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第二大河是什麼
中國第二大河是珠江。
解析:
珠江,又名粵江,按流量為中國第二大河流,境內第三長河流。珠江原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長的一段水道,因為它流經著名的海珠島(石)而得名,後來逐漸成為西江、東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
珠江發源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系馬雄山,流經中國中西部六省區及越南北部,在下游從八個入海口注入南海。
珠江水系詳解:
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條,總長36000多公里,豐盈的河水與眾多的支流,給珠江的航運事業帶來了優越條件,航運價值僅次於長江,居全國第二位。珠江水系水能資源蘊藏豐富,著名的天生橋、大藤峽、魯布革、新豐江等水電樞紐都屬於珠江水系。
珠江流域面積廣闊,多為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94.5%,平原面積小而分散,僅佔5.5%,比較大的是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流域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黃果樹瀑布、桂林山水都在珠江流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珠江
Ⅱ 我國第二大河是什麼河
我國第二大河是黃河。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經過黃土高原之後,裹挾著泥沙奔流向大海。可是這些泥沙很快就會堵塞河道,讓黃河難以穩定地在一條河道上流淌,往往溢流改道,四處蔓延。
出三門峽以後的黃河,在下游左右橫掃,製造出了中國人曾經唯恐避之不及的黃泛區,令人聞之色變。
好在近代以來,黃河雖然還偶有泛濫,大規模的改道卻已經很少見了。現代黃河穩定地向著山東東營的出海口進發,每年為東營貢獻著全國最大的城市面積增長量。
但這個現狀,其實並非必然如此。當黃河最後一次大規模改道時,晚清政府有過機會讓黃河從蘇北入海,卻最終沒有實施。
Ⅲ 我國第二大河叫是什麼
我國第二大河叫是珠江或叫珠江河,舊稱粵江,是中國第二大河、第三長河流,珠江發源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系馬雄山,流經中國中西部六省區,在下游從八個入海口注入南海。珠江河按年流量為中國第二大河流,全長2320公里。原指廣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後來逐漸成為西江、北江、東江和珠江三角洲諸河的總稱。
名稱由來
珠江原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長的一段水道,因為它流經著名的海珠島(石)而得名,後來逐漸成為西江、東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珠江有狹義和廣義之稱。更狹義的珠江,是指珠江支流在廣州西北方的「三水」匯合後,由北向南,又從西到東流經廣州市區的那一小段河道。
Ⅳ 我國第一條大河和第二大河是什麼河
我國的第一大河是長江,第二大河是黃河。
Ⅳ 中國的第二大河是哪一條
中國第二大長河就是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Ⅵ 中國第二大河是什麼
中國第二大河是黃河。
黃河,是位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其流域面積,《人民網》載:約752443平方公里,水利部網站《黃河網》則記為: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域冬長夏短,冬夏溫差懸殊,季節氣溫變化分明。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河道變遷:
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後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
歷史上黃河下遊河道變遷的范圍,大致北到海河,南達江淮。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泛濫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Ⅶ 中國第一大第二大河3大河是什麼河
中國第一大河流為長江,第二為黃河,第三為珠江。
長江全長6300公里,是中國第一大河,也是亞洲最長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積180多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5,年入海水量約10000億立方米,佔全國河流總入海水量的1/3以上。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中部,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9個省、自治區,注入渤海,全長5500公里,是中國第二大河。
珠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河流,其幹流西江發源於雲南東部。珠江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入南海,全長2210公里,流域在中國境內44.25萬平方公里。
(7)中國的第二大河是什麼擴展閱讀:
長江的主要流域信息:
長江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陝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8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長江幹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以下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河流
Ⅷ 我國第二大河是什麼河
我國第二大河是珠江河。
珠江,又名粵江,按流量為中國第二大河流,境內第三長河流。珠江原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長的一段水道,因為它流經著名的海珠島(石)而得名,後來逐漸成為西江、東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
珠江發源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系馬雄山,流經中國中西部六省區及越南北部,在下游從八個入海口注入南海。
珠江徑流:
廣東珠江流域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144億立方米。其中:東江為251億立方米,北江為457億立方米,西江下游幹流為123億立方米,珠江三角洲為313億立方米。
平均年徑流深為1020.6毫米,各地年平均徑流深在800—1800毫米,平均徑流系數為0.58,各地平均徑流系數在0.5—0.7;徑流模數為32.36升/秒·平方公里,各地徑流模數在25.9—35.4升/秒平方公里;年徑流變差系數在0.3—0.4之間。
年徑流絕對比率,東江(博羅站)為6.78,北江(石角站)為4.34,西江(高要站)為2.9。
徑流年內分配在汛期(4—9月)的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80%左右,枯水期(10—3月)占年徑流量的20%左右。
珠江每年入海水量為3260億立方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珠江河
Ⅸ 我國第二大河是什麼
我國第二大河是黃河。
黃河是位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一,中國第二長河(也有稱第二大河流)。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其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流域冬長夏短,冬夏溫差懸殊,季節氣溫變化分明。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
一千多年前,李白在《將進酒》中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總是以雄渾壯闊、氣勢磅礴的形象示人。然而,如今的黃河被賦予了太多文化和精神上的象徵含義,她完整的面貌,反而被厚重的贊歌掩藏。
黃河的特點:
黃河每年會產生十六噸泥沙,黃河上游水流湍急,泥沙沉積現象不明顯,到了黃河中下游,河南段、山東段,地勢平坦,大量泥沙沉降,致使河道擁堵,久而久之就黃河就成了地上河了。
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化水補給;夏季水量較大,冬季水量少;河流含沙量較小;河流冬季結冰;初冬、初春季節寧夏段有凌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