANADIAN WHISKY):較其他威士忌酒輕 爽,芳香的特色來自於裸麥和玉米連續蒸餾後再經調混合而成。加拿大 於1920年開始大量生產威士忌酒。 日本威士忌(JAPANESE WHISKY): 款式很多,其酒味近似蘇格蘭威士忌酒 ,只是少了草熏味。日本威士忌 酒起源於公元1871年,明治4年是維新運動的成果之 一,而最早量產威 真正忌酒的廠商SUNTORY三多利即是最具代表的品牌。
葡萄酒(WINE) 葡萄酒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不起泡的葡萄酒度 平常人所說的 TABLEWINE即是指這一類型,即把葡萄壓榨為果汁再加上酵母來發酵, 使其葡萄中的糖分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然後把二氧化碳揮發掉 即 為WINE,酒精濃度9度-17度,分紅,白,玫瑰三種。 紅酒(RED W INE):把黑葡萄壓榨連同果皮一起來發醇,由於果皮所含色素會滲 入 酒中,故成為紅葡萄酒,但依其品種的不同而有紫紅色,鮮紅色, 淡 紅色等等。 白酒(WHITE
WINE):以白葡萄(黃、綠系)為主,如用 黑葡萄來做也可,去掉果柄、果皮再加以壓榨,取其果汁來做, 顏色有無色透明、青、淡 黃、琥珀、黃金色等等。 玫瑰色葡萄灑 (ROSE WINE):把紅葡萄連果皮一起拿來發酵, 發酵時再豎果皮, 或把紅,白混合發酵,或把已做好的白酒用紅葡萄皮來浸。 2、起泡的葡萄酒(SPARKLING WINE) 其製造方式和WINE大致相同 ,WPARKLING WINE是在 起泡沿未完全終止時即拿來裝瓶,使其在瓶 中發酵第二次,所以會朦朧 一些殘存的二氧化 碳,因此開瓶之後會劇 烈的起泡,其酒精濃度為9度-14度。只有在法國香檳區所產的才可 稱為香檳酒CHAMPAGNE。 3、強化性酒精葡萄酒(FORTIRIED WINE) 把壓榨後的果汁加酵母 等其 發酵時再添加白蘭地,使其停止發酵,如此可使葡萄的糖分保留 在酒中, 因此是含有甜味的葡萄酒,酒精濃度14度-24度。西班牙雪莉酒SHERRY最有名。 4、混合型葡萄酒-加香料(MIXED WINEAROMATIZED) 這種是把 WINE加上葯草,香料,色素等配合而成,例如義大利和法國所產的苦 艾酒(即威末酒VERMOUTH),即先把艾草,基納樹皮浸在酒里。
白蘭地酒(BRANDY) 雖然BRANDY白蘭地一詞可泛稱所有的水果蒸餾酒,但市面上所賣的白蘭地酒大多數是用葡萄蒸 餾成的。目前世界上有很能多地方生產白蘭地酒,但最負盛名 的兩大白蘭地酒產地干邑區(COGNAC) 和雅瑪邑區(ARMAGNAC)卻都位於法國的西南邊,因此法國可謂目前公認最優秀的白蘭地王國。白蘭地 酒(亦有稱作拔蘭地酒)的優劣、價格的高低大都依酒的儲藏長短而定,即是指酒水裝於橡木桶內 作長時間窖藏。以法國干邑區為例,其陳年等級可概分為三星級:最少需窖藏三年以上 V S O P級:需窖藏五年以上 NAPOLEON級:需窖藏六 年以上XO級:需窖藏七年以上甚至更久另外,還有些採用特別調配方式釀制或標榜有窖藏數十年的超齡白蘭地酒,這類白蘭地酒的年份是屬於 非制式的獨家紀念等級酒齡,例如人頭馬牌(REMYMARTIN)的路易十三(LOUISXIII)等級,或軒尼斯牌(HENNESSY)的天堂鳥PARADIS)等級等。
E. 中國百酒是從國外傳過來的嗎
相關故事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似乎儀狄乃制酒之始祖。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這里並無時代先後之分,似乎是講他們作的是不同的酒。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可以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
在幾千年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中國傳統酒呈段落性發展。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為頭一個段落。這個段落,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啟蒙期。用發酵的穀物來泡製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這個時期是原始社會的晚期,先民們無不把酒看作是一種含有極大魔力的飲料。
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歷時1800年,這一段落為我國傳統酒的成長期。在這個時期,由於有了火,出現了五穀六畜,加之酒麴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醴、酒等品種的產出,儀狄、杜康等釀酒大師的涌現,為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在這個時期,釀酒業得到很大發展,並且受到重視,官府設置了專門釀酒的機構,酒由官府控制。酒成為帝王及諸侯的享樂品,「肉林酒池」成為奴隸主生活的寫照。
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成熟期。在這一段落中,《齊民要術》、《酒法》等科技著作問世;新豐酒、蘭陵美酒等名優酒開始涌現;黃酒、果酒、葯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發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國傳統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代。酒之大興,是始自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主要是由於當時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亂紛爭,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不少失意者,文人墨客,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澆愁,狂飲無度,使酒業大興。到了魏晉,酒業更大興起來了,飲酒不但盛行於上層,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這一段落的漢唐盛世及歐、亞、非陸上貿易的興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滲透,為中國白酒的發明及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歷時84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提高期。其間由於西域的蒸餾器傳入我國,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起始創其法。」又有資料提出「燒酒始於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年)」。時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較高的蒸餾白酒。從此,這800多年來,白、黃、果、葡、葯五類酒競相發展,絢麗多彩,而中國白酒則欣欣深入生活,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飲料佳品。
F. 從國外進口紅酒要怎麼操作
紅酒進口注意事項,流程等大體如下:
一、進口紅酒企業應該具備的主體資質
中國企業要從事進口紅酒業務除了一般經營性企業所必需的工商、稅務等手續外,在注冊的營業范圍內還應包括酒類經營資格,具備進口酒類經營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還需要到相關部門辦理下列手續:到當地商務廳領取《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經過備案登記後才具備對外貿易資格。對外貿易經營者應憑加蓋備案登記印章《登記表》在30日內到當地海關、檢驗檢疫、外匯、稅務等部門辦理開展對外貿易業務所需要的手續。
二、挑選確定進口紅酒廠商和產品
挑選一款品質優良、包裝精美、價格合適、適銷對路的進口紅酒,對於進口紅酒經營企業的市場銷售和贏利非常關鍵。如何尋找和物色好一款酒呢?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特長、所經營的地域范圍、資金量和推廣能力,確定需要代理產品的種類、紅酒的價格檔次和年進貨量。
具體尋找廠商可以通過下列過程和方式進行:
1、 參加紅酒展覽會。目前,國內外有許多專業紅酒展覽會和產品推屆會,代理商可以通過這些會議,同時直接與許多廠商面對面的洽談,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比較品質、價格、包裝、供貨代理條件等等。
2、 網上瀏覽尋找。可以通過網上搜索和瀏覽國外的紅酒專業網站,通過郵件、電話和傳真,和紅酒廠商聯系。在取得一定的溝通後,選擇合適的產品要求廠商寄樣酒進行外觀直觀考察和對酒質進行品鑒。滿意後再進行價格、供貨條件的商務談判,最後簽約、辦理中文注冊商標等有關手續。
3、通過專業咨詢公司或國外駐華商務機構介紹,獲取希望在中國發展的外國酒商的信息。
三、進口紅酒的進口稅
進口瓶裝紅酒現行稅率(所徵收的稅項,以人民幣交納):
1、 關稅:14% (關稅:CIF ×14%);
2、 增值稅:17% (增值稅:(CIF+關稅額)×17%);
3、 消費稅:10% (消費稅:[(CIF +關稅額)/(1~10%)]×10%)。
四、辦理「中文注冊商標」
進口紅酒經營企業應到當地商品檢驗檢疫局領取表格,准備下列申報文件:
1、 企業營業執照;
2、 紅酒質量檢驗檢疫報告,企業需將所對應的進口紅酒樣酒由國家商檢總局檢驗並出具檢驗報告。
3、生產廠商《生產許可證》原印件及譯文(此證應為出產國當地的有關機構或組織出具);
4、生產廠商《衛生許可證》原印件及譯文(此證應為出產國當地的有關機構或組織出具);
5、生產廠商《紅酒生產工藝流程》原印件及譯文(只需要簡單的紅酒生產工藝流程說明示意,並加蓋企業印章或負責人簽署。);
6、 中文商標設計樣張。保留原正面標簽顯示的外文並在中文標簽上必須有對應譯文,且中文品名字體要大於外文品名字體。樣張必須是原樣大小,可以是彩色列印件。
以上資料齊備後,通過當地商檢局上報國家商檢局審核批准,發放「中文注冊商標批准書」,一款酒對應一個商標。如果一款酒再申請一個商標,紅酒的中文名稱不得相同。而如果申報的中文名稱已有重復的,需要另外起名。
五、進口紅酒的中文名稱的確定
1、 以紅品種名或廠商名命名的,以該紅或廠商的中文名命名;
2、 以產地命名的,以其中文譯名命名;
3、以品牌命名的,為了中外文發音的對應,一般以音譯漢字命名。
G. 為什麼強大的外國啤酒陸續進入中國
啤酒由小麥蛋黃和大麥麥芽製成,並加入啤酒花。糊化和液體糖化後,通過液體發酵完成。酒精的酒精含量低,含有二氧化碳,並且營養豐富。啤酒的特性令人耳目一新,因此在夏季,我們將看到來自中國的「國酒」白酒在淡季時基本撤出市場,街道和小巷充滿了啤酒的香氣!
美國的代表性啤酒是百威啤酒。由於其清爽的口感,贏得了許多中國人的認可。 1995年,他進入中國市場。 2018年,中國市場的銷售量排名前三!目前,中國人更喜歡提神啤酒。這種啤酒在美國,日本和其他市場也很受歡迎。因此,大多數國家啤酒都是在美國路線上服用的。美日。啤酒提神的啤酒甜度低,酒精度低,口味清淡,適合您所有可以飲用的飲料,但味道不足。
H. 啤酒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19世紀末,啤酒輸入中國。當時中國的啤酒業發展緩慢,分布不廣,產量不大。
1949年後,中國啤酒工業發展較快,並逐步擺脫了原料依賴進口的落後狀態。1979年產量達到510l,1986年產量達到4000l。中國的啤酒於1954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當時出口僅0.3l,到1980年已猛增到26l。
(8)外國的酒類產品是如何進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歷史來源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內的「藍色紀念碑」上,記錄了公元前3世紀巴比倫的蘇美爾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其實,啤酒的發明者是蘇美爾人。
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他們用大麥芽釀製成了原始的啤酒,不過那時的啤酒並沒有豐富的泡沫。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波斯一帶的閃米人學會了製作啤酒,而且他們還把製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獻給農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倫人中得到了普及,他們用啤酒來招待客人。那時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葯用價值,紛紛用啤酒製作葯物。
公元4世紀時,啤酒傳遍了整個北歐。啤酒種類開始變得豐富,其中英國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釀制而成的蜂蜜酒是比較有名的一種。英國出現的一種黑啤酒也非常有名,與現代的黑啤酒已經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