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用英文怎麼說
北京市(Běijīng Sh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天津市相連,其餘為河北省所環繞。以市區人口數相比,北京為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城市,同時也是中國陸空交通的總樞紐。北京已經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英文在美國有Peking,但中國只有首都叫北京,英文Beijing
B. 中國北京英語怎麼說
Beijing, China
是要問中國北京的翻譯呢,還是中國北京語法問題呢,我不知道,嗯,把翻譯留下把。
中國北京
1.beijing,china
2.beijing
3.beijing, china
4.beijing china
中國-北京
1.PEK
C. 中國北京用英文怎麼說
英文是:Beijing, China。注意在英語中,小地點在前,大地點在後,所以Beijing在China前。
解釋:
Beijing 英[beidʒiŋ] 美[ˈbeˈdʒɪŋ]
[詞典] 北京;
[例句]He stayed in Beijing for ten days.
他在北京待了10天。
China 英['tʃaɪnə] 美[ˈtʃaɪnə]
n. 中國; 瓷器;
[例句]Liaoning is one of China's provinces.
遼寧是中國的一個省份。
D. 」北京」用英語怎麼說
外文名稱:Beijing,舊稱Peking
Beijing
英['beɪ'dʒɪŋ];美[beɪ'dʒɪŋ]
n.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例: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例:I stop with my brother while I am in Beijing.
我去北京總是住在哥哥家裡。
(4)英文中國北京怎麼讀擴展閱讀
近義詞
1、Peking
n.北京
例:The roast Peking ck exuded a delicious aroma.
北京烤鴨散發出一股誘人的香味。
例:Have another piece of Peking ck.
再吃一塊兒北京烤鴨。
2、Peiping
n.北平
例:He stormed back to Peiping to meet again with Mao.
他火速返回北平面見毛澤東。
例:Those who are as poor as me could only enjoy the easeful life in Peiping.
象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點清福了。
E. 北京的英文怎麼寫
1.Peking2.Beijing
F. 中國的英文全稱是什麼怎麼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文全稱是「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式發音:[ðə ˈpiːplz rɪˈpʌblɪk ɒv ˈtʃaɪnə];美式發音:[ðə piːplz rɪˈpʌblɪk əv ˈtʃaɪnə]),簡稱PRC。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首都北京,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國號含義:
「中華」,即中國、華夏的意思;「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相對於敵人而言。在當代中國,凡是擁護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是人民的范圍,人民是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
「共和」一詞的英語republic來自於拉丁語respublica(意為人民的公共事務)。共和一般包含共同享有權力、共同治理的意思。
只是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共和的權力主體包含的范圍不同。現代意義上的共和,強調所有公民參與國家的法律制定,政策制定和執行,包括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比如公民表決、代議制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
G. 北京的英語怎麼說
外文名稱:Beijing,舊稱Peking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H. 北京英文怎麼讀
一,Beijing 就是漢語拼音
二,Peking ['pi:'kiŋ]北京的舊稱
I. 中國的首都是北京用英語怎麼說
Peking(讀音 : [piːˈkiŋ]、 [ˈpiˈkɪŋ])是北京的英文舊稱。其實,這里沿用的是以威妥瑪拼音為基礎創造的郵政式拼音,而非出於我們今天普遍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沒有標準的漢語拼音方案。古人常用的漢字注音方法有直音(同音字注音)和反切(取上字聲母及下字韻母和聲調)等等。後來,西方傳教士及外交家為了學習漢語、傳教和翻譯的需要,開始嘗試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1605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該書成為系統地用拉丁字母制訂漢語拼音方案的開端。後來法國傳教士金尼閣對其進行了修正,史稱「利金方案」。此後還出現了馬禮遜方案、薩默斯方案等。但影響最大的要數英國外交家、劍橋大學教授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在1859年出版的《尋津錄》和1867年出版的《語言自邇集》中創立的威妥瑪式拼音法。後來他的學生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對該方案進行了改良,因而又稱「威翟方案」。自清末至1958年,該方案一直是國際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影響巨大。它的最大特點是用送氣符號(『)表示送氣的聲母,其寫法與前單引號相同。
1906年春在上海舉行的「帝國郵電聯席會議」對中國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寫法進行統一和規范,以翟理斯所編《華英字典》(1892)中的拉丁字母拼寫法(即威翟方案)為依據並進行了調整。為了適應打電報的需要,會議決定不採用任何附加符號。這種拼音系統被稱為「郵政式拼音」,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後繼續使用,成為20世紀上半葉西方國家拼寫中國地名時最常用的系統。也就是說,郵政式拼音是在威妥瑪拼音基礎上進行修改的結果,但只用於地名的拼寫。
七十年代末,中國向聯合國提出了一項提案獲得了通過:要求國際上採用中國大陸的漢語拼音來表述中國的人名、地名,如北京就是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