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屬於什麼單位
一、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簡介。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直屬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直屬農業部),地處四川成都,是國內沼氣領域唯一集研究、技術開發和培訓為一體的國家級科研機構,擔負著國家有關農村能源及環境保護方面重大基礎及應用研究任務。
二、人員構成。研究所人員均為事項人員,從事沼氣相關的科學研究,走科研人員職稱(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也可走推廣類職稱(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副高級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以上兩個系列四級職稱的待遇依次對應。
三、如果是就業的話,這是一個好的單位。一是其為部屬單位,級別高;二是容易申請國家級科研項目,項目是科研人員立身之本!三是科研單位,以科研為主,相對單純。四是所處成都,是個生活、居住的好地方。
② 中國農業科學院怎麼樣
中國農業科學院實力很強,是中央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
擔負著中國農業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的任務,致力於解決中國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
農科院建成了49個國家與部門重點實驗室、27個國家農作物畜禽改良中心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等科技創新平台,9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與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29個國家與部門野外台站、25個國家產業技術與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等科技支撐平台,以及36個國家與部門質檢中心、11個國家或OIE認可的參考實驗室等科技服務平台。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特種經濟動物分子生物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③ 求助,請問中國農業科學院實力怎麼樣
中國農科院實力很好的,當然是綜合實力,讀研關鍵選好導師。考研難度,畢業難度和就業都還好,值得推薦的。研究生培養方面已經多年在農學及相關科學里排名第一。
④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畜牧獸醫所的農業管理和沼科所的農業管理哪個好一點
畜牧獸醫農業管理。
1、畜牧獸醫農業管理要比沼科所的農業管理更有發展性。
2、畜牧獸醫農業管理更被廣大群眾熟知,學的都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須品。
⑤ 農業科學院的機構發展
196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減至24個。除新建武昌油料研究所外,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劃歸第八機械工業部,另有10個研究所下放地方,包括大豆所、花生所、薯類所、沼氣所、養豬所、黃牛所、水牛所、家禽所、柞蠶所和養羊所。
1961~196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有25個科研機構。其中,1961年新建了重慶柑桔研究所。
196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有27個科研機構。即新建了廣州水稻生態研究室、南京小麥品種資源研究室。 196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為29個。即新建了內蒙古草原研究所、上海家畜血吸蟲病研究室。
196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發展到33個。即新建了院部儀器廠、院農場西昌試驗站、河西走廊試驗站、富裕牧場。同時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劃歸八機部。
1966~196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有33個科研機構。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林水三院各自恢復原建制,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恢復,有28個科研機構。即:原子能所、養豬所、情報所、生物所、品種資源所、作物所、蔬菜所、氣象室、土肥所、植保所、畜牧所、養蜂所、甜菜所、哈爾濱獸醫所、果樹所、煙草所、蠶業所、血研室、遺產室、茶葉所、麻類所、油料所、柑橘所、棉花所、灌溉所、蘭州獸醫所、北京農機化所、草原所。
197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增至32個。包括新建蘭州畜牧所、鄭州果樹分所、農業自然資源與區劃研究所、研究生院;恢復了中獸醫所、農經所;院圖書館獨立建制,同時,撤銷養豬所,劃出了北京農機化所、生物所。
1980~1981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為33個,包括1980年新建的生防研究室。
198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又收回特產研究所,科研機構為34個。同年,上海家畜血吸蟲病研究室升格為上海家畜血吸蟲病研究所。
1983年,新建中國水稻研究所,機構增至35個,直至1984年。
1985年,新建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科研機構為36個。
1986年,科研機構為37個,新建了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1987年,情報所、院圖書館、農業科技出版社3個單位合並組建科技文獻信息中心,科研機構減少2個,為35個。同年,蔬菜研究所更名為蔬菜花卉研究所。
1988~1989年,科研機構仍為35個。其中1988年養蜂所更名為蜜蜂研究所;
1989年上海血研所更名為上海家畜寄生蟲病研究所。
1990年,依據國家新聞出版署文件,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從文獻中心分出獨立建制,全院科研機構為36個。 199l~199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一直為37個。其中,1991年新建了飼料研究所,1992年院批准設立了農業宏觀研究室,1993年院批准成立了廊坊中試基地,這兩個單位因故未統計在全院37個獨立科研機構數內。 1996年,因中獸醫所與蘭州畜牧所合並組成蘭州畜牧與獸葯研究所,科研機構為36個。
1997年,農業部將其直屬的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成都沼氣研究所、天津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3個單位劃歸中國農業科學院領導,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達到39個。1998年科研機構數仍為39個。
1999年,遺產室劃轉給南京農業大學管理,加掛「中國農業科學院遺產室」的牌子。同年,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改名為生物技術研究所。全院科研機構數為38個。
2000年,柑桔研究所與西南農業大學合並,以西南農業大學管理為主,加掛「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的牌子。全院科研機構數為37個。
2001年,農業氣象所與生物防治研究所合並,組建「農業環境與持續發展研究所」,蠶業所並入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加掛「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的牌子。同年,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加掛「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生態研究所」的牌子。全院科研機構共35個。
2002年,土肥所與區劃所合並成立農業資源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在原子能所的基礎上成立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新成立農業質量標准與檢測技術研究所。同年,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加掛「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科學研究所」的牌子,江蘇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加掛「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薯研究所」的牌子。全院科研機構共35個。
2003~2006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數在改革中穩定在33個。其中2003年,品資所與作物所合並成立作物科學研究所;甜菜所並入黑龍江大學,以黑龍江大學管理為主,加掛「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的牌子。2005年,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蘭州獸醫研究所和上海獸醫研究所分別加掛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北京分中心、哈爾濱分中心、蘭州分中心、上海分中心的牌子。 中國農業科學院從1957年建院至2007年的50年間,科研機構大體經歷了三起兩落。
從1957~195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從17個發展到34個;1960年精簡下放,科研機構減少為24個。
1962年10月,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中全會作出了關於加強農業和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的決定,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關懷下,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機構逐步恢復,到1965年又發展到33個。1966年「文革」開始後,科研工作受到極大幹擾,特別是1970年,在當時所謂依靠「七億五」錯誤指導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農業科學院除原子能研究所的設備因無法搬遷而得以保留外,農業經濟研究所被撤銷,其餘31個研究所均被下放北京市及京外十餘個省市。全院7500多名職工只留下約600人,並被組成十多個「五七』科技服務隊,分派到大寨大隊等紅旗點蹲點。與此同時,中國農業科學院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合並,更名為中國農林科學院。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心轉到以經濟建設為重心的軌道上來,農、林、水三院各自恢復建制。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科研機構很快得到恢復與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基本穩定在35個,90年代末達到39個以上。2002年,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改革方案,中國農業科學院的部分研究所進行了轉企、轉為農業事業單位,或並入大學的試點,同時,中國農業科學院根據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需要,重組或新建了一些研究所,截至2006年底,科研機構數穩定在33個。
⑥ 中國農業科學院哪個研究所,哪個方向比較好啊,就業前景,發展方向,最好和微生物相關的~
江蘇農科院,北京農科院。和微生物相關的很多,主要看導師研究什麼。在研究生階段,研究生做的都是導師的課題。導師專門申請課題,拿來給下面人做。自己只做剝削者
⑦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86年6月,其前身是生物技術研究中心,1999年更名為生物技術研究所,是中國唯一以農業生物技術前沿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為重點的國家級非營利性科研機構。 研究所圍繞作物和資源與環境兩大學科集群,堅持植物和微生物的交叉與融合,在作物功能基因組、作物蛋白質組與代謝工程、作物分子育種技術、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微生物蛋白質工程和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應用等六個優勢研究領域內確立重點研究方向,系統開展前沿理論與前沿技術研究。 據2017年5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在職職工132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所擁有6個研究室、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擁於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