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1、盤古開天闢地: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
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2、黃帝見廣成子:遠古仙人廣成子駕玄鶴來到崆峒山,只見林木蔥蘢,幽谷滴翠,涇河與胭脂河如兩條素練環山而流,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便想住下來養神化氣。但美中不足的是,崆峒山還不夠高,不足以隔斷塵囂,影響修煉。玉帝知道後,立即派二郎真君挑泰山之石加高崆峒山。二郎真君神力無窮,往來如飛,不日即將崆峒山加高到天廷准許的高度。最後挑來的兩塊和房子一般大的巨石,不能往上加了,只好丟在山下,這便是今天人們看到的「二郎石」。
3、黃帝解夢:《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片段。講述身體狀態與做夢的關系。個人覺得這里的說法比周公解夢靠譜。周公不是專業人士,他要把大部份的精力投入到險惡的政治斗爭與繁瑣的禮儀制度中,所以解夢只是偶爾靈感激動,不夠踏實,例如夢見祼女之類就會有艷遇之類的怪談。岐伯先生就不同了,他全身心地去了解人體內的五行陰陽運作,進一步上升到精神層次,很朴實很直觀。
4、嫘祖養蠶:嫘祖,又名累祖。中國遠古時期人物。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元妃。她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嫘祖生玄囂、昌意二子。玄囂之子蟜極,蟜極之子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
5、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拓展資料:
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傳說。
其產生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斗爭和對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種精神寄託、人類的嚮往和宗教的實化展現,對後世的文學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神話的產生還取決於當時的社會性質。當時人們必須依靠集體,共同獲得生活資料,抵禦野獸和敵人;勞動所得有限,必須平均分配。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與自然的主要矛盾,成為人民注意的中心。因此,解釋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為神話的主要內容。同時,由於人們的利益一致,在集體生產中涌現出來的技藝超群、勇敢剛強的人物,受到全體成員的崇敬,其被賦予神奇的能力而成為神或半神。在他們身上,寄託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願望。
Ⅱ 有哪些中國古代民間傳說故事
1、牛郎織女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王母娘娘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2、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之夜,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在長城下撕心裂肺地痛哭,三日三夜不止,長城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屍骸,孟姜女在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3、梁山伯與祝英台
祝員外之女英台女扮男裝去萬松書院求學,途遇梁山伯,一見如故,結拜為兄弟。同窗三年山伯不知英台女兒身,英台因接到家信促其速歸不便明言,將白玉扇墜請師母轉交山伯,作愛情信物。
山伯知情後,趕去祝家,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她至死不從,山伯氣急病亡。馬家來娶親,英台渾身縞素,經山伯墓前,墳墓爆裂,她躍入墳中,墓復合攏,梁祝化為蝴蝶。
4、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天氣異常炎熱,後羿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深受人民的愛戴。後來,後羿娶了嫦娥。一天,後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後羿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不料被蓬蒙知道了。
一天,後羿外出,蓬蒙就藉此機會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無奈,只好將葯吞下,她立刻飄出門外,飛上了月宮。後羿知道後,痛苦不已,只好遙祭月宮中的妻子,百姓知道後,也共同為嫦娥祈求平安。
5、後羿射日
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兄弟,玉帝一天派一個上天工作.一天,幺弟頑皮游說哥哥們一同上天.人們在十個太陽的暴曬下叫苦連天、死傷無數。叫後羿的獵人不忍大家被太陽們戲弄,彎弓搭箭射下九個,最後天上只剩下一個太陽,使溫度適宜人們居住。
Ⅲ 中國有那些著名的神話傳說
1、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之一,是我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2、白蛇傳
《白蛇傳》的傳說源遠流長,家喻戶曉,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織女》)。 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
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表達了人民對男女自由戀愛的贊美嚮往和對封建勢力無理束縛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
3、孟姜女哭長城
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它以戲劇、歌謠、詩文、說唱等形式,廣泛流傳,可謂家喻戶曉。相傳秦始皇時,勞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屍骸,孟姜女於絕望之中投海而死。
4、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常有人把《梁山伯與祝英台》稱作「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然而,同樣體現了人類對愛情的忠貞精神的「梁祝」,不單比「羅朱」早了上千年,故事內容也曲折生動得多。
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5、西湖龍井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 ,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
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
Ⅳ 中國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神話故事或者地方傳說
秦王派遣李冰為蜀郡太守,他建造了河堤,用江水澆灌天地,取得了很大的功效。江中有神,每年都要娶兩個童女為妻,否則就會讓百姓受災。為神張羅娶妻之事的人對李冰說:還是花錢買幾個童女給神送去,否則大禍臨頭。李冰說:我自己有女兒,不用買。等到神娶親的日子到了,李冰把自己的女兒打扮好,他沒有把女兒投入江中,反而走上祭祀神靈的法台,舉起一杯酒:今天我嫁女兒,希望能夠見神一面。李冰說完後,將一杯酒投入江中,杯中酒一滴沒有撒。李冰大怒:神人為何這樣看不起我等,也好,那就應該攻打你們!然後,李冰就不見了。不一會,人們看到兩頭牛在岸邊打鬥。又過了一會,李冰現身,對手下說:你們應該幫助我,南邊腰間有白色的牛,就是我。等到兩頭牛繼續打鬥之際,李冰的手下刺死了北邊的牛,江中的神死了。
Ⅳ 中國傳說故事
1、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相傳秦朝時,秦始皇建長城時,勞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剛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發修築長城,不久因為飢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
孟姜女身穿寒衣,歷盡了千辛萬苦才終於來到了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長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屍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後於絕望之中投海而亡。
2、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3、八仙傳說
八仙傳說是山東地方民間傳說之一,八仙的傳說起源很早,「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幾乎是人人都熟悉的故事。所這八位神仙大部分是以歷史人物為依據而產生的,不過說法有異。2008年6月7日,八仙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後羿射日
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幹了大地,曬幹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
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腳的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5、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主要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
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Ⅵ 十大中國民間故事是什麼
沒有「十大中國民間故事」的說法,知名的民間故事有《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西湖龍井的傳說》等。
1、《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千百年來這個古老而動人的愛情故事,世代流傳,這一天還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版的「情人節」。
4、《白蛇傳》
《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
表達了人民對男女自由戀愛的贊美嚮往和對封建勢力無理束縛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並以此故事為原型拍攝了多部影視劇作和動畫片。
5、《西湖龍井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
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
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
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
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葯。」乾隆皇帝見太後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
Ⅶ 中國的民間傳說有哪些
① 大禹傳說 。古代民間傳說。禹是傳說中夏代的始祖。他的主要業績是治水。古籍記載,相傳帝堯之時,發生洪水,帝命鯀去治理。鯀治水失敗,被殺於羽郊,其子禹繼承父業,經13年終於平復水患。後舜禪位於禹,夏王朝由此建立。此外,傳說中還有他逐共工,殺相繇,以及應龍助其治水等情節。禹的傳說,原含有較多的神話因素,在長期流傳中,有關他的神話傳說被「歷史化」,出現了更多政治性活動的情節,如他派人度量大地、召集臣民開會議事、賞功罰罪、求賢任能等,並為他製造了顯赫的家譜世系。這就使禹這個傳說人物逐漸脫離了本來面目,成為符合儒家觀念的帝王典範。然而,在人民中間,大禹仍然主要是一位具有神異色彩的治水英雄。
有關禹治水的傳說,常與地方景物相附合。如傳說他從泰山擔了99擔石頭築堰擋水,這些石頭後來變成山東的九節長白山。山西也有大禹治理晉陽湖的傳說。這類傳說著重表現他不畏艱險、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以此教育後世。
②愚公移山傳說。古代民間傳說。據稱:古時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於門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就立志鏟平這兩座山。家人、鄰里都來相助。他們終日劈山運土,往返於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譏笑愚公「愚蠢」。愚公對智叟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們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上帝,上帝就派誇、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這個傳說包含著「有志者事竟成」、人定勝天的思想。古今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都曾經運用這個傳說。毛澤東曾用愚公移山的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③魯班傳說。古代能工巧匠的民間傳說。魯班是春秋末期魯國的工匠,名公輸般。他技藝超群,又是魯國人,所以後來人們就稱他為「魯班(般)」。古籍及一些筆記和方誌中都有著錄。戰國時期本來是歷史人物的公輸般,在民間逐漸變為一個傳說式人物。
魯班的傳說大致有兩類 。一類是講他發 明創造 的故事。另一類是關於他修建各地著名橋梁、殿宇、寺廟等建築的故事。歷代工匠希望提高自己征服自然、改進工藝的能力,把魯班想像成具有神奇技藝和無窮智慧的技師。舊時代的木工、瓦工、石匠對魯班的敬仰還表現在他們的民俗活動中奉他為「祖師」建廟奉祀。魯班傳說在教育團結工匠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④ 孟 姜 女傳說 。古代民間傳說 。這個傳 說 流 傳至今2000餘年,幾經演變,情節不斷豐富,主題也日益鮮明。孟姜女原型為春秋時齊國杞梁之妻,在《春秋左氏傳》中是一個知禮的婦女形象。北齊屢築長城,徭役繁重,民間多征夫怨女。民眾將現實與秦代築長城的苦役相聯,使傳說變為反築城徭役主題的新形態。從此,杞 梁由為齊國 犧 牲的戰將,變成被打殺的築城民夫,杞梁妻便成為尋夫認骨、哭倒長城的傳說人物。
明清以後的故事將孟姜女說成是葫蘆所生,由於葫蘆牽連到隔壁而居的孟姜兩家,因稱孟姜女。孟姜女哭倒長城後,秦始皇見其貌美,欲納為妃,並接受孟姜女提出的 3 個條件,披麻戴孝,手執喪杖,為杞梁發喪。最後,孟姜女投海而死。
近世孟姜女故事傳播的地域幾乎遍及全國,影響十分深遠,各地也出現不少異文。由於時代的不同,作品的主題及思想傾向也較復雜。
1928年,顧頡剛編著的《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出版。該文集是研究孟姜女傳說的專集。對這一傳說歷史演變的研究所提出的問題和研究結論,迄今仍具有相當的科學價值。它在研究方法上,把歷史文獻與民間口頭傳說聯系起來,進行歷史和地理的比較,對中國後來的民間傳說與神話研究都產生過不小影響。
⑤牛郎織女傳說。牛郎和織女是從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的。漢魏間,民間即有此故事,故事中牛郎是人間的看牛郎,織女則是天帝之女。織女與牛郎婚配,並生一男一女,最後王母將其捉回,在兩人之間劃成一道天河,兩人只能靠鵲橋每年七夕相會。
牛郎織女傳說,千餘年來家喻戶曉。它的源頭,從《詩經·小雅·大東》中可以看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也有關於它的歌詠。這個故事在民間口頭上還生出許多變異的說法,有的與兩兄弟型故事結合,把牛郎說成是被兄嫂虐待的弟弟,有的與羽毛衣型故事結合,把織女說成是天女下凡洗澡,老牛告訴牛郎藏匿織女衣服而成親,最後織女找到衣服飛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上天去會織女。牛郎織女傳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生活的藝術反映。它以封建家庭生活為背景,通過牛郎與織女結合又離散,只能七夕在天上相會一次的幻想情節,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家庭關系及其所造成的婚姻悲劇。後世文人運用這個傳說題材寫成了《天河配》等戲曲,更擴大了它的影響。它與孟姜女傳說、白蛇傳說、梁祝傳說被稱為中國著名四大傳說。
⑥白蛇傳說。主要描述由白蛇所變的白娘子與青年許仙的戀愛婚姻悲劇。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在杭州西湖遇雨,許仙以傘相借,二人相識並定下姻緣。金山寺法海和尚見了許仙,說他面有妖氣,叫他在端午節讓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顯形,嚇死許仙。白娘子與小青盜仙草救活許仙,但法海又使夫妻分離。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後,始與許仙斷橋相遇,和好團圓。法海再度破壞,將白娘子鎮於雷峰塔下。
白蛇傳說最初起源於民間發現巨蟒的傳聞。並受到唐傳奇《白蛇記》的一定影響。也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龍鬥法傳說。《 西湖三塔記 》中進一步反映了白 蛇 故事的梗概,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彩。明末馮夢龍所編的《警世通言》中有《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的通俗小說,傾向也是如此。清代初年的《雷峰塔傳奇》,減弱了白蛇的妖氣,突出了她堅決追求自由愛情的勇敢性格。故事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義妖傳》和《白蛇寶卷》也表現了同一傾向,其中法海成為惡勢力的代表。白蛇傳說進入戲曲以後,情節更為豐富,人物性格也更加豐滿。白蛇傳說從最初的雛形發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間文學自身的流傳變化,也接受了說唱、小說、寶卷、戲文等俗文學的影響。
⑦梁祝傳說。中國著名民間傳說。故事表現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結合含恨而終的婚姻悲劇。最早見於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晚唐張讀的《宣室志》記載了這個故事的全貌,名為《義婦冢》。其基本情節是: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有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明代馮夢龍輯的短篇平話集《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黃貞女》「入話」列舉的幾個女扮男裝的傳說中也有梁祝故事。傳說除話本講述外,還被編為戲曲。經過話本、戲曲再創作,增加了反封建的意義。梁祝傳說取材於現實生活,又有傳奇色彩,悲劇的結局與理想化的結尾達到和諧的統一。它揭露了封建包辦婚姻的罪惡,歌頌了純潔自由的愛情。梁祝故事從女扮男裝開始,到後來的反封建主題,是一個重要發展。傳說中的反封建思想日益強烈,因而更加受到人民的喜愛。
⑧劉三姐傳說。中國壯族的民間傳說。相傳桂西宜山地區下梘河 中梘村 ,有一排行第 三的劉 姓女子,因名劉三姐,三姐系黃鶯投胎,喜唱山歌。遠近青年與之對歌,無能勝者。青年李示田,勤勞朴實,要求向三姐學歌。財主莫懷仁,見三姐貌美善歌,欲納為妾 ,雇 人與三姐對歌 ,為三姐所敗。此時,李示田已學得一口好歌,常與三姐對唱。莫懷仁懷恨在心。最後使三姐墜入河中。三姐漂至柳州,與李示田對歌,連唱3天3夜,飄然逸去。後又在桂林七星岩對歌,連唱7天7夜,變為一對黃鶯飛去。
劉三姐傳說充分體現了壯族人民的思想、願望和創作才能。它對中國南方各民族社會風俗史和民間文藝學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⑨地方風物傳說。指關於某一地區山川、風物等的解釋性傳說。基本特點是: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對於特定的自然物或人工物的來歷、特徵、命名原因等,給以說明解釋。它經常把風物介紹、故事、說明解釋3種成分結合在一起。
中國的名山大川、有名建築、地方特產和風俗等等都有生動的傳說故事予以解說。地方風物傳說中包含著大量關於特定風物、山川、建築、特產、民俗等的知識,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也十分廣泛。它表現人民征服自然、改變山河面貌的艱苦鬥爭,表現過去人民在統治階級壓迫下的苦難生活和各種形式的反抗。人民群眾在地方傳說中借風物抒發自己的悲歡,表現自己的生活理想,肯定忠貞的愛情。
地方風物傳說中有大量作品是運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變化的手法而創作的。它還以敘述現實生活的創作方法,引人入勝。地方風物傳說地方性十分明顯,很多傳說僅僅為某一地方所特有,但有些故事卻廣泛流傳。
地方風物傳說有許多作品是把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的故事地方化,有時也使用寓言的手法把山川擬人化,或把一般民間故事落實到特定的地方風物上,形成多姿多態而又獨具特色的民間傳說的一個品種。
⑩ 反帝 傳說。 指中國近代反對列 強 侵 略的傳說。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屢遭列強侵略,中國人民多次進行反侵略戰爭。這期間,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很多以反對列強侵略為主題的傳說故事,統稱反帝傳說。
反帝傳說可分兩類:第一類直接取材於歷次反侵略戰爭。如《義和團的志氣永不滅》、《楊司令智取通化》等。第二類不直接反映某次具體的戰爭,而廣泛地揭露侵略者的掠奪活動。大多以外國侵略者盜寶為中心事件,如 《金鳳凰》、《盜不走的寶船》等。
反帝傳說主要歌頌抗敵英雄,包括知名歷史人物和普通群眾的勇敢和機智,有的故事雖然講到某種實物、山水,或從某次戰爭取材,甚至講某個真實人物的戰斗故事,但故事情節並非全是史實,第二類故事想像的成分更大。此類傳說的歷史價值,主要在於它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的堅強意志和抗擊外敵的愛國主義精神。
農民起義傳說 。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爆發了多次農民起義運動。其中一些規模較大的運動在群眾中留下深遠影響。又經過人們不斷地回憶和講述,逐漸演化為傳說。此類傳說在其形成的初期階段,往往依附於真人真事。在長期的流傳中,由於眾多口述者不斷的藝術加工,這些傳說在很大程度上日漸游離開真人真事 的原型而 帶上濃厚的傳奇色彩,成為虛構或基本上是虛構的口頭藝術創作。
農民起義傳 說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或以歷 史事 件為主,著重反映斗爭的興起與壯大過程;或以人物為主,著重講述起義領袖或造反人物的英雄形象與性格;或以某一戰役為主,著重描寫起義軍的機智、神勇與頑強不屈的戰斗事跡;或突出一事一物,著重反映起義部隊與群眾間的軍民關系;或反映廣大群眾對起義軍的懷念之情。
作為群眾口頭藝術創作,農民起義傳說並不具有嚴格的科學史料性。它是勞動人民用以反映自身革命斗爭歷史的重要文學手段。通過同時代的眾多口述者的耳聞目睹和親身感受,它們往往能夠對起義運動及其領袖人物作出較公正的評價,並從不同生活側面真實地反映當時的社會實質以及人民的苦難與期望等。
紅軍傳說。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關於紅軍的傳說。它是革命老區人民的口頭創作。廣泛流傳於湘、粵、桂、鄂、川、陝甘寧及晉冀魯豫等老革命根據地。它以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壯闊的武裝革命斗爭為背景,表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革命和斗爭生活,熱情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
紅軍傳說,集中表現了紅軍的革命紀律、優良作風和新的軍民關系,反映了紅軍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內容可分兩類:一類表現人民群眾對紅軍的認識過程,寓蘊著人民的無限深情。如《奇怪的院子》等。另一類藉助傳說的想像手法,表現出老革命根據地的人民群眾對紅軍的思念和對於革命的必勝信心。如《紅星水壺》、《紅軍帽》等。紅軍傳說具有明確的革命意識和濃厚的革命氣氛,其基本主題,除歌頌紅軍外,還歌頌革命領袖和群眾斗爭。紅軍傳說常常藉助傳統故事的表現手法,賦予紅軍的遺贈物以神奇的力量。創作者用這樣的藝術想像,表現出人民群眾和革命力量終歸要戰勝反革命力量的堅定信念,使革命的思想感情與傳說故事的特有手法融而為一,呈現出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色。由於紅軍傳說表現了人民群眾對革命軍隊的深厚感情,在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也有流傳,並發生很大影響。
Ⅷ 關於地名的傳說
1、陳婆渡
傳說宋代以前陳婆渡這兒有一條九曲江,與江、海直通,潮激鹵浸,滿目荒涼。後來一對姓陳的漁民夫婦來到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在三江口邊搭了一個茅草棚,以捕魚為生,成為這里的第一戶人家。老漢夫婦在前江北岸搭起埠頭,人稱陳埠頭。
有時見行人對河犯愁,陳婆就用自家小漁船為人免費擺渡。老漢去世後,陳婆就不再捕魚,正式設渡方便行人。陳婆生前最大願望就是造一座橋,可惜一直未成。死後當地人為紀念她,募款建橋,並把此地命名為「陳婆渡」,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2、吉林
古林舊稱黃公林,相傳是為紀念夏黃公而名。夏黃公就是黃石公,史傳為鄞地之人。黃石公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曾指點張良兵法,為考驗張良品行,讓張良在圯橋上替他三次拾履,最後才授以《太公兵法》,成就張良一番偉業。
3、公主墳
公主墳位於復興門外大街街心花園中。據載,該墳埋葬的並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順治皇帝母親的義女——孔四貞。其父叫孔有德,漢人,立下赫赫戰功,順治皇帝視他為開國良將。順治九年,孔有德南征柳州,陣亡。孝庄皇後將孔四貞認定為自己的義女,留在宮中撫養,封她為和碩公主。
孔四貞自幼善騎射,通武藝,特賜繼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後嫁內務大臣孫延齡,並同往廣西節制軍務。孫後投靠吳三桂背叛清廷。孔四貞堅決反對孫、吳的叛逆行為,率兵討伐,平息雲南叛亂,康熙帝召她回京,並為她賜封王爵,成為清朝的一代女王。
孔四貞逝世後,清廷以隆重的葬禮相待,將她埋葬於此,並稱之為「公主墳」。
4、蘇州街
清朝的乾隆皇帝喜好外出巡防,有一次他帶著自己的母親一起去了。此行是去蘇州,這也是皇太後第一次游訪江南,大開眼界。回到皇宮後仍然對江南的美麗風景念念不忘,但由於年事已高,不能經常出遊。
乾隆皇帝事母至孝,於是決定將從萬壽寺一直到海淀鎮的沿線大興土木,建成了一條長達數十里的蘇式商業街,俗稱蘇州街。
這條街道不僅修建得象蘇州的街道,而且裡面的買賣人也是乾隆皇帝從姑蘇城中挑選出來的,可謂原汁原味。很可惜的是,這條街道在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的時候被焚毀,此後就名存實亡了。
5、蘋果園
相傳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太監比較得寵,攬到了很多私房錢,他於是在京西買了一大塊地,種植各種瓜果。但可能由於水土的問題,這里只有蘋果長得最好,於是他吩咐只種蘋果。
就這樣,京西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蘋果園。後來這里的蘋果樹被砍掉改成了農田,但這個地名卻已經叫開,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