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促進一個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如何促進一個城市高質量發展,除了GDP以外還有環境保護人文的文化在裡面,那。包括這個城市的包容性和創新性
⑵ 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⑶ 如何發揮中國城市群聚集效應
聚集產生效益,分散提升成本。城市群發展要堅持集約發展、節約發展、緊湊發展、集中發展、集聚發展和集群發展,確保「質量第一、效益優先」。
其次,要進行科學研究,統一規劃。要合理劃定城市增長邊界,防止城市無序蔓延、亂佔耕地。城市群建設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規劃予以指導,這樣才能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無序建設、低水平建設、自我封閉建設。再次,要保留耕地和綠色開敞空間,劃定生態紅線,強化生態空間管制。最後,要有系統的鄉村振興計劃,切實保護好農民的利益。
⑷ 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⑸ 如何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城市群,城市群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城市群崛起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志,同時對經濟發展具有巨大帶動作用。
世界級城市群隨著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在灣區崛起。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各種生產要素日益向灣區集聚,沿海港灣地區快速發展,形成了以世界級港口為基礎、以產業集聚為動力、以廣闊腹地為支撐的灣區城市群。灣區城市群大多由濱海經濟、港口經濟、都市經濟與網路經濟高度融合而成,這種特有的經濟格局是海岸貿易、都市商圈與灣區地理形態的聚合體。
城市群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規模效應、技術外溢和不完全競爭會引導經濟活動在空間集中,在市場機製作用下,各類生產要素也會自發向資本回報率高的地區集聚。這種集中和集聚多在城市中實現,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逐步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有利於促進要素自由流動,不斷拓展市場邊界;有利於形成規模經濟,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利於勞動分工、知識溢出,產生正外部性,促進創新並帶動收益遞增;有利於在區域內形成合理的發展格局和健全的協調機制。城市群通過引領區域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配置、技術變革擴散,在增強區域經濟活力、提升區域經濟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⑹ 中國城市群如何發揮協同效應
城市群的形成基礎不僅僅是城市地理空間上的相互靠近,更重要的是經濟上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以此為判別標准,目前我國一些所謂的城市群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城市群,強化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城市群發展的先決條件。
其次,要在分工協作、互補發展的基礎上追求協同效應。不能以犧牲大城市的利益去發展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也不能以犧牲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利益去發展大城市,要在大中小城市以及農村地區地位平等的基礎上,在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產品與服務公平交易的基礎上取得協同發展、共同進步。最後,要在大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共同發展的基礎上,追求城市群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局部利益的最大化不等於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大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是城市群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基礎,因此,要構建城市群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協同發展機制。
⑺ 中國經濟應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據報道,2017年中國領導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自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各項任務。
山西調整GDP增長率,但是對約束性指標的要求毫不放鬆: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3.9%。重慶計劃實施能源、水資源、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也在逐步完善。廣東將優化能源結構,實施珠三角煤炭減量管理,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重慶將推動產業發展綠色轉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
分析人士表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組成部分,高質量發展要求以較少的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破壞來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而這要靠綠色發展去實現。
⑻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支持和保障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一、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承載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山西發展的關心關懷和殷切期望,是我省進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重大任務,是構建全省「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的核心抓手。加快實現山西中部城市群領先發展、爭先崛起、率先布局、創先轉型,對引領全省現代化建設、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對山西在全國版圖中彰顯地位、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
全省各級國家機關和各有關方面要搶抓國家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細化落實《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健全工作機制,凝聚共識、同向發力,努力將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成為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吸引力、知名度的重要城市群和中部地區高能級增長極。二、山西中部城市群由太原、晉中、忻州、呂梁、陽泉五個市(以下簡稱五市)組成。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要做大做強中心區域,著力打造南北引擎,大力培育東西兩翼,全面推動與晉北、晉南、晉東南城鎮圈協同發展,加快推動與國家戰略融合發展。堅持高位推動、加速躍遷,五市聯動、攥指成拳,內外互動、協同融合,暢通流動、統一市場的工作原則,統籌五市比較優勢,推動資源優勢互補、功能合理分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布局協調聯動、生態環境共建共享、人民生活共同富裕,加快構建山西中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三、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的統籌協調,完善決策、協調和執行機制,組織落實國家培育發展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戰略部署,研究制定總體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交通等專項規劃,做好政策供給,協調解決跨區域的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大問題,建立健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機制。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密切與五市溝通協調,在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為城市群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五市人民政府應當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完善推進機制,健全配套政策,強化工作協同,深化務實合作,落實城市群發展各項任務,增強發展的協同性、聯動性、整體性。四、根據推動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結合五市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合理布局生產力,統籌安排重大項目,推動資源共享。各市要聚焦主導產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促進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發展,形成區域協調、產業配套、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一體化發展格局。五、推動建立山西中部城市群多層次、常態化協商協調機制,制定推動一體化發展的投資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人才政策等,推進各市在交通、能源、產業、信息、環保、公共服務、市場融合等重點領域合作,共同爭取國家重大示範試點政策和重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在城市群的布局布點。六、推動建立山西中部城市群一體化的市場體系,加大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力度,消除市場壁壘和體制機制性障礙,及時修改或者廢止有礙市場統一和公平競爭的有關規定,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營造規則統一開放、要素自由流動、經濟良性循環的市場環境。七、充分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協同創新共同體,推進城市群共生創新,通過平台共建、技術共享、人才互派等機制構建創新生態系統,營造鼓勵創新、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快各類改革創新舉措在城市群的先行先試、系統集成,率先突破、示範引領,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八、充分調動民營企業參與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鼓勵民營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採取多種投融資模式和合作方式,主動對接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和重點建設項目,在推進城市群高質量發展中彰顯責任擔當,實現更大發展。九、省人大常委會應當為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優先安排有利於推動城市群建設的立法項目,及時總結經驗,固化成果。支持五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需要,開展協同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