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民族傳承為什麼比印度發達

中國民族傳承為什麼比印度發達

發布時間:2022-09-01 14:30:36

㈠ 為什麼中國比印度富裕

印度比中國窮一點,雖然印度在計算機這塊比中國強多了,但是印度宗教矛盾復雜,一直不能實行計劃生育,而農村耕地又沒有中國的多,並且好多屬於熱帶氣候的,更無法與我國溫帶氣候的耕地相比,正因為如此,所以好多印度人進入中國,導致到現在那些地方的國境線都沒法確定。試想,是美國人願意跑到伊拉克去生活呢還是伊拉克人願意跑到美國去生活呢?不言而喻,中印也一樣。所以從整體實力來說,中國比印度要富裕一點,關於這一點,你可以看看余秋雨先生的《北非之旅》《文化苦旅》,裡面有詳細的真實的印度農村的境況,你就可以與中國的做個比較。

㈡ 為什麼中國比印度發達那麼多

中國自古代就比它們聰明
近代中國改革發展 開放富國 取得了一系列好的成就
1黨的好政策以及英明領導
2中國人民的低調奮斗

㈢ 為什麼中國文化比印度文化更易傳播

河《缺狽槳畛鞘型呃?晌魘怯《茸罡菏⒚?撓《冉淌コ侵?弧U庾?延?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寺廟林立,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印度教教徒前來朝拜。
仔細觀察中國和印度在美國的文化傳播,會發現推廣方式有很大的差異。
中國比較重視官方推廣,在方式上偏重於純文化的形式,而印度則比較傾向於民間推廣和商業形式。比如,在過去幾年,中國多次由官方出面舉辦「中國文化節」。筆者在華盛頓住了7年多,還從沒注意到有印度官方主辦的「印度文化節」,最多隻是各個大學或社團邀請印度藝術家在美國舉辦小型演出而已。不同推廣方式產生的結果很不同。中國文化節可能吸引了不少美國精英,然而,想要使普通的美國老百姓了解中國,卻不是一兩次文化節就能夠取得成效的。
印度官方似乎對傳播本國文化漫不經心。每次有印度活動,印度駐美使館網站上都只有「文化活動預告」一項,或者只是通過部分美國朋友相互通告,但是卻非常注重細節。我曾多次參加印度駐美大使館的活動。每次慶祝活動都很簡單,只有簡短的雞尾酒會,看似沒有特別的准備。活動的組織者並沒有照本宣科地念講稿,或者告訴客人印度文化有多麼古老、多麼精深。但參加活動的客人不會寂寞,主人看到有獨處的人,會特意過來找你聊聊。大廳裡布置得非常有印度特色,告訴來賓今天是印度什麼節日以及來歷,印度人在這天會做些什麼。如果客人對此有興趣,組織者會故作不經意地說,來,這樣里有一本書、一部電影講的就是這個節日,這樣,人們被好奇心驅使,自己主動去探索印度的與眾不同之處。

㈣ 是什麼促使中國比印度更強大的

因為民族習慣,吃苦耐勞。因為蘇聯的幫助,建國以後蘇聯幫助我們迅速建立了基礎的工業體系,幫我們培養出了基礎的專業人才。美國人的幫助,打壓蘇聯的時候美國人給我們帶來了「標准」。不要笑,這個很重要,美國人幫助我們之前,我們造的殲8每一架都不一樣,可以說是每一架都是一個新型號,每一架的性能都不一樣,這樣在使用維護等等各方面就會非常麻煩,費用非常高,這,只是其中一個縮影。美國打壓日本的時候我們抓住了機會。而印度,蘇聯幫助我們的時候它是英聯邦的原料產地;美國人幫助我們的時候,它仍然是英聯邦的原料產地;美國人打壓日本的時候,中國和印度差不多了。後面中國的工業後勁表現出來了!而印度到現在工業基礎還沒有完善好~

㈤ quora網友提問:為什麼印度比中國更發達

1. 印度的人口分布比中國更據優勢(撫養率:中國六十歲以上的人口更多)(Dependency Rate撫養率:指在總人口中,兒童和老人與其他人口的比率。)
2. 與俄羅斯和中國相比,印度有更長的自由市場經濟的歷史。
國有經濟只佔GDP的14%,中國是60%以上。你也知道國有企業的競爭效率是怎樣的。
3. 印度的資本市場比中國的更開放。
4. 印度儲備銀行(RBI=Reserve Bank of India)不受政府的影響,中國則不是。
5. 由於印度的出口基本上是由服務業構成,它的波動較小。中國的出口是製造業商品,易受周期性影響。
6. 印度的儲蓄率高,不過也沒影響國內消費。
7. 印度的優勢:英語,新聞自由,健全法律系統。
從綜合國力看,中國當然比印度發達一點,但我們也不能過於驕傲、小看他人,民族尚未復興,國人仍需努力。

㈥ 印度跟中國同時都是文明古國,到底是為什麼造成了中印這么大的差距

中國同印度同屬於文明古國。在古代中國與印度的文化交流中也獲益良多。從印度傳到中國的佛教到現在完全漢化,成為中國三大信仰之一,唐僧取經的故事到現在還是家喻戶曉。為什麼兩個有悠久文明傳承的文明到了現在卻出現了如此之大的差距?

遠了就不說了。就從建國後比較,剛剛建國,其實兩國差距不大,而且在1960、61、62年三年苦難時期,印度一度趕上中國。其後就越拉越遠,現在中國兩到三年增加的GDP就是一個印度全年的GDP了。這是為什麼呢?

歸根結底是制度和執政黨。建國時期,中國還是農業國,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共和國領導人,通過土地革命,把土地分配給農民。極大的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熱情。農民又用這種熱情扶持國家的工業化建設。

溫鐵軍教授統計過,自建國以來,農民向國家貢獻了17萬億。所以,在溫家寶總理到以後的政府,向農村投資了11萬億以上,村村通電、通路、通水??這些建設都是國家反哺農村。同時擴大基礎設施建設,轉移過剩生產力,扯遠了。

在此同時,大力投入教育,建國頭10年,完成小學普及建設和掃盲。頭二十年中學建設。直到現在大學建設。從95%文盲率到現在6%以下的文盲率。建國十年時每年小學畢業生達到500萬,建國二十年中學畢業生500萬直到現在大學畢業生每年800萬大學畢業生,研究生每年錄取人數50萬以上。

在此同時,土地雖然分配給農民,但是,所有權國有。這就為工業化奠定了基礎。GDP提高靠農業是沒戲的。

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靠工業化實現的。美國這種超發達國家已經採用去工業化,以服務業、金融業等更高利潤、更低污染和環境壓力的方式了。(這也是目前美國社會矛盾的主要原因,金融業可以創造巨額利潤,但是不能創造巨量的工作崗位,財富積累在少數人手中,造成更大的貧富差距和社會問題。)

中國的土改把人從耕地上解放出來,就有了人力資源基礎,又大力建設教育,又將人力資源的質量大大提高。而土地國有又使得征地建房、修路、城市化成為可能。

以上對工業化是缺一不可的。

首先:工業化要有有技術和資金。技術源自抗美援朝,蘇聯為了對抗美國,不計成本,不講條件的援助了中國建立工業化的基礎「一五六工程」,讓中國有了可以造大炮、坦克、飛機、汽車的鋼鐵、石油、化工等重工業基礎。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

當中蘇關系破裂後,中國要用農產品、礦產等償還蘇聯援助,所以有了三年困難時期。而這時中國的工業剛剛起步,無法吸納那麼多受過教育的知識青年,這幾千萬知識青年在城市裡無所事事就會造成社會動盪,於是有了上山下鄉。

到1970年代中國教訓了越南,美國剛剛從越南失敗而回,雖然越南是因為背後有中國才打敗了美國。但看到中國暴打蘇聯撐腰的越南,並按著摩擦了十年。美國也是很快樂的!美國和中國建交,中美10年蜜月期,又從美國接受了很多的技術。中國開始發展、改革開放。終於可以為自己掙錢了,人民群眾的熱情一下激發起來。GDP大增長!1983到1988都是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率。

到1989年的事件,中美關系破裂,美國帶全世界制裁抵制中國。GDP增長降到4.5%接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全世界資本主義高潮來臨。

中國沒有和蘇聯人一樣。被西方忽悠,休克療法,直接私有化。中國實行雙軌制,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雙軌。批條子鋼幾百一噸,市場上鋼幾千一噸。當時確實腐敗嚴重,什麼太子黨、高乾子弟都是那時候出現的。

但是,中國依然把核心的產業牢牢的抓在手裡――國企,銀行!放開其他輕工業、民生工業、商業、服務業、包括房地產等等給私人。讓壟斷企業繼續國有,所以才能投入十幾億到農村基本建設中。讓私企投錢去給村裡通水通電通路試試,除非拿槍逼著!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是三架馬車:投資、出口、消費。等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出口疲軟。中國把過剩產能投入國內:4萬億和12萬億的農村投資。吸納和保護了國內的產能。否則產能無處可去,大規模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必將導致社會動盪。經過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投資的支撐,撐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而以上這些,前提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強有力的政府、受教育的民眾。這些印度都不具備。印度GDP當然不如中國。印度想趕上中國,需要的不是其他的,是一次自下而上,全面的改革。需要強力的中央政府,政令能下達,民意能上傳。受教育守紀律的人民。

中國達到現在的程度,從世紀初到建國是犧牲換來的。土地改革,土地收歸國有。建國後抗美援朝,獨立對抗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換來了蘇聯援助。打越南換來了美國的支持。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帶動世界經濟危機。中國向國內投資建設轉移過剩產能,投入研發科技升級產業結構。

這些印度哪一條做到了。英語說no pain no gain沒有痛苦沒有收獲。印度沒有付出,憑什麼能和中國一樣?!GDP差距大而且越來越大是必然的並且是應該的。

兩個國家走了不同的道路,得到了不同的結果。這不是很正常嗎?感恩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艱苦奮斗的我們的先輩!

這盛世,如你所願。

㈦ 中國和印度相比較哪個的歷史文化更久遠

西方公認的中國只有3500年歷史,古印度有4000年了,所以是古印度歷史文化更久遠些。

但我們中國一般都認為我們有5000年的歷史,這樣中國更久遠些。

但不管怎麼樣,古印度已經被滅了,歷史文化早已被湮沒,而中國的歷史文化則傳承下來

㈧ 同樣是文明古國為什麼中國幾十年發現比印度好

印度發展的沒中國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存在大量的國內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鬆散的現政府體系無法直接解決,民間的內化機制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然而,這些問題要麼壓根沒在中國出現,要麼就比較緩和。。——自然印度發展不過中國也是很正常的。

其次,印度在上世紀末的基礎也並不算好,即使他貌似繼承了一些殖民地時代的東西,但計劃經濟時代的成果相黨一般,改革開放比我朝還晚了十年。。

下面來具體說說印度有什麼具體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我國是否存在或者程度如何:

印度的發展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很明顯的問題:
先說政治層面:
一,在社會文化層面,印度延續2000多年的種性制度,造成社會不平等,印度的階級分化異常嚴重,阻礙社會發展。制約印度的發展問題明顯有種姓問題,在印度,一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所屬的種姓,甚至信仰什麼宗教。反之,還可以通過他的相貌、衣著以及經濟狀況來反推其種姓。
雖然1950年印度憲法頒布,其中一個主要的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視,不能在種姓上有任何的區分、有任何的區別對待,但是現實的情況其實並不容樂觀,而這類社會文化,對於印度的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哪怕是開明的象牙塔環境中在印度人,在婚姻,交友,社會圈子方面都有明顯的「種姓隔離"在裡面。。總的來說,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公平與效率,首先要保證比較可以接受的社會階層流動性,而種姓問題的制約,讓這類問題的解決基礎被剝離了出去。

這個是印度獨有現象,在我國不存在。

二,教育的規劃政策有明顯問題。政府在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投入的錢差不多(大概是延續尼赫魯當年定下的基調),在教育政策上也是二元制一刀砍平。這種搞法,現在看來是有比較明顯的問題在裡面。

比如,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嚴格的印度教育選拔制度上,高等教育其實人數較少,精度要求較高,呈現精英化的特點。而這類高等教育的教育政策和經費把控上,是很明顯需要特別對待的,不適合和基礎教育一刀切。
但是這還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基礎教育上。

基層教育的人數更多的,范圍也更廣泛,並且也承擔著消滅高文盲率以及提高國民教育水平的重任。印度基礎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學,還有一種是私學,也就是常見的西式教育分法。公學承擔更廣泛的基礎教育,雖然免費的初等義務教育已經在2001年被寫入法律,但教育質量很差,不及格率很高。
印度政府還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在2001年的Sarva Shiksha Abhiyan,或稱為全體教育激勵計劃,很大的提高了入學率。
但是」入學率」雖然提高,但是畢業率變得更差。
同時在這種經費也一刀切情況下,老師的雇員數不夠用,給老師的待遇不可能很高,也招不到很高素質的老師
私學雖然可以辦到這一點,但是高昂的教育費用必然只能提供給高階層人士,而且數目不多,涵蓋不廣,也承擔不起」改善國民素質「的社會責任。

以上原因綜合到一起的表現就是全印度的文盲率高達三分之一。。

在這個問題上,我朝肯定狀況是要好太多了。印度的教育問題是還沒有完成普及。而我們教育問題是教育方式改進和教育資源的分配,全民性普及早就在上個世紀就完成了。。

三,宗教問題。印度是個全民宗教國家,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的核心理念,『人有來世,人在現世是 來贖罪的,等待來世。這種」平和「的信仰和大批的信眾理論上應該帶來比較好的社會風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印度各宗教之間的互相仇恨是非常厲害,民間團體因為習慣不同,會造成很多或多或少的沖突,而這類沖突往往無法直接解決,會產生明顯的內耗。僅2008年一年,印度就發生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沖突656起,其中4起發展成騷亂,死亡123人,2272人受傷。

四,民族問題。印度有200多個民族,居世界第一,。這本來是好事情,但是民族之間的矛盾很明顯,連民族之間的語言互通狀況都不怎麼樣。而印度政府並沒有承擔起一個比較好的」引導角色「。無論是克什米爾沖突,1980年特里普拉邦大規模民族仇殺;到12年的阿薩姆沖突。這類民族問題時刻都在印度上演,而且今後也不會缺少。

民族沖突帶來的首先是「惡性循環」,本來處於民族意識比較平和的民族團體,會因為」激烈的話語權爭奪「成風,而開始著手進入這種沖突游戲裡面。而小民族,小地區,會因為這種劇烈沖突,變得」沒有安全感「,開始著手內部強調民族意識,來增強排外性,繼續加劇全國性的民族矛盾。

其次,民族矛盾這種問題,在本來對聯邦向心力不足的大環境下,會直接導致地域的政治沖突,這也造成國內內耗。

五,印度特色的聯邦制相對向心力不足,而且中央政府不僅決策權力不夠,而且和地方各邦的利益沖突不斷。尼赫魯-甘地的個人政治理念特徵讓印度無法實行中央集權制度,但是後來尼赫魯-甘地家族在印度幾十年的家族統治實際上還是形成了所謂的尼赫魯-甘地王朝。也就是現在的印度類似於」一個中央王朝,帶領麾下無數邦國「的狀態。這樣的印度式聯邦制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
1,整個國家如同一盤散沙,其實並不好管理,國大黨雖然權勢頗盛,但是沒有足夠的統籌力來承擔整體化一的執政標准。
2,分裂勢力眾多,而且分裂勢力旺盛。這種政治生態,在本來各邦獨立性都不錯的情況下,和民族問題捆綁在一起,很有可能直接造成地區利益和國家利益達不成妥協,結局幾乎都是極端分裂勢力開始取得話語權。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民族傳承為什麼比印度發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西西里島有什麼工廠 瀏覽:294
英國的網購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203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1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
義大利語很棒怎麼發音 瀏覽:274
印度海關哪裡有 瀏覽:592
義大利cb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464
打兩針疫苗回中國還要隔離多久 瀏覽:773
英國功放音樂革命怎麼樣 瀏覽:232
中國人在韓國如何發展 瀏覽:817
伊朗藏紅花怎麼服用 瀏覽:216
印度薯角怎麼吃 瀏覽:336
中國新冠疫苗什麼時候有 瀏覽:987
義大利的錫紙焗鰻魚怎麼做 瀏覽:260
中國哪個地方口腔好做 瀏覽:860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市什麼氣候 瀏覽:625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93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61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