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的雷神長什麼樣子

中國古代的雷神長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2-09-03 13:12:36

㈠ 古代自然神(雷神 雨神等)的名字都叫什麼

1、雷神:陳文玉

雷神(lei shen):俗稱雷公,是古代中國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相傳雷神生於古雷澤(故址在今山東菏澤),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在古代中國,雷神的形象是不斷演變的。最初,人們把它塑造成人頭龍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發出雷聲。後來才漸漸變成尖嘴猴臉的形象,並逐漸定型。

在道教神話中,記載了許多數量、各種級別的雷神,最基層的是"雷公",上一層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層是"雷王"。

傳說雷王出生在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名叫陳文玉,後來成為神仙。 道教中級別最高的雷神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屬於最高級別,"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總司令。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中國民間把雷神的生日定在農歷6月24日,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儀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2、雨師:赤松子

雨師神話中的掌管雨的神仙,有做屏翳,也叫號屏,又叫玄冥。他們其實就是赤松子,又寫作"赤誦子"。傳說是炎帝神農氏時施雨的雨師。

這位赤松子先生有一種能隨著風雨飄來飄下的本領,曾做過炎帝神農氏的雨師,後來從西天母那裡得了什麼不死葯之類的東西,能入火自焚,隨風雨而上下。成了仙,上了天,順便還拐走了炎帝的小女兒。

直到高辛氏的時候,赤松子才想起自己的職責,又回到人間做雨師。炎帝到高辛之間隔著黃帝、少昊和高陽三代,原來那幾百年竟是滴雨未下的。

相傳遠古時代,人民以採集和漁獵為生,一日無獲,就得挨餓,日子過得和艱難。後來,神農氏用木製做耒、耜,教大家種植谷,秋收冬藏,生活才有所好轉。於是神農氏被眾人舉為首領。

3、風伯:飛廉

風伯又稱風師、箕伯,名字叫做飛廉。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怪。蚩尤的師弟,相貌奇特,長著鹿一樣的身體,布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頭象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古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在祁山修煉。

修煉的時候,飛廉發現對面山上有塊大石,每遇風雨來時便飛起如燕,等天放晴時,有安伏在原處,不由暗暗稱奇,於是留心觀察起來。

有一天半夜裡,只見這塊大石動了起來,轉眼變成一個形同布囊的無足活物,往地上深吸兩口氣,仰天噴出。頓時,狂風驟發,飛沙走石,把玩意兒又似飛翔的燕子一樣,在大風中飛旋。

飛廉身手敏捷,一躍而上,將它逮住,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運氣侯,掌八風消息的"風母"。於是他從"風母"這里學會了致風,收風的奇術。

4、電母:朱佩娘

朱佩娘又稱電母,是中國神話中的人物,真武大帝部將之一。因被雷公誤擊而死,被雷使度化,後被玉帝封為雷部電母,出自《北游記》。

5、火神:祝融

火神是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中國民間信仰和傳說中最著名的火神為祝融。中國各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由於地區不同,歷史文化不同,對火神有不同的認識和解釋。

中國史上記載和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來歷行事差異甚大,相關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區別,甚至在火神崇拜緣何而起這一關鍵問題上,專家們的觀點也互相有分歧,相爭不下,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㈡ 神話傳說中的司雷之神 雷公

簡介

        雷公又稱雷神或雷師。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傳說雷公和電母是一對夫妻。雷公名始見《楚辭》,因雷為天庭陽氣,故稱「公」。所傳始為獸型,或似鬼,或似豬,而以猴形居多。清末黃斐然《集說詮真》雲:「今俗所塑之雷神,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鸇,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旁,環懸連鼓五個,左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人們認為雷公能辨人間善惡,代天執法,擊殺有罪之人,主持正義。在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和廟宇中,常有雷公電母的供奉。

        古代人們對打雷這種自然現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漸演化出一系列有關傳說。在古代中國,雷神的形象是不斷演變的。最初,人們把它塑造成人頭龍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發出雷聲。後來才漸漸變成尖嘴猴臉的形象,並逐漸定型。在道教神話中,記載了許多數量、各種級別的雷神,最基層的是"雷公",上一層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層是"雷王"。

形象

      對於雷神的形象,《山海經·海內東經》中有記載,文稱:「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這種形象是半人半獸形,人們認為雷聲在天,而龍亦飛騰於天,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便會有雷雨;又將其腰問想像有一鼓,鼓發雷聲。後來雷神的形象進一步變化。

    《酉陽親俎·前集》說「豬首,手足各兩指,執一赤蛇嚙之」;《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一說「豕首鱗身」;《鑄鼎余聞》卷一說「大首鬼形,白擁項,朱犢鼻,黃帶,右手持斧,左手恃鑿,運連鼓於火中」;《集說詮真》引《搜神記》說「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余,狀如六畜,頭如獼猴」;《唐國史補》說「其狀如彘,秋冬伏於地中」;《夷堅丙志》卷七說其形如奇鬼,「長三尺許,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幘,如世間襆頭,乃肉為之,與額相連」。總之雷神形象不定,體形或龍、或人、或獸;臉彤或人頭、猴頭、豬頭、鬼頭。

      周秉以後,雷神被稱為雷師,或雷公,《楚辭·離騷》:「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又《開元占經》曰:「五車東南星名曰司空,其神名曰雷公。」

        無論稱雷師還是雷公,當時人們崇祀的雷神只有一位,並以農歷六月廿十四為雷公生日,稱為「雷公誕」,是日人們均要奉祭雷公。

        到了元代,雷神的形象還沒有定型,因為元代有「雷公旗」,所畫雷神仍為「大首鬼形」或「力士之容」。

        明清時代,雷神的形象趨於統一,其標准形象概為《集說詮真》中所述:「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

        可見雷神此時最明顯的特徵是猴臉、尖嘴,所以民間有之「雷公臉」、「雷公嘴」的說法。

相關起源

        民間自古崇敬雷公,流傳許多雷公故事,尤以唐宋為甚。

        唐宋文人筆記中,多記大雷雨後,雷神、雷鬼從空而降,雷神霹打不孝子和不法商人,及雷神娶婦等故事,反映出人們對雷神既存敬畏心理,又寄託主持正義的願望。在這些故事中,唐沈既濟《雷民傳》所記雷公育子事更引人注目,該傳稱:「昔(雷州民)陳氏因雷雨晝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數月,卵破,有嬰兒出焉。自後日有雷扣擊戶庭,入其室中,就於兒所,似若孵哺者。歲余,兒能食,乃不復至。遂以為己子。(陳)義即卵中兒也。」

        元代成書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本《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把上述故事略加改造增益,寫成雷神陳文玉的故事。《搜神記》卷一曰:「舊記雲:陳太建(569~582)初,(雷州)民陳氏者,因獵獲一卵,圍及尺余,攜歸家。忽一日,霹靂而開,生一子,有文在手,曰『雷州』。後養成,名文玉,鄉俗呼為雷種。後為本州刺史,歿而有靈,鄉人廟祀之。陰雨則有電光吼聲自廟而出。宋元累封王爵,廟號『顯震』,德佑(1275)中,更名『威化』」

        據清《續文獻通考》卷七十九,「宋寧宗慶元三年加封雷州雷神為廣佑王。廟在雷州英榜山。神宗熙寧九年,封威德王,孝宗乾道三年,加昭顯,至是封廣佑王。理宗淳祐十一年,再加普濟,恭帝德祐元年,加威德英靈」。

        道教亦尊奉雷神,杜光庭刪定的《道門科範大全集》卷十二、十八等,已把風伯雨師、雷公電母作為乞求雨雪的啟請神靈,北宋後的雷法道士又以之為施行雷法的使役神。後者肇始於唐,杜光庭《神仙感遇傳》卷一《葉迂韶傳》載,一次雷雨中,雷公被樹枝所夾,不能脫身。後為葉遷韶所救出,雷公「愧謝之」,「以墨篆一卷與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我兄弟五人,要聞雷聲,但喚雷大、雷二,即相應。然雷五性剛躁,無危急之事,不可喚之。『自是行符致雨,咸有殊效「。

        北宋末興起的神霄、微諸派,以施行雷法為事。聲稱總管雷政之主神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雷師、雷公為其下屬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即假託普化天尊之口,向雷師皓翁講經說法,命對「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者,「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後勘其形,……以至勘形震屍,使之崩裂」雲雲。舊時各地多有雷神廟。

相關傳說

      唐朝元和年間,有個叫陳鸞鳳的,是海康人。自負義氣,不怕鬼神,鄉親們都稱他為後起的周處。海康有座雷公廟,當地人虔誠地這里打掃祭祀。[3]祈禱祝願的事多了,妖邪妄誕的現象也時時發生。當地人每年聽到第一聲雷響時,就記下了這個日子,以後每旬的這一天,所有工作都不能幹。如果有人不相信這個而違犯了,夜晚睡下時必遭雷擊而喪命。這種應驗就像回聲那麼准。當時正趕上海康地方大旱,當地人來到雷公廟祈禱降雨然而毫無響應,鸞鳳十分惱怒,說道:「我的家鄉乃是雷公的故鄉,雷公身為神靈不降福,況且又受到人們如此虔誠的祭奠和供奉!如今禾苗已經枯死,池塘已經乾涸,牲畜都拿米做了供品還要這座廟干什麼?」說完他便舉起火把燒它。當地的風俗是不允許人們把黃魚和豬肉摻到一起吃,有誰這樣吃了,也是必定被雷擊死。這一天,鸞鳳手持竹製砍柴刀,站立在田野里,把當地風俗所忌諱的這兩樣東西摻在一起吃了下去,站在那裡等待著雷擊。果然有怪雲出現,妖風頓起,迅雷挾著暴雨向他襲來。鸞鳳便把手中的刀在空中揮舞起來,果然砍中了雷公的左腿,把它砍斷了。雷公跌落在地上,形狀象熊和豬一樣,身上有毛有角,還有青色的肉翅膀,手裡握著短把的金剛石斧,傷處血流如注。此時,雲和雨都消失了。鸞鳳知道雷公並沒有什麼神威,便跑到家裡告訴親人道:「我把雷公的腿砍斷了,請你們快去觀看!」親人聽了又驚又怕,跟著他一起前去觀看,果然看到雷公的腿已被砍斷,乖乖地躺在地上。鸞鳳又舉起刀來要把雷公的脖子砍斷,還要吃它的肉。眾人把他拉住,制止他說:「雷公是天上的神靈,你是下界的凡人,再要加害雷公,必定使我們全體鄉民遭受災禍。」眾人死勁兒扯住他的衣襟,致使鸞鳳不能奮力舉刀去砍雷公。不一會兒,又有烏雲雷電籠罩上來,挾帶起受傷的雷公和它的斷腿離去了。接著便下起了大雨,從中午一直下到傍晚,乾枯的禾苗都復甦挺立了起來。由此,鸞鳳便遭到老幼鄉人們的一致訓斥,不許他回家。鸞鳳只好帶著刀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妻子的哥哥家。到了夜晚,他又遭到雷霆的襲擊,住的房子也被天火燒光了。他又持刀站在院子里,雷公終於未能傷害他。事後有人把他從前砍傷雷公的事告訴了妻兄,於是又被趕了出來。鸞鳳又到僧人居住的房子里落腳,到了夜晚同樣被雷擊觸,跟以前一樣遭到天火的燒害。鸞鳳知道已經沒有容納自己的地方,他便趁夜舉著火把走進石壁上天然開成的岩洞里,雷火再也不能來襲擊他了。在岩洞里住了三夜之後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家裡。自此以後,海康一帶每當遭逢旱災,當地人便湊錢給鸞鳳,求他按照從前的辦法把黃魚和豬肉摻在一起吃下去,象上次那樣持刀站在田野里,每次都有滂沱大雨從天而降,而鸞鳳本人一直遭不到雷擊。這樣過了二十多年,民間稱鸞鳳為求雨大師。到了太和年間,刺史林緒得知此事,便把鸞鳳召到州府衙門,詢問此事的前因後果,鸞鳳說:「在我年輕力壯的時候,氣威膽壯,心如鐵石,諸如鬼神雷電之類完全不放在眼裡,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拯救萬民百姓。天帝即使掌握著天下萬物的生殺大權,又怎能使雷鬼恣意逞凶呢!」說完便把自己那把刀呈獻給林緒。林緒送給他很多錢,作為獻刀的報酬。

        建州山寺唐柳公權侍郎,嘗見親故說:元和末,止建州山寺。夜半,覺門外喧鬧,潛於窗欞中窺之。見數人運斤造雷車,宛如圖畫者。久之,一嚏氣,忽斗暗,其人雙目遂昏。(出《酉陽雜俎》)

        唐朝侍郎柳公權,曾經聽到親友說,元和末年他住宿在建州的一座山寺里,半夜醒來時,聽到門外一片喧鬧聲,便隱蔽在窗後從縫隙間偷偷察見。見有幾個人揮舞斧子砍削木頭製造雷車,雷車的樣子就象畫上畫得那樣。看的時間長了,忍不住打了噴嚏,頓時四面一片漆黑,他的兩隻眼睛便什麼也看不清了。

        蕭氏子唐長慶中,蘭陵蕭氏子,以膽勇稱。客游湘楚,至長沙郡,舍於仰山寺。是夕,獨處撤燭。忽暴雷震盪檐宇,久而不止。俄聞西垣下,窸窣有聲。蕭恃膂力,曾不之畏。榻前有巨棰,持至垣下。俯而撲焉,一舉而中。有聲甚厲,若呼吟者。因連撲數十,聲遂絕,風雨亦霽。蕭喜曰:「怪且死矣。」迨曉,西垣下睹一鬼極異。身盡青,傴而庳。有金斧木楔,以麻縷結其體焉。瞬而喘,若甚困狀。於是具告寺僧觀之。或曰:「此雷鬼也,蓋上帝之使耳。子何為侮於上帝?禍且及矣。」里中人具牲酒祀之,俄而雲氣曛晦,自室中發,出戶升天,鬼亦從去。既而雷聲又興,僅數食頃方息。蕭氣益銳,里中人皆以壯士名焉。(出《宣室志》)

        唐朝長慶年間,蘭陵一家姓蕭的有個兒子,以膽大勇猛著稱。他在湘楚一帶游歷,到了長沙,住宿在仰山寺內。這天夜裡,他滅掉臘燭獨自一人呆在屋裡。突然有雷鳴震得房檐都在顫動,好長時間雷聲也不平息。一會兒又聽到西面牆腳下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蕭依仗著自己力大過人,從沒懼怕過什麼。床前有一根粗大的木棒,他便操起木棒走到西牆跟前,彎腰撲了過去,一下便打中了目標。只聽棒下發出尖厲的叫聲,好像在呼喚什麼。他便連續撲打了幾十下,叫聲於是停止了。風也停了,雨也停了。蕭高興地說:「妖怪已經死了!」等到天亮時,西牆下面見有一個鬼,形狀極為奇異。通身都是青色,駝背而瘦小,有把鐵斧頭一根木樁,用麻繩捆他的身上。過了一會兒,他便急促地喘起氣來,十分困苦的樣子。蕭便把這些情況統統告訴寺里的僧人,讓他們來觀看。有人說:「這是專管打雷的鬼,是天帝的使者。你為什麼侮辱天帝?大禍就要臨頭了!」當地居民擺上豬羊與酒等供品進行祭祀,一會兒便有一縷昏黑的雲氣從屋裡冒了出來,飛出門戶升上天空,那個鬼也跟著去了。接著又響起了雷聲,響了幾頓飯的功夫才平息。蕭見此狀,膽氣更威更壯,當地人都稱他為壯士。

    唐朝有個隱士叫周洪,他說,寶歷年間,有十幾個客人來到鄉下避暑飲樂。突然來了一陣暴風雨,有個東西從天上落下來,象大母猴一樣,兩隻眼睛一閃一閃的。眾人見了都嚇得鑽到床底下去了。突然間,這個東西便跳上門前的台階向四周觀看,眨眼之間,它又不見了。等到風息雨停後,眾人從床下慢慢爬了出來,互相看了看,只見各人的耳朵里全塞滿了泥土。當地人說,以前遭到雷聲震動時,牛被震得渾身顫抖,禽鳥則從天空震落到地上。而這些客人則只是覺得有些震動而已。蕭浣唐蕭浣,初至遂州,造二幡剎,施於寺。齋慶畢,作樂。忽暴雷震剎,俱成數十片。至來歲雷震日,浣死。(出《酉陽雜俎》)

        唐朝有個叫蕭浣的人,他剛到遂州,便營造了兩根幡竿,贈送給寺院。交接時舉行佛事慶典,祭奠儀式結束後奏起了音樂。這時,突然響起迅雷震擊著這兩根幡竿,幡竿全被霹靂轟擊成碎片。等到第二年幡竿遭受雷擊的這一天,蕭瀚就死去了。(出《酉陽雜俎》)

        唐朝金州水陸院僧人文凈,因為夏季房子漏雨,雨水滴在頭上,於是就變成個小瘡。過了一年,小瘡變得象個大桃子。第二年五月以後,由於雷雨震擊,文凈頭上的那個贅疣被擊穿一個孔洞。文凈當時正在酣睡中一點也不知覺,睡醒後只感到頭上的贅疣疼痛。讓人來察看,只見穿孔處好像用刀割的一樣,裡面有個東西隱藏著,就像一條蟠龍蟄伏在裡面的樣子。(出《聞奇錄》)

        唐朝有個人叫徐智通,是楚州的醫生。在一個夏季的夜晚,他借著月光在柳樹成排的河堤上散步,忽然發現有兩個陌生人站在河的橋上說笑。這倆人沒想到徐智通就站在他們附近的暗影里,於是互相談論起第二天如何取樂。一個說:「什麼也比不上去南海赤岩山弄珠子玩有意思呀!」另一個說:「赤岩山主人喜歡喝酒,到那裡去的客人個個都要喝得醉醺醺的。我明天下午有事要去西海,去赤岩山恐怕又要因喝醉酒而耽誤事。倒不如就在本郡的龍興寺前,與你比比技藝吧。」問:「你要表演什麼把戲?」答:「寺前有百餘棵老槐樹,我發一聲雷響,把它們劈成細條,它們的長短粗細,都象筷子一樣。你會什麼技藝與我相比?」那個答道:「寺前一向是本州郡游戲作樂的場所,每天前來圍觀的群眾,總共不下三萬人。我會發一聲雷響,把這些人的發辮全都劈散開來,並讓他們的每一縷頭發上都有七個結。」於是二人大笑,約定好後便離去了。徐智通見此,大為驚異,立即去告訴了六七個好朋友。天剛放亮,他們就來到寺前,先在那裡等候著。當時天氣晴朗,臨近中午時,忽然有兩片象車輪大的雲彩出現了,靜靜停留在寺廟的上空。剎那間,就變得天昏地暗,咫尺之遠都不能分辨事物。不一會兒,又發出兩聲雷鳴,人與牲畜都被震倒在地上了。等到天放晴時,只見寺前的槐樹林子,一棵棵都被劈成碎片,散落在地上,全部象計數用的竹簽子,大小粗細,沒有不相象的。而寺前挑擔做買賣的、演戲賣唱的、圍著看熱鬧的,共計數萬人,每人的發辨全部都散開了,每縷頭發上又打著七個結。(出《集異記》)

        在洛陽京城的天津橋有一個書生,一天,他遇到兩個風貌氣概與眾不同的老年人,便在一旁偷聽他們的談話。他們正在說,第二天中午,要在寺廟里比賽誰的手法快。一個說:「你打算怎麼比?」答道:「我要發一聲響,讓在寺內聽講的人的驢馬尾巴全都結在一起。」一個便說:「我要發一聲響,讓十丈高的旗桿全部碎成計算用的簽子,並且每十根為一堆。」書生聽了,便與一兩個親密朋友相約,第二天一早就到寺廟等候。到了中午,果然雷雨交加,一聲霹靂響過後,香客們走出寺廟觀看,見他們的驢馬數百匹尾巴全都結到了一起。又一聲霹靂響過,便見十丈高的旗桿倒在房前碎成一根根簽子,每十根堆在一起。(出《錄異記》)

        唐文宗太和年間,濮州有個叫裴用的軍吏,家資富有,六十二歲時病故。埋葬後第十天,雷霆襲擊他的墳墓,棺材飛出約一百步遠,屍骨與靈柩摔碎後散落滿地。他的家屬立即選取其他地方重新安葬,仍然用大鐵鏈子把棺材困牢。沒多久,又象前次那遭到雷擊。再次選取異地重葬,不滿十天,又一次同以前那樣遭到雷擊,而且連棺材和屍骨都化為灰燼,再也不能收拾了。於是只好擺設靈位,招回魂魄來進行安葬(出《集異記》)

      唐朝東陽郡,坐落在浙江岸邊,郡城旁邊有一座方圓幾百里之大的山,江水彎彎曲曲地環繞此山流過,進出郡城的船隻行駛起來十分不便,行旅之人頗以此山的阻隔而苦惱。常侍敬昕於大和年間出任東陽郡太守。這座大山在一天晚上被雲霧籠罩著,天色十分昏暗,狂風夾著雷電,劇烈地震動著房屋,江水翻騰奔涌,大有沖出江堤之勢,人們見此情狀,無不驚恐惶惑。直到天亮才雨過天晴。人們來到山下觀望時,只見大山已被從中間劈開,兩邊相距幾百步遠,江水從這里一直穿流過去,原來環繞彎曲的河道,全被石頭填平了。從此以後,再沒有環山繞行的困苦了。(出《宣室志》)

        唐朝晉陵郡建元寺內有個僧人叫智空,是本地人,道業和修行之深聞名於當地,已有七十多歲了。一天晚上,大門已經關閉了,忽然起了大風雷,就象從禪堂內升起的一樣。雷聲隆隆不絕,狂風吹滅了蠟燭揚起了塵土,四周十分黑暗,房檐被雷聲震得直抖。智空驚惶地環顧四周,自語道:「我拋棄家人落發為僧,已有四十八載。暴雷如此逞狂,莫不是神龍有生我氣的事情?如不是這樣,就是有罪該當被雷震死?」後來雷聲更大了,他又坐下來禱告說:「我從少年起修學佛教,當和尚已有五十餘年,難道我的行為違背了佛祖的教義嗎?如若不然,就是有褻瀆神龍的地方吧?如果是這樣,我怎敢逃脫死亡的懲罰?如若不然,那就希望趕快讓天開晴,以使全寺的僧人得到解脫。」說完,只聽一聲巨響,好像就從身邊發出,坐墊和床鋪都被崩碎了,一陣黑煙襲來沖得他神魂顛倒,於是驚嚇得仆倒在地上。過了一頓飯的功夫,聲音才平息下來,雲散月出,天氣晴朗。但他感覺到有一股腥臭氣味,好像就在自己屋內,於是舉著蠟燭察看起來,在牆腳下搜到一張蛟龍的皮,有幾丈長,鮮血流了滿地。原來這座禪堂北面有一棵槐樹,有幾十丈高,槐樹被雷震死,沿著紋理被劈開了,裡面有蛟龍蟠踞的痕跡。(出《宣室志》)

相關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沒有金、木、水、火、土等星星。那是有一年,有一個老婦人病倒了。她身邊有六個兒子,因性格和特長的不同分別叫做:千里眼,順風耳,長腳拐、鐵錚腦、冷熱不怕和皮袋。他們請來一位郎中為娘治病。那位郎中診斷後覺得沒有什麼辦法醫好老婦人的病,又不好明說,就隨便說了句:「雷公的腦汁能治好。」可說者無意,聽者卻有心了。六個兄弟就真的商量了一個捉雷公的辦法。

      這天早上,他們一切准備好了,分工千里眼看,順風耳聽,長腳拐來捉。一會兒,雷公剛露臉,千里眼就看見了,順風耳聽到雷聲,趕快告訴長腳拐。長腳拐站起來腦袋頂到了天。不一會功夫,雷公就被他捉住了。

      他們高興地回家把雷公放在鍋子里蓋住,就放火去煮。心想只要煮熟後就可以給媽媽治好病,就都跑去告訴他們的媽媽。

        正巧,他們前腳剛一定,就進來了一個強盜。他以為鍋子里煮了什麼好吃的東西,就伸手去揭鍋蓋,剛一打開,把他嚇了個半死。雷公趁機跑回天上去了。雷公跑上天後到天王那裡告了一狀。於是,天王派了天兵天將捉他們。先捉到了鐵錚腦,天兵就使勁地打,但是不管那些天兵怎麼打,鐵錚腦一點也沒為痛。

      天兵沒法,就又抓住了另一個。天兵改變了方法,把他放在鍋里去煮,等他們煮了半天,打開鍋蓋一看,他卻冷得在抖,原來裡面那人冷熱不怕。天兵又沒法,只得另想辦法又抓住了一個,全部抽出寶劍亂殺亂砍,但是盡他們怎麼砍也都砍不進,原來那個是皮袋。天兵制服不了他們只得回天宮去了。

      等他們回到房中,母親已經死去。他們悲痛欲絕,留最小的皮袋守住母親的屍體,其餘的去大鬧天宮。長腳拐站起來雙手一撐,頓時天空烏雲滾滾,昏昏沉沉,整個天宮也被攪成了一鍋粥。天王沒辦法。只好分別封予長腳拐、鐵錚腦、千里眼、順風耳和冷熱不怕為金、木、水、火、土五大神。後來,天上出現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大行星,據說就是他們五兄弟。

在別的一些傳說里,捉雷公也有是為了迫雷公下雨的。

㈢ 中國神話「雷公」雷神到底是誰

雷公又稱雷神或雷師。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傳說雷公和電母是一對夫妻。雷公名始見《楚辭》,因雷為天庭陽氣,故稱「公」。所傳始為獸型,或似鬼,或似豬,而以猴形居多; 後狀若力士,坦胸露腹,背插雙翅,額生三目,臉赤色猴狀,足如鷹鸇,左手執楔,右手持錐,呈欲擊狀,神旁懸掛數鼓,足下亦盤躡有鼓。擊鼓即為轟雷。能辨人間善惡,代天執法,擊殺有罪之人,主持正義。
雷公信仰起源很古。至戰國,《山海經》中描繪的雷神形象為:「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則雷也。《大荒東經》則曰:「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其聲如雷。「皆為半人半獸形。東漢王充《論衡·雷虛》所記雷神形象有了變化,曰:「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基本上已是擬人化了。
民間自古崇敬雷公,流傳許多雷公故事,尤以唐宋為甚。
唐宋文人筆記中,多記大雷雨後,雷神、雷鬼從空而降,雷神霹打不孝子和不法商人,及雷神娶婦等故事,反映出人們對雷神既存敬畏心理,又寄託主持正義的願望。在這些故事中,唐沈既濟《雷民傳》所記雷公育子事更引人注目,該傳稱:「昔(雷州民)陳氏因雷雨晝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數月,卵破,有嬰兒出焉。自後日有雷扣擊戶庭,入其室中,就於兒所,似若孵哺者。歲余,兒能食,乃不復至。遂以為己子。(陳)義即卵中兒也。」
元代成書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本《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將上述故事略加改造增益,寫成雷神陳文玉的故事。《搜神記》卷一曰:「舊記雲:陳太建(569~582)初,(雷州)民陳氏者,因獵獲一卵,圍及尺余,攜歸家。忽一日,霹靂而開,生一子,有文在手,曰『雷州』。後養成,名文玉,鄉俗呼為雷種。後為本州刺史,歿而有靈,鄉人廟祀之。陰雨則有電光吼聲自廟而出。宋元累封王爵,廟號『顯震』,德佑(1275)中,更名『威化』」
據清《續文獻通考》卷七十九,「宋寧宗慶元三年加封雷州雷神為廣佑王。廟在雷州英榜山。神宗熙寧九年,封威德王,孝宗乾道三年,加昭顯,至是封廣佑王。理宗淳祐十一年,再加普濟,恭帝德祐元年,加威德英靈」。
道教亦尊奉雷神,杜光庭刪定的《道門科範大全集》卷十二、十八等,已將風伯雨師、雷公電母作為乞求雨雪的啟請神靈,北宋後的雷法道士又以之為施行雷法的使役神。後者肇始於唐,杜光庭《神仙感遇傳》卷一《葉迂韶傳》載,一次雷雨中,雷公被樹枝所夾,不能脫身。後為葉遷韶所救出,雷公「愧謝之」,「以墨篆一卷與之曰:『依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我兄弟五人,要聞雷聲,但喚雷大、雷二,即相應。然雷五性剛躁,無危急之事,不可喚之。『自是行符致雨,咸有殊效「。
北宋末興起的神霄、微諸派,以施行雷法為事。聲稱總管雷政之主神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雷師、雷公為其下屬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即假託普化天尊之口,向雷師皓翁講經說法,命對「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師長」者,「即付五雷斬勘之司,先斬其神,後勘其形,……以至勘形震屍,使之崩裂」雲雲。
舊時各地多有雷神廟,清末黃斐然《集說詮真》雲:「今俗所塑之雷神,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鸇,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旁,環懸連鼓五個,左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

㈣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火神,水神,風神,雷神分別是誰

火神是祝融,水神是共工、風神是風伯,雷神是雷公。

1、火神

祝融,是三皇五帝時夏官火正的官名,與大司馬是同義詞。歷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後世祭祀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歷史上有顓頊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其中炎帝後代黃帝夏官祝融容光為南方灶神火神、顓頊之孫重黎是高辛氏火正祝融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顓頊之孫吳回(楚國先祖)在帝嚳誅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堯帝時棄用祝融官名採用司馬一名,商朝祖先契為火正大司馬此為商人的火神。

2、水神

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共工氏是軒轅裔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四罪。

3、風神

風伯,又稱風師、箕伯,他的名字叫做飛廉,他原來是蚩尤的師弟。他的相貌奇特,長著鹿一樣的身體,布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

他的頭好象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古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他曾與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為師傅,在祁山修煉。

修煉的時候,飛廉發現對面山上有塊大石,每遇風雨來時便飛起如燕,等天放晴時,有安伏在原處,不由暗暗稱奇,於是留心觀察起來。

有一天半夜裡,只見這塊大石動了起來,轉眼變成一個形同布囊的無足活物,往地上深吸兩口氣,仰天噴出。頓時,狂風驟發,飛沙走石,把玩意兒又似飛翔的燕子一樣,在大風中飛旋。

飛廉身手敏捷,一躍而上,將它逮住,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運氣侯,掌八風消息的"風母"。於是他從"風母"這里學會了致風,收風的奇術。

4、雷神

雷神(lei shen):俗稱雷公,是古代中國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相傳雷神生於古雷澤(故址在今山東菏澤),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古代人們對打雷這種自然現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漸演化出一系列有關傳說。 在古代中國,雷神的形象是不斷演變的。最初,人們把它塑造成人頭龍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發出雷聲。

後來才漸漸變成尖嘴猴臉的形象,並逐漸定型。在道教神話中,記載了許多數量、各種級別的雷神,最基層的是"雷公",上一層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層是"雷王"。

傳說雷王出生在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名叫陳文玉,後來成為神仙。 道教中級別最高的雷神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屬於最高級別,"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總司令。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

中國民間把雷神的生日定在農歷6月24日,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儀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4)中國古代的雷神長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1、雨神:

雨師又稱萍翳、玄冥等。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掌管雨的神;也是道教俗神,認為是畢星,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共有8顆星,屬金牛座。後有雨師為商羊或赤松子二說。

2、金神

蓐收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金神,左耳有蛇,乘兩條龍。是為白帝少昊的輔佐神,有人說蓐收為白帝之子。還有說他是古代傳說中的西方神明,司秋。

據《淮南子·天文篇》載「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說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樓前有「蓐收之府」牌坊。

少昊與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兩座牌坊同時在西嶽廟出現。

3、木神

句(gōu)芒,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輔佐東方上帝青帝太皞。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

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它的本來面目是鳥,它鳥身人面,乘兩龍,後來竟一點影響也沒有了。

不過我們可以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它:它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祝融

網路——共工

網路——風伯雨師

網路——雷神

㈤ 雷公長什麼樣子

雷公電母
雷公電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司閃電打雷的神。雷公是司雷之神,屬陽,故稱公,又稱雷師、雷神。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故稱母,又稱金光聖母、閃電娘娘。

㈥ 雷公是誰

雷神俗稱雷公,是古代漢族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
古代人們對打雷這種自然現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漸演化出一系列有關傳說。 在古代中國,雷神的形象是不斷演變的。最初,人們把它塑造成人頭龍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發出雷聲。後來才漸漸變成尖嘴猴臉的形象,並逐漸定型。在道教神話中,編造出了許多數量、各種級別的雷神,最基層的是"雷公",上一層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層是"雷王"。傳說雷王出生在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名叫陳文玉,後來成為神仙。 道教中級別最高的雷神是"普化天尊"。"天尊"在道教神仙中屬於最高級別,"普化天尊"是所有雷神的總司令。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漢族民間把雷神的生日定在農歷6月24日,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儀式。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㈦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火神、水神、風神、雷神分別是誰

火神是祝融、水神是共工、風神是風伯、雷神是雷公。

1、祝融

祝融,是三皇五帝時夏官火正的官名,與大司馬是同義詞。歷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後世祭祀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歷史上有顓頊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其中炎帝後代黃帝夏官祝融容光為南方灶神火神、顓頊之孫重黎是高辛氏火正祝融為北方人的灶神火神、顓頊之孫吳回(楚國先祖)在帝嚳誅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堯帝時棄用祝融官名採用司馬一名,商朝祖先契為火正大司馬此為商人的火神。

2、共工

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共工氏是軒轅裔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四罪。

3、風伯

風伯又稱風師、箕伯,名字叫做飛廉。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怪。蚩尤的師弟,相貌奇特,長著鹿一樣的身體,布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頭象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古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在祁山修煉。

4、雷公

雷神(lei shen):俗稱雷公,是古代中國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相傳雷神生於古雷澤(故址在今山東菏澤),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

中國民間把雷神的生日定在農歷6月24日,這一天要舉行祭祀儀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7)中國古代的雷神長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1、木神

木神即句芒,古代中國神話中的春神,句芒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

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面目是鳥,他鳥身人面,乘兩龍,後來竟一點影響也沒有了。

2、金神

蓐收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金神,左耳有蛇,乘兩條龍。是為白帝少昊的輔佐神,有人說蓐收為白帝之子。

少昊與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兩座牌坊同時在西嶽廟出現。《山海經》又說∶「蓐收住在泑山」。

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黃。在山上可以望見西邊太陽落下的地方,那時的光氣乜是圓的。管太陽下去的神叫紅光,據說這就是蓐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祝融

網路——共工

網路——風伯

網路——雷神

㈧ 中國神話中的風神、雨神、雷神、雪神的名字是什麼

1、風神

風伯又稱風師、箕伯,名字叫做飛廉。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怪。蚩尤的師弟,相貌奇特,長著鹿一樣的身體,布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頭象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古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在祁山修煉。

2、雨神

雨神是古代中國民間崇拜的自然神靈之一。

從商代開始,中國經濟以農業為主,雨情與收成關系密切,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條件下人們自然把自然界的雨奉為神靈殷商時雨神是女神名媚,西周時稱雨師,西漢之後,奉赤松子為雨師求雨祭神,一般用奏樂、歌舞、演唱會、跑步的儀式,也有用柴燃燒供物的獻祭,有時甚至焚人祭神。

3、雷神

俗稱雷公,是古代中國神話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經·海內東經》。相傳雷神生於古雷澤(故址在今山東菏澤),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在古代中國,雷神的形象是不斷演變的。最初,人們把它塑造成人頭龍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發出雷聲。後來才漸漸變成尖嘴猴臉的形象,並逐漸定型。

傳說雷王出生在廣東省的雷州半島,名叫陳文玉,後來成為神仙。 在中國人的理念中,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

4、雪神

明代文學家張岱有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叫《夜航船》,其中有「滕六降雪」一條,說的是雪神滕六。程登吉的《幼學瓊林》「天文篇」更明確地說:「雲師系是豐隆,雪神乃是滕六。」

(8)中國古代的雷神長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中國神話其他神還有:

1、電母

電母又稱閃電娘娘,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雷公的助手閃電女神,主要掌管閃電。除了一般職務之外,據說當雷公跟電母吵架的時候,天上也會雷電交加。

電母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所尊奉的女神之一。

古人對打雷這種自然現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漸演化出一系列有關傳說。 古人的理念中,雷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死去。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2、火神

火神是民間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中國民間信仰和傳說中最著名的火神為祝融。中國各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由於地區不同,歷史文化不同,對火神有不同的認識和解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的雷神長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怎麼沒有中國移動 瀏覽:889
青蛇和中國醫生哪個好看 瀏覽:459
羅馬時代中國什麼時候 瀏覽:810
印尼是世界最大的什麼出口國 瀏覽:154
伊朗現在做什麼好 瀏覽:325
中國去巴域怎麼走 瀏覽:387
中國石化加油站如何開發票 瀏覽:531
在英國讀什麼最賺錢 瀏覽:357
中國女排奪冠評分是多少 瀏覽:299
去印度一定要去什麼地方玩 瀏覽:525
印度芋頭怎麼炸好吃 瀏覽:853
伊朗宗教集會什麼時候 瀏覽:5
越南哪裡買工業設備便宜 瀏覽:118
巴厘島6個人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907
緬甸和越南的人口是多少 瀏覽:123
惠普中國官網是哪個 瀏覽:173
為什麼說咖啡是起源於義大利 瀏覽:175
台灣什麼時候屬於中國的 瀏覽:871
中國糧倉儲備糧食夠中國人吃多久 瀏覽:743
中國到哪裡到國外是最遠的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