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推動建立以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1、中國必須構建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伴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安全、文化關系網路越織越密,世界各國日益聯結成一個高度相互依存的整體。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必須立足我國文化傳統與發展實際,以全球的視野、高超的智慧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構建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發揮中國智慧構建良好大國關系,為推進偉大事業築牢基礎。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大國關系的互動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際體系的走向,影響各國發展。建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構建良好大國關系,是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一步推動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內在要求。
2、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理念
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於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系列重要論述,首先必須把握合作共贏這一核心理念。只有將維護人類共同利益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出發點,加強國際互動與協調合作,才能在增進共同利益中實現各國更好的發展。
這種關系是對話而不對抗的新型關系,要求在求同存異中擴大全球利益。在國際體系正發生革命性變革的新時期,各國空前的相互聯系、交流和依存程度,使沖突與對抗性關系的成本代價難以估量,和則兩利、斗則兩傷與求同存異、合作對話,越來越成為普遍共識與優先選擇。
順應這一潮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走對話而不對抗的國際交往新路,在處理中美、中歐、中日等系列國際關系中,超越我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模式等領域存在的差異,堅持以平等對話解決爭端、以相互協商化解分歧,不僅增進了共同利益,而且有效地維護了國際和平大局,擴大了全球利益。
(1)中國如何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擴展閱讀
在推動世界未來發展中貢獻大國智慧。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面對國際社會領域出現的各種新矛盾和新問題,中國實施務實外交,無論是開出加強政策溝通、推動改革創新、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四劑葯方」助力全球經濟治理。
提出強化政治投入、強化國家責任、強化國際合作、強化核安全文化「四項措施」打造國際核安全體系,還是倡導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四點原則」建設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等等,都全方位地為維護國際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了更加科學合理的選擇方案。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全球持續發展,需要進入新時代的中國著眼未來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在繼續貢獻中國智慧、全面提供中國方案的實踐中,不斷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㈡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什麼
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中國外交在21世紀的地位、角色和戰略內涵,進行了准確、清晰、科學的定位。明確指出:「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2)中國如何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擴展閱讀: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要從五個方面著力。
一是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二是在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三是在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四是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五是在生態環境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參考資料:人民網-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㈢ 2.新的征程上,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著力點有哪些
1、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當今新型國際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
2、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國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
3、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新型國際,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
4、積極實施「一帶一路」戰略。
㈣ 5、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主要需要做到哪幾點
(1)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2)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同。
(3)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積極參與全國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4)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加強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
法規
㈤ 如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
中共十九大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需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奮發有為:
1、拓展全球夥伴關系網路,加強新型國際關系構建的共同力量建設;
2、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加強新型國際關系的知行合一;
3、提升中國戰略能力,發揮中國在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中的引領作用;
4、與中國現有對外政策緊密結合,夯實新型國際關系構建的內聚力;
5、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營造有利環境。
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不可能靠中國一家來實現,而是需要和全世界多數國家共同努力。構建全球夥伴關系網路有利於凝聚各國在構建新型國家關系方面的共識,在雙邊、多邊、地區等合作中落實好新型國際關系的理念,促進新型國際關系的逐步落實。
全球性問題的日益增多使得加強全球治理日益緊迫。當前的全球治理面臨著制度失靈、民主赤字等諸多問題,給新型國際關系的構建帶來了困難,也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必須突破的領域。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在全球治理中實現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和合作共贏,需要在制度設計中體現程序公平,在治理落實中追求分配公平。
實力增強使得中國有更多的資源來推動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但如何發揮中國的資源優勢還需更好的理念和方案,這也就要求中國的戰略能力必須有所提升,促進中國實力向國際影響力更加有效地轉化。戰略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制度和人才建設。
近年來,中國對外政策在理念和實踐方面銳意創新。新型國際關系的實踐需要與中國近年來的重大對外政策舉措緊密結合。「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都是近年來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舉措,也是體現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典範。「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其中共商、共建體現了相互尊重的理念,而共享則體現了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理念。
新型國際關系的開枝散葉依賴於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中國在理念與行動方面都有所作為。在安全理念方面,中國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提出了對恐怖主義進行「標本兼治」,對朝核問題要「雙軌並進」等方案。中國也不斷參與朝核問題、伊核問題、敘利亞問題等全球熱點問題的解決,發揮中國的大國責任,不斷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5)中國如何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擴展閱讀:
新型國際關系的理念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基於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和中國外交長期實踐等的共同結晶。
相互尊重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不同制度、宗教、文明一視同仁。這不僅深刻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推崇「仁者愛人」,主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睿智理念,也是中國外交一貫堅持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發揚光大;
新型國際關系強調反對「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主張維護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正當合法權益。中國歷來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主張強弱守望相助、貧富共同發展。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中國還不斷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權益,推動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制度和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話語權從程序公平走向分配公平,真正實現公平正義。
當今世界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公共性問題,單憑某個國家的能力已遠遠不夠,唯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解決。新型國際關系呼籲超越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倡導共謀發展、互利互惠的新思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主張以合作共贏的理念來看待國際合作,無論是在經貿合作還是環境合作中,中國都倡導以非零和博弈視角來促進國際合作。
㈥ 如何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毛概
1、把握思想文化交流交融頻繁的機遇,引導全球治理話語體系的轉換。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首先要求打破發達國家的「一言堂」模式,重構全球治理話語體系。
2、把握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的機遇,適時推動全球治理主體的變革。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與作用不斷提升。
3、把握國際關系領域多向性拓展機遇,完善深化全球治理的制度體系。
4、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凸顯機遇,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機制創新。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應當抓住日益凸顯的機遇,打破原有的由發達國家主導全球治理的決策機制,支持擴大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6)中國如何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擴展閱讀:
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是對話而不對抗的新型關系,要求在求同存異中擴大全球利益。在國際體系正發生革命性變革的新時期,各國空前的相互聯系、交流和依存程度,使沖突與對抗性關系的成本代價難以估量,和則兩利、斗則兩傷與求同存異、合作對話,越來越成為普遍共識與優先選擇。
堅持以平等對話解決爭端、以相互協商化解分歧,不僅增進了共同利益,而且有效地維護了國際和平大局,擴大了全球利益。
㈦ 如何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發揮中國智慧構建良好大國關系,為推進偉大事業築牢基礎。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大國關系的互動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際體系的走向,影響各國發展。
建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構建良好大國關系,是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一步推動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歷史思維和著眼未來發展的遠見卓識,堅持和平發展理念,提出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將我國大國外交帶入了一個新境界。
(7)中國如何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擴展閱讀:
伴隨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安全、文化關系網路越織越密,世界各國日益聯結成一個高度相互依存的整體。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設良好的內外環境,必須立足我國文化傳統與發展實際,以全球的視野、高超的智慧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構建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㈧ 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按照什麼是關鍵
法律分析: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要按照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系。新型大國關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合作夥伴關系為核心特徵的大國關系,是崛起國和既成大國之間處理沖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第三條 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㈨ 堅持什麼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
新型國際關系意味著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堅持開放、不搞封閉。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人類是命運與共的整體,必須通過加強團結來應對系列全球性問題的挑戰。
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
「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理念,中國堅持這一理念,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與世界各國共同推進人類文明進步。
相互尊重是國際交往禮儀。中華文明有相互尊重、禮尚往來的美德。在國家間交往中,堅持相互尊重的原則就是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應該承載不同形態的文明,必須兼容走向現代化的多樣道路。
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外部軍事干涉和所謂的民主改造貽害無窮。新型國際關系倡導世界各國遵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交往禮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中國從不輸出意識形態,從不幹涉別國內政,從不謀求改變任何國家的制度,也絕不接受任何國家干涉中國內政,不接受任何對中國的無端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