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的北海指的是哪兒呢
北海——
春秋戰國時指渤海。
秦漢後凡塞北大澤都稱北海。
〈漢書·蘇武傳〉指貝加爾湖。
〈通典〉引〈經行記〉指巴爾喀什湖。
如果說是古代祭祀的四方之海。
北海,西海則根本不存在
古代人的世界裡,中國是被四面大海包圍的。
實際上,當時中國只有東方確實有海。
中國疆域徹底到達南海,也是「四海說」形成之後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之前的「南海」也是虛無飄渺的
至於西海青海湖,北海貝加爾湖。歷史上確實有這么叫這兩個湖。
但是中國從來沒有用兩個湖泊代替「四方之海」的記載。
最典型的例子,官方祭祀四海龍神,東海祭祀於山東,南海祭祀於廣東,而北方和西方都是「望祭」,北方祭祀於河北或山西,西方祭祀於甘肅一帶。
⑵ 中國古代說的北海是哪個海
最早是指渤海一帶,《孟子·梁惠王上》中「挾太山以超北海」指的就是渤海。孟子與《逍遙游》的作者老子生活於同一時期,他們所說的北海應是同一地方。另,北海郡漢置,山東舊青州府東部萊州府西部之地,治營陵(在今山東昌樂縣東南五十里),也就是萊州灣附近。不難看出至少從周朝開始,北海所指的就是渤海。以後隨著中華疆域的擴展,可另有所指。蘇武牧羊里的北海可能是匈奴的稱呼或者是當時漢武帝對新地方臨時起的名字,以方便戰略戰術的研究和軍事指揮。以漢武帝的霸氣性格,絕對不會把個湖叫做海。
⑶ 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北海叫北海是因為在秦朝時期,秦國征服百越設立了象郡,北海地區就隸屬於象郡管轄。到了漢代,北海就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口。隨著對外交往的發展,漁村也不斷發展。北海漁村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新中國成立後,北海被劃為廣西管轄,上世紀80年代升級為地級市,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北海是我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歷史上是雲貴、川、桂、湘、鄂等省與海外貿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地勢總體呈北高南低,地形平坦開闊,氣候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色,下轄3個區、1個縣,總面積3337平方千米。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要組成城市,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⑷ 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北海因清朝時北海村因北面瀕海而得名。
《北海市地名志》有:「北海,清嘉慶年前,原是一個名北海村的古老漁村,市區是在此基礎上逐步向東發展起來的,北海村是因北面瀕海而得名。清康熙初年設「北海鎮標」駐之,是北海地名的首見。
海是因為北面瀕海才叫北海的。不過北海村已經成為城中村,位置在北海市雲南路水產市場附近。
(4)為什麼叫中國北海擴展閱讀:
北海市成市較晚,典籍罕載,但境內潿洲地名,卻早見之晉朝的《交州記》。自秦漢建郡縣至解放初,北海地域歷屬合浦縣境;有關北海市建置,到明清始見端倪,但這塊屬炎方荒徼的一隅赤土,早在3000多年前已入中國版圖。
康熙初,設北海鎮標,駐北海,北海地名始見。珠場八寨改置珠場寨,更駐以水師巡檢。
道光八年(1828年),廣東省舉辦團練,合浦縣分設十六團,五十三局,各團下設局數不等。北海為靖海團管區,轄北海、潿洲、高德三局,鐵山港區屬珠江團管區。
咸豐六年(1856年)珠場巡檢移駐北海,北海屬廉州府合浦縣珠場巡檢司治地。
⑸ 為什麼北海在南邊卻叫北海
之所以北海在南邊也叫北海,那是因為北海只是個地名,南邊只是個方位,南邊的這個地方也同屬於北海這個城市所管轄
⑹ 中國北海在哪
廣西壯族自治區。
北海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西北距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
「北海」一名來自其海城區地角鎮的同名漁村「北海村」,由於此地最早開發人群都是疍家漁民,他們長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風港的村落,該避風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個半島),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於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設「北海鎮標」作為「北海」地名的稱謂。據文史資料記載,「北海」一詞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國人所稱呼。
北海市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滿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鮮族、白族、傣族、高山族、藏族、黎族、達斡爾族、東鄉族、維吾爾族等43個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