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秦嶺以北和以南分別是哪兩個省
秦嶺以南是四川重慶,以北是陝西
2. 中國南部有哪些省市
中國南部的省市有廣東、海南、湖南、雲南、重慶、廣西、江西、福建、浙江、上海、湖北、江蘇、安徽、貴州、四川、香港、澳門與台灣這些。
與自然區劃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陝西南部秦嶺以南、河南的信陽、南陽等地區、甘肅南端屬於自然區劃的南方地區;江蘇與安徽兩省的北部、西藏、四川西部、雲南北端不屬於自然區劃的南方地區。
(2)中國秦嶺以南有哪些省份擴展閱讀: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
行政區劃上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陝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甘肅東南部與河南信陽市、南陽市。
面積約佔全國陸域面積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漢族佔大多數。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雲、貴、川、渝、湘、桂、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參考資料網路-南方地區
3. 秦嶺淮河以南有多少個地級市
八個。秦嶺淮河以南有八個地級市,淮河以南的城市有南京、揚州、泰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和山東五省,流域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以廢黃河為界,整個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19萬平方公里和8萬平方公里。
4. 秦嶺淮河以南包括哪些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包括江蘇的一半、上海、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
秦嶺—淮河線從名字上看它的畫法似乎很簡單,沿秦嶺、淮河畫一條線即可。可是當你面對著一張大比例尺的中國地圖時你會發現根本無從下手。秦嶺西起甘肅省白石山,秦嶺—淮河分南北,只是分了中國東部,中國西部怎樣分南北部是很有意思的,西部的確可分兩大區域,但卻是南北顛倒,冷熱倒置。
沿秦嶺再向西,大致有兩列東西走向的山脈與秦嶺相連一列是祁連山接阿爾金山一路向西;另一列就是西起帕米爾高原,向東綿延2000 多公里的昆侖山及其餘脈。如果秦嶺向西分南北的話,這兩列山系可供考慮。
(4)中國秦嶺以南有哪些省份擴展閱讀:
在淮河兩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寬,並看不出氣候、農業、自然景觀等方面有什麼變化。實際上,由於淮河地區主要是平原地區,南北冷暖氣流暢通無阻,確實也不可能產生一條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線來。
以「橘逾淮而北為枳」為例,由於我國東部地區冬季中南下冷空氣強,常常帶來柑橘致命低溫,因此現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長江兩岸,除了局部有利區域外,一般也沒有種植柑橘的經濟價值。
我國南北分界帶的西段秦嶺,冬季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因而在嶺北為典型暖溫帶情況下使嶺南成為典型亞熱帶。但是,秦嶺分界也並非一條線。
因為秦嶺南坡約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亞熱帶,而秦嶺山脈兩坡千米等高線間的寬度,也就是分界帶的寬度也大約有90-110公里。而且,在歷史上南北分界帶是隨氣候變化而南北移動的。如果全球持續變暖,亞熱帶北界將來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黃河的中、下游地區。
5. 秦嶺淮河以南有那些省
中國南方的省份有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 江西、浙江、台灣、海南。
一、江蘇
江蘇,簡稱「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南京,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江蘇界於北緯30°45'-35°20',東經116°18'-121°57'之間,北接山東,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江蘇省總面積10.72萬平方千米。
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地勢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構成;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江蘇省屬東亞季風氣候區,處在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地帶,氣候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
二、安徽
安徽,簡稱「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合肥。位於中國華東,安徽界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河南、湖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安徽省總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
安徽省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經濟帶,內擁長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區經濟輻射。地勢由平原、丘陵、山地構成;地跨淮河、長江、錢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三、湖南
湖南,簡稱「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長沙,位於中國中部,界於北緯24°38′-30°08′,東經108°47′-114°15′之間,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連湖北,湖南省總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
湖南地處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的地帶,地勢呈三面環山、朝北開口的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構成,地跨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四、廣東,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廣州。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 。下轄地級市21個、市轄區65個、縣級市20個、縣34個、自治縣3個。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也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五、四川
四川,簡稱「川」或「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內陸,界於北緯26°03′-34°19′,東經92°21′-108°12′之間,東連重慶,南鄰雲南、貴州,西接西藏,北界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省總面積48.6萬平方千米。
四川省地貌東西差異大,地形復雜多樣,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高差懸殊,地勢呈西高東低的特點,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構成。
四川省分屬三大氣候,分別為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
6. 秦嶺以南,准河以北,指的是哪些省
秦嶺以南包括:蘇、浙、閩、粵、貴、贛、雲、川、渝、瓊、台等省市。
淮河以北包括:黑、吉、遼 、京、津、冀、 新疆、 內蒙古、 寧夏 、山西、 山東等省市。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南北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
(6)中國秦嶺以南有哪些省份擴展閱讀:
1、南北分界線的的位置:
廣義的秦嶺是橫亘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
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省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2、南北分界線的歷史意義:
以水土保持為目的的水利建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自古就有堯舜禹治水的傳說,宋金戰爭以後,南宋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南宋保持著傳統,金國推行了改革,改旱澇保收農田為連片的旱地,以馬代船,這次改革導致農業生產靠天吃飯,不穩定,是南富北窮的轉折點。
由於沒有注重水土保持,沒有給水留出空間,所以容易發生洪澇災害、水土流失和乾旱和土地荒漠化,致使農業平均產量低,供水困難,經濟不能可持續發展,成為中國經濟中心從北方轉向南方的轉折點。中原地區的農業不再富饒。
7. 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有那幾個省求解
江蘇,河南,安徽,陝西,四川五省被秦嶺淮河一線分割,湖北,湖南,浙江,福建,雲南,廣東,海南,貴州,台灣,江西這十省在其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海市,重慶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也都在其南方。
秦嶺-淮河線是中國地理分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在此線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條件、地理風貌、農業生產或是人民生活習俗,均有明顯不同。
我國南北分界帶的西段秦嶺,冬季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因而在嶺北為典型暖溫帶情況下使嶺南成為典型亞熱帶(能生長同緯度淮河兩岸不能生長的柑橘等亞熱帶指標植物)。但是,秦嶺分界也並非一條線。
因為秦嶺南坡約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亞熱帶,而秦嶺山脈兩坡千米等高線間的寬度,也就是分界帶的寬度也大約有90-110公里。而且,在歷史上南北分界帶是隨氣候變化而南北移動的。如果全球持續變暖,亞熱帶北界將來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黃河的中、下游地區。
(7)中國秦嶺以南有哪些省份擴展閱讀: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氣候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一線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溫度帶屬暖溫帶,以南溫度帶屬亞熱帶,以北屬半濕潤地區,以南屬濕潤地區。
【河流水文特徵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秦嶺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土壤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黃壤)。 秦嶺淮河以南多貧瘠的紅壤。
【自然植被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溫帶落葉闊葉林; 秦嶺淮河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農業生產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耕作制度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為主; 秦嶺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兩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為主。
8. 中國南方地區有哪些省
包括江蘇省大部、安徽省大部、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雲南省大部、貴州省、四川省東部、陝西省南部、廣西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甘肅省東南部、河南省的信陽市、南陽市以及上海市、重慶市、香港、澳門。
自然區劃概念的「南方地區」,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主要是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漢地九州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
(8)中國秦嶺以南有哪些省份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區劃:
1、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2、華中地區: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3、華東地區:「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上海市。
4、華南地區: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5、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6、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
9. 秦嶺淮河以南的省份有哪些
秦嶺淮河以南的省份包括江蘇南部、安徽中南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雲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台灣、河南最南端等部分地區。
以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南方地區」的北界是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觀點。1908年,原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等角度出發,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學》中首次提出「北嶺淮水」為我國的「南北分界線」。當時,與南嶺相對應的北嶺,即是秦嶺。當代學者多認為,「秦嶺—淮河」不單純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而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帶」(簡稱「中國南北分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