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歷代寓言選怎麼樣

中國歷代寓言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9-01 14:37:09

㈠ 中國古代寓言有哪些,講的什麼道理

一、葉公好龍
1、原文: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2、譯文:葉公子高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延伸到了廳堂里。
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魂飛魄散,一臉驚惶 。由此看來,這個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3、寓意: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二、掩耳盜鈴
1、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2、譯文: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鍾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鍾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鍾,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3、寓意: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三、刻舟求劍
1、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2、譯文:有一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3、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四、揠苗助長
1、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2、譯文:古宋國有個人,他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3、寓意: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五、鄭人買履
1、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2、譯文: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
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寓意: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㈡ 中國古代寓言的推薦理由是什麼推薦中國古代寓言的理由

中國古代寓言是一本青少年讀物。根據思想內容,古寓言可以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用生動的隱喻來表達深刻的哲學,不僅給人以美好的愉悅,也給人以智慧;第二種是「勸善懲惡」的性質,其中許多給人以積極的救濟;第三類是「揭開隱患,揭露其罪惡」,這很諷刺。在中國,許多預言故事已經演變成了白痴故事,如鷸和貽貝打架、漁夫收割水果、螳螂捉蟬和後面的黃麻雀。這些故事告訴人們真相。它們大多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百家爭鳴。

㈢ 中國古代寓言選適合四年級學生看嗎

這是可以的,不過建議:先讓孩子自己看,然後抽時間讓他(她)讀給你聽、再講給你聽——當然你自己也得做好功課才行!如果他(她)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就繼續讓他(她)看讓他(她)講,否則你給他(她)說說再由他(她)自己決定是否繼續。
希望能幫到你。

㈣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你喜歡這本書嗎為什麼

一般。我小時候看過寓言。但總得來說,我對寓言故事興趣不是最大。我從小比較喜歡歷史類故事。所以我從小是歷史迷。現在還發表歷史類文章。

㈤ 中國古代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介紹

1、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從前也和別的普通寓言一般,鮮為人知。自從領導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了這個故事後,就變得家喻戶曉。通過寫智叟的膽小怯弱反襯了愚公的堅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2、諱疾忌醫:這個故事說明了有了病,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認真真地改過。否則,一誤再誤,病情會越來越沉重,錯誤會越來越嚴重,以至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3、狡猾的蝙蝠:這個故事說明了人們現在還常常把兩面派的人物作為蝙蝠。這些人見風使舵,左右逢源,不斷改變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來投機鑽營,謀取私利。但是,他們只能得逞於一時,總有一天會暴露出兩面派的丑惡嘴臉,受到人們的唾棄。

4、截竿進城:介紹了如果說賣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話,那麼,那個喜歡擺老資格、教訓人的白鬍子老頭兒更加蠢笨。有些「老資格」總是喜歡按老經驗、老規矩辦事,他們不善於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考慮極簡單的、甚至是一般常識范圍內的問題,結果,出了很多餿主意。

㈥ 中國古代的文學體裁是如何變化的分別是什麼

世界各民族文學中最早出現的體裁是詩歌,以後小說、戲劇文學才逐漸發展起來。

常見的有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劇小說、寓言、通訊等。

1、詩歌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

2、小說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3、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4、劇本

劇本主要分為文學劇本與攝影劇本。文學劇本是比較突出文學性的劇本,攝影感偏低,包含話劇劇本(或稱戲劇劇本)、小說劇本(或稱劇小說)、小品劇本、相聲劇本等。

攝影劇本是比較突出拍攝感的劇本,文學藝術性可高可低(根據影片題材、市場、投資金等綜合情況決定),包含分景劇本、分鏡劇本(分鏡腳本或電影劇本)、台本等。

5、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代寓言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葯店不賣葯為什麼 瀏覽:221
印尼地震對人有什麼影響 瀏覽:618
印度女人來月經都怎麼辦 瀏覽:319
義大利語很棒怎麼發音 瀏覽:272
印度海關哪裡有 瀏覽:592
義大利cb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464
打兩針疫苗回中國還要隔離多久 瀏覽:773
英國功放音樂革命怎麼樣 瀏覽:232
中國人在韓國如何發展 瀏覽:817
伊朗藏紅花怎麼服用 瀏覽:216
印度薯角怎麼吃 瀏覽:336
中國新冠疫苗什麼時候有 瀏覽:987
義大利的錫紙焗鰻魚怎麼做 瀏覽:260
中國哪個地方口腔好做 瀏覽:860
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市什麼氣候 瀏覽:624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93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61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2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出口國 瀏覽:158
伊朗現在做什麼好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