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大多白人討厭黑人
是因為黑人沒有自己的文明,長期停留在原始社會。皮膚不好看,和大多數人認為黑色是代表恐怖的。
❷ 自幾年起黑人被歧視
根據在非洲聽一些老人們所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去非洲公乾的中國人對黑人就有看法,但是在當時的社會形勢下,誰也不敢說什麼,以免破壞團結。
從二十一世紀開始,中非交流密切之後,大量的國人去非洲做生意,大批的黑人到中國來,黑人的種種行為也就為國人所知,被歧視也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說,自從和黑人打交道之後,這種情況就有了。
❸ 逆向種族歧視的定義
有兩種情況:
1、一般來說種族歧視是自己歧視別人,所以照這個邏輯,逆向種族歧視就是認為別人應該歧視自己,自己有原罪活該被歧視。
2、一般來說目前的情況是白人歧視黑人,所以照這個邏輯,逆向種族歧視的典型例子是黑人歧視白人,其邏輯是「一個黑人居然膽敢歧視白人?真是大逆不道!」
(關於2的補充,我在這里先聲明我是友軍不要打我!)
2補充、同理,現在的普遍情況明明是黑人歧視黃種人,結果居然有一群人問「為什麼中國人歧視黑人」?exm?擱這兒誰歧視誰呢,別人不歧視你已經是開恩了,你居然膽敢去歧視別人?
(結尾繼續聲明自己是友軍,別打我,自己人!)
結尾表明態度,一切種族歧視都是不可取的,逆向種族歧視同理。希望我們能生活在一個真正平等的世界。
❹ 為什麼大眾普遍對黑人留學生印象不好
在我們中國很多人都不能夠接受黑人的,黑人留學生也是中國人不是那麼愛接受。不喜歡接受黑人是有幾個原因的。
第五,對黑人印象不好的一個原因也是他們非常的不注重個人衛生,他們可以說是艾滋病的高發群體。很多的人想到艾滋病就會想到黑人,因此很多的人都不喜歡黑人,也有這個原因。
以上的幾點都是我們對黑人印象不好的幾個因素,可能我們對黑人的傳統文化影響,以及他們的日常作息以及行事風格,就讓我們對黑人的印象超級不好。
❺ 中國人有多討厭非洲人
不是 只是由於黑人的社會地位變高,但在一些國家還有人歧視他們,所以他們都來中國這個包容的大國定居,旅遊。而且中國一直幫助非洲國家,從南海仲裁案里就看出,基本上大半個非洲都支持中國,所以中國對黑人關注度很高。「入侵」只是指對黑人關注度和黑人在中國的人數多了而已。
❻ 種族歧視的由來
美國種族歧視面面觀�
�
不能只看民族寬容和表面融洽的一面
美國人喜歡自豪地說,美國是個「民族大熔爐」。這不能說是自吹自擂,因為確有事實根據。美國是世界上三大移民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之一,每年都有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合法或非法的新移民進入。美國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很多,不論哪個民族的新移民,只要身強力壯,不怕吃苦,努力拚搏,都能在美國生存下去。如果有專長,還會找到發展機會。不過近兩年美國經濟衰退,而中國發展勢頭強勁,美國發展的機會不如中國多了。
�美國有許多法律規定,嚴格禁止種族歧視。比如,房主出租房子如果拒絕有色人種,房客可以到法院控告;公司商號、餐館、旅店、公共娛樂場所,如果歧視不同膚色顧客,都將受法律制裁,包括罰款、賠禮道歉、糾正錯誤等等。對於公開散布種族歧視言論,美國公眾是不能容忍的。最近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換了人,原因是前任領袖洛特,在慶祝老參議員瑟蒙德百歲生日聚會上說:「如果瑟蒙德1948年大選時出任總統,美國現在的情況會更好。」瑟蒙德是一個種族主義者,當年競選的惟一政綱是堅持實行種族隔離政策。洛特贊揚瑟蒙德,等於贊揚種族隔離政策,這就激怒了美國廣大民眾,抨擊譴責之聲四起。布希總統和共和黨領袖們看到勢頭不妙,擔心發展下去將影響下一屆總統和國會議員的大選,便對洛特施加壓力,迫其辭職下台。
�筆者在紐約生活,天天同各種族裔的人們打頭碰臉。我的鄰居,黃、白、黑、棕色人都有,大家相安無事,和睦相處。經常接觸的郵局、移民局、國稅局、社會安全局等機關,職員中有色人種竟然比白人還多(因為美國政府機關的一般小職員,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有色人種視為「美差」;但是,工資水平比私人公司低,升遷機會也少,所以白人並不太喜歡)。
�從上述種種,可以說美國是一個民族寬容、民族和睦的國家,種族歧視從表面上講,並非十分嚴重。這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馬丁·路德·金發動民權運動以前的情況,確有不同。�隱形種族歧視依然嚴重,並且根深蒂固
�白人至上主義在某些美國人中十分頑固。總部設在亞拉巴馬州的「南方貧窮法律中心」經過長期跟蹤調查發現,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共有537個種族仇恨集團(三K黨之類),其中絕大多數是仇恨黑人的白人極端組織。此外,內心看不起有色人種,但沒有激烈行動的,數量相當不少,例如在我的鄰居中,就有一位白人老頭,只同白人鄰居有說有笑,從不理睬有色人種的鄰居。�
美國的隱形種族歧視多種多樣。華人經常遇到的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政治有色鏡」。某些美國人對有色人種的政治可信度總是抱懷疑態度,特別是對華人。它們認為從中國大陸來美國的人,原來生活在「共產國家」,政治上「靠不住」。讀者可能還記得1999年轟動世界的「李文和事件」。李文和是出生於台灣的科學家,在美國洛薩拉莫斯實驗室(核武器科學研究機構)工作,只因為他是黑頭發黃皮膚的華人,便懷疑他是「北京間諜」,將他逮捕入獄,戴上手銬腳鐐,長期審訊監禁。最後查不出證據,為了維護美國司法當局的面子,扣上「私自下載機密資料」的「罪名」,判以輕罪,罰款釋放。在那一陣子,美國國會議員考克斯發表了臭名遠揚的「考克斯報告」,誣蔑中國非法盜竊美國的國防機密,胡說什麼美國數千家華人開的公司都在為中國「收集情報」。有一家主流媒體也為虎作倀,推波助瀾,誣蔑中國廣大留學生負有為中國「收集情報」的使命,等等。事實勝於雄辯,「考克斯報告」在事實面前破產,考克斯本人也落選,未能連任。那家憑空造謠的美國主流媒體,經過美國華人的批評譴責,也不得不承認錯誤,賠禮道歉。現在中美關系好轉,對華裔的政治歧視也減輕一些,但是「9·11事件」以來,對阿拉伯族裔的政治歧視又與日俱增。�
第二種「無形天花板」。在美國,有色人種升職比白人困難得多,重要職務和高級職務由有色人種擔任的比例很低。當然不是沒有,例如,布希團隊中,國務卿鮑威爾和國家安全顧問賴斯都是黑皮膚。這幾位鳳毛麟角的人物,就成了美國證明自己沒有種族歧視的「證據」。但是,美國各級政府和各界領袖人物絕大多數是白人,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大權,都掌握在白人手裡,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1997年,美國發生了聞名的「李亮疇事件」。李亮疇是著名的人權律師,為人公正,又很能幹。柯林頓總統提名李擔任司法部主管民權事務的助理司法部長,但是美國國會就是不通過,理由是他支持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的「平權法」。柯林頓無奈,就利用國會休會期,任命李擔任臨時「副助理部長」(這個職務不需國會通過),但是國會復會後,還是拒絕任命李作「助理部長」。華人要想擔任要職,有三條途徑:一是華人自己創業,開公司,任命自己;二是進入技術、教育和學術領域,這些領域主要靠學問和真本事,種族歧視相對較輕;三是積極參政,競選民選官職,用選票說話,沖破種族歧視。�
第三種,校園種族歧視。美國校園暴力是舉世聞名的,殊不知校園種族歧視也很嚴重。華人新移民的孩子,在校園里幾乎沒有不被欺侮過的。原因有:華人小孩個頭小,體力弱,容易受欺侮;華人家庭自幼教育孩子謙虛忍讓,聽話、守規矩,不屬於「好勇鬥狠」的類型;華人學生品學兼優的不少,他們常常得到老師當眾表揚,因而被「嫉恨」。在校園里,歧視華人孩子的不僅是白人孩子,也包括同屬於少數族裔的黑人孩子和西語裔孩子。孩子們的思想是受家長影響的,校園種族歧視反映美國社會種族歧視思想相當廣泛,根深蒂固。�
紐約拉斐逸高中最近連續發生幾起歧視華人學生的事件。11月21日,一名華生在校內被搶劫,歹徒學生用小刀威脅他。一個星期後,又一名華生在餐廳被其他族裔學生毆打。12月初,華生鄭小果被六名非裔學生圍起來拳打腳踢,遍體鱗傷。鄭小果是來自香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今年各門功課平均96.86分,被選為在畢業典禮上發言的學生代表。他被群毆沒有任何理由,就是因為各方面表現太好了,有些頑劣學生「氣不忿」。這所學校,校風如此惡劣,有兩大原因:一是社區社會環境太壞;二是學校領導對歪風邪氣容忍,主要領導人存在種族歧視思想。華生們反映,受了欺侮,向校方申訴,毫無用處,經常不問是非,「各打五十大板」了事。去年,該校領導莫名其妙地命令幾名最優秀的華生「提前畢業」,今年又命令一位優秀華生「提前畢業」,公開的理由是這些學生已修夠學分,而了解內情的人透露,是因為該校畢業率太低,令幾個華生提前畢業是為了湊畢業率。�
第四種,警察和司法部門執法中的種族偏見。美國某些警察對少數族裔存在種族偏見,執法時對白人寬,對少數族裔嚴,有時毫無根據亂開罰單,胡亂使用暴力。華人和黑人相比,有兩點差異:美國黑人說英語,同美國警察之間不存在語言溝通的障礙;華人一般說來存在膽小怕事的弱點,遇到問題容易退縮,不敢據理力爭。所以,有時華人遭到的警察不合理暴力比黑人還嚴重。1995年紐約發生了黃永新命案。黃是十七歲的學生,同幾個亞裔學生在布魯克林羊頭灣地區的街頭玩耍,有人向警察舉報,說他們握有手槍(實際是有的學生拿著玩具槍),警察不問青紅皂白前來拘捕,並開槍把黃永新打死。行凶的警察說,是因為黃永新「拒捕」,妨礙「執行公務」,在互相拉扯中,他失手把黃打死的。驗屍結果,子彈是從黃的左耳後方射進去的,明顯是黃在逃跑,而警察從背後開槍。這個驗屍結果,同當時逃跑的其他亞裔學生說法一致。但是,法官和陪審團只採信警察的說法,判行凶警察「刑事過失」,不予提起公訴。黃永新全家和華人社團為此進行了長期抗爭,毫無結果,至今沒有討回公道。像這樣的屈死冤案,黃永新並不是惟一的。
�大多數黑人處在美國社會最底層,「永世翻不了身」�
在美國,黑人是各族裔中處境最不好的。貧窮率、失業率和犯罪率都是黑人最高。據統計,黑人的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以上;黑人佔美國總人口的12%,但在監獄中,黑人罪犯卻佔47%。一位民權領袖作過統計,在成年黑人男子中,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或者正在坐牢。為什麼情況如此觸目驚心?�
一、在各族裔中,黑人收入水平最低。據2000年統計,美國黑人的年平均收入只相當白人的62.9%。「窮」是許多問題的根源:住不起好社區,而住在貧民區,不但生活居住條件差,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也差;收入低,不僅物質生活好不了,精神生活也粗俗低下;收入低,影響對子女進行教育的能力(財力和家長用於教育子女的精力),等等。�
二、在各族裔中,黑人是教育和文化水平最低的。在美國,按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比例多少排隊,亞裔第一,歐裔第二(兩者相差不大),西班牙語裔第三,非洲裔第四。接受教育少,科學文化水平低,能力就差,找不到好的工作,收入自然低,也就窮;而家庭窮了,子女教育就差。於是,貧窮和缺乏教育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還需要補充一下,黑人文化傳統使他們不重視子女教育,對孩子經常是放任他們自然成長;同時,因為窮,申請社會安全補助的家庭也多,助長他們多生孩子(多一個孩子多一份補助),遇事向政府伸手,孩子和大人在艱苦奮斗、努力拚搏等方面,不如西語裔,更不如亞裔。
�三、黑人青少年不好好上學,在街頭游盪的比例,遠高於其他族裔。這是家庭貧困,不重視子女教育和管束的必然結果。
�四、貧民社區環境不好,加上街頭游盪的青少年多,社會秩序和治安狀況差。黑人貧民聚集的地區,大多是酗酒、賣淫、販賣毒品,以及偷竊、搶劫和嚴重刑事犯罪猖狂的地區。美國的大城市都有這樣的貧民區,其中居民以黑人為主,其次是西語裔及其他少數族裔。在這樣地區生活的人,大多數世世代代窮下去,「永世難翻身」。也有少數人經過奮斗,接受了大學以上的教育,或者靠黑人天賦的體育音樂才能,「出了頭」。一旦出了頭,富裕起來了,也就不再在貧民區居住,搬到好社區去了。貧民區還是老樣子。�
怎樣才能徹底改造貧民區?怎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黑人及其他少數族裔不平等的地位和狀況,這是美國社會根本性的大問題。但是,這個大問題,還沒有提到美國政府和政黨的議事日程上來,當然也就看不到解決的希望。
有一位中國藝術家想到美國去,許多先他到美國的中國藝術家同仁便勸告他說,如果你是想要到美國來發展自己的藝術,請打消妄想;如果是其它因素,我們歡迎你快來。他卻偏偏緊抱著為藝術的想法來到了美國,讓他很快感觸到了「先行者」們的勸告十分有理,他也略略有了退意。有一次,他結識了美國的一位同行,是一所大學的美術教授。該教授看了他的一些作品後覺得很好,便力勸他留在美國發展。他說出了他的擔心:美國有種族歧視呀。教授笑道:歧視可能會有一點,但是,只要你的作品好,有潛力,就決不會有問題。不久,教授介紹一位著名的畫廊經理給他認識,那人看了他的作品後立即拍板:將展覽主廳騰一間展出他的一個系列作品。他便提出他自己最喜愛的系列作品是另一個,意思是換一換。經理卻道:那就再給你一間同時展出!這令他和同來的教授都目瞪口呆。教授對他說:這家畫廊非常挑剔,我們大學的著名教授也只多在這里的附設廳佔用過一整間展出作品,看來你是特別投了經理的緣了!那位中國藝術家便是後來獲得美國藝術最高獎麥克阿瑟獎的徐冰。
從這件事上我感覺到,美國的種族歧視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稍加留意,我們不難發現,美國一直是世界各國的人們最嚮往的留學或移民的目的地,且抵達者大都千方百計要留下來,這除了經濟原因外,至少說明它的種族歧視並不比其它發達國家嚴重。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因為我們知道,美國廢除(種族)奴隸制的時間並不很長,能夠走到今天這樣的局面實屬不易。
那麼,美國何以能走到今天這樣較為昌明的局面的呢?我以為,除了政治因素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美國,只要你是生意人,你就面臨著平等的競爭。你想要在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或者能夠生存下去,一句話,能夠較別人更好的贏利,你就不得不忽視種族差別。你不能因為某項專利技術的持有人是黑人或其他少數民族的人而拒絕採用。否則,你很快會因競爭失敗而破產。這也就是世界各國的一流人才很容易在美國立足的原因所在。反之,你一無所長,甚至你的成為美國公民只會增加美國的負擔或者「搶」去最容易做的工作,那麼,種族歧視便不可避免的會發生。
在現今的美國,依我看,市場歧視還大大超過種族歧視呢。
❼ 請從歷史根源分析為什麼黑人要受歧視
因為非洲總體上農業不發達,所以非洲部落都沒有什麼像樣的農耕文明,大部分都是漁獵經濟。看歷史的發展可以知道,漁獵文明是一個相對低等的文明,限制了部落的人口聚集,從而影響了文化的發展,以至於歐洲人殖民非洲的時候非洲的文化程度和中國的原始社會差不多。現在中國人有一個普遍的認識,就是沒文化叫人看不起,非洲人的情況正是如此。
由於文化差距太大,加上歐洲殖民者的瘋狂奴役,所以非洲人走上世界舞台時的地位就是奴隸。以這么低的身份亮相,受歧視是必然的,就如同中國古代的門閥觀念一樣,出身好壞是一個人社會地位的一個指標。沒有一個好出身就不可能有好的社會地位。
❽ 中國人的種族歧視:為什麼我們錯了
在美國待久了,政治正確 的概念不知不覺就植入了我的理念。有一次和幾個中國朋友聊天,有人說了句 那個城市還行,只是黑人太多了,我暗自心驚。在我印象中,在美國說這種話就像在中國說 那地方不好,農民工太多了 一樣,是會被千夫所指的。可是好像在美國的中國人很多並沒有什麼敏感性,隨處都可以聽到這樣 政治不正確 的論調,我在認識的人里就聽見過很多次。相反的,我從來沒有聽過白人說這樣的話。
剛開始的時候我總是憤然:同樣是有色人種,為什麼這樣看不起別人?難道只是因為說著別人不懂的語言,就可以口無遮攔?尤其是咱們動不動就說誰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卻從來不考慮自己說話是不是傷害了別人的感情,這不是虛偽是什麼。可是反過來一想,黑人聚居地犯罪率高、人均收入和教育水平低的確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我認識的這些政治不正確的中國人是哪裡政治不正確了?
當我的同胞們說出 那個城市還行,只是黑人太多了 之類的話的時候,假定了黑人的存在會導致城市差(通常是治安差)。其實學過統計學的都知道,兩組數據的關聯性並不能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比如有人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經常吃冷凍食品的兒童智商低於吃正常烹調的食物的兒童,但這並不能證明冷凍食品會降低兒童的智商。小孩子經常吃冷凍食品,很可能是因為父母的責任感不夠,而不夠盡責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遠遠落後於盡責的父母,這有可能才是導致智商差異的原因。同樣的邏輯,黑人人口密集的地區的高犯罪高並不是 黑人-犯罪 這個因果鏈的證據,而是這些地區教育水平低下等很多原因造成的。如果一個白人小孩被一個黑人社區的家庭收養,他長大後犯罪的概率並不比在那裡長大的黑人小孩要低。追根溯源,造成今天這種狀況的原因還得回到種族隔離的時代。那些年代黑人享有的機會遠遠少於白人,也就是說他們一開始就被打到了社會的底層。盡管後來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並且很多政策都對黑人傾斜,但是歷史造成的不平衡不是短時間可以扭轉過來的。
於是又想到一個問題,同是有色人種,為什麼亞洲人不像黑人一樣被人跟犯罪聯想在一起?要知道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在美國歷史上的境遇並沒有比黑人好太多。美國最初的中國移民,是被當 豬仔 賣過過來修建鐵路的勞工,他們的遭遇跟奴隸相差不遠。如果翻看五十年前的報紙,在漫畫裡面的中國人形象都是留著辮子,穿著臟兮兮的長衫,一口濃重的古怪口音。而今天,亞裔在美國的形象卻是成功者。一個例子是只有美國人口5%的亞裔人口在美國頂尖高校學生中所佔的比例:哈佛學生有18%是亞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亞裔比例更是達到了42%。而黑人在大學生中的比例卻遠低於總人口中的比例。
一個被很多人接受的看法是,造成黑人今天社會地位和成就偏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1986年通過的反葯品濫用法案 (Anti-Drug Abuse Act)。這要從 crack cocaine,也就是人們常說的 crack 說起。crack cocaine 被翻譯成 強效純可卡因,其實是一種誤讀。最初 crack 被發明,是因為純的可卡因粉吸食後的快感持續的時間很短,很多人嘗試改進可卡因的配方來延長吸食後葯效持續的時間。有人將純可卡因粉和蘇打粉一起放在乙醇里煮,液體蒸發完全以後形成的晶體就是 crack。盡管crack沒能延長純可卡因的葯效,卻因為價格低並且效果與可卡因粉差別不大而在低收入人群中大受歡迎,尤其是黑人。美國政府錯誤地認為 crack 比純可卡因粉葯效強(這大概是強效純可卡因這個翻譯的由來吧),從而通過了反葯品濫用法案,其中一項是規定販賣一定量 crack 的判罰與100倍數量的純可卡因粉相同。也就是說,如果販賣5克 crack 被判刑5年的話,販賣500克純可卡因的判刑也是5年。因為買賣 crack 的多數是黑人,而買賣純可卡因的多數是白人和拉丁美裔,反葯品濫用法案其實是嚴重地種族歧視。這個法案造成了大量黑人被投進監獄,那一代黑人中很多人本該上大學、照顧下一代的時候,卻在監獄里。所以,廢除種族隔離政策之後社會地位開始有希望攀升的黑人群體,在反葯品濫用法案之後又重新處於了
❾ 英國《衛報》:為什麼中國人歧視混血兒
[英國《衛報》網站2015年5月10日報道]
民族團結一直是粉飾民族穩定問題的說辭。然而,兩個年輕的中國人卻引發了一場罕見的爭論。
今年年初,杭州男青年丁慧入選中國國家排球隊。8月,20歲的上海姑娘婁婧在選秀節目中殺入30強。這兩件事都沒有特別值得關注之處,這兩個年輕人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同屬中國為數不多的混血兒群體,父親都是黑人。他們成為引人關注的焦點使中國陷入了一場不愉快的甚至常常招人反感的辯論,辯論的主題是,中國人該如何定義。
婁婧是由單身母親帶大的,父親是非洲裔美國人,不知什麼原因離開了中國。網上對她母親的粗魯謾罵反映出一種深深的偏見。這些對於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來說並不意外,然而,多年來,中國官方總是強調與包括非洲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從而掩飾了這種偏見。
當今中國受到一種新現象的威脅,那就是外來移民。例如,在婁靖的家鄉上海,過去10年中每年至少有3000對異國男女結為夫妻。而在廣州,據當地媒體報道,居住在當地所謂「巧克力城」中的非洲人多達10萬人。
如果中國繼續沿著這一趨勢發展下去,將會出現越來越多像婁靖和丁慧這樣的中國人,這些人的外貌和個人經歷將會使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得不面對身份認同不確定這一難題。
演員淺野長英,中日混血, 從被嫌棄到受尊重 ,他同樣經歷了難以理解的歧視和偏見。淺野長英 中文名耿長軍,男,1979年8月22出生,曾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投身演藝界,可是中日混血兒要在內地發展談何容易,經歷過挫折、灰心、放棄,最終還是回到演藝行業,由演一個小角色中認清自己,憑電影《南京!南京!》中一個小角色(飾演日本兵東口)突圍而出,之後出演《順溜》中的阪田少佐,雖然離大紅大紫尚遠,但找到了方向,見到曙光,那離好日子不遠了吧。
要在中國人的演藝圈立足不容易,「絕對是很艱苦!剛畢業後無人理,有時因中日混血身份被嫌棄,投資方擔心影片被反日民眾抵制,使他失去很多機會,令人很灰心。這個行業就是充滿選擇性,有那麼多人在等機會。灰心之餘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行業,有一段日子半放棄狀態了,大陸人才眾多,要爭取機會也不容易,要成功立足更不容易,何況是個中日混血兒,會有受排斥歧視,很難避免,文化差異出現理解錯誤。
作為中日混血兒,在華語片世界,接拍角色或有限制。 盡管困擾重重,淺野長英仍然堅信自己的努力。
中國並非一個移民國家,中國的民族多樣性源自領土的擴大而不是外來移民。在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國家,誰才是真正的中國人並非輕易就能作答。
在一個認為自己是單一文化社會的國家裡,人種偏見肯定是一項重要因素。但是,隨著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結束了100多年的政治和社會動盪,並且開始在21世紀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對人種的矛盾情緒反映出現代中國在身份認同上一些尚未解決的深刻問題。
❿ 如何看待網路上出現很多的對黑人的歧視現象
我不是100%肯定的,但這可以歸因於西方人認為的美的標准。這也可以歸因於西方媒體如何以非常消極的方式描繪黑人(好萊塢電影經常對黑人負面描繪,男人經常被描繪成暴徒、罪犯、毒販、暴力,而女人則被描繪為狂暴、庸俗、侵略性等)在電影中,白人經常被描繪成英雄,而黑人經常被描繪為無能。而且,西方世界的美麗標準是藍色的眼睛和金色的頭發。
大多數人都是跟風者,缺乏主見性,所以他們從媒體得知的一切,然後在意識里形成固有看法。如果媒體以一種友好的方式描繪黑人,那麼人們往往會認為胡說八道。大多數美國黑人並不是媒體描繪的負面形象。隨著美國黑人在大銀幕上的貶值,非洲移民在其他非西方國家也面臨著很多歧視。
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所以他們相信電影中所講的一切。全世界約有17億黑人學習數以千計的不同文化,講數千種不同的語言。然而,人們只能看到他們的皮膚顏色,而不是他們心中的內容。
種族主義是一種社會疾病,但盡管許多人知道這種疾病很糟糕,但人們拒絕採取行動,而是一勞永逸地若無其事。
在中國也存在很嚴重的黑人種族歧視,人們不喜歡懶惰、暴力、強奸的黑人。在中國這樣的溫和的民族,是不喜歡那些外來的、野蠻的、掠奪的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