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美國調查中國貿易什麼

美國調查中國貿易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01 10:59:05

1. 中美貿易站都打了什麼呢

最近事件:
2018/9/24
美國正式對大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額外10%的關稅。
中國方面進行反擊,正式對約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額外加征5%-10%的關稅。
同時,中國發布《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和中方立場》白皮書,充分闡明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政策立場,將貿易戰中的事實進行澄清,駁斥美國單方面一意孤行挑起貿易爭端的各種行為論調。
關鍵事件節點如下:
2017年中美貿易上的各類摩擦已初見端倪
2018/3/9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了命令,將於15天後對進口的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
2018/3/22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基於對華「301」報告,指令對中國進口的約600億商品大規模徵收25%的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2018/3/23
中國商務部作出反擊,宣布擬對從美國進口部分產品加征15%關稅。其中,來自美國的葡萄酒出現在加征關稅的名單之中。
2018/4/1
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
根據財政部關稅司發布的《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的通知》明確,對原產於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對水果及製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製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
2018/4/3
美國政府發布了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覆蓋航空航天、信息通訊技術、機械等10多個部門,將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
2018/4/4
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
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自4月12日起,上調對原產於美國及部分歐盟公司的進口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單丁醚所適用的反傾銷稅率,稅率介於10.8%-75.5%。
2018/4/6
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額外對價值1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2018/4/16
美國商務部宣布,未來7年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中興通訊在A股和H股市場隨後宣布停牌。
2018/4/17
中國商務部公告,裁定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存在傾銷,並決定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自2018年4月1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178.6%)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2018/4/18
美國監管者將採取一項措施,禁止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任何電信設備。這項舉措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獲得全票通過。此舉的目的是禁止美國運營商利用普遍服務補貼向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企業采購設備。
2018/4/19
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初步裁定原產於美國、歐盟和新加坡的進口鹵化丁基橡膠存在傾銷。根據裁定,自2018年4月20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歐盟和新加坡的鹵化丁基橡膠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26.0%-66.5%)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2018/5/3
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姆努欽率美方代表團訪華,與中方就中美貿易戰進行第一輪探討。
2018/5/4
中美經貿磋商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雙方同意建立工作機制保持密切溝通。雙方就擴大美對華出口、雙邊服務貿易、雙向投資、保護知識產權、解決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在有些領域達成了一些共識。
2018/5/7
海關總署網站發布《動植物檢疫監管司關於加強對進口美國蘋果和原木檢驗檢疫的警示通報》稱,加強對進口美國蘋果、原木的現場查驗,一旦發現疑似病害症狀、松材線蟲危害狀或活體害蟲,應取樣送實驗室進行檢測鑒定。在實驗室檢測期間,與之相關貨物不得放行。必要時,可採取預防性措施,防止有害生物逃逸;一旦確認為檢疫性有害生物,且情況嚴重的,作為臨時緊急措施,應依法對相關貨物採取退運或銷毀措施,並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總署。
2018/5/13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稱將幫助中興恢復業務,美國商務部已經被指示去完成這件事。此前,在被特朗普政府禁止使用美國製造的零部件後,中興宣布已停止主要相關經營活動。
2018/5/17
中方代表團赴美就中美貿易戰進行了建設性的磋商。
2018/5/19
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征關稅。
2018/5/20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美中兩國已就框架問題達成協議,同意停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征關稅。
2018/5/29
美國白宮官網發表聲明,美國將加強對獲取美國工業重大技術的相關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出口管制,並採取具體投資限制,擬於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布相關措施,之後不久將正式實施。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迅速回應表示,我們對白宮發布的策略性聲明既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這顯然有悖於不久前中美雙方在華盛頓達成的共識。無論美方出台什麼舉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經驗捍衛中國人民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中方敦促美方按照聯合聲明精神相向而行。
2018/5/31
中國反壟斷機構派出多個工作小組,分別對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公司位於北京、上海、深圳的辦公室展開「突襲調查」和現場取證,標志著中國反壟斷機構正式對三家企業展開立案調查。
2018/6/2
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率團訪華,中美雙方團隊繼續就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
2018/6/15
美國白宮對中美貿易發表聲明,對1102種產品總額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第一組340億美元商品關稅於7月6日開始徵收。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
2018/7/6
美國宣布將於當地時間7月6日(北京時間6日中午)起對第一批清單上818個類別、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進口關稅。
中國作出回應,將於同日對同等規模的美國產品加征25%的進口關稅,並在世貿組織就美國對華301調查項下正式實施的征稅措施追加起訴。
2018/7/11
美國政府發布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關稅的措施。
2018/7/24
美國就第二組16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舉行聽證會。
2018/8/2
美國貿易代表聲明稱擬將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稅率由10%提高至25%。
2018/8/3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20%、10%、5%不等的關稅。
2018/8/20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根據所謂「301調查」結果擬對20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關稅舉行公開聽證會。
2018/8/22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錶王受文率中方代表團訪美,就經貿問題舉行副部級磋商。
2018/8/23
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的25%的關稅生效,包括半導體、塑料和鐵路設備等,針對1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
中國對美反擊,對價值16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包括石油、煤炭、鋼鐵產品和醫療設備等。
2018/8/31
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最快下周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2018/9/3
中國商務部初步認定,原產於台灣地區、馬來西亞和美國的進口正丁醇存在傾銷,中國大陸正丁醇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決定採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自9月4日起實施。
2018/9/8
事件1:特朗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後,美國還將對另外267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並表示若中美貿易談判沒有實質性進展將很快開征。
事件2:特朗普正考慮啟動奧巴馬時期的一項行政令,允許美國對參與「惡意網路活動」的實體或個人進行制裁。此舉瞄準的是中國企業,美國可能會以制裁所謂「盜竊」美國知識產權行為,凍結中國企業在美資產,或阻止中國企業到美國做生意。
事件3: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說,美國仍然與中國繼續談判,但美國的要價很明確:「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停止知識產權盜竊,美國人的公司美國人自己擁有。」
2018/9/18
特朗普政府宣布將於24日起對大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額外10%的關稅,並自2019年1月1日起上調該稅率至25%。
2018/9/24
美國對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額外10%的關稅。
中國進行反擊,對約60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額外加征5%-10%的關稅,並發布《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和中方立場》白皮書。
答案由 關數e 海關數據科技服務團隊 整理

2. 對中國有什麼影響,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真實訴求是什麼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美國的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展。中國「入世」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持續增大,美國成為了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

一直以來,中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由富國成為強國是幾代中國人為之努力的目標。然而,隨著去年中國經濟總量跨過80萬億元大關,一向以世界霸主自居的美國人坐不住了,特朗普開始急眼了。當然他坐不住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中國經濟總量迅猛上升,個中原因貧貓稍後會說到。

今年3月8日,特朗普單方面宣布,依據所謂的「232調查」,將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鋼鐵產品徵收25%關稅,對進口鋁產品徵收10%關稅。3月23日凌晨,特朗普宣布,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4月3日,美國向我國開出征稅清單,涉及我約500億美元、涵蓋約1300個稅號的產品,尤其是瞄準了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可謂雷霆萬鈞之勢。

當然,中國從來就沒有屈服過美國所謂的301調查,在之前多少年的反復貿易較量中,中國從來都是以牙還牙地應對,這次當然也不例外。打仗不是比誰聲音大,而是比誰的實力強。隨後,中國也列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清單。第一輪30個億,涉及7類、128個稅項產品共約30億美元的美國出口商品。第二輪隨之升級,清單包括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總價與美國對等,500個億。

當然,這些都是隔空叫陣,按美國的法律,他們的貿易戰措施最遲要到兩個月後才能實施,到時候中國也相對跟上。真可謂針尖對麥芒,寸步不讓。看上去美國的征稅都是針對中國高科技進口商品,而中國反制的則是一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農產品、豬肉之類,並未涉及到大型飛機、蘋果等高附加值商品,但貧貓發現,這里還真有玄機,反制到底有多痛,只有美國人最清楚。

中國一直以來是是美國大豆的主要出口地,佔62%,美國2017年向中國出口的大豆是3285.4萬噸,佔中國整個進口的34.39%。更要命的是,95%以上的美大豆都集中在美國中西部10個農業州。其中8個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是支持特朗普的。也許大豆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但票源沒有了,接下來的中期選舉,特朗普心裡還是很有比數的。僅這一招,就是直接點中他的穴道了。

說到現在,還沒有提到正文,為什麼美國如此不計後果、瘋狂開打貿易戰呢?別急,一會兒就說到了。這里不得不再提一段話,那就是,美國人為了造勢,一手開打貿易戰,一手以武力的方式對中國進行習慣性的恫嚇。就在3月下旬美國宣布對華開展貿易戰不久,美國軍艦"馬斯汀號"也硬闖南海中國的美濟島12海里,結果被中國兩艘護衛艦給驅離。近日,美國人再次派出羅斯福號航母帶著一幫軍艦再次闖入南海海域,企圖通過這種造勢來提高貿易戰的聲調。結果發現,中國已派出四十餘艘包括遼寧艦在內的最先進艦艇在南海高調舉行軍事演習,還劃定了軍演區域,令美國人打又不是,撤又不是。

對於像伊拉克這樣的國家,美國人可以輕而易舉利用其國內扶植起來的反對派,輕而易舉拿下薩達姆,可以這樣毫無顧忌地與搶來的黃金合影。然而,一向在世界上橫行霸道的美國人,這次在中國面前碰上了釘子。他們對中國石油期貨上市既恐懼又憤怒,卻又無可奈何。發動貿易戰,他們也沾不了什麼便宜,何況,中國此次列出的清單才只是初步反制。看到清單,特朗普假惺惺地說:我不想發動貿易戰,只不過是想縮小中國之間貿易逆差。好吧,發不發動貿易戰,主動權在你。

3. 美國要對中國什麼問題發起「301調查」

當地時間8月12日,美國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白宮國際經濟咨詢委員會、美國貿易政策代表辦公室等美方政府人員宣布,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於8月14日簽署行政備忘錄,責成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決定是否對所謂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調查。這意味著,美國貿易代表可能援引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發起「301調查」。此舉引發各界對美國採取單邊行動損害中美經貿關系的擔憂。

而此次爭端肇端於知識產權糾紛,8月初,美國政府就曾放出消息稱,特朗普有意啟動301條款對中國知識產權問題發起貿易調查,主要針對微型晶元和電動汽車領域。

4. 美國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背後有幾個意思

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18日宣布,美國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此舉已引發各界對美國採取單邊行動損害中美經貿關系的擔憂。
此前的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萊特希澤針對所謂「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調查,調查的重點在中國企業是否「涉嫌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作技術轉讓,以及美國企業是否被迫與中方合作夥伴分享先進技術」等議題。

貿易霸權思維不可取
美國欲對中國進行「301」貿易調查,折射出特朗普奉行的「美國優先」單邊主義,即傾向於放棄多邊體制的國際秩序而以美國標准來解決問題,體現了美國一貫的貿易霸權思維。美國開啟對中國的「301調查」不僅是利益爭端,亦是制度爭端,是以美國標准來衡量貿易得失的攻擊性的單邊主義。
當此全球化逆動之際,全球治理正面臨難以凝聚共識、缺乏治理工具、治理效率低下等困境。作為全球治理規則的領導者,美國正逐漸從中收縮。一方面其憑借全球化及全球治理中積累的實力,認為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不會出現顛覆性革命;另一方面,受國內民粹主義影響的特朗普政府,對美國領導全球治理的意願並不強烈。
面對利益交織的全球性問題,全球治理有賴於G20平台、WTO機制、金磚合作等多邊運行機制。這不是某個國家或國際組織所供給的公共產品,而是各國發展與合作的共同需求。特別是中美這樣的經貿大國,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問題上,更需凝聚共識,堅定不移地支持和加強多邊經貿制度和國際規則,使共同參與、協商合作、包容開放成為全球治理的常態。

5. 美國「301調查」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301調查是美國依據301條款進行的調查,301條款是指《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1301-1310節的全部內容,其主要含義是保護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權利,對其他被認為貿易做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國家進行報復。

根據這項條款,美國可以對它認為是「不公平」的其他國家的貿易做法進行調查,並可與有關國家政府協商,最後由總統決定採取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停止有關協定等報復措施。

(5)美國調查中國貿易什麼擴展閱讀:

依據美國在《1974年貿易法》第301~310節規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每年3月底要向國會提交《國別貿易障礙評估報告》,指認未能對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與業者提供足夠與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或拒絕提供公平市場進入機會的貿易夥伴,並根據該報告在1個月內列出「301條款」國家與「306條款監督國家」。

名單確定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每半年向國會提交一份報告,說明提出的申請、作出的決定、調查和程序的進展與狀態、所採取的行動或者不實施行動的原因,以及所採取行動在商業上的後果;並發起案件調查,與有關國家磋商、談判和最終達成協議,直至雙方滿意或者美國滿意為止,否則美國將採取貿易報復措施予以制裁。

6. 美國對華雙反調查是什麼意思

是指美國對來自中國的同一種產品同時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一成員要實施反傾銷措施,必須遵守三個條件:

首先,確定存在傾銷的事實;

第二,確定對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的威脅,或對建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阻礙;

第三,確定傾銷和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按照傾銷的定義,若產品的出口價格低於正常價格,就會被認為存在傾銷。出口價格低於正常價格的差額被稱為傾銷幅度。所以,確定傾銷必須經過三個步驟:確定出口價格;確定正常價格;對出口價格和正常價格進行比較。

正常價格通常是指在一般貿易條件下出口國國內同類產品的可比銷售價格。如該產品的國內價格受到控制,往往以第三國同類產品出口價格來確認正常價格。

反補貼:是一成員方對另一成員方對某一出口產品給予財政或公共性的經濟補貼而採取的限制進口的措施,包括臨時措施、承諾徵收反補貼稅。

(6)美國調查中國貿易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美國對華的雙反調查結果

美國商務部在2006年至2012年間對中國發起的25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違反世貿規則。,世貿組織當天下午向成員散發了中國訴美國關稅法修訂案世貿爭端案專家組報告,作出上述裁決。

報告說,美國在上述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未能進行避免雙重救濟的稅額調整,違反世貿規則。

報告同時認為,美國2012年3月通過關稅法修訂案,追溯授權美調查機構自2006年11月20日起對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徵收反補貼稅,不違反世貿規則。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當天就裁決結果發表談話表示,中國對專家組支持中方在雙重救濟方面的主張表示歡迎,同時對認為美國修訂關稅法案不違反世貿規則表示遺憾。

沈丹陽指出,本案年涉案金額逾72億美元,涉及中方重大貿易利益,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世貿組織裁決,盡快改正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錯誤做法,確保中國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

沈丹陽進一步表示,中方目前正在評估專家組報告,並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做好後續工作。

2012年9月,中國就美關稅法修訂案(即GPX法案)中違反世貿規則的錯誤做法,提出與美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進行磋商,正式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

2012年11月,中國提請成立專家組,同年12月,專家組成立。

中方認為,2006年以來,美國在缺少國內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對華發起了30餘起反補貼調查。

在美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明確判決美無權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補貼調查後,美於2012年3月通過《1930年關稅法》修訂案(即GPX法案),授權美商務部可以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適用反補貼措施,並溯及既往地追認此前調查的合法性。

美方這種做法將中國企業置於一個不確定的法律環境,違反了世貿組織在透明度和正當程序等方面的相關規則。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雙反調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世貿組織裁定美國對華25起雙反調查違規

7. 什麼是雙反調查

「雙反」調查,是指對來自某一個(或幾個)國家或地區的同一種產品同時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當進口產品以傾銷價格或在接受出口國政府補貼的情況下低價進入國內市場,並對生產同類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的情況下,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成員方使用反傾銷和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恢復正常的進口秩序和公平的貿易環境,保護國內產業的合法利益。

(7)美國調查中國貿易什麼擴展閱讀:

人民網北京7月18日電 (周素雅)據商務部網站消息,美國當地時間7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正式對進口自中國的乘用車和輕卡輪胎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商務部貿易救濟局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表示,該案受到中美產業界的高度關注。在申請人資格存在嚴重瑕疵,美國內輪胎企業不支持立案,相關產業組織反對立案的情況下,美方仍然對上述產品發起雙反調查,違反世貿規則和美國國內法,中方表示強烈反對。

該負責人指出,2009年美國曾對上述中國輪胎產品採取特保措施,對中美經貿關系造成了嚴重傷害。事實證明,美方特保措施並未給美輪胎產業帶來實質利益。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限制自由貿易和市場競爭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該負責人強調,中方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希望美方吸取前車之鑒,審慎處理本案,避免破壞兩國相關產業的貿易與合作。

8. 2018年美國對中國產品發起雙反調查都有哪些

2018年2月21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正式對原產於泰國、中國和斯里蘭卡的橡皮筋(RubberBands)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這是2018年美對我出口產品發起的第四起雙反調查。該調查的申請方是美國橡膠聯盟公司(AllianceRubberCompany),涉案產品是硫化橡膠製成的長0.5-10英寸,寬3/64-2英寸,厚0.02-0.125英寸的橡皮筋。該產品主要歸於美海關稅則號4016.99.3510和4016.99.6050項下。

美商務部對進口大口徑焊管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2月12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進口自韓國、土耳其、希臘、印度、加拿大和中國的大口徑焊管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同時對韓國、土耳其、印度和中國的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

大口徑焊管是指直徑大於16英寸(40.64厘米)的焊接碳和合金鋼管,可以被用於運輸油、氣、液體,或被用於結構用途,例如打樁。

9. 美國對中國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是一種什麼行為

保護本國利益的行為。傾銷,是指一國或地區的生產商或出口商以低於其國內市場價格或低於成本價格將其商品拋售到另一國或地區市場的行為。傾銷被視為一種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以達到消滅競爭對手,壟斷整個市場的目的,為WTO所禁止。同時因此反傾銷也可能成為各國保護本國市場,扶持本國企業強有力的借口和理由。因為中國X低X人X權X優勢,出口退稅政策等使得我國產品價格通常大幅低於西方產品價格,沖擊西方市場,使得西方國家頻繁發起反傾銷,不足為奇

閱讀全文

與美國調查中國貿易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19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
義大利語很棒怎麼發音 瀏覽:272
印度海關哪裡有 瀏覽:590
義大利cb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464
打兩針疫苗回中國還要隔離多久 瀏覽:771
英國功放音樂革命怎麼樣 瀏覽:230
中國人在韓國如何發展 瀏覽:817
伊朗藏紅花怎麼服用 瀏覽:216
印度薯角怎麼吃 瀏覽:336
中國新冠疫苗什麼時候有 瀏覽:986
義大利的錫紙焗鰻魚怎麼做 瀏覽:260
中國哪個地方口腔好做 瀏覽:860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市什麼氣候 瀏覽:624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93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61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2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出口國 瀏覽:158
伊朗現在做什麼好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