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科技投資怎麼樣

中國科技投資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01 05:49:05

① 中國的科技力量怎麼樣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10年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於中國的科技事業,卻實現了巨大的躍升。盤點10年來我國科技成就,不妨從一些數字的變化談起: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0%,比2000年—2005年間提高約8個百分點;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從2001年的2600萬人提升到2011年的6200萬人,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數量已雙雙躍升至世界第一;我國R&D經費支出額已從10年前的1042億元提高到8610億元,世界排名從第7位躍居至第3位;SCI資料庫收錄的中國論文數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從第8位迅速躍居至世界第2位……
數字展現著中國科技的力量,記錄著中國科技發展10年成長軌跡。
就國家整體創新能力而言,我國與創新型國家差距迅速縮小,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2011》報告顯示,在佔世界研發經費支出98%的40個國家中,我國的國家創新指數已由2001年的第37位上升到第20位。根據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的國家創新指數國際排名將進入世界前18位。該研究院還對我國歷年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進行測算,結果顯示,2005年—2010年間我國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1%。
10年來,我國科技論文數量平穩快速增長。2001年—2010年間,SCI資料庫收錄的中國論文數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從第8位迅速躍居至第2位,總量已經達到12.2萬篇。SCI收錄的中國論文佔世界論文總數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3.6%提高到2010年的8.6%。從各學科看,我國有6個學科的SCI論文10年累計數居世界前3名,分別是材料科學、化學、物理學、工程技術、數學和計算機科學。2001年—2011年間,我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以30%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長,2011年達到41.6萬件,僅次於日本而居世界第2位。
科技論文與專利數量的增長、質量的提升與科技人員和經費的投入力度密切相關。我國科技活動產出效率穩步提高,一些指標處於世界較高水平。2010年我國學術部門單位R&D經費的SCI論文產出量(2010年的論文數與2008年R&D經費之比)為7.1篇/百萬美元,是2001年的1.3倍,在學術部門R&D經費超過80億美元的10個國家中位居首位。2011年我國每百萬美元R&D經費的本國人發明專利授權量(2011年的專利數與2008年R&D經費之比)為1.6件,是2001年(0.7件)的2.1倍;分別是2010年德國的13.9倍、美國的5.6倍和日本的1.3倍。在世界主要專利產出大國中,我國R&D經費的發明專利產出效率居首位。
在大幅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時,我國科技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一方面,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躍居世界首位,研發人員素質大幅提升。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有了大幅增長,從2001年的2600萬人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6200萬人;同時,2001年全社會投入R&D活動的研發人員為96萬人年,到2011年,這一數字已突破280萬人年。10年間,我國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和研發人員數量已雙雙躍升至世界第1位。
與此同時,我國研發人員的素質也有了大幅提高。根據2009年第2次全國R&D資源清查的數據,全國研究開發機構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已達到9.2萬人,具有碩士學位的人員已達到23.5萬人,分別是2000年的2.8倍和3.7倍。
另一方面,科技經費投入持續增加,研發經費總量已居世界第3位。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經費投入持續增長。2001年,我國政府財政科技撥款為703億元,到2011年則已達到約4900億元,對貫穿基礎研究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科技活動給予強大支持。10年間,我國R&D經費支出額已從1042億元提高到8610億元,世界排名從第7位躍居至第3位。R&D經費與GDP的比值是測度一個國家R&D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價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指標。我國這一比例保持逐年上升趨勢,2011年達到1.83%,比2001年提高了0.88個百分點,在發展中國家中居領先位置。
同時,國家科技計劃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共安排項目(課題)51904項,較「十五」增長12.5%,中央財政撥款932.28億元,比「十五」期間增長1.31倍。國家科技計劃參與人員水平和質量持續提升,其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佔比約為37%。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出版專著21.6億字,發表論文43.4萬篇,其中國際論文17.6萬篇,申請專利9.1萬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7.3萬項,獲得授權專利3萬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1萬項。
經過10年努力,積極引進先進的資本運作管理理念,廣開科技合作引資渠道,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政策性金融和創業風險投資較快發展,科技擔保、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不斷推進,科技保險和知識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穩步開展。2011年,中國創業投資管理的資本總量達3198億元。自2009年10月國家推出創業板到2011年末,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數達到281家,融資超過2500億元。
10年來,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步伐也日趨穩健。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顯著增強,2001年企業R&D經費佔全國R&D經費的60.4%,到2010年全國各類企業投入R&D經費達5185.5億元,佔全國R&D經費比重上升到73.4%。截至2010年,創新型企業總數達353家,試點企業已達550家。政府研究機構創新能力穩步增強,創新效率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間,政府研究機構R&D人員以及R&D人員全時當量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2%和6.4%,R&D經費年均增長18.3%,比「十五」期間提高了3.6個百分點。2010年,政府研究機構開展R&D活動的人員有34.2萬人,按實際工作時間計算的R&D人員全時當量為29.3萬人年。政府研究機構的R&D經費已達1186.4億元,政府研究機構創新能力穩步增強。「十一五」期間,政府研究機構的專利申請和授權的增長速度均超20%,明顯高於R&D人員和經費的增長速度。高等學校科研能力也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間,高校作為第一承擔單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523項,占總數的81%,重點項目1272項,占總數的67%;承擔973計劃項目232項,占總數的56.7%;承擔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18項,占總數的49.4%;承擔863計劃課題4376項,經費75億元,占總數的30%;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55項,經費46億元,占總數的20%。科教結合助推創新型國家建設。「十一五」期間,全國高校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02項,技術發明獎151項,科技進步獎711項。其中,2010年的國家三大獎項,高校獲獎比例均超70%,高校授權專利數累計達115489件,年均增長40.1%。
近幾年我國的科技力量與日俱增,增長更快。
祝你生活愉快

② 中國科技投資雜志是什麼級別期刊

不是08北大核心,我空間有北大和南大核心目錄,如果需要自己去找找下載。總有作者問我,我就放到威盤了,下載共享方便,這個期刊是國家發改委主管的國家級期刊而已,普刊

③ 中國的科技怎麼樣

中國的科技與日本美國相比,各有千秋。中國有領先於美日的項目,美國日本有很多領先於世界的科技。
日本在電子科技、精密製造、電子存儲、醫療等方面比我國要先進不少。
美國在尖端科學、航天航空、核能核技術應用、生物科技、高端製造、醫學研究等領域,領先於世界。
綜合來看,美國的綜合科技實力,至少還領先於中國四十到五十年。日本在電子科技、精密製造等方面也領先於我國三十年以上。

④ 中國科技前景

科技正以指數級的速度發展,日新月異的環境正在帶給我們更為廣闊的暢想空間。毫無疑問,一年後的情況將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過去的一年是科技領域新產品和新思想蓬勃發展的一年,新的一年同樣將是科技領域大放異彩、讓我們大開眼界的一年,科技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下:

1、物聯網:市場競爭白熱化

在2018年,物聯網已經在各層面逐步落實,各方面應用有顯著提升。例如,全球各地逐漸使用低功耗廣域物聯網、物聯網開始融入邊緣運算與人工智慧、各垂直應用領域持續智慧升級。由於技術與基礎建設的完備,在接下來一年裡,物聯網企業的核心與商業價值將得以盡情釋放。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強度的增加,企業的物聯網商業模式投資成本效益面臨新的考驗,能否實現長期獲利目標,將在2019開始凸顯。

 2、醫療科技:開創產業新格局

 2018年裡,美國FDA繼續推動21世紀醫療法案的改革,對於數字醫療與次世代基因定序醫療應用的監管更加嚴格。其中,醫療軟體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單純軟體接入疾病治療,ICT結合葯物等都將成為新形態的治療模式,數字療法漸成體系。此外,手術導航系統與手術機器人將會實現新的整合,將各類影像技術與醫療影像、分子醫學影像、AR和MR融合起來,從而建構完善的智慧微創手術系統。在基因檢測方面,NGS往臨床應用端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美國FDA監制的標准化基因資料庫ClinVar與ClinGen以及對定序數據演算法驗證的PrecisionFDA,NGS在後端定序數據實現應用,都可能會充當未來臨床應用市場的競爭核心,與新療法共同實現精準醫療。

 3、5G:進入商用部署沖刺階段

 2019年,5G技術的產品研發和商用部署將進入最後的沖刺,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主要的5G技術研發國家的運營商將會持續擴充5G商用規劃,5G智能手機也有望在2019年面世。5G技術的應用,除了提供更高速的聯網體驗以及更大頻寬之外,也能夠支持移動VR/AR游戲,高畫質影音,大規模物聯網、遠距手術機器人等領域。作為通用目的技術,5G將全面構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從線上到線下、從消費到生產,從平台到生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到2020年中國或成為全球最大5G市場。

5G直接和間接經濟增加值貢獻(萬億元)
 
數據來源:工信部

 4、智能手機:性能繼續提升

 據業內人士分析,智能手機領域在接下來一年將在對現有功能進行更深一步優化,包括全屏幕、更加極致的小面積Notch等。同時,各種手機搭載生物識別的比例更多,採用三鏡頭提升照相性能等。同時,隨著當前柔性AMOLED技術不斷成熟,加上5G技術應用落地推進,按照目前的技術,可5G手機、折疊屏幕的手機也將在2019年研發出來。此外,在技術演進和成本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原本只應用於專屬機種的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也有望在2019年在中高端手機中應用。

⑤ 現在國內的科技水平是怎樣的為何科技股沒辦法長期上漲

一大原因:盈虧同源,估值受到懷疑。

近一段時間選擇科技股的投資者都是無腦賺錢,一波確定性收益賺的也是盆滿缽滿,而一波大幅上漲之後科技股的估值受到了市場的懷疑,昨天晶元 軟體 通信等板塊先領跌均跌超 3%,今天市場持續領跌。

三大原因:龍頭倒下,市場輪動。

科技股龍頭,中國軟體走出了一個雙頭的形態,兩天跌幅超13%。另外疊加市場輪動,任何板塊最後都逃脫不了市場輪動的命運。科技股也是,沒有隻跌不漲的個股,也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所以一波上漲之後引來調整也是正常值走勢。

人生沒有綵排,每一個決定都是現場直播。所以在日常交易中,我做的格外謹慎。也正是因為謹慎,所以我的交易非常穩定,也因此給跟上實盤操作 的股友帶來了不錯的收益。

⑥ 中國科學技術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科學技術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05月2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項目投資等。

⑦ 中國科技投資是核心期刊嗎

刊名: 中國科技投資
China Venture Capital
主辦: 中國信息協會
周期: 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673-5811
CN: 11-5441/N
郵發代號: 82-979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科技投資
曾用刊名:中國創業投資與高科技
創刊時間:2002
是普刊
了解期刊的話你可以去:中國論文及第網 上面看看一些相關的知識!

⑧ 國內外科技投入機制比較與評價

(一)國外發達國家的科技投入機制給我們的啟示

通過對國外發達國家的科技投入機制進行研究,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值得借鑒的經驗:

圖2-7 各國R&D按研究類型分布情況

1.投資主體多元化

政府投入是科技投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政府科技投入佔GDP的1%成為主要發達國家的投入目標。2003年,美國聯邦政府科技投入創歷史最高紀錄,達1120.47億美元,增幅達8.6%,占政府總預算的5.2%,相當於2003 財政年度GDP的1%(楊梅,2008)。日本於2001年提出第二個科技基本計劃:保證政府科技投入佔GDP的1%,爭取5年時間研發總投入達到24萬億日元(陳少暉,2010)。

企業逐漸成為科技投入的投資主體。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企業投資高於政府投資10個百分點以上(楊梅,2008),企業為了提高核心競爭能力,不斷增強科技投入力度,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高投入與高回報的良性循環機制有效刺激了企業科技投入的積極性(祝健,柴宇平,2006)。

由於科技的研究與開發風險性較高,一般銀行對於提供貸款方面限制很多。為此,很多國家都採取了提供政府信貸、信貸擔保,建立專門的科技信貸銀行,發行高新技術債券等金融措施籌集資金(楊梅,2008)。另外,風險投資以其獨特的運行方式和規避風險的有效性應運而生,為社會資金進入高科技產業架起了一座橋梁,推動高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目前在美國共有約1000家風險投資公司,它們的資金主要投向高科技企業(祝健,柴宇平,2006)。

此外,大學的科技投入、海外投資、個人投資等也都是科技投入的廣泛來源。

2.投資方向戰略化

科技投入要根據國家的發展戰略進行合理規劃。美國科技投入的目標是,強調全面領先,保持在所有科學知識前沿的領先地位;德國強調發展尖端技術,確定了4個投入目標,即原始創新的目標、全國均衡發展的目標、高技術領先的目標、技術尖端的目標;日本和韓國強調發展產業共性技術;印度與巴西則強調局部領先,資金主要流向工業領域。

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個階段中,基礎研究階段由於較高的風險性以及外部性,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支持。此外,基礎研究的特殊性還需要科技投入的長期性以及集中性,這樣才能較好地保證項目順利進行,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即使像日本、韓國這樣以技術應用和技術引進為發端的國家,也開始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並把自主創新作為爭奪未來產業高地的重要武器(陳少暉,2010)。

在研究領域方面,科技投入也應該依據國家戰略而有不同側重。2001年日本政府科技投入預算中,生命科學投入增長16.7%,環境科學投入增長18.7%;美國先後把新型材料、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列為戰略技術,其超強、超前的投入對美國科技的全面領先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印度根據自身特點確定以軟體技術為戰略技術、軟體產業為戰略產業,對發展本國經濟起到了龍頭作用(楊梅,2008);從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政府科技投入分布上看,在非國防領域,其資助重點是醫療保健和環保,這兩個領域的研發投入占政府研發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陳少暉,2010)。

3.注重成果轉化

近年來,發達國家不僅十分重視科技投入,推動科學技術進步與發展,而且也十分重視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二者的聯系,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有利於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從而更進一步促進科技進步,實現良性循環(廖添土,2007)。

4.立法保障

發達國家注重通過立法保障科技投入。美國《小企業投資法》幫助小企業獲得補充的股東資本和長期貸款資金,《小企業創新發展法》、《加強小企業研究與發展法》、《聯邦技術轉讓法》等立法,都激勵著中小企業R&D的投入(李松濤等,2000)。英國政府實施「對創新方式的資助計劃」,通過《企業擴展計劃法》等立法,對科技研發在稅收上給以優惠。法國於1983年制定的《技術開發投資稅收優惠制度》明確規定:凡R&D投資比上年增加的企業,可免繳投資額25%的企業所得稅;1985年通過的《特種投資貸款法令》,要求政府以低息貸款支持中小企業的科技研發。義大利《扶植中小企業創新與發展法》明確規定:凡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創新投資,均可享受優惠(杜偉等,2004)。

5.政策支持

政府採取財稅、金融、政府采購等政策,對科技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比如,對風險投資、研究開發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高新技術產業少征稅等。此外,美國等國家規定了研究開發所用的儀器設備和科研用房等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以免徵房地產等稅。韓國稅法還鼓勵科技成果轉讓,轉讓或租賃專利、技術或新工藝所得收入可減免所得稅(楊梅,2008)。有的國家為鼓勵企業從事技術研發和使用國產技術,還開征了技術開發專項稅。如1986年,印度政府對企業界引進國外技術徵收占引進費用5%的稅,並用這項稅收建立創業投資基金,促進和加速國產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陳少暉,2010)。

(二)我國科技投入機制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我國科技投入情況進行分析,與國外發達國家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我國科技投入機制仍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明確的戰略

雖然我國確定了「科教興國」戰略,但並沒有清晰的科技投入戰略,對於不同科技投入主體、不同科技投入客體、研究類型等方面的比例也並未有明確的范圍,重大科技項目投入在國家發展規劃中也沒有較為確定的渠道(賈康,2006)。

2.科技投入強度弱

近年來我國R&D投入總量不斷增長,但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2005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僅為美國的9.57%(廖添土,2008)。R&D/GDP值象徵一國在經濟發展中的科技投入強度,是進行科技投入強度國際比較時普遍採用的指標。經濟發達國家投入強度均在2%~3%(程文欣,劉敏,2007),2005年我國R&D強度為1.34%,而瑞典的R&D強度達到4.25%,是我國的3倍多(廖添土,2008)。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R&D強度仍處於較低位置。

3.多元化投入機制不完善

發達國家R&D經費的絕大多數來源於企業,我國2009年的 R&D經費來源中,有71.7%來自於企業,與發達國家基本相當,但政府的R&D投入比重相比較歐美老牌發達國家而言相對偏低。此外,我國其他渠道的資金來源僅佔到4.8%,遠低於其他國家。我國R&D經費來源渠道還較為單一,有待進一步拓展。

4.人力投入不足

從相對量上來看,發達國家如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每萬人勞動力中從事R&D的人數基本在100~120人之間,我國2009年只有40人,不僅遠遠落後於這些發達國家,與很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5.基礎研究投入比例低

基礎研究是高新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源泉,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最高水平的標志(李博,2009)。我國基礎研究科技投入不足,2009年基礎研究的投入只佔總投入的4.7%,其他國家這一比重都保持在15%以上,我國的基礎研究領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廖添土,2008)。

6.科技產出轉化率低

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率僅為3%左右,轉化速度也較慢(高思中,2006),主要是因為當前我國的研究部門之間自成體系,缺乏總體的規劃,導致重復建設很多;研究部門與企業之間的結合並不緊密,科技和經濟聯系不緊密,導致成果研發和成果應用分離,科研成果無法進入應用領域,從而無法實現經濟價值。此外,科技投入在使用過程中實行的是粗放績效考評,問責機制薄弱。

⑨ 中國科技投資是核心期刊嗎

目前不是核心期刊

閱讀全文

與中國科技投資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軟體可以識別越南歌曲 瀏覽:358
中國人對越南的誤解有哪些 瀏覽:7
越南養殖什麼前景最好 瀏覽:938
印尼為什麼是莫斯林 瀏覽:568
印尼總是粘印章怎麼辦 瀏覽:49
越南和伊朗哪個國家強 瀏覽:124
海運中國到留尼汪島需要多久 瀏覽:452
養印尼虎魚最低多少度 瀏覽:92
印度哪些地方需要放煙花 瀏覽:103
英國大學專業怎麼樣 瀏覽:460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什麼工廠 瀏覽:296
英國的網購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203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1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
義大利語很棒怎麼發音 瀏覽:276
印度海關哪裡有 瀏覽:593
義大利cb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465
打兩針疫苗回中國還要隔離多久 瀏覽:774
英國功放音樂革命怎麼樣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