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辛亥革命的簡介,100字左右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如何概括中國辛亥革命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的背景:
1911年,清朝的統治已經走到了最後時刻,同年夏天,湘、鄂、粵等省相繼爆發聲勢浩大的保路運動,9月25日,榮縣宣布脫離清廷統治而獨立。
榮縣也就此成為了清末全國首個正式脫離清廷統治的地區。這件事也把本就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推向了更高潮。1911年10月10日,著名的武昌起義爆發。
革命黨人迅速攻佔了漢陽、漢口等地,武漢三大重鎮全部拿下後,湖北軍政府正式成立,黎元洪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徹底點燃了全國的反清號角。
兩個月不到,就有十五個省份宣布脫離清政府統治。此時的清廷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皇帝尚幼無力執政,而皇太後也無力統領朝局,於是他們便商議與南方的革命黨人進行和談。
此時清廷僅只能控制直隸、河南、甘肅等五省,勢力嚴重消弱,早已沒有了與革命黨人叫板的資格。1912年1月1日,經眾人推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但此時全國形勢依舊不明朗,包括薑桂題在內的十五名清朝大將宣布誓死反對中華民國,他們將各親王大臣在國外存額全部取出供給軍隊,表示要守衛大清。
這時候,辛亥革命中無比重要的一個人物袁世凱發揮了他的作用,他在養心殿的東暖閣向隆裕太後詳細述說了他國反皇權革命成功後皇室所遭受的瘋狂屠殺。
他表示若皇帝願意自己退位即可避免屠殺。1月20日,南京臨時政府向清廷提交了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孫中山表示為了共和,一切皆可讓,盡管戴澤、溥偉等親王仍舊竭力反對退位。
但此時民國政府明確表示若退位滿族仍可享受國家優待,終於在1912年2月2日,清廷召開了歷史上最後一次御前會議,會議宣布清帝正式退位,以待革命黨人對皇室的優待。
1912年2月12日清朝歷史上最後一次朝見儀式在養心殿舉行,直到此時仍有人想要阻止宣統帝退位,隆裕太後最後力排眾議在遜位詔書上蓋印,存在了176年的清帝國就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辛亥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盡管後來袁世凱等人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但並不能否定這場偉大運動為中國帶來的改變。
㈡ 如何概括辛亥革命的全貌
全國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的省就有十四個。北方未獨立各省,有的地方清王朝統治較強,如直隸、山東、河南;有的遠在邊陲,革命黨勢力較弱,如新疆、奉天。那些省份也不平靜,革命黨仍然組織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武昌起義和各省響應的局面是同盟會長期以來積蓄力量、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清政府嚴酷統治下,同盟會選擇了武裝起義的方針,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大批同盟會員在各省區深入新軍,聯絡會黨,建立分支機構,積極為武裝起義准備條件。已獨立的省中,九個省是革命黨人在省會發動武裝起義實現獨立的;江蘇、廣西、安徽、廣東、四川五省採取了「和平獨立」的形式,這是由於全國已處於革命高潮之中,當地武裝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或接近成熟,立憲派和清朝官僚不得不轉變態度,從權應變。所有這些,構成了辛亥革命的全貌。
㈢ 簡述辛亥革命
簡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㈣ 辛亥革命(簡單地解釋)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