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核問題以及中國的態度和應對策略
周邊國家擁有核武器,對我國肯定會造成威脅。中國的態度就是談判解決,不使用武力,應對策略就是加快研發導彈防禦系統。
⑵ 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 中方贊成,為什麼
中方造成伊郎在未能全面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伊郎的行為危害中東和平的條件下對伊郎進行制裁。且在贊成制裁的同時,還要進行外交努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伊郎核問題。表決結束後,李保東大使介紹了中國的立場。他表示,安理會剛剛表決通過了伊朗核問題新決議,既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伊朗核問題的關切,也表達了各方對盡早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期望。中國呼籲國際社會所有成員全面、認真履行決議。李保東說,中國始終認為,安理會圍繞伊朗核問題採取的行動必須立足於以下三個原則:第一,應有利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伊朗應嚴格履行條約規定的義務。同時,條約賦予伊朗的和平利用核能權利應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第二,應有利於維護中東、特別是海灣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第三,應有利於維護當前世界經濟復甦的勢頭,不能影響伊朗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各國與伊朗的正常經貿往來。安理會的行動應適度、漸進、指向明確並與伊方在核領域實際的做法相稱,應有助於推動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外交努力。
⑶ 如何正確理解伊朗核問題的中方立場
中立立場就是既不支持封殺伊朗,也不贊成動用武力對抗,繼續貿易往來。
⑷ 伊朗核協議為什麼有中國參與
因為有利益,所以中國才會參與。
我們希望在60天內與其餘簽署方就此問題的權利達成協議,如果問題得到解決,伊朗將恢復其先前的承諾。如果不解決,伊朗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如果將伊朗核問題再次擺在桌面上,那麼伊朗方面將做出強硬回應。伊朗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應該意識到,這些行動符合伊朗核協議,並不代表伊朗核協議的終結。這些言論表明,伊拉克方面的呼籲也顯示出警告信號。最初在2015年7月,伊朗與其他六個國家就伊朗核問題達成了全面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制裁將取消。
⑸ 制裁伊朗,中國失去什麼
安理會表決時,15個理事國有12個投了贊成票,土耳其和巴西投票反對,黎巴嫩棄權,之前一直態度不明朗的中國投了支持票。這個頗使人意外的結果引來在諸多猜測,有認為是中美暗地可能以天安艦事件或朝鮮問題作交易,也有的認為是在人民幣匯率甚至對台軍售方面作交易。紛紛揚揚,不一而足中國對制裁方案投贊成票,中方的立場是第一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第二維護中東特別是海灣地區的和平穩定,第三有利於維護世界經濟復甦的勢頭,不能影響伊朗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國際貿易往來。中國就是本著這三個原則,在制裁方案上經過艱苦協商後投了贊成票。仔細讀制裁條款,可以看出,內容實際上不過是擴大和加強了前幾輪制裁措施。制裁主要是圍繞伊朗核能問題進行的,對伊朗影響最大的石油出口限制並沒有列入制裁內容,這實際上對伊朗的實質利益並無多大損害。這點美國人也是心知肚明。不管怎麼說,美國贏了,無論實質上贏了多少。中國呢,也贏了,表面上看中國似乎有些迫於壓力,做了妥協,但在實質上並沒有失去什麼。中國在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中擁有商業利益和戰略利益,這是中國過去一直態度不明朗的重要原因。制裁方案沒有涉及石油能源,按中國外交官員的話說,是經過20輪艱苦的談判的結果。《紐約時報》分析文章說,中國和美國的關於制裁方案中關於銀行和公司的名單的分歧,一直爭論到最後一天。《紐約時報》甚至說,美國聯合波斯灣國家,如果中國同意制裁伊朗,將彌補中國在石油進口方面的損失。因此,盡管這種說法未經證實,但在這次的制裁方案中,中國的這些利益沒有得到損害,至少在商業利益上。在過去三次對伊朗的制裁中,中國均投了支持票,但在那以後,中國和伊朗的關系不僅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在貿易方面反而有所加強,中國已經取代歐盟,成為伊朗的第一貿易夥伴。在聯合國通過制裁方案之後,引人注目的是伊朗對俄羅斯和對中國的態度有顯然的不同。不管伊朗對中國的立場和努力是否領情,但是國與國關系,利益永遠是第一的。伊朗出於利益需要,幾乎不可能會和中國交惡,相反,如果西方公司在制裁中撤離伊朗的話,中國的角色還可能進一步做大。中國在核問題上也有自己的考量,如果伊朗擁有核武裝,整個波斯灣地區,就能源戰略方面,不僅對美國,對中國也將構成威脅。此外適當的制裁也可能避免有限武力沖突,這也是基於維護波斯灣和平的考慮。因此中國對制裁投出了贊成票,適時展現了作為常任理事國以及負責任的大國的力量,同時,又在盡力維護和伊朗的經貿合作關系,以及保持對伊朗的影響力方面,可以說取得了相當的成效。在伊朗問題上,中美有各自的戰略需求,國際關系本來就是出於利益,在中美博弈中,中國的實力還有待提高。這一次,中國以中國人的智慧,盡最大努力維護了自身的利益,也為世界和地區和平做出了努力。第四輪制裁伊朗,中國沒有失去什麼,相反在國際形象上只有加分。盡管有了第四輪制裁,中國也一再強調,外交努力的大門依然敞開,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使伊朗回到談判桌上來。
⑹ 簡述伊朗核危機及其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中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是營造一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領土主權,促進國家統一。為此,中國力促國際形勢的緩和,珍惜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機遇,不需要在國際上挑頭去反對任何一個大國。
伊朗核危機,中國做為亞洲一個大國和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也想拉攏中國制裁伊朗,俄羅斯也想借機討到便宜。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需要進口伊朗的石油,所以中國不會贊成制裁伊朗,會採取一貫的和平解決方案!
⑺ 中國和伊朗在核武器上存在什麼問題
2007年12月21日
2007年,美國和伊朗之間醞釀已久的敵意隨著華盛頓當局指責伊朗的核野心以及伊朗對伊拉克反叛武裝的支持而日趨沸騰。但是,美國情報機構年終有關伊朗核計劃的一份評估報告,使得兩國間的政治角力有所改變。
*美國政府一直試圖遏制伊朗的核野心*
在2007一整年中,布希政府以伊朗企圖成為核武器強國為由,盡力促使國際社會孤立伊朗。美國官員還指控伊朗為伊拉克境內的反叛武裝提供武器裝備和訓練。
在10月份的一次記者會上,布希總統甚至提出,如果伊朗獲得製造核武器的技術,就可能引發世界性沖突。
布希總統說:「我們看到在伊朗有個領袖說,他要摧毀以色列。因此, 我已告訴人們,如果你想要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看來你就該一心阻止他們獲得製造核武器所必需的知識。」
伊朗否認他們懷有任何成為核武器強國的野心。他們說,他們只在尋求原子能的和平用途。
但是布希的言辭如此強硬,以至廣泛引起人們的猜測,即美國在准備對伊朗動武。
*美國情報評估稱伊朗4年前停止核武器計劃*
結果真的有一枚炸彈爆炸了,但這卻不是用於軍事的炸彈。本月較早時候,美國情報界發表了一份新的國家情報評估,該報告說,伊朗可能在2003年就停止了核武器計劃,並且至少到2007年中期為止,還沒有恢復的跡象。
⑻ 伊核問題對中國影響
伊朗作為一個石油輸出大國對中國這個蚝油大國來講當然起者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一旦伊朗提高油價中國無疑得花上更多的美金去維系自己的能源消耗,有車的同志當然最為擔心油價問題,在最近的政策里,國家已經把油價與世界市場同步,這個影響也將更加厲害.
一旦戰爭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顯然伊朗將戰敗,那時當我們看世界地圖時,除了北方的俄羅斯蒙古,我們將面臨所有美國的盟友,東有日本韓國,西有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南面有菲律賓新加坡,可以說我們將是四面楚歌.
你說有沒有影響?!
⑼ 伊朗核問題,中國的態度
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防擴散義務。為此中國希望伊朗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履行相關決議,在執行附加議定書,澄清未決問題等方面採取積極措施,以恢復國際社會對其核計劃和平性質的信心。不久前伊朗與土耳其和巴西簽署的核燃料交換協議,中方希望這一協議有助於推進通過對話與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進程。中國將繼續致力於勸和促談,推動通過對話和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審議朝核問題時發言,中方重申了中國政府「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的一貫立場,並指出:六方會談是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和東北亞長治久安的有效途徑。在當前朝鮮半島形勢復雜敏感時期,各方更應保持冷靜克制,無論形勢如何變化,都應著眼大局,繼續推進六方會談進程。
⑽ 中國在伊核問題上的立場干條
1、外交人士:堅定支持在聯合國框架內,對於伊朗核設施進行檢查。確保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2、軍事戰略家:希望伊朗問題能夠吸引美國亞太戰略的大半精力,減輕美國為首的圍堵中國和平崛起的政策。同時希望消耗美國一定的戰略儲備,技術儲備,可以在美國打台灣牌,朝鮮牌的時候有一張伊朗牌可以抗衡。
3、外經貿人員:希望保持和穩定,中東的勞務市場和商品出口。中東和平有利於中國石油進口渠道暢通以及外貿出口的優勢。
4、普通民眾:受到輿論影響較大,部分人士希望美在伊朗有挫折有損失,以抵消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干涉主義。
5、知識分子:(這個暫且不說)
以上資料來源杭州圖書館,希望有助於你的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