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畫顏料怎麼用

中國畫顏料怎麼用

發布時間:2022-09-04 23:25:40

㈠ 中國畫顏料怎麼用

這一類的繪畫顏料必須要根據繪畫作品的主要色彩特色進行顏料的有效疊加使用才會更好。

㈡ 中國畫顏料調色標(什麼顏色加什麼顏色=什麼顏色)

1、草綠: 70%花青+30%藤黃,畫工筆花卉的葉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綠: 80%藤黃+15%花青+5%朱膘調和成的嫩綠色,常用來作為反葉的底色和嫩葉的底色,絲瓜、黃瓜的用色,根據需要+適當的淺墨。

3、老綠: 草綠中微加墨或微加點胭脂,常用來罩染處於暗部的葉子色彩,薄薄的老綠也可用來渲染反葉。

4、老赭:朱膘+墨調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來提染枝幹或提染葉面被蟲咬蝕的部。

5、檀香色: 約70%藤黃+20%朱膘+10%三綠調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後常用來刷背景,也可作為嫩芽和托葉的底色。

6、米黃: 約70%藤黃+30%赭石,主要用來刷背景,在重彩畫的繪制中打一層米黃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諧。

7、三綠: 石綠+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則就變成四綠,五綠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調和而成。主要用來復勒線條,曙紅水,花青水等說法同理。

葡萄紫:花青+曙紅 或花青+胭脂墨

紅色: 曙紅+稍許墨赭

綠色: 赭石+草綠古

銅色: 朱膘+墨+少許藤黃+少許曙紅汁

綠色: 草綠+藤黃+少許朱膘

灰綠色:三綠+少許墨芽

綠色: 汁綠+藤黃

米黃色: 藤黃+朱膘+少許墨

桔黃色: 藤黃+朱膘。畫黃瓜花、絲瓜花、枇杷果、葫蘆等用色。

墨青色: 花青+墨藏

青藍: 酞青藍+墨+少許石青

絳紅色: 胭脂+朱膘+少許墨

紫色: 曙紅+少許酞青藍。畫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墨綠色: 草綠+少許墨

老綠色: 草綠+少許胭脂

翠綠色: 酞青藍+藤黃+少許翡翠綠

褐色: 赭石+墨檀

香色: 藤黃+朱膘+少許三綠

藍灰色: 花青+白粉+少許三青

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許花青

土紅色: 朱膘+少許胭脂

青綠色: 草綠+少許酞青藍四

綠色: 三綠+白粉胭脂水: 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 花青+少許墨+白色藍色: 酞青藍+三青

朱紅色: 朱膘+曙紅

紫青色: 胭脂+少許酞青藍

粉黃色: 藤黃+白色

綠色:草綠+翡翠綠

赭紅色:朱磦+墨+少許曙紅

土黃色:墨+藤黃+朱磦+微量三綠

青藍色:石青+酞青藍淡

橘紅色:朱磦+少許曙紅赭

黃色:藤黃+少許赭石,畫枇杷果、葫蘆用色。

暖灰色:淡土紅色+少許墨(畫鴿子暗部顏色)

粉紫色:胭脂+白粉+少許酞青藍

朱紅:曙紅+藤黃(櫻桃、柿子根據需要藤黃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各種顏色+水可以使其變深或變淡

(2)中國畫顏料怎麼用擴展閱讀

中國畫顏料,它一般分成礦物顏料與植物顏料兩大類,從使用歷史上講,應先有礦物、後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煙、後有油煙。遠古時的岩畫上留下的鮮艷色澤,據化驗後,發現是用了礦物顏料(如硃砂),礦物顏料的顯著特點是不易退色、色彩鮮艷,看過張大千晚年潑彩畫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積的石青、石綠、硃砂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植物顏料主要是從樹木花卉中提煉出來的。

參考資料

國畫顏料網路

㈢ 請賜教!有關中國畫顏料的使用!

中國畫顏料,分成礦物顏料與植物顏料兩大類,以及還有化工顏料。
以下是常見顏料舉例:
一、礦物顏料(礦物提取有覆蓋力):
硃砂 、朱膘(硃砂中提煉、最上面的一層)、石青(分頭、二、三、四青)、石綠(分頭、二、三、四綠)、赭石(分深赭、淺赭)、白(鋅白或鈦白,是鋅或鈦白粉研磨物)
二、植物顏料(植物提取無覆蓋力):
花青 、藤黃(有毒)、胭脂 、洋紅
三、化工顏料(合成覆蓋力差):
1、曙紅 2、深紅 3、大紅 4、鉻黃
-------------------------------------------------
用國畫顏料當然用毛筆啊……
狼毫羊毫等等都很常用…畫山水用狼毫較多,畫工筆染色的時候用羊毫較多…
平時畫其他東西的時候按自己喜好來吧……狼毫較硬彈性好,羊毫比較柔軟。

國畫顏料畫在紙上的效果和水彩其實差不多,你怎麼使用它它就能用成什麼效果。用法和水彩也幾乎沒什麼差別,很靈活。(當然是用水調和!)
用途廣泛,可以畫在各種紙上(宣紙水彩紙水粉紙等等等等……),畫在絹當然也很好。但是還是要專用的絹才行。
畫在牆上我建議還用廣告色或者丙烯吧,用國畫顏料做這種事好像有點怪異…而且國畫顏料有些比較像水彩,是沒有覆蓋性的,並且可以用水洗掉。

㈣ 國畫顏料的調色技法

國畫顏料的調色技法

導讀:在國畫中,調色的技巧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一幅畫畫的好不好,與所調處來的顏色有著很大的聯系,一起來看看吧!

一、筆中調色法

一筆中蘸二三種顏色,當筆落在紙上,就能產生一氣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產生彩度低的混濁色彩;如畫嫩葉時常同時蘸二種對比色來畫出嬌嫩的感覺。

二、碟中調色法

著色前將含顏料的筆在調色碟上調色,把顏料混勻再畫,如此畫出的效果才會顯得均勻或有漸層變化。

三、紙中調色法

就是罩色法。即在原來的顏色上、再罩一層顏色。如在上好色後,發現色彩太浮、太艷、太淡、太薄,就可以用罩色法,使色彩產生厚重的感覺。但用來罩染的顏色,以透明的植物性顏料較佳。

四、中國傳統色彩樣本與描述

國畫用色:

銀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紅。用紅藍花、茜草、紫梗三種植物製成的顏料,年代久則有褪色的現象。

硃砂:色朱紅。用以畫花卉、禽鳥羽毛。

朱膘:色橘紅。明度比硃砂高,彩度比硃砂低。用以畫花卉。

赭石:色紅褐。用以畫山石、樹干、老枝葉。

石青:色青,依深淺分為-頭青、二青、三青。用以畫葉或山石。

石綠:依深淺分為-頭綠、二綠、三綠。用以畫山石、樹干、葉、點苔等。

白色粉末:亦稱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鉛粉兩種。用以畫白花、鳥,或調配其他顏料使用。

花青:色藏青。用以畫枝葉、山石、水波等。用蓼藍或大藍的葉子製成藍靛,再提煉出來的青色顏料,藍綠色或藏藍色。用途相當廣,可調藤黃成草綠或嫩綠色。廣花,顏料。即廣東產的花青。(微含紅色成分,故與黃色調和後生成的綠色較為沉著)

藤黃:色明黃。用以畫花卉、枝葉。藤黃:明黃色。南方熱帶林中的海藤樹,常綠喬木,莖高達二十米,從其樹皮鑿孔,流出黃色樹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國畫顏料。(亦含微量紅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時甚為醒目,多為危險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礦物,用做顏料。

雌黃:礦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黃色,半透明,可用來制顏料。古人用雌黃來塗改文字,因此稱亂改文字、亂發議論為「妄下雌黃」,稱不顧事實、隨口亂說為「信口雌黃」。

雄黃:中葯名。為含硫化砷的礦石。別名石黃、黃石。

石黃:國畫顏料,即雄黃。

洋紅:色橘紅。用以畫花卉。

五、古典文學常見的色彩詞

鎏金:中國傳統的一種鍍金方法,把溶解在水銀里的金子塗刷在銀胎或銅胎器物上。

飛金 泥金 、灑金:用金粉或金屬粉製成的金色塗料,用來裝飾箋紙或調和在油漆中塗飾器物。灑金一說是指帶斑點的圖案。

描金:為使器物美觀而在其上用金銀粉勾圖、描繪作為裝飾。

花黃:古代婦女的面飾。用金黃色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貼在額上,或在額上塗點黃色。

撒花:織物上的碎花圖案。

雲斑:在顏色比較淡的或半透明的材料上的暗黑的或無光澤的條紋或斑點(如在大理石上)。

雲母紋:像雲母斷面及砂子閃爍光澤的紋理。

六、下面按色系來介紹顏色。

紅色系:

粉紅:即淺紅色。別稱:妃色 楊妃色 湘妃色 妃紅色。

妃色 妃紅色:古同「緋」,粉紅色。楊妃色 湘妃色 粉紅皆同義。

品紅:比大紅淺的紅色。

桃紅:桃花的顏色,比粉紅略鮮潤的顏色。

海棠紅:淡紫紅色、較桃紅色深一些,是非常嫵媚嬌艷的顏色。

石榴紅:石榴花的顏色,高色度和純度的紅色。

櫻桃色:鮮紅色。

銀紅:銀朱和粉紅色顏料配成的顏色。多用來形容有光澤的各種紅色,尤指有光澤淺紅。

大紅:正紅色,三原色中的紅,傳統的中國紅,又稱絳色。

絳紫:紫中略帶紅的顏色。

緋紅:艷麗的深紅。

胭脂:1,女子裝扮時用的胭脂的顏色。2,國畫暗紅色顏料。

朱紅:硃砂的顏色,比大紅活潑,也稱鉛朱硃色 丹色。

丹:丹砂的鮮艷紅色。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紅色。

火紅:火焰的紅色,赤色。

赫赤:深紅,火紅。泛指赤色、火紅色。

嫣紅:鮮艷的`紅色。

洋紅:色橘紅。

炎:引申為紅色。

赤:本義火的顏色,即紅色。

綰:絳色;淺絳色。

棗紅:即深紅。

檀:淺紅色,淺絳色。

殷紅:發黑的紅色。

酡紅:像飲酒後臉上泛現的紅色,泛指臉紅。

酡顏:飲酒臉紅的樣子。亦泛指臉紅色。

黃色系:

鵝黃:淡黃色。鵝咀的顏色。

鴨黃:小鴨毛的黃色。

櫻草色:淡黃色。

杏黃:成熟杏子的黃色。

杏紅:成熟杏子偏紅色的一種顏色。

橘黃:柑橘的黃色。

橙黃:同上。

橘紅:柑橘皮所呈現的紅色。

姜黃:中葯名。別名黃姜。為姜科植物姜黃的根莖。又指人臉色不正,呈黃白色。

緗色:淺黃色。

橙色:這界於紅色和黃色之間的混合色。

茶色:一種比栗色稍紅的棕橙色至淺棕色。

駝色:一種比咔嘰色稍紅而微淡、比肉桂色黃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黃而暗的淺黃棕色。

昏黃:形容天色、燈光等呈幽暗的黃色。

栗色:栗殼的顏色。即紫黑色。

棕色:棕毛的顏色,即褐色。1,在紅色和黃色之間的任何一種顏色 2,適中的暗淡和適度的淺黑。

棕綠:綠中泛棕色的一種顏色。

棕黑:深棕色。

棕紅:紅褐色。

棕黃:淺褐色。

赭:赤紅如赭土的顏料,古人用以飾面。

赭色:紅色、赤紅色。

琥珀:介於黃色和咖啡色之間。

褐色:黃黑色。

枯黃:乾枯焦黃。

七、國畫顏料配色表

1.草綠:

70%花青+30%藤黃調配而成,畫工筆花卉的葉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綠:

80%藤黃+15%花青+5%朱膘調和成的嫩綠色,常用來作為反葉的底色和嫩葉的底色,絲瓜、黃瓜的用色,根據需要+適當的淺墨。

3.老綠:

草綠中微加墨或微加點胭脂,常用來罩染處於暗部的葉子色彩,薄薄的老綠也可用來渲染反葉。

4.檀香色:

約70%藤黃+20%朱膘+10%三綠調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後常用來刷背景,也可作為嫩芽和托葉的底色。

5.米黃:

約70%藤黃+30%赭石,主要用來刷背景,在重彩畫的繪制中打一層米黃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諧。

6.三綠:

石綠+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則就變成四綠,五綠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

朱膘+墨調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來提染枝幹或提染葉面被蟲咬蝕的部分。

8.胭脂水:

胭脂色+大量水調和而成.主要用來復勒線條,曙紅水,花青水等說法同理。

9.豆綠:

三綠+藤黃+少許酞青藍

10.墨紅色:

曙紅+稍許墨

11.赭綠色:

赭石+草綠

12.古銅色:

朱膘+墨+少許藤黃+少許曙紅

13.汁綠色:

草綠+藤黃+少許朱膘

14.灰綠色:

三綠+少許墨

15.芽綠色:

汁綠+藤黃

16.米黃色:

藤黃+朱膘+少許墨

17.桔黃色:

藤黃+朱膘。畫黃瓜花、絲瓜花、枇杷果、葫蘆等用色。

18.墨青色:

花青+墨

19.藏青藍:

酞青藍+墨+少許石青

20.絳紅色:

胭脂+朱膘+少許墨

21.紫色:

曙紅+少許酞青藍。畫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22.墨綠色:

草綠+少許墨

23.老綠色:

草綠+少許胭脂

24.翠綠色:

酞青藍+藤黃+少許翡翠綠

25.褐色:

赭石+墨

26.檀香色:

藤黃+朱膘+少許三綠

27.藍灰色:

花青+白色粉末+少許三青

28.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許花青

29.土紅色:

朱膘+少許胭脂

30.青綠色:

草綠+少許酞青藍

31.四綠色:

三綠+白色粉末

32.青灰色:

花青+少許墨+白色

33.藍色:

酞青藍+三青

34.朱紅色:

朱膘+曙紅

35.紫青色:

胭脂+少許酞青藍

36.粉黃色:

藤黃+白色

37.綠色:

草綠+翡翠綠

38.赭紅色:

朱磦+墨+少許曙紅

39.土黃色:

墨+藤黃+朱磦+微量三綠

40.青藍色:

石青+酞青藍

41.淡橘紅色:

朱磦+少許曙紅

42.赭黃色:

藤黃+少許赭石,畫枇杷果、葫蘆用色。

43.暖灰色:

淡土紅色+少許墨(畫鴿子暗部顏色)

44.粉紫色:

胭脂+白色粉末+少許酞青藍

45.朱紅:

曙紅+藤黃(櫻桃、柿子根據需要藤黃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

㈤ 國畫顏料的調色方法

國畫顏料的調色方法

國畫,又稱「中國畫」,古時稱為丹青,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主要指以毛筆、墨、國畫顏料等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你知道國畫顏料的調色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國畫顏料的調色方法,歡迎閱讀。

國畫顏料的`調色方法

草綠:70%花青+30%藤黃調配而成,畫工筆花卉的葉子常用的色彩之一。

汁綠:80%藤黃+15%花青+5%朱磦調和成的嫩綠色,常用來作為反葉的底色和嫩葉的底色,絲瓜、黃瓜的用色,根據需要+適當的淺墨。

老綠: 草綠中微加墨或微加點胭脂,常用來罩染處於暗部的葉子色彩,薄薄的老綠也可用來渲染反葉。

老赭:朱磦+墨調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來提染枝幹或提染葉面被蟲咬蝕的部分。

檀香色: 約70%藤黃+20%朱磦+10%三綠調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後常用來刷背景,也可作為嫩芽和托葉的底色。

米黃:約70%藤黃+30%赭石,主要用來刷背景,在重彩畫的繪制中打一層米黃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諧。

三綠:石綠+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則就變成四綠,五綠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調和而成。主要用來復勒線條,曙紅水,花青水等說法同理。

豆綠[牡丹]: 藤黃+少許酞青藍(+三綠)

葡萄紫:花青+曙紅 或花青+胭脂

墨紅色: 曙紅+稍許墨

赭綠色:赭石+草綠

古銅色:朱磦+墨+少許藤黃+少許曙紅

汁綠色:草綠+藤黃+少許朱膘

灰綠色:三綠+少許墨

芽綠色:汁綠+藤黃

米黃色:藤黃+朱磦+少許墨

桔黃色:藤黃+朱磦。畫黃瓜花、絲瓜花、枇杷果、葫蘆等用色。

墨青色:花青+墨

藏青藍:酞青藍+墨+少許石青

絳紅色:胭脂+朱磦+少許墨

紫色: 曙紅+少許酞青藍。畫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墨綠色:草綠+少許墨

老綠色:草綠+少許胭脂

翠綠色:酞青藍+藤黃+少許翡翠綠

褐色: 赭石+墨

檀香色: 藤黃+朱膘+少許三綠

藍灰色:花青+白粉+少許三青

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許花青

土紅色:朱膘+少許胭脂

青綠色:草綠+少許酞青藍

四綠色:三綠+白粉

胭脂水: 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 花青+少許墨+白色

藍色:酞青藍+三青

朱紅色: 朱膘+曙紅

紫青色:胭脂+少許酞青藍

粉黃色:藤黃+白色

綠色:草綠+翡翠綠

赭紅色:朱磦+墨+少許曙紅

土黃色:墨+藤黃+朱磦+微量三綠

青藍色:石青+酞青藍

淡橘紅色:朱磦+少許曙紅

赭黃色:藤黃+少許赭石,畫枇杷果、葫蘆用色。

暖灰色:淡土紅色+少許墨(畫鴿子暗部顏色)

粉紫色:胭脂+白粉+少許酞青藍

朱紅:曙紅+藤黃 (櫻桃、柿子根據需要藤黃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各種顏色+水可以使其變深或變淡


;

㈥ 國畫顏料怎麼用

國畫顏料指的是用來畫國畫的專用顏料,目前市面上銷售的一般為管裝和顏料塊,也有顏料粉的,一般採用碟中調色法(著色前將含顏料的筆在調色碟上調色,把顏料混勻再畫)和紙中調色法(即罩色法,在原來的顏色上再罩一層顏色)兩種。

中國畫顏料有膏體、塊狀和粉狀三種。按照中國畫顏料的性質,可以分為植物性顏料、礦物性顏料、動物性顏料和化學顏料四種。現在我們所使用的顏料多為顏料廠家出品的錫袋裝漿狀的國畫顏料,這類顏料大多是用礦物和耐光化學材料製作而成的。

中國畫顏料調色分為兩種,一種是碟中調色法,另一種是紙中調色法。碟中調色法就是把顏料混勻再調色,這樣調色出來的效果顯得比較均勻或者有漸層變化。紙中調色法,即罩色法,就是在原來的顏色上再覆蓋一層顏色。通常情況下,對第一層上的顏色不滿意時,會用罩色法再上一層顏色。用來罩色的顏料通常是植物顏料最佳。

中國畫色彩薄厚的問題
傳統的中國畫技巧認為,色彩應該薄上,但是要表現出厚重的感覺。傳統的中國畫往往是用比較薄的顏料反復上色,最終出現疊加的效果。薄畫法用在絹畫上效果最好,手放在絹面上撫摸沒有粗糙感還能清晰的摸到絹絲。現如今我們看到的古畫上面,都有著厚重的色彩。
中國畫顏料怎麼用

現如今,隨著岩彩畫的興起,有些畫家開始追求像油畫一樣肌理的厚畫法,這又是另一種繪畫手法,但是厚畫法還是在岩彩畫中用的比較廣泛。在現代的繪畫中,還是薄厚結合比較好。

㈦ 國畫的顏料怎麼使用

傳統國畫顏色介紹: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礦物質顏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繪畫中,還應用於壁畫、建築彩繪等地方。在我國古代,畫家們有一套十分系統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隨著明、清畫家對工筆繪畫的認識逐漸淡薄,所以,傳統製造石色的方法幾近失傳。今天有許多學者到日本學來了當年日本人從我國學去的制顏色方法,才有現在較為豐富的品種供畫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硃砂、朱磦、石青、石綠、雄黃、雌黃、石黃、黑石脂、雲母粉、蛤粉、赭石、土黃、珊瑚粉和其他寶石類顏料粉以及新研製出的高溫結晶顏料等。

需要說明的是:石青與石綠一般分類較細:分成頭青、二青、三青、四青等頭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淺,石綠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為主材料,配以少量動物質材料、礦物質細粉顏料組成。石色與水色一般是相互結合著使用於國畫中,已達到濃淡相間、虛實相生的豐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紅、藤黃、赭石、花青、水彩色與丙烯色等。

需要說明的是:

1、朱磦是硃砂最細的形態,所以有些畫家在使用時以薄塗法來形成水色透明的顏色效果。

2、西洋紅:在國畫色中的名目較多,又叫做曙紅、牡丹紅等。

金屬顏料:畫家使用金屬顏料由來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屬顏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銀箔銀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貼金。

金箔有四個品種:

紫赤金(略帶紅色):主要貼寺廟中的佛像。

庫金(足金金箔):繪畫中常用,往往是98%的純金和2%的純銀合成。

大赤金(略帶黃色的金):又稱冷金,70%的純金,相當於18K金。

田赤金(呈淡黃色):相當於14K的金。

銀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細說。

1、畫黑的顏色有幾種辦法,一種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達到黑的效果為止。畫時注意,要是想達到黑色偏暖的話就用油煙墨;想要發冷的黑的話用松煙墨。另一種是厚塗法,用國畫色(上海馬利牌顏料)中的黑色,塗幾遍就能達到很黑的效果。在絹上尤其明顯。(這可是秘密噢)

2、現在許多畫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與墨或花青調好後會形成沉澱,幾乎每一種赭石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這樣的現象。其實不是顏色的問題,而是對顏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礦物質還是較多的,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無法調和的,兩者不容;同理,赭石與墨也就不可能調和了,這不是顏料的問題。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把顏色分開使用就會自然調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幹了往上疊加其他的顏色,這樣就不會出現「出渣子」的現象了。

㈧ 中國畫馬利牌顏料怎麼用的是直接塗,還是要用水稀釋後才用

用水調和到需要的深淺程度再用。工具用毛筆,也有用刷子打底或染背景的。用毛筆時,注意先蘸水,讓毛筆充分滋潤,再用筆尖蘸色,作畫。

㈨ 中國畫顏料怎麼用

中國畫顏料如何調配? 根據色彩學的原理,紅、黃、藍為三原色。原色與原色相調配,可調成間色;間色與間色相調配,成為復色。合理的調配,三原色便可以調成所有不同的色彩。 中國畫調色也是基於這個原理,曙紅、藤黃、花青可視為中國畫色彩中的基本三原色。原色與原色相加,就形成綠、紫、橙等間色,即花青加藤黃為綠色;花青加曙紅為紫色;曙紅加藤黃為橙色。間色與間色相加,便可以產生更豐富的復色。由於中國畫顏料中的紅色不局限於曙紅,還有大紅、牡丹紅等,所以曙紅並不是應用最廣的顏料。中國畫用色又必須考慮到傳統中國畫用色特點,中國畫講究用墨,在墨與色之間,赭石最能起到調節作用,所以赭石是應用最多的顏料之一。 色彩的豐富性,還體現在基色的配比不同所產生的變化。如用3 分花青與7 分藤黃,可調配成嫩綠,當改變花青與藤黃的配比時,便可以產生草綠、新綠、老綠等各種綠色。如加入墨色,又可以產生不同色調的墨綠。墨色的參與體現了中國畫用色的基本特點。 初學者練習調色,可由簡到繁,逐步開展,為了便於掌握基本調色配比,擬定以下調色表,參考練習並可在這基礎上增減基色,使色彩產生更多的變化。

㈩ 國畫顏料的使用方法

國畫顏料的使用方法

傳統的中國畫顏料,它一般分成礦物顏料與植物顏料兩大類,從使用歷史上講,應先有礦物、後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煙、後有油煙。遠古時的岩畫上留下的鮮艷色澤,據化驗後,發現是用了礦物顏料(如硃砂),礦物顏料的顯著特點是不易退色、色彩鮮艷,看過張大千晚年潑彩畫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積的石青、石綠、硃砂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植物顏料主要是從樹木花卉中提煉出來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國畫顏料的使用方法,歡迎閱讀。

一、礦物顏料

1、硃砂

2、朱膘(硃砂中提煉、最上面的一層)

3、銀朱

4、石黃

5、雄黃(又稱雄精)

6、石青(分頭、二、三、四青)

7、石綠(分頭、二、三、四綠)

8、赭石(分深赭、淺赭)

9、蛤粉(貝殼磨製、雖非礦物但歸在此類)

10、鉛粉(易變黑)

11、泥金

12、泥銀

二、植物顏料

1、花青

2、藤黃(有毒)

3、胭脂

4、洋紅(進口,胭脂蟲中提取,雖非植物但歸於此類)

三、化工顏料(不同於盒裝軟管的,也為塊狀,姜思序堂生產)

1、曙紅

2、深紅

3、大紅

4、鉻黃

5、天藍

第一、二類為純天然製作,除洋紅外(它最初從墨西哥引進),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國畫顏料。三類為現代的化工合成顏料,用起來尚可。

我們現在用得最多的當數上海馬利實業畫材有限公司生產的「馬利牌」中國畫顏料,使用方便、但易退色。

一般來說一類為粉狀,用時須加明膠,二、三類直接在水中浸泡一會就可,使用比較方便。

上色的薄厚問題:

傳統認為顏色應薄上,但是要表現出厚重的感覺,往往一遍遍用較薄的顏色反復上色,最終形成一種多層疊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說最好是把握在用絹畫時,手放於絹面之上撫摸畫面不覺有色的粗糙感,而還能清晰地感覺到絹絲的經緯。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古畫上,都有著細膩而厚重的色彩,顏色的質地很細。其實這里還要說明一點,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顏色。所以不是畫的顏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今天隨著岩彩畫的興起,有些畫家追求色彩的厚畫法,向油畫一樣的做肌理,這又是另一種手法,但是這僅限於岩彩畫使用較多。在今天大部分繪畫中,還應該是厚薄結合比較好,在我的畫中就是盡力在嘗試厚塗與薄畫結合使用。

關於用白的問題:

在國畫中,特別是工筆畫中,白色使用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它並不是為了增加厚重感。白色可以用於畫領口、袖口;衣服上的圖案;土裙(就是仕女最下面穿的裙子);以及和其它顏色混合出的膚色等等……

厚重感在前面已經提到,它是多層疊加出的效果,而不是簡單的通過加白達到的,國畫中的白要小心使用,鋅鈦白(錫管裝的)中的膠性很大,一旦畫上就不好去掉,所以要十分慎重。特別是蛤粉(粉末狀),這種顏色在使用中十分不穩定。在加膠時,只要蛤粉一濕立刻變得十分透明,但是在顏色完全乾透以後又顯得特別的白,在染時要全憑經驗十分不易。因為白色是覆蓋性色彩,所以在使用時多使用勾填法,留出墨線貼著線的邊緣完成塗色,要做到色不壓線、色不離線。在畫一些工筆的白花時,有時需要用薄塗法淡淡的罩幾遍白色,然後在用曙紅或豆綠分染,就形成了白花潔白、明亮的效果。用化學合成的顏色會有許多雜渣,大家可以先用少量水把色調開,過幾分後倒上面的顏色用,這樣顏料中的渣就沒有了。畫工筆時最好少調色,幾種色調在一起,顏色也會灰,盡量用原色。用花青色時最好加點墨,可以去火氣。畫白色時,可以加入少量珍珠粉〔最好過期的,要不費用太高〕,這樣的白色很白,有光澤。

傳統國畫顏色介紹: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礦物質顏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繪畫中,還應用於壁畫、建築彩繪等地方。在我國古代,畫家們有一套十分系統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隨著明、清畫家對工筆繪畫的認識逐漸淡薄,所以,傳統製造石色的方法幾近失傳。今天有許多學者到日本學來了當年日本人從我國學去的制顏色方法,才有現在較為豐富的品種供畫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硃砂、朱磦、石青、石綠、雄黃、雌黃、石黃、黑石脂、雲母粉、蛤粉、赭石、土黃、珊瑚粉和其他寶石類顏料粉以及新研製出的高溫結晶顏料等。

需要說明的是:石青與石綠一般分類較細:分成頭青、二青、三青、四青等頭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淺,石綠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為主材料,配以少量動物質材料、礦物質細粉顏料組成。石色與水色一般是相互結合著使用於國畫中,已達到濃淡相間、虛實相生的豐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紅、藤黃、赭石、花青、水彩色與丙烯色等。

需要說明的是:

1、朱磦是硃砂最細的形態,所以有些畫家在使用時以薄塗法來形成水色透明的顏色效果。

2、西洋紅:在國畫色中的名目較多,又叫做曙紅、牡丹紅等。

金屬顏料:畫家使用金屬顏料由來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屬顏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銀箔銀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貼金。

金箔有四個品種:

紫赤金(略帶紅色):主要貼寺廟中的佛像。

庫金(足金金箔):繪畫中常用,往往是98%的純金和2%的純銀合成。

大赤金(略帶黃色的金):又稱冷金,70%的純金,相當於18K金。

田赤金(呈淡黃色):相當於14K的金。

銀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細說。

1、畫黑的顏色有幾種辦法,一種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達到黑的效果為止。畫時注意,要是想達到黑色偏暖的話就用油煙墨;想要發冷的黑的話用松煙墨。另一種是厚塗法,用國畫色(上海馬利牌顏料)中的黑色,塗幾遍就能達到很黑的效果。在絹上尤其明顯。(這可是秘密噢)

2、現在許多畫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與墨或花青調好後會形成沉澱,幾乎每一種赭石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這樣的現象。其實不是顏色的問題,而是對顏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礦物質還是較多的,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無法調和的,兩者不容;同理,赭石與墨也就不可能調和了,這不是顏料的問題。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把顏色分開使用就會自然調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幹了往上疊加其他的顏色,這樣就不會出現「出渣子」的現象了。

3、從我的經驗上看,水彩顏色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注意要用性能較穩定的水彩顏色,比如日本的、英國的,如果怕在裝裱時「跑」可以在水彩色中稍加一些膠就可以了。另外還可以用丙烯顏色,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注意丙烯色中的膠性較大,如果顏色畫錯了,顏色干後就無法洗掉了。

天然礦物色、新岩、水乾的使用方法

礦物色、新岩、水乾的使用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兌上膠液即可作畫。

(一)膠的溶化:膠的溶化是「岩彩」畫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它的濃和淡直接影響畫面著色的效果。濃了易開裂,淡了易剝落,只有恰到好處。你的畫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膠的溶化方法:將所需用量的明膠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涼水泡5分鍾後再加入五倍的70OC熱水,用筷子充分攪拌開膠粉。如果有疙瘩,說明未完全溶化膠粉,需繼續攪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化。溶化後的膠液保質期限:用完後放入冰箱夏天約3~5天,冬季約一至二星期。另一種顆粒狀的「骨膠」比明膠的接著力要強,且不易凝固,但需熬制。繪畫用的日本鹿膠分三千本膠、乾燥鹿膠、軟韌鹿膠、特殊鹿膠。它們有固體的,也有液體的。它們是專門為繪畫而研製的膠,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不易凝固和腐臭;尤其是液體的瓶裝鹿膠隨取隨用使用方便,永不腐臭;固體鹿膠需熬制。

(2)固體鹿膠的溶化方法:將三千本膠一根掰成幾小段放入杯中注入300ml清水,再加入一粒方型的乾燥鹿膠或軟韌鹿膠,放置半小時。後用溫水隔水蒸化即可。加入方形鹿膠粒的目的是增加接著力和防腐臭。

(二)調制顏色:將所需用量的色粉到入小碟,用小勺加入少量膠液,用中指拌勻。膠液不夠時可再加,直至調成糊狀,用時再略加清水稀釋即可作畫。

調制顏色時用中指或小棍,切忌用毛筆去直接拌顏色和膠,毛筆會吸走所有的膠液,使色粉未裹上膠液而造成畫面剝落。

簡略地說以上兩步就是「岩彩」的基本使用方法。當然就其內在的各種具體技法是各種各樣,還有貼箔等特殊技法,就如水墨畫的技法,一時不能詳盡,大家可參考天雅中國重彩畫研究所出品的各種技法書和資料。

天雅雲母色、閃光片的使用方法

雲母色做為一種繪畫材料,在中國幾千年前就已使用。如敦煌壁畫、北京西郊法海寺等壁畫中都有使用。從世界繪畫來說也不乏採用雲母作為繪畫材料的作品,尤其是日本畫中更是廣泛使用,如喜多川歌磨的版畫背景大量使用了銀白色和銀灰色的雲母粉;加山又造繪畫中的雪山、月光等。它在現代繪畫中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表現素材,用它表現游動的銀畫,迷茫的霧靄,靜謐的雪景,閃爍的燈光…它是一種具有無盡表現力的素材,用好了、用巧了會使您的畫面更添幾分神密與靈動。以下為幾種簡單、常用的使用方法供參考。

一、罩色法:將雲母粉置於碟或小碗中,加進少量膠液(膠液分高檔的日本鹿膠、普通的明膠等)用手指或木棍調和雲母粉和膠液(切忌用毛筆直接調和雲母和膠液),調勻後略加清水稀釋,用毛筆蘸色以平塗法均勻地在已塗有底色的畫面上罩一層。因雲母干後呈半透明狀,故底部的各種色彩及渲染效果會透出來,效果是蒙朧而微微有光感。注意透明度的強與弱可以由最後加清水的多少來控制。

二、摻入顏料法:雲母色還可以直接參入礦物色、國畫色、水粉色、油畫色、水彩、丙烯等顏料中,經調和後直接作畫,干後畫面帶有翌翌閃光的效果。一般情況是同一色相或近似色相的雲母和顏料互相調和,也可以根據色彩原理調和出自己所需的特殊色彩效果。

三、籮篩法:在畫面需要有雲母的部分先塗一層膠液,或趁畫面未乾時,用一頭帶用鐵網或紗網的竹筒,雲母粉就會均勻地落下,產生較自然的效果。

四、手撒法:將畫面需要的部分塗上膠液,或趁畫面未乾時,用手撮起雲母粉,輕輕地撒向畫面,不求其均勻,有密有疏可隨意形成所需效果。干後如果覺得太亮的部分,可在上面罩透明的任何顏料。

五、吹落法:將雲母粉放在一張白紙上,雙手托起白紙置於畫面之上,趁畫面未乾時輕輕吹散紙上的雲母粉,雲母粉就會象下雪一樣很自然地飄落到畫面上,產生星星點點的效果,很自然很微妙。其星點的明顯度不夠時可再吹一遍,寧可由淡入深,不可一次吹得多不易把握效果。

閃光片的使用和雲母色的方法是一模一樣的。它們的畫面中可以整體用,也可以局部用。總之要用得巧、用得妙才能在畫面中起到作用。不能濫用,易造成俗氣。以上為幾種簡單常用的雲母使用方法,任何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位畫家都可以根據需要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新方法,真正的.藝術是在於創造。

明膠的使用方法:

明膠是工筆調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而使用不當會導致決定性的失敗。(誇張嗎?其實不誇張)想像一下,畫完一幅心愛的作品當從裱畫師傅手中打開畫卷時,卻意外的發現畫中的顏色或者出現跑色的現象,或者一些多遍渲染的顏色被洗掉,那種心情可想而知。

正確的方法是:先用一個白色的小碗把適量的膠粒放進去,再放入涼水要求沒過膠粒,放置一段時間,等膠粒變成透明且膨脹以後,倒出涼水,加入適量的溫水,用小棒充分攪拌開就可以了。

這里還要說一句,膠與水的比例要自己根據經驗調整,膠少了顏色粘不住,膠大了顏色會僵。這里的比例我用語言無法說情,還望各位自己摸索吧。

使用礦物質顏色的方法、順序:

首先,選擇你要畫的礦物質顏色,在畫之前要准備好明膠液,(前面有介紹如何調制明膠液)

下一步,找一個干凈的白盤子,把顏色粉倒入其中,加入適量的明膠液,用手指以勻速固定方向研磨,讓膠與顏色粉充分融合,之後就可以用筆蘸著顏色畫到畫面上了。

在畫礦物質顏色之前,應在畫面上打一層顏色底子,一般來講:硃砂、大紅用淡曙紅打底;石青用淡花青打底;石綠用花青加藤黃調成草綠打底,或是用赭石打底。在打底時也要用薄塗法,顏色要上勻。

在塗色時要注意:所有的礦物色都具有一定的覆蓋力,在畫時一定要留出墨線,以免畫完後墨線被覆蓋住。

這幾天通過臨摹《宋人小品》,對於古代傳統技法的體會又加深了不少,有了許多切身的體會。層層渲染就好像溪撫河石,細膩而滋潤,柔柔的絹絲被一層層滋潤的墨色包圍著,顯出效果的凝重,色彩的華資。前面斑竹提出為什麼遍數多就厚重了,我的體會就是用硯石來打比方,好的硯石都是選擇在歷經千百年的古河床上的,因為它長年受河水的浸泡、滋潤,才形成了它堅硬、細膩、華資的效果,所以這種石材是最適宜做好的硯台的。

顏色的厚重效果也是這種一點一滴的色彩滋潤形成的,所以顯得色彩的色澤十分生動,而有的時候幾種顏色疊加出來的色彩效果又使得觀眾無法一眼看出顏色的具體成分,在畫面中形成了一種十分豐富的疊加出的效果,這就更帶出幾分神秘的意味。就像膚色,用四五種顏色調制而成,最後畫在畫面上,你甚至說不出那是由什麼顏色調出來的,這就是成功的膚色。而一眼就看出膚色是赭石色或朱膘色的都是不成功的。有的時候在國畫中,這些西畫中提到的「高級灰」的效果和鮮艷的顏色形成的對比正是國畫的精妙所在,為什麼要在花青中加入少許的墨?這正是在調制一種混合的「高級灰」使得顏色厚重,不浮躁。

國畫顏料方面的使用在正常情況下其實現有的上海馬利大管的那種國畫顏料就可以使用的。只不過,很多初學者在使用顏料時有著固定的思維,一般畫國畫時不喜歡仔細調配色彩,總覺得調色是西畫的東東,因此,很多時候總喜歡找一些新材料來使用。

無庸諱言,目前的普通盒裝國畫顏料中花青、藤黃、硃砂、赭石的質量都特別差。細細琢磨起來還是有辦法對付的。

1、硃砂。硃砂花頭傳統是以硃砂為底色,然後用洋紅分染,取其厚重也。目前硃砂顏料奮氣多且顆粒粗糙。我的方法是:先用朱磦打底色,平塗3層左右,罩礬水,後用曙紅分染,然後局部胭脂提染,關鍵之處是以上完成後,再用曙紅整體罩染一次(花瓣邊緣可留水線),最後,通篇平塗一層淡曙紅即可。此設色以石色為底,水色為面,完成的效果厚重不失透明感仍在也。

2、花青。國產盒裝顏料花青色渣滓甚多,調葉綠色時渾濁現象嚴重(藤黃也甚差所致)。我通常用的是酞青藍+墨來調配,出來的顏色細膩不說,且藍之多寡也可隨心,雖色彩上有「飄」的感覺,可略加朱磦即可褪其火氣。

3、藤黃。因為是原色所以沒法調配,一般的平塗還能湊合使用,遇到薄層多染的地方顏色立馬顯得份量不夠,後塗則又粉氣,解決的方法是色彩中略調一點點曙紅,使其變成中黃色則渲染時感覺就好多了。點花蕊等物需厚塗時可加入少許朱磦解決。

4、赭石。赭石是目前國產顏料中質地最粗糙的,用管裝顏料無法作畫。可用朱磦加墨來調制,如還顯得火氣可略加花青褪其火。


;
閱讀全文

與中國畫顏料怎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小米手機有哪些 瀏覽:803
1000美金多少印尼錢 瀏覽:382
中國目前援助了哪些國家 瀏覽:418
越南華人什麼意思 瀏覽:375
印度長途汽車怎麼下 瀏覽:277
人民幣兌多少越南錢 瀏覽:357
印尼按摩的店叫什麼名字 瀏覽:239
中國銅儲備能維持多久 瀏覽:336
伊朗這狀態怎麼跟美國斗 瀏覽:205
印度國家排多少名 瀏覽:52
中國的疫情有多少例 瀏覽:895
為什麼中國沒有研發新葯 瀏覽:214
印度有多少大型車 瀏覽:501
哪個國家恨中國 瀏覽:594
義大利體和拉丁體哪個好看 瀏覽:571
越南回廣西坐什麼航班 瀏覽:324
二戰為什麼義大利成了戰勝國 瀏覽:620
中國為什麼和印尼不好 瀏覽:461
有哪些國家幫助了中國疫情 瀏覽:406
中國風影響力如何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