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軟體開發
工業軟體開發
1 北京華盛恆輝軟體開發公司
2 北京五木恆潤科技有限公司
3 北京平步科技有限公司
4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5 北電網路nortel
國內工業軟體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軟體本身的發展階段;第二,是軟體的協同應用階段,在這個階段,業務流程進行串通和優化;第三個階段是「工業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軟體不再是單一的軟體,而是集成多種軟體,並提供「軟體+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
然而,有專家研究過工業軟體近幾年的發展趨勢,國內自主工業軟體發展現狀可以概括為「管理軟體強,工程軟體弱;低端軟體多,高端軟體少」。也就是說,一方面,國內自主工業軟體在生產管理、客戶服務和綜合管理等運營管理領域發展較好,在工程研製領域發展較差;另一方面,國內自主工業軟體在低端領域的競爭力相對較高,高端領域很多還是空白。但是從我國工業軟體市場規模的逐年增長的數據來說,這一現狀正在改變。
Ⅱ 國內外工業軟體的差距在哪如何趕上
1. 由於國產工業軟體起步比較晚,用戶界面、軟體功能、系統架構和平台化、開放性等方面與國外大型軟體公司的軟體產品存在一定差距。
2. 國外一些老牌的工業軟體企業往往有深厚的工業背景,在實踐當中總結出需求,再研發工業軟體。而國內多數軟體公司,「從實際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功課做得還不夠,限於生存的壓力,比較追求短平快,甚至把一些沒有認真測試的軟體也部署到客戶現場,使一些客戶企業成為「小白鼠」。長此以往,導致一些大中型工業企業形成了對本土工業軟體的「鄙視鏈」。
3. 由於缺乏對工業實踐的總結,又缺乏品牌競爭力,軟體的平台化水平不高,不少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往往會答應客戶很多個性化定製開發的需求,長期陷在項目之中,形成很多企業的版本,卻沒有一個統一規劃的版本,被客戶牽著鼻子走,而客戶滿意度反而不高。最後,往往由於需求變更,實施拖期,還賺不到錢。
4. 國外工業軟體公司在創業階段往往非常專注於某個核心技術,向縱深發展,樹立樣板客戶,而且是行業標桿客戶,形成自己的「獨門絕技」。最後,要麼單獨融資、上市,要麼被大公司「娶入豪門」。而國內很多工業軟體公司規模不大,產品涉及的領域卻很廣,廣而不深,競爭力不強。有些的公司過於注重短期行為,什麼賺錢做什麼,比如沒有專業團隊去實施國外大型軟體,卻貿然湊個班子去簽單,結果反而大虧。
5. 一些國內工業軟體公司,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背景的軟體公司很不重視市場宣傳,甚至沒有專門的市場部,沒人去研究和總結客戶需求,撰寫客戶案例,沒有人去認真做市場調查、市場分析,也不舉辦或參加市場活動,卻投入很大資源爭取政府項目,或者幫助大客戶去拿政府項目,然後分一杯羹。這種做法短期內往往能夠拿到不少政府支持,但長此以往卻制約了企業的市場意識。
6. 還有一些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往往營銷能力很強,有某個行業,或者某些大企業的背景。但是,這些企業這種背景和資源往往也會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制約因素。大部分從大型製造企業發展起來的軟體公司主要業務還是服務母公司和集團內相關企業。
7. 有些技術背景比較資深的工業軟體企業負責人往往不是通過市場調研來分析客戶需求,而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開發新產品,實際上經常試錯,難以實現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
Ⅲ 軟體在工業的應用有多廣泛可為企業減少多少成本是否好用
正如工業產品智能互聯的發展使得軟體成為產品的核心一樣,工業軟體現在已經成為製造企業的核心之一。在德國、美國和日本等製造大國中,工業軟體被視為現代工業的基礎。
工業軟體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在過去30年的製造業信息化過程中,製造企業通過沉澱和積累,構建了一系列的工業軟體(包括各種工具和系統),覆蓋了R&D、製造、營銷、服務等產品的整個價值鏈,幫助企業實施產品R&D系統等管理體系和流程。
但與此同時,由於缺乏整體頂層規劃,各領域的信息孤島和壁壘逐漸形成,也使得過程驅動系統運行緩慢,其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企業不確定性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如何構建一個數據驅動的企業,以面向服務的方式,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將各個系統中的數據發送給正確的人,幫助用戶做出正確的決策,是工業軟體下一步發展的主要方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如何通過數字平台將整個價值鏈的數據和所有因素互聯起來,構建基於平台的各種行業應用,根據場景和角色使用,並與行業知識深度融合,從而快速靈活地做出決策,是未來enterprise 工業軟體 construction的重點。所以在我看來,基於平台的架構,基於角色的使用,基於場景的應用,敏捷開發是工業軟體。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關鍵。從概念到實現,工業領域的每一個產品都離不開工業軟體。對於一個製造企業來說,CAD軟體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輔助設計,而CAE軟體可以幫助企業用數字樣機進行模擬分析,PLM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全球協同研發,組裝世界上最好的零部件,ERP系統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好人、錢、物,CRM軟體可以管理從機會到付款的全過程,OT系統可以管理所有的生產環節。這些工業軟體尤其是R&D軟體將企業的R&D設計知識和經驗數字化,並通過這些數字化的知識進行創新,使製造企業不再處於「微笑曲線」的底部。
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AR/VR為代表的新工業軟體技術,可以進一步幫助製造業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新階段。IT可以將OT設備與IT系統連接起來,從而更好地促進基於數據的資源的配置和優化,提高企業的運營水平。
Ⅳ 中國工業軟體現狀
工業軟體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各個要素和環節之中,與業務流程、工業產品、工業裝備密切結合,全面支撐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等各項活動,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劑。在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產業升級、新型工業化、工業發展轉型等國家戰略的道路上,工業軟體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2019年我國工業軟體產品實現收入1720億元,2020年進一步增長,有望突破1800億元,工業軟體行業正處在起飛的前夜。
工業軟體發展階段分析
國內工業軟體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軟體本身的發展階段,在純軟體階段,國外企業稱霸市場;
第二階段,是軟體的協同應用階段,在這個階段,業務流程進行串通和優化,國內廠商開始加快發展步伐,逐步追趕國外廠商;
第三個階段是「工業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軟體不再是單一的軟體,而是集成多種軟體,並提供「軟體+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在這個階段,國內廠商基於中國工業發展實情,加快本土軟體服務水平的提升,開始逐步超越國際廠商。但是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軟體協同應用末期「工業雲」前期之間,國內廠商整體尚未能在技術與服務水平上超越國際巨頭。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軟體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Ⅳ 高瓴接連出手的「核心工業軟體」是什麼
在軟體行業中,工業軟體只佔很小的比例,卻是工業製造的大腦和神經,堪稱工業領域的「皇冠」。而在「卡脖子」清單中,工業軟體和芯半導體片是同時擊中中國製造的「軟」「硬」兩把利劍。但晶元萬眾矚目,相反工業軟體作為我國向「製造強國」邁進中最大短板卻未引起 社會 各方足夠重視。
但最近,這個行業也引起了頭部投資機構的關注。
發力CAD、CAE,領投卡倫特、十灃
近期,高瓴創投獨家領投了核心工業軟體、CAD軟體「卡倫特」。成立於2014年的卡倫特,獨立自主研發了雲原生CAD智能設計軟體的幾何引擎。
CAD軟體作為工業軟體體系中最關鍵、難度最高的研發設計類軟體,需要大量學科知識的積累與融入,這造成了其壁壘極高、產品實現難度也高,長期以來為國際巨頭——包括西門子、達索、歐特克等歐美公司所壟斷的局面。
而卡倫特 科技 從研發第一天起就以CAD協作設計和人工智慧為突破口進行研發,解決了傳統CAD從0開始設計、知識復用難度大、協作困難等問題。
作為基於雲計算的智能軟體,能通過在線協作的方式實現更高效的流程設計。在工業設計軟體實現了「彎道超車」,突破我國工業軟體「卡脖子」的困境。
目前,卡倫特在雲端智能CAD平台這全新一賽道穩居頭部。
在高瓴合夥人黃立明看來,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過程中,自主可控的工業軟體不僅是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剛需,更是我國工業長期發展的基礎設施。CAD平台市場規模大、前景廣闊,與此同時產品實現難度高、壁壘強。而卡倫特團隊在這一領域實現了可貴的突破,以AI智能為發力點,產品通過獨特優勢切入市場,是真正以技術創新實現「國產替代」的代表性企業。
除了投資CAD,高瓴還低調投資了工業軟體中另一個核心的技術:CAE,即工業模擬軟體。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計算機輔助工程)軟體是工業軟體裡面開發難度最大的一款。即把設計出來的產品,通過軟體進行模擬分析,這可以為工業產品節約巨大的試錯成本。
簡單的說,小到一部手機的出廠、大到一架飛機是否有足夠韌性來吸收撞擊產生的能量,都必須用 CAE 軟體來模擬試驗。
天眼查顯示,深圳十灃 科技 有限公司(簡稱十灃 科技 )今年已獲得高瓴創投A輪投資。十灃 科技 為中國科學院陳十一院士2020年創立,但其核心團隊組建、核心軟體研發早在2012年就起步。
歷經近10年磨礪,目前,十灃 科技 自主開發的CAE,已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電器、機械製造、清潔能源等眾多領域,成為高端裝備產業自主可控研發平台或技術解決方案的重要選擇。
陳十一院士指出,在諸如機器人製造這樣高價值、高端工藝領域,因其交叉性極強,信息處理系統與物理系統需達到深度融合,高性能模擬軟體貫穿機器人軟硬體開發的各個環節,我國必須迎頭趕上。CAE軟體產業的唯一出路,就是培育自主品牌並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這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是提高國家競爭力進而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
數字化、智能化加倉工業軟體領域
實際上,高瓴在工業軟體的布局並非從近期才開始。僅以高瓴創投公眾號披露為例,可以看到,7月以來,其密集出手、加輪了全應 科技 、深勢 科技 、數益工聯。
譬如,高瓴創投2019年A輪領投企業全應 科技 ,今年9月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高瓴創投持續跟進。
全應 科技 是一家聚焦於熱電智能化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其自主研發的全應熱電雲,以工業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建立雲+邊+端的可信工業互聯網架構,在線動態構建熱電系統端到端數字孿生模型,有效提升熱電生產效率,為熱電企業創造節煤降耗、碳排減少。
全應 科技 創始人夏建濤博士表示,「以數字 科技 推動我國工業轉型升級是我國工業從『大』邁向『強』的重要抓手。全應 科技 自創立以來,立志於將智能 科技 與傳統工業深度融合,以工業互聯網平台方式為高能耗流程工業提供節能降耗解決方案。」
再往前,8月26日,數益工聯也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瓴創投獨家領投。此輪融資資金將用於產品持續深化與迭代,構建全球領先的工業數字化軟體團隊。
數益工聯致力於打造基於數據流+價值流的離散製造業工廠數字化軟體;應用新一代的物聯網技術與豐富的現場交互手段,為離散製造業客戶的數字化升級提供從規劃到實施落地的端到端工廠級解決方案;打造行業與客戶的工業數據平台,持續提供數據智慧服務。
而8月5日,高瓴創投則領投了深勢 科技 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深勢 科技 「以新一代分子模擬平台為代表的科學計算平台的建設,以及相關技術在葯物、材料設計等場景的落地」,是一家專注於解決微尺度工業設計難題的企業。
工業軟體「蓄勢待發」,高瓴要啃「硬骨頭」
從高瓴今年的投資不難看出,其正在加速硬 科技 領域的布局。
從圍繞光伏、動力電池的新能源板塊,到從上游開始對晶元的全鏈條布局,再到以今年7月上市的成功上市的怡合達為代表的先進製造,到如今的工業軟體領域,高瓴顯然是有計劃地要啃下「硬骨頭」。
中國的工業軟體市場長期被歐美軟體巨頭壟斷,據分析,國產工業軟體較國際最高水準「落後達30年」。事實上,我國工業軟體起步並不晚,但由於中途我們「重硬輕軟」、忽視了軟體化建設,致使我國自主工業軟體的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後止步不前,國產工業軟體市場佔有率,從一度高達25%萎縮到目前不足5%,在一些關鍵領域甚至全軍覆沒。
如今,智能製造和「工業4.0」正越來越聚焦於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工廠和數字化運營服務。數字建模和模擬、CAD計算機輔助設計和CAE計算機輔助模擬等核心工業軟體,已成為數字化工業背後不可或缺的支柱。
而隨著「工業4.0」等進程的加快,對工業軟體的需求也不再是單一軟體產品,而是向著包含多方面的整體解決方案轉變。這對於國產工業軟體提供商來說是個縮短與國際巨頭差距的機遇。這同時也意味著,國內軟體企業需要改變加快研發步伐。高瓴等一眾資金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將緩解工業軟體研發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國產工業軟體的發展潛力正在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
Ⅵ 國產工業軟體真的很重要嗎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一、工業軟體行業概述
工業軟體是指專用於或主要用於工業領域,為提高工業企業研發、製造、生產管理水平和工業管理性能的軟體。工業軟體利用信息技術將工業過程的控制邏輯化、管理流程代碼化,從而驅動裝備和管理業務按照既定的邏輯自動高效地運行,並實現預先設定的功能。工業軟體用以提高產品價值、降低企業成本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現代工業裝備的大腦。
在2019中國軟體產業年會上,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指出,軟體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靈魂;2019年3月7日,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提出規劃「整芯助魂」工程,軟體是「整芯助魂」工程規劃的一個重要主題。軟體行業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就是智能製造行業,具體表現為各種工業軟體。
從產業鏈條來看,上游主要是為工業軟體產品製造提供基礎服務的軟硬體。其中硬體主要為計算機設備,主要廠商包括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宏碁、神舟等企業。在軟體方面可以分為操作系統、開發工具和中間件,其中操作系統中微軟和蘋果系統佔比較高;開發工具軟體中微軟、甲骨文、Genuitec等企業有著較為領先的優勢;在中間件領域,IBM、BEA以及我國的金蝶、東方通科技等企業擁有著較為豐富的經驗。
從下游來看,工業軟體可以廣泛應用於工業製造的多個領域和各個要素與環節之中。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工業軟體產品門類已經比較齊全,覆蓋汽車、工程機械、航空航天、電子、家電、國防軍工、裝備行業等多個領域,具備了一定的產業技術研發能力和服務支持能力。
Ⅶ 中國核心工業軟體領域真的是「無人區」嗎是否有望追趕世界一流水平
號稱「國產CAD第一哥」的中網軟體(688083)終於來到了a股市場。3月11日,中網軟體正式在科技創新板塊上市。
根據天空調查數據,中網軟體成立於1998年,注冊地為廣州天河區。它是R&D和中國設計工業軟體的領先供應商,主要從事R&D、R&D的推廣和銷售以及設計工業軟體如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計算機輔助工程。秉承成為世界級工業軟體供應商的願景,我們將打造一款操作簡便、兼容性強、功能完善的工業設計繪圖軟體,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軟體產品和服務。
中網軟體表示,上述升級後的R&D項目不僅可以擴大ZW3D的應用范圍,還可以為公司的CAX整合戰略提供一個通用的幾何建模內核,有望打破中國高端三維CAD幾何建模內核技術被國外廠商壟斷的現狀。
同時,隨著5G、航空航天、汽車等高端製造業的發展,應用於高端設計場景的CAE技術需求也在快速增長。為了切入上述新興領域,公司於2018年成立CAE R&D中心,並於2019年推出首個電磁CAE產品ZWSim-EM,並計劃進一步開發逐漸形成多個物理場景進行模擬分析的CAE解決方案。依託ZWCAD和ZW3D的技術積累和市場客戶基礎,公司有望在國外廠商壟斷國內CAE市場的情況下實現國內CAE軟體的突破。
TF證券近日發布深入調研報告,指出中網軟體旨在突破中國工業軟體的「無人區」,擔負起在角落裡趕超國產CAX軟體的重任。20年設計軟體領域的深度研發,行業市場份額達到47%;從CAX市場規模來看,2020年全球市場預計將達到近800億元;中國預計未來三年達到94億,未來五年達到136億,長期空間400億,發展潛力巨大。
Ⅷ 國內外工業軟體的差距在哪如何趕上
國內的大學,你可以看到的,工業設計,機械設計,模具設計等!在學軟體之初全部是國外的軟體,畢業後就已經知道學生們更喜歡用什麼軟體了,國內現在的2D,3D,軟體基本上是抄襲國外的,(但內部有許多的演算法和內核不一樣的),一個人第一次接觸的是什麼軟體這一生都是用這個軟體,基本很難改變的,加上用國外的軟體,明面上說打擊盜版,但實際上你可以看看(中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第十七條),呵呵!真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