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家精神的幾種特徵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3月31日發布的《轉型時期的企業家精神:特徵、影響因素與對策建議——2019·中國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代企業家精神呈現五大新特徵,即更講誠信、尊重他人;更具責任,普遍有回饋社會的意願;更重創新、善抓機遇,努力發展持續競爭優勢;更加敬業,熱愛事業並堅韌執著;更善思考、重視學習,注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報告》透露,此次報告是建立在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實施的「2018·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上,這也是該系統組織的第26次全國性企業家年度跟蹤調查。調查顯示,14.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誠信」最能反映當前時期企業家精神的內涵;其次是「敬業」(13.1%)和「創新」(11.3%),其他依次為「樂於奉獻」(8.2%)、造福社會(6.4%)和堅韌(6.1%)等。
「誠信」位居第一,企業家精神中的誠信維度重要性不斷提升。《報告》顯示,企業家高度認同「尊重他人」和「信守承諾」,表示「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企業家高達99.5%和99.4%。企業家對誠信精神各個分項的自我評價都較高,表明大多數企業家認為信守承諾、尊重他人是企業家精神的重要表現。
「敬業」排名第二,大多數企業家熱愛事業,堅韌執著,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報告》指出,轉型時期需要企業具有更強的發展意願、動力與能力,而企業家作為一個企業的領路人和「發動機」,需要具有更強的韌性和高度負責的精神。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企業家認為自己「勇擔責任,樂於奉獻」和「堅韌不拔」,表示「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高達98.4%和97.5%。 從不同分組看,女性、44歲及以下、大學本科及以上、大中型企業以及國有企業的企業家對敬業精神的自我評價相對較高。
「創新」位居第三,大多數企業家重視創新、善抓機遇,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報告》指出,轉型時期企業面臨的行業環境日益復雜,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企業家只有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才能適應新的競爭環境。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企業家認為自己「對環境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勇於創新」,表示「完全做到」 或「基本做到」的企業家分別佔88.6%和86.2%;其次是「善於抓住機遇」,認為自己「完全做到」 或「基本做到」的佔85%;關於「有冒險精神,敢於承擔風險」這一說法,認為自己「完全做到」 或「基本做到」的企業家佔84.2%,排在創新精神維度的最後一位。
責任感更強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新內涵,大多數企業傢具有較高的責任擔當,在經營企業的同時願意回饋社會,體現出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企業家在「對員工負責」方面自我評價最高,表示「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高達99.3%;其次是「保護環境」和「具有社會責任感」,表示「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分別佔98.3%和97.1%;對「具有時代使命感」這一說法,表示「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企業家佔91.6%。
最後,企業家對學習精神的自我評價也普遍較高。轉型時期環境的復雜性帶來了決策與管理上的新挑戰。企業家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我認知水平、保持旺盛的前進動力,帶領企業在新征程中不斷前進。《報告》顯示,絕大多數企業家認為自己能「獨立思考」,表示「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企業家高達97.6%;其次,大多數企業家認為自己「重視團隊學習」,表示「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企業家佔90.9%。但對於「及時把握國家及地方新政策」這一說法,表示「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僅佔77.6%,排在學習精神維度的最後一位。調查表明,絕大多數企業家善於思考、重視團隊學習,期待提升把握政策環境變化的能力。
㈡ 為什麼說中國的企業家都過著喪家式的生活
中國的大多數企業家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即使回到家,他們也要打開手機和電腦,隨時處理工作。至於假期,我不敢想。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中國企業家之所以過著喪親的生活,是為了讓自己的經濟每天都變得龐大而忙碌。
㈢ 企業家的解析
誠信是企業家的立身之本,企業家在修煉領導藝術的所有原則中,誠信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原則。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更是信用經濟、誠信經濟。沒有誠信的商業社會,將充滿極大的道德風險,顯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其實,凡勃倫在其名著《企業論》中早就指出:有遠見的企業家非常重視包括誠信在內的商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更是明確指出:「企業家只有一個責任,就是在符合游戲規則下,運用生產資源從事利潤的活動。亦即須從事公開和自由的競爭,不能有欺瞞和詐欺。」
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原動者」,也是市場機制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動力」,也一定來自於這些民間資本者群體。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群體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相對於公有制經濟體系內的其他經濟成分和生產者,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離不開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群體的發展和壯大。
縱觀當今世界,很多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固然是缺乏諸多經濟要素,但是最缺乏的卻是能夠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家以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經營管理人才。尤其是在我國,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群體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天然相容,互並為發展條件。因此,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是決不可能被排斥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之外的!
我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關鍵階段,並且業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國未來幾年的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必將觸及到深層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調整,對於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啻於是又一次嚴峻考驗!期間,必將涉及到如何正確地解讀和定義民營企業家和民營資本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
㈣ 創業型企業家的中國創業型企業家的價值定位
企業家的形成是我國走向市場經濟的標志之一。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家——可稱之為創業型企業家,這是最值得珍惜的寶貴財富。他們有著某些共同的特點:(1)大膽創新、善於創新並能勇於承擔風險;(2)能夠發現市場機會,並善於把握市場機會取得成功;(3)有傑出的領導能力;(4)富有遠見、注重誠信、處事 果斷、有堅強的意志;(5)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承認並實現創業型企業家的價值有相當的迫切性。一是創業型企業家不僅收入水平較低,而且有一半以上都面臨「59歲現象」的考驗。二是由於創業型企業家所領導的企業大都在同行業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的價值實現問題不僅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競爭力。 我國加入WTO,企業家資源的嚴重短缺是一個嚴重問題。創業型企業家是我國企業家的傑出代表,已成為眾多的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學習的楷模。盡快承認和實現他們的價值,對我國企業家隊伍的形成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實現創業型企業家價值涉及歷史和未來兩個不同的層面。對於解決未來價值的實現問題,主要方式是通過制度創新來落實企業家參與企業剩餘分配的權利;對於解決過去價值實現問題,由於涉及到存量資產的調整,具有很強的政策性。 1、結合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實際進程,對國有資產的量化問題應當具體分析、分類對待,做到與時俱進,適時予以調整和突破。對於創業型企業家在企業的凈資產增值過程中發揮了顯著作用、確實做出突出貢獻的國有企業,經過客觀的評估和嚴格的程序,從國有凈資產的增值部分拿出一塊來獎勵給企業家,這不能算作國有資產的流失,而是對其付出的復雜勞動的應有報償,是對其所做貢獻的充分承認和肯定,有利於對企業家形成更大的激勵,有利於國有企業穩定發展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當然,對於沒有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做出貢獻的企業經營者的無條件的量化,應當堅決予以制止和反對。應當加強監督,堅決防止以個人私利為目的的、量化、侵吞國有資產的行為。 2、對於「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應當給予新的、全面的解釋。現代企業投資生產的過程,實際上是非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本共同投入、共同創造價值的過程。在新的經濟技術條件下,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在經濟轉軌過程中,只強調物質資本投資者的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而不承認人力資本投資者的收益權是不全面的。創業型企業家的人力資本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對企業資產的形成和增值起到關鍵作用,創業型企業家的人力資本投資理應享有其合理的投資回報。 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關於實行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原則,允許並鼓勵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精神,已經原則上解決了企業家參與企業收益分配的依據問題。應允許在實踐中對企業家人力資本參與分配的實現形式進行積極和大膽的探索。
㈤ 中國企業家精神是什麼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企業家精神基本內容
創新精神
創新,是企業家的靈魂。 與一般的經營者相比,創新是企業家的主要特徵。企業家的創新精神體現為一個成熟的企業家能夠發現一般人所無法發現的機會,能夠運用一般人所不能運用的資源、能夠的找到一般人所無法想像的辦法。
企業家創新精神的體現:
引入一種新的產品;
提供一種產品的新質量;
實行一種新的管理模式;
採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開辟一個新的市場。
冒險精神
一個企業經營者,要想獲得成功,成為一名傑出的企業家,必須要有冒險精神。對一個企業和企業家來說,不敢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企業家的冒險精神主要表現在:
企業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上;
企業生產能力的擴張和縮小上;
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上;
新市場的開辟和領土;
生產品種的增加和淘汰上;
產品價格的提高或降低上。
創業精神
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就是指銳意進取、艱苦奮斗、敬業敬職、勤儉節約的精神。主要體現在:
積極進取;
克服因循規守舊的心理;
企業家的頑強奮斗;
敬業敬職的職業道德;
勤儉節省的精神風貌。
寬容精神
企業家的寬容精神是指企業傢具有寬容心,願意與人友好相處,願意與他人合作的態度和精神。主要體現在:
尊重同行和下屬;
尊重人才;
善於使用人才,敢幹起用人才;
虛懷若谷,善於聽取別人意見,尤其是批評自己的意見;
發揚民主精神,避免獨斷專行。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創新意識;新思路、新策略、新產品、新市場、新模式、新發展;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責任;敬業、誠信、合作、學習;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品格;冒險精神、准確判斷、果斷決策,堅韌執著;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價值觀;創造利潤,奉獻愛心,回報社會;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文化修養;廣博的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想像力。
㈥ 中國企業家及企業高管是怎樣的一群人
中國企業家是怎樣一群人呢?我想應該是有追求、識大體的一個群體。不論在哪兒,我想人可以基本分兩類:一類是屬於「過日子的人」,過日子的人那就是把生活能夠過得更舒適一些,家裡能夠更安穩一些等等作為生活目標,這非常正常;但也有一些人是所謂「奔日子的人」,「奔」就是要不斷的挑高他的目標,達到了之後再往前走再去「奔」。
「奔日子」和「過日子」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只是有的人願意奔日子。其實奔日子風險要比過日子大得多,因為不光要有勇氣、有追求,還要有能力,甚至還要有運氣等等,甚至可能奔著奔著就摔下來了,或者結果遠遠不如人家過日子人的生活,但是整個社會實際是靠這些有追求的、「奔日子」的人在推動著進步的。中國的企業家、創業家應該說正是屬於這個群體中的一部分。
識大體,首先企業家不會是憤青,他希望社會穩定,在穩定中求得發展,而不是會看見任何一點不合適就發牢騷,那不會是企業家的做法。
因為以上三點,所以我覺得企業家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
㈦ 中國企業家的共性缺點有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2
㈧ 你對中國企業家都有什麼樣的看法
中國的企業家都是孝子。效忠祖國。把自己的利益同國家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創造了高速發展。在國際合作中,發揮了能動性、主動性。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塑造了崇高威望。
㈨ 中國企業家有企業家精神嗎
何謂企業家精神?
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精神引領。中國企業家群體在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孕育和茁壯成長,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的巨大作用在市場活動中隨處可見:企業的盛衰,關鍵在於有無出色的企業家執掌帥印;企業的發展壯大,帶動的是整個產業鏈的規模擴張與升級;企業的效益提高,則有可能帶動整個城市甚至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
土地、勞動者、資本等要素,只有在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手中,才能在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實現整合和價值最大化,進而真正壯大成為財富的源泉。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企業的成績就是企業家的成績,企業家精神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來源。
那麼,企業家精神究竟為何物?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創新,敬業、責任感、實現自我價值則是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涵。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更加需要在大力弘揚以創新為核心的企業家精神,提高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在產品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文化創新和觀念創新方面有新的突破。
對敬業精神概括最恰當的莫過於南宋哲學家朱熹:「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一定要專注於事業,致力於企業發展,化壓力為動力,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為企業、為社會、為人民創造福祉的事業中,才是一個標準的企業家風范。正如《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責任是企業家的使命。企業家既要擔負經濟責任,也要擔負社會責任。做企業,首先必須創造效益,沒有效益就沒有企業,沒有效益也就沒有企業家。同時,企業家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改善民生作貢獻。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和風險承擔能力的企業家,才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家,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人類最高級的需求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單獨個體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必然會從客觀上促進組織的發展。企業家價值的自我實現是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動力之源。企業家在進行各種經濟活動時,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創造新的成就,從而也就實現了最大的人生價值。
現代經濟的發展邏輯讓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企業家是社會的精英隊伍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源泉,是推動現代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想提高綜合國力,實現經濟騰飛,必須有一大批足智多謀、膽略過人的企業家,經營一大批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而中國近代史的發展過程也同樣告訴我們,企業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成功,也必須培養具有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中國必須為企業家們提供能夠充分發揮他們能力的舞台,通過他們把人、財、物與市場資源進行有效組合,進而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距「頂級企業家」還有多遠?
三十餘年改革開放的進程告訴我們,中國並不缺乏才華橫溢的企業經營者,但是我們始終面臨著兩個困惑:為什麼企業家仍然是我國市場的稀缺資源?為什麼幾十年來中國已經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建設成就,卻無法誕生世界級的企業家?
首先,中國缺乏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文化基因。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傳統經濟模式是國家土地所有制之下的小農經濟,與之相匹配的是「士農工商」體系,而「工商」在這個體系中是排在後面的。
其次,在一個官本位的社會里,缺乏尊重企業家的氛圍,很難產生優秀的企業家,更產生不了世界級的企業家。如今在經營環境惡化、盈利機會減少之際,很多企業家放棄了理想,有的移民了,有的轉向投資產業,就連大學畢業生們都紛紛湧向政府部門。當人們的聰明才智、時間和精力轉向再分配而不是價值再造,中國將失去創新力,中國的經濟將逐漸衰退,社會將趨向寄生和停滯。
再者,我國社會數千年來形成的沉舊思想仍在作怪,「槍打出頭鳥」等慣性思維對於企業家精神的束縛也十分明顯。企業家精神本身就要求企業家不斷尋找新的商業機會,不斷開拓新的商業模式。但是這些新的嘗試和探索,被舊觀念者認為是對於既定秩序的一種冒犯,他們對於創新者輕則打壓,重則入刑。於是,企業家精神尚未完全培育塑造成型便開始衰落。
實際上,企業家承擔了一般人難以承受的壓力和風險,企業家的創新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效益,滿足了社會需求,為社會創造了價值,而市場和社會給予企業家豐厚的回報,這才是一個合理與公平的安排。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重要階段,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此時,最重要的是鼓勵企業家創業,培育塑造以創新為核心,以敬業、責任感和實現自我價值為內涵的企業家精神。當然,這需要在政府的扶持下創造相應的制度環境和文化環境,同時還要不斷完善企業家成長的政策環境、輿論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