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美援朝,美國怎麼不對中國使用原子彈
蘇聯
抗美援朝勝利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無數中華兒女戰死在異鄉,他們為了保衛祖國而犧牲,是真正的英雄,抗美援朝是我國一次偉大的勝利,粉碎了美國侵略朝鮮,威脅中國的計劃,保衛了我國領土的安全,也打擊了美國的囂張氣焰,增強了民國自豪感和戰勝任何敵人的信心。
B. 1951美國打朝鮮時很明顯是針對中國,為何不直接投原子彈給中國
當時美國國內確實有考慮過這個建議,後來只是因為懾於蘇聯也有原子彈才沒有那麼做。
C. 美國當年怎麼沒用核彈炸中國
政治上沒找到借口,而且事實恰好相反,美國還幫助中國避免了前蘇聯的核彈攻擊危機。
二戰結束,中國建國以後,跟前蘇聯就成為了盟國,那時前蘇聯已經有了核彈,核彈炸中國,前蘇聯就完全有借口,為保護盟國核攻擊美國作為報復。(二戰剛結束沒幾年,百廢待興,美蘇也都不希望這么快再次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抗美援朝期間,為了避免跟前蘇聯有任何錶面上的直接沖突,連戰機都不允許靠近中國邊境(不準靠近鴨綠江,中國本土不受到攻擊,當時的蘇聯就沒有政治借口正面出兵。。),這種舊聞現在隨便網路都查的到。。就更別提往中國內扔核彈了。。
隨著60年代中蘇關系崩潰,中國研製自己的核彈時,最擔心的卻是前蘇聯,當前蘇聯想炸中國的核武器研究所的時候,照會美國通知,美國卻是最實務的國家,當初最大的敵人就是前蘇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點美國很擅長利用,反而提前外泄了消息,阻止了前蘇聯的核武器攻擊,並在70年代對中友好,妄圖聯中抗蘇,就更不可能對中核武攻擊了。。(自從這段時期,我國政府就認識到結盟的對於中國對外政治的麻煩性,對外宣布不再結盟了)
等90年代前蘇聯瓦解,中國成為美國的眼中釘的時候,我國的核武器已經發展多年了,已經不懼怕美國的核彈威懾了。。
D. 抗美援朝時,為何美國沒對志願軍扔原子彈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一度考慮用原子彈結束戰爭,畢竟5年前日本就因為這種大殺器投降,原子彈可以說是最具勸降效果的武器,但杜魯門最終還是沒有說出「Do it(干吧)」。
為什麼杜魯門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他的猶豫並非來自良心發現,而是有其他顧慮。當然,美軍沒有使用核武器,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只有李承晚遺憾不已。
其實,杜魯門當年認真考慮了在朝鮮戰場使用原子彈的計劃,最終放棄的原因,一方面是英國首相的勸告,讓他察覺到世界輿論對於戰爭的厭惡。
另外,志願軍頑強的戰鬥力也是美國人忌憚的一點,中國不是日本,不會在原子彈投下的瞬間失去戰斗意志,如果有人敢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那麼,他們迎來了不會是白旗,而是同仇敵愾,死不旋踵的中國軍隊。
E. 為什麼美國沒有向中國投下原子彈
美國沒有理由向中國投放原子彈,並且中國也有原子彈,美國向中國投放原子彈只能兩敗俱傷。中國和美國都有自己的發展目標。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力爭成為一個富裕強大文明的國家,造福於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同時堅持獨立自主外交,維護世界和平。
美國的目標則致力於建設一個強大的美國,實現美國夢,包括國民幸福,國家安全,以及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包括傳播自由民主人權等理念。
因此,中國和美國的矛盾在兩個方面,意識形態上相互爭論,國家利益上不少沖突。因此不少人戲稱為「美中不足」。中美關系事關中國發展大局,對美國也十分重要;從中國的戰略利益出發,雙方要加強溝通,建立互信。
(5)美國為什麼不在中國投原子彈擴展閱讀
曾有美國論者指出,對於中美兩國關系而言,彌補兩種文化之間認知的鴻溝與彌補兩國之間貿易逆差同等重要。「約有2600萬中國人到過美國,但只有不到100萬美國人到過中國,因此美國人對中國了解甚少,甚至一些美國精英對中國及其治理模式也一無所知。」彼得·沃克用數據和比較分析得出中美彼此認知不對稱的結論。
美國社會充斥著黨派斗爭、選舉私利,美國一些政客難以理解中國共產黨始終以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先,同時也希望其他國家都能夠解決好本國問題的一貫主張。美國歷史上從未遭遇真正意義的侵略,美國一些政客難以理解近代以來飽受侵略和殖民之苦的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將個體主義置於首位的美國一些政客,難以理解在崇尚集體主義精神的中國,執政者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中國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不變初心。沉迷於四處樹立假想敵、謀求絕對軍事優勢的美國一些政客,難以理解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的戰略選擇。
F. 中國抗美援朝的時候,美國有沒有考慮在中國投原子彈
個人觀點:
肯定有考慮,但輕易不會扔。美國自擁有核武器以來,始終把使用核武器當做是一件隨時可以進行的事情,在朝鮮戰爭中不會例外。但他不會輕易使用,理由如下:
1. 美國不願和中國發生全面戰爭
當時不僅是中國,包括美國自己也不願意將戰爭擴大至中國境內。理由和簡單:沒有足夠的顯而易見的好處,和一個大國進行全面戰爭,可能投入巨大的資源卻得不到什麼效果。當然,美軍如果全面和中國開戰,免不了把蘇聯也卷進來,也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因此盡管麥克阿瑟希望好好教訓中國,但是美國政府只希望點到即止,不想與中國發生全面戰爭。美國只可能在朝鮮投放原子彈,而不太可能在中國投。
2. 投送能力有限
今天的原子彈可以由洲際彈道導彈投放,但在當時只能由轟炸機投放。美國轟炸廣島和長崎的時候,之前是精心選擇了時機和線路,生怕轟炸機被日軍發現,把轟炸機連同原子彈一起報銷了。當時的朝鮮,中國由於得到前蘇聯的支持,事實上是擁有空中優勢的,美國輕易不敢冒險。
3. 原子彈數量限制
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始於1942年,到 1945 年轟炸日本時,美國一共只造出了 3 顆原子彈,1 顆用於實驗,另兩顆分別炸了廣島和長崎。美國威脅日本,如果再不投降,後面將源源不斷地繼續用原子彈轟炸。但事實上如果日本再不投降,美國也沒原子彈可扔了。
當時原子彈的理論基礎已經非常成熟,製造原子彈的大部分時間是提煉出足夠量的高純度的鈾或者鈈。因此後續原子彈的量產速度盡管會有所加快,但不會提高太多。
朝鮮戰爭於 1950 年爆發,從 1945 年算來不過 5 年時間,美國那時不會擁有太多的原子彈,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扔的。
G. 抗美援朝時期美國為什麼沒有對中國使用原子彈
抗美援朝時期,美國不會貿然使用原子彈,因為那樣做會受到世界各國的譴責。原子彈是一種可怕的生化武器,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對人類也會產生毀滅性的傷害。
美國第一次使用原子彈是投放到日本,那時候日本偷襲珍珠港,所以美軍有絕對理由向日本投放原子彈。但是,抗美援朝時期屬於常規性戰役,所以美軍沒有借口向中國或朝鮮投放原子彈。
美國進攻朝鮮屬於非正義侵略,要是他們真的罔顧社會各界的輿論,向中國或者朝鮮投放原子彈,那麼很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中國當時已經擁有很強的軍事力量,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而且還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時的中國真的很強大,美軍也不敢隨便放肆。
當時中國也已經在著手研究核武器,而且在其他武器方面,也比抗日戰爭時期先進許多。美國要是再得寸進尺,那麼中國軍隊絕對不是吃素的,正所謂「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H. 朝鮮戰爭,麥克阿瑟建議:投26顆原子彈,為何美國寧戰敗也沒投呢
原子彈是人類所掌握最可怕的武器之一,而最早掌握原子彈技術的是美國,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也就是1945年7月16日引爆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隨後又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了一枚原子彈,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傷亡。而日本也在不久後投降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中國的抗戰到底的決心。而美國沒有這個決心,作為一個入侵者他也不會有這個決心。因此戰敗是必然的,不投放原子彈反而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