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經歷哪些方面的改變

中國經歷哪些方面的改變

發布時間:2022-08-30 23:01:14

A.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中國發生了哪些變化

①1950年至1952年,全國展開了土地改革運動,近三億的無地少地農民分到了土地和農具、牲畜、房屋等,還免除了地租,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准備了條件.
②1958年,黨中央發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公社的一切財產統一核算,統一分配;許多地方的社員在公共食堂免費吃飯;社員的自留地、家畜、樹木等,都為公社所有.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阻礙了我國農業的發展,這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
③1953年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④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民獲得了生產和分配的自主權,大大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同時農村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這是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發展而出現的現象,是事先無法預料的最大收獲.
故答案為:
①1950年土地改革運動;意義:摧毀我國封建土地制度;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②1953年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忽視經濟規律,急於求成,損害農民利益,農民生產積極性下降.④1978年以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生產發展起來,鄉鎮企業迅速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

B. 新中國有什麼日新月異的變化

1、新中國經濟實力大幅躍升。

經過70年的奮斗,我國經濟總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600多億元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大關,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新中國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我國實現了從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跨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重大成就。

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更加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大力弘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大幅度提高,精神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創造力和活力競相迸發,「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動景象成為新時代的社會標識。

3、新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分量越來越重,影響力越來越大。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多個增加到現在的178個。中國堅持正確的對外方針和政策,廣泛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還是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無論是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還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彰顯了中國外交的大國特色、大國風格、大國氣度,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中國經歷哪些方面的改變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新中國「新」的含義意思是現在的社會制度相對於之前的封建制度和奴隸制度是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前進趨勢、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

1、創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無論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土地革命,是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這條路線,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

3、土地革命使廣大貧雇家政治上翻了射,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他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

C. 祖國有哪些重大的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回到來到我們現實的生活中, 30年來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0年前,當拖拉機第一次駛入農村時,農民群眾還十分好奇。而現如今,傳統的耕作方式正逐漸被轟鳴的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所代替,許多農民已不再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農民買拖拉機或汽車,已不再稀奇。

而現在在城裡,購買轎車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在楓涇的道路上,「大眾」「尼桑」等品牌家用轎車正自由地疾馳,體現出了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公民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民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樓,城市居民更是從以前的平房轉變成現在的小高層,復式住宅。

人們的居住都向著「更高大,更寬敞,更環保」發展,處處折射出人們住房條件的極大改善,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自行車』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換上了高檔的家庭電器了。

30年前的夏季,人們只能靠搖著蒲扇來解暑,如今也被空調所替代了.30年前,由於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資金主要是優先考慮吃飯,加上國家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生產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兩條腿,極個別家境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車代步。

如今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大飛躍,城市基礎道路建設、交通設施大大改善,人們平時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種多樣,近途有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公交車、私家車,出遠門地上有火車、汽車,天上有飛機,水路有輪船,可隨意挑選組合,使居民時時處處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們的娛樂方式非常單一.改革開放後,國家大力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發展.影視歌舞、讀書看報、琴棋書畫、花鳥蟲魚、上網沖浪、旅遊遠足、運動健身等這些過去屬於富人的娛樂項目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大豐富了百姓的業餘生活。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國家醫療制度的改革,從建立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再到遍及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得到較好的詮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成為可能。

許多居民家庭沒有後顧之憂,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條件飛速提高,居民平時從細微之處開始的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從過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現象有了較大改變。

三十年努力拚搏,三十年滄桑巨變.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明天會更好,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富足。

(3)中國經歷哪些方面的改變擴展閱讀: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中國急劇變化的五年」的社論,指出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後,中國和外部世界都有一種期盼與懷疑交織的復雜心情。

既有嚮往和憧憬,又有焦慮和不安。在所有世貿成員當中,恐怕只有中國的入世才使得這種矛盾心理顯得格外強烈。

作為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後來者」,中國加入世貿之後卻迅速地後來居上。在短短五年時間里,中國經濟和市場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不僅使世界為之矚目和震驚,而且還對當今和未來的全球秩序發揮著重要影響。

社論表示,就在入世後的幾年時間里,中國的經濟規模接連超越了多個老牌工業國,包括義大利、加拿大、法國和英國。中國僅居德國、日本和美國之後,其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目標,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由此開始,由七大工業國一直唱主角的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這是人們所沒有料到的。

社論指出,當然還遠遠不止於此。在入世之初,中國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貿易國,但今天卻已經變成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體之一。

當初,其外匯儲備只相當於新加坡或台灣,但今天卻超越了曾經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當初,其貨幣還不受重視,甚至受到歧視,但今天人民幣卻在國際貿易和外匯市場上變得炙手可熱。所有這些,似乎都在瞬間發生。

然而,中國入世五年來最深刻的變化,還在於整個社會的變遷。

D. 中國100年前後發生了哪些變化

今年是2021年,中國建黨的100周年,在1921年的時候,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那時候條件有限,中國共產黨經歷了無數個艱苦和磨難才走到了現在,中國在這100年前後也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

感謝前人的無限付出!

正因為有了前人的無限付出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而美滿的生活,感謝你們,永遠不忘歷史!

E. 20世紀以來,中國經歷的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是什麼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1、通過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2、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建立了新中國。

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進行改革開放,我國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飛速提高。

說明了國家的進步需要不斷的改革和建設。

(5)中國經歷哪些方面的改變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的影響

廢除帝制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隨著封建帝制的廢除,依附於封建帝制的種種丑惡制度也被次第掃除,例如世襲制度、太監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呼聲在中華大地回盪。空前的民主氣象,競辦實業的浪潮,形成了生機勃勃的局面。

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正因為如此,當袁世凱、張勛先後復辟帝制時,均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和人民群眾的堅決反抗。

民主共和意識的積聚,大大促進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空前高漲,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加速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掃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礙。

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化,君臣關系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

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不但從行動上堅決地打倒皇帝,並從輿論上對君權神授觀念和皇權思想進行鞭撻和批判,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探索救國興邦的道路打開了新的思想境界 。

其次,辛亥革命傳播了民主思想。早在興中會成立前後,孫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仁人就重視學習和傳播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學,特別是進化論、天賦人權學說、共和政體和自然科學。他們通過宣傳天賦人權的學說,使人民能理直氣壯地爭取民權。通

F. 中國主要經歷了哪些重要變革

辛亥革命,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
主要內容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
作用: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中國的近代化(一) 不僅受到內部封建保守勢力的頑強抵制,還不斷遭到外部資本主義列強的傾軋、排斥和武力摧殘,發展緩慢,歷經曲折.
(二) 近代化一開始是由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領導的,官僚買辦階級在中國近代化啟動時期扮演過微妙的角色,資產階級則始終沒有真正掌握過近代化的領導權.
(三)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技術、人才和思想的准備不足,它的推動力主要不是來自內部而是來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間自發創辦近代企業為先導,通過自由競爭發展資本主義,而是主要依靠政權的力量,以官辦軍事工業為起點,從軍需到民用,從國營到民營,從重工業到輕工業.洋務運動,洋務派領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
主要內容:以「自強」「求富」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作用:洋務運動的主管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卻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技術力量,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戊戌變法,1898年,由資產階級改良派領導.
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
作用: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G. 20世紀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哪三次

20世紀中國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變是:

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改革開放。

1、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大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實業救國」、「民主共和」成為當時社會的思潮;這個時期作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已得到史學家的確認。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和國家政權性質、架構和功能性的轉換。「一五」計劃建設的提前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3、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並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展開經濟、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觀念文化的變革,給一度徘徊的社會主義實踐注入了新的生機,被激活的生產力向國人、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現代化的巨大發展潛力。

(7)中國經歷哪些方面的改變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帶來的直接後果至少有兩個:

第一,它使中國的反動統治秩序再也無法穩定下來。中國封建社會本來有個頭,那就是皇帝。他是大權獨攬的絕對權威,是反動統治秩序賴以保持穩定的重心。辛亥革命突然把這個頭砍掉了,整個反動統治就亂了套。

這以後,從北洋軍閥到南京政府,像走馬燈似的一個接著一個登場,但始終不能建立起一個統一的穩定的統治秩序。辛亥革命在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無法抹殺的,它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為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開辟了道路。

第二,它使中國人民在思想上獲得一次大解放。皇帝在過去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如今都可以打倒,那麼,什麼陳腐的東西都打破。

思想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洶涌澎湃的思想解放潮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盡管辛亥革命後,政治形勢還十分險惡,但人們已開始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袁世凱在清王朝崩潰之局已成的情況下,表示「矢忠」共和,並且當了「民國總統」,但他的目的卻是為了借革命之手取清朝皇帝而代之。一旦他自以為站穩了腳跟,便立刻宣布取消共和,恢復君主專制制度,自己做起皇帝來。

但歷史不會倒轉,袁世凱的稱帝很快在全國人民反對下失敗了。革命所帶來的已經發生了的變化,任誰也無法再把它全部抹殺掉。

當然,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畢竟有限。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實在根深蒂固,並不是一兩次沖擊就能推倒的。辛亥革命沒有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孫中山期盼的「共和」受到挫折,人民的悲慘境遇依然如故。

1921年以後,中國共產黨繼承孫中山未竟的事業,又向前邁進,領導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的旗幟下進行了長期的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終於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響亮地宣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才是真正的人民共和國。

H. 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1、經濟體制的變化

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變化。

2、社會風氣的變化

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向全面開放的社會變化。

3、人民生活的變化

從溫飽轉向基本小康的社會變化。

(8)中國經歷哪些方面的改變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

一、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中國的經濟奇跡是建立在中國耀眼的經濟發展成就基礎上的。從經濟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刨除年均4.8%通脹率,年均實際增速仍高達9.3%。

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整體提高

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中國近40年的經濟增長確實稱得上是一大奇跡。從數量規模上看,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高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三、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從經濟增長的質量上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濟發展同樣可圈可點。在已經過去的40年裡,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後包括了不同階段的發展思路。整體而言,中國的經濟發展思路日趨成熟,逐漸由初始「唯GDP」論的發展思路過渡到可持續發展思路。

I. 中國社會面貌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

中國一步步走向繁榮昌盛,華夏兒女們安居樂業。青藏鐵路,一條幾乎不可能的鐵路,中國人民做到了;火車多次提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奧運場館建設,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舉國上下一片歡呼雀躍……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著一個又一個壯舉!
六十年裡,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沒了許多樓房,淹沒了許多人民,卻淹不滅中華兒女的愛心;2007年年底,當春節來臨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雪災,阻礙了人們回家的道路,卻阻礙不了中華兒女救災的決心;2008年5月,里氏高達8.0級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牽動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樓房,震碎了一顆顆逝世者家人的心,卻震不倒中華兒女突破重重困難的熱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難除以13億,會變成小小的煩惱,再小的幫助乘以13億,會變成大大的扶持。炎黃子孫會手挽手,心連心,克服一切困難!
六十年來,中國的航天事業迅速發展,中國在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叔叔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2008年,中國的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飛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訪嫦娥和玉兔;同樣是2008年,神舟七號升空,翟志剛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中國的科技技術蒸蒸日上,為發展中的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六十年來,中國建設新農村的腳步越走越快。以前,農村人知識很少,只知道勞作。現在,「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越來越普遍,連許多老年人都發奮學習。農業不僅用上了力氣,同時也充分運用上了智慧。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上了中學、大學,成為了建設祖國新一代的智囊團;以前,農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過的都是苦日子。現在,農村人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好,紛紛過上了小康生活。手機、彩電、冰箱……這些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東西,一樣樣成為了現實。以前,農村給人的印象是又臟又亂。一下雨,小路便成為了「水泥路」,山上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現在,一提到農村,人們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青山綠水……改革開放,讓農村展現出了勃勃的生機,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幸福。
我堅信,中國將會迎來更美好的未來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28 16:35 2009年,我們的共和國已經走過了60年的光輝歷程。回顧過去,我們豪情滿懷;放眼未來,我們信心百倍。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紅旗從北京天安門升起,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新中國成立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第一,表明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第二,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第三,宣告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一,建國六十年來,社會主義制度已在中國大地上紮根、開花,結出累累碩果。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建立了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沒收了大官僚壟斷資本,通過土地改革,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作為階級的剝削階級和剝削制度,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這就從根本上鏟除了階級剝削的根源,消滅了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現象;這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

消滅了剝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最根本的優點,從此全體人民有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人民利害相同、休戚與共,每個人的利益都依賴於國家、集體事業的發展。人們在生產中建立起了同志式的協作關系。盡管在人民內部還有矛盾,但這種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是局部的、暫時的,只要正確處理,就不難解決。

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由於根本利益一致,因此人們有共同的理想和奮斗目標。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就是我國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它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必然性,符合我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它經過全體人民的奮斗,一定能實現。對於這一點,絕大多數人民群眾有著堅強的共同信念,並由此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決定了我們的生產力能夠高速度地向前發展。建國60年來,我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工業的發展上,我們只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半個多世紀走過的路程。我們的農業、交通運輸、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實現「四化」創立了可以依靠的前進陣地。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社會主義制度在人類歷史上是新生的制度,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它還不完善,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到挫折,出現反復,但這不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有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不斷糾正工作中的失誤,同時吸收世界各國的進步因素,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在日益顯示出來,它必將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必將趕上和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二,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扭轉了長期佔主導地位的「左」傾路線,標志著「以階級斗爭為綱」時代的結束,開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從那時以來的30年,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斗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國,重新煥發出蓬勃生機,穩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30年,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在民族復興的偉大道路上走過了輝煌的歷程,這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30年,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30年。我國人民在建國以後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礎上,取得了新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30年的改革開放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給中國帶來了持續快速的發展。文革中一度瀕臨崩潰邊緣的中國經濟,到今天總量已躍居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三。老百姓從溫飽不足到吃飽穿好,不少人還買房買車,到國外旅遊。從抗震救災中,從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中,從神七飛天太空行走中,我們進一步看到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30年的基本經驗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重要論斷,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就是要讓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勃勃生機,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使古老的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實現偉大復興。

三,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我們的偉大目標是到建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

胡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黨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胡書記指出:我們的偉大目標是,到我們黨成立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的黨中央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集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制定和作出了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整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在又為我們提出了振奮人心的奮斗目標,只要我們在黨的領導下,一代接一代地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

J. 近二十年中國巨大的變化有哪些

對照近年來的變化:

1、經濟實力大幅度提升。到2007年止,我國GDP總額已達到22.4萬億元,人均約合2880美元,年均增長100%以上,已經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由佔全球GDP總額的10%上升到50%以上;經濟效益的提高,財政收入連年的增加,到2007年已達到5.13萬億元,外匯儲備超過.7萬億美元。2009年,GDP總量已躍升世界第二位。

2、取消農業稅,終結了中國幾千年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今年豐收已成定局。

3、進出口貿易一直增長,開放型經濟進入了新的階段。

4、創新轉型國家建設進程良好,涌現出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科技創新成果。

5、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

6、人民生活質量改善。城市居民收入有較大增加。

7、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

8、文化建設開創新局面。

9、社會建設全面開展。教育事業發展迅速,農村實現了免費制教育。

10、 民主與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

11、 港、澳、台工作進一步加強。

12、我國外交全方位發展。

(10)中國經歷哪些方面的改變擴展閱讀:

五年時間瞬間即逝,中國與世貿之間的關系早已跨越了當初的起點。回首既往,目睹當下,相信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基本認識:

從任何一個角度看,中國入世都是名副其實的歷史性事件。這不只是因為全球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突然加入了洶涌澎湃的13億人口,而且更因為中國和世界都因此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而這種變化將貫穿於整個二十一世紀。

作為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後來者」,中國加入世貿之後卻迅速地後來居上。在短短五年時間里,中國經濟和市場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不僅使世界為之矚目和震驚,而且還對當今和未來的全球秩序發揮著重要影響。

社論表示,就在入世後的幾年時間里,中國的經濟規模接連超越了多個老牌工業國,包括義大利、加拿大、法國和英國。中國僅居德國、日本和美國之後,其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目標,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由此開始,由七大工業國一直唱主角的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這是人們所沒有料到的。

社論指出,當然還遠遠不止於此。在入世之初,中國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貿易國,但今天卻已經變成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體之一。

當初,其外匯儲備只相當於新加坡或台灣,但今天卻超越了曾經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當初,其貨幣還不受重視,甚至受到歧視,但今天人民幣卻在國際貿易和外匯市場上變得炙手可熱。所有這些,似乎都在瞬間發生。

然而,中國入世五年來最深刻的變化,還在於整個社會的變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的變化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歷哪些方面的改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尼西亞的物品是多少印尼 瀏覽:287
中國交通頻道怎麼直播 瀏覽:477
法國和義大利哪個城市化水平高 瀏覽:203
越南媳婦怎麼申請華僑 瀏覽:477
北京八中國際怎麼樣 瀏覽:557
有什麼軟體可以識別越南歌曲 瀏覽:358
中國人對越南的誤解有哪些 瀏覽:7
越南養殖什麼前景最好 瀏覽:938
印尼為什麼是莫斯林 瀏覽:568
印尼總是粘印章怎麼辦 瀏覽:49
越南和伊朗哪個國家強 瀏覽:124
海運中國到留尼汪島需要多久 瀏覽:452
養印尼虎魚最低多少度 瀏覽:92
印度哪些地方需要放煙花 瀏覽:103
英國大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460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什麼工廠 瀏覽:296
英國的網購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203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1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