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毫無疑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創造性地運用它們分析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實際,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概括;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植根於人民的政治立場,貫徹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對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進行了理論上的總結和升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這充分表明,這一理論體系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範.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㈡ 為什麼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要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創造新的偉大奇跡,必須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1、堅定道路自信,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領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推動中國發展進步開辟了廣闊前景。
2、堅定理論自信,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3、堅定製度自信,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這種優勢,說到底是我們的政治優勢,其根本就在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
西方政治制度無論怎樣改良,終究是舊瓶裝新酒,改變不了其剝削制度的不公正本質和金錢政治的虛偽本性。
倘若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中國就不會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相反會招致災難性後果。毋庸諱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畢竟僅有幾十年時間,制度還不夠成熟不夠完備。隨著制度建設不斷推進,各方面制度日趨成熟和定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必將得到更多釋放和發揮。
㈢ 為什麼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事業的靈魂、行動的指南。她是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回答了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和黨執政的規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結合的理論結晶。沒有科學的理論,就沒有科學的實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正確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立黨、治國理政的根本任務,也是各族人民的歷史願望。建國以來,我們經過幾十年艱苦曲折探索,終於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我們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建立起體現國家和人民意志,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高度統一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只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驗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保障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們的事業生生不息、勝利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執政的思想、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帶領全國人民探索、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取得巨大的成功,把國家領上富強之路,把民族領上復興之路,把人民領向幸福之路,展示了偉大、光明的發展前景;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擁護,成為全黨的共識,也越來越獲得國際的羨慕、理解和認同,給世界帶來了新的希望,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深厚歷史根基和蓬勃生命力。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我們深刻的歷史經驗總結,也反映了當代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訓。中國共產黨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帶領中國人民歷經幾十年艱苦探索,歷經挫折而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開辟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發展大道,而且日益在世界上展示其巨大優越性。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是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歷史要求,也必然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獨特而巨大的貢獻。
㈣ 為什麼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從歷史性依據來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同時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經過長期探索實踐形成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變化中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進程中勇於探索實踐的結果。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確立,標志著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在尋求民族獨立和解放、探索富國強民道路所付出的艱苦努力終於開花結果,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終於找到了正確方向、走上了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從現實性依據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是唯一能夠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提供根本政治保證的正確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一是有利於鞏固黨的領導,更好地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領導作用,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二是有利於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從根本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三是有利於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四是有利於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五是有利於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三、從未來性依據來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前途光明、前景廣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人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僅在我國得到了各黨派團體、各社會階層、不同宗教信仰人群的衷心擁護,在國際上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面對未來,中國共產黨在政治建設上既充滿自豪和自信,又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更加註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更加註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可以預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將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㈤ 為什麼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個問題關繫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多黨合作和民進提倡「三個認同」的思想政治基礎。從世界范圍來看,每一個國家都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從西方到東方,無數國家的事實證明,發展道路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中國也必須不懈探索適合自己的、有效的發展之路,要善於借鑒人類文明的寶貴經驗,但不能照搬照抄別人的路,要在不斷地應對危機和問題中進行探索完善。
回答這個問題,還需要認識到國家的文化傳統和民族人文性格對發展模式的潛在影響。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什麼樣的人,進而產生適應文化性格的制度和道路。馬克思主義所以在中國取得勝利,就是因為與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性格且難以改變,這便決定了無法照搬在其他文化基礎上產生的制度。
制度和道路需要符合國家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我國正處於從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攀登的過程,是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動的階段,愈加需要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有效的施政、政令暢通和人民的團結。事實證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樣的成就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取得的,而是最終走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來源於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源於實踐的檢驗、來源於人民群眾的意願、來源於我們對真理的認識。轉型中的中國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新問題不斷,新矛盾層出,更需要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指引下,對中國國情和時代脈搏有科學和全面的認識,萬眾一心、百折不撓、趨利避害、勇敢創新、改革開放,去實現國家富強民主、人民幸福文明的「中國夢」。
㈥ 為什麼在當代中國必須堅持中國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一百六十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這一重要論斷,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辛探索、經歷無數艱難曲折之後找到的。這條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下,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條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形成的。這個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一系列新的結合,取得了在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這些寶貴經驗的科學概括和理論升華。它植根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實踐、發端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豐富於世紀之交的嚴峻考驗之中、深化於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革之際,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經歷了無數的苦難、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康莊大道。歷史已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我們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務必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要切實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自覺性,真正做到「不為任何艱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始終不渝地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續解放思想,堅持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情況、探索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開拓新局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㈦ 論述為什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必須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我們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體現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客觀規律和趨勢,體現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價值追求。我們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自信,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第二、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形成於實踐,又對實踐發揮重要的理論指導力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從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價值、理論貢獻、實踐要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自覺地走科學發展之路,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第三、必須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靠的是改革開放;過去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同樣必須依靠改革開放。只有改革開放才能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堅持不懈地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不斷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模式和制度體系,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越來越發展進步。
第四、必須深刻把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部署,大力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大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要不斷改善民生,把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把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作為政府的職責,逐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倡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提倡節約型消費、綠色消費的生活方式,推動優化人居生態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
第五、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一步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抓好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這「五大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力量。
㈧ 為什麼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時代條件和國際環境的新特點促使中國人民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客觀事實。
從歷史發展看,中國之所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至少有這樣三點原因:
1、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不允許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從19世紀下半期開始萌芽,但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始終沒有發展為獨立的力量。民族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未完全斷絕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聯系,在政治上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力量,他們所具有的軟弱性、動搖性,決定了沒有徹底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能力,只能依附於國際資本主義來尋求生存和發展。中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得到了工農大眾的支持,得到了知識分子的贊同,得到了各民主黨派的擁護。
2、時代條件和國際環境的新特點促使中國人民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正處於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中國要完成近代以來兩大歷史任務,實現自己的發展,必須擺脫帝國主義的束縛,必須同時代進步潮流相適應。社會主義蘇聯為中國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制度選擇和新的社會樣板。中國知識分子大多把蘇聯的成功歸因於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主義,因此,走俄國人的路,成為許多先進分子的共識。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力迅速擴大,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3、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完成中國近代以來的兩大歷史任務,首要的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務。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理所當然地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其他哪個政治力量能夠提出正確的綱領,團結一切進步力量,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問題,解決中國實現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問題。無產階級作為領導階級、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者,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後,必然要把這一革命引向社會主義方向。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事實充分證明,在中國,除了社會主義道路,沒有任何其他道路能夠給中國帶來這樣的發展,能夠改變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不允許走資本主義道路。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繁榮發展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從長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結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使國家更快發展起來,卻是一個嶄新課題。為了找到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從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之時起,我們黨就進行了艱辛地探索。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我們黨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探索。「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從長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30多年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給我國帶來了歷史性的重大變化:我國人民沖破了長期禁錮的思想障礙和陳舊觀念,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激發出空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國家徹底改變了經濟社會比較落後的狀況,轉變成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初步走向繁榮、富裕、強大的國家,展現了嶄新的形象,散發著無窮的魅力;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進一步實現了從領導革命的黨到領導建設和改革的黨的歷史轉變,黨的執政方式更加科學、民主,黨的執政能力更加增強、提高,黨的執政基礎更加堅實、鞏固,黨的胸襟和眼光更加開闊、深邃,成為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和發展著自身先進性的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獲得了自近代以來從未有過的長期快速穩定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不僅關系其民主政治建設的走向,而且關系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政權的穩固。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綜上所述,中華名族的的偉大復興離不開社會主義,只有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民主、文明、富強的大國,屹立於世界之林!
㈨ 為什麼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政黨制度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採取什麼樣的政黨制度,是由該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歷史發展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各國政黨制度的不同體現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具有現實的優越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共產黨執政的前提下,各民主黨派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政黨制度。它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和現實優勢,有利於加強全國人民的團結和發展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有利於正確處理社會各階層的矛盾,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三、西方多黨制不符合中國國情,我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在西方國家,兩大政黨(通常它們又聯合其他小黨)交替上台,輪流執政,表面看非常民主,實質上都是這些國家資產階級內部矛盾斗爭、力量對比變化的結果;無論誰在台上,都不會根本改變這些國家資產階級專政的本質。
(9)為什麼要堅持中國特擴展閱讀:
優勢:
一、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政黨制度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在中國,政黨發展和政黨制度選擇經歷了漫長的過程。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從沒有政黨到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的誕生,從中華民國初年政黨林立到「政黨議會」在雜亂中宣告失敗,從蔣介石國民黨一黨專制獨裁到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結成統一戰線合作奮斗,中國人民在迎來新中國誕生的同時,也選擇確定了新型的政黨制度。
二、宣揚「政黨輪替論」是要取亂中國
國家建設和政治發展從來就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模式。政黨制度同樣如此。不尊重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不顧本國國情,盲目照搬別國政黨制度模式,決不會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從生成之日起就受到各種敵對勢力的指責和詆毀,它的生命力在持續不斷的攻擊中磨練得越來越強大。
三、理直氣壯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我國政黨關系的發展已經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軌道。理直氣壯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黨和人民對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充滿自信的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凝結著黨和人民的政治智慧。我國不採取一黨制,也不採取多黨制或兩黨制,是因為確信順應歷史潮流、符合民心民意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
參考資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歷史必然和巨大優勢-人民網
㈩ 為什麼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從歷史性依據來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同時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經過長期探索實踐形成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變化中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進程中勇於探索實踐的結果。這一政治發展道路的確立,標志著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在尋求民族獨立和解放、探索富國強民道路所付出的艱苦努力終於開花結果,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終於找到了正確方向、走上了科學發展的軌道。
二、從現實性依據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是唯一能夠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提供根本政治保證的正確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一是有利於鞏固黨的領導,更好地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領導作用,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二是有利於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從根本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三是有利於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四是有利於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五是有利於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三、從未來性依據來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前途光明、前景廣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人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僅在我國得到了各黨派團體、各社會階層、不同宗教信仰人群的衷心擁護,在國際上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面對未來,中國共產黨在政治建設上既充滿自豪和自信,又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更加註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更加註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可以預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將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