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有哪些窖藏文物

中國有哪些窖藏文物

發布時間:2022-09-05 07:26:45

⑴ 何家村唐代窖藏的出土文物

鑲金獸首瑪瑙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 。選用的材料是一整塊世間罕有的帶條紋狀的紅瑪瑙,瑪瑙兩側為深紅色,中間為淺紅色,裡面是略呈紅潤的乳白色夾心,色彩層次分明,鮮艷欲滴,本身就已是極為罕見的玉材。此杯為模仿獸角形狀,口沿外部有兩條凸起的弦紋,其餘的裝飾重心均集中於獸首部位。獸作牛首形,圓睜雙目,眼部刻劃得維妙維肖,炯炯有神,長長的雙角呈螺旋狀彎曲著伸向杯口兩側,雙耳碩大,高高豎起。獸嘴作鑲金處理,同時也是作為此杯的塞子,雙唇閉合,兩鼻鼓起,就連唇邊的毛孔、鬍髭也刻劃得細微精確,顯得十分生動。這種角杯實際上源於一種被西方稱為「來通」(rhyton)的酒具,這種造型的酒具在中亞、西亞,特別是薩珊波斯(今伊朗)的工藝美術中是十分常見的。因此,這件瑪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傳來的器物所製作的。它是唐代與西域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證。
就金銀器中,飲食器有碗、盤、碟、杯、壺、羽觴等130件,葯具有鍋、盒、鐺、瓿、石榴罐等49件,盥洗器有罐、盆、水器等14件,日用品有燈頭、熏爐、熏球、鎖鑰等32件,裝飾物有釵、釧、鈴鐺等40件。 何家村金銀器中有紀年銘記的,最遲是安縣開元十九年(731)庸調銀餅。但根據唐代花紋及金銀器形制的編年,上限可早到7世紀中葉,下限可到8世紀中葉。屬於7世紀中葉的金銀器,有蔓草龍鳳紋銀碗、雙獅紋蓮瓣銀碗、海獸紋雲瓣銀碗、狩獵紋高足銀杯、人物八棱金杯、樂伎八棱金杯、掐絲團花金杯、雙獅紋單柄金鐺等多件。這些器物的裝飾面,採用十二瓣劃分手法,且多S形或U形瓣;器底有焊接的裝飾圓片,尤其八棱形器物的出現,顯然受到薩珊銀器工藝的影響,反映了初唐金銀器的時代特徵。
金銀器製造工藝復雜精細,切削、拋光、焊接、鉚、鍍等工藝已普遍使用。焊接已有大焊小焊、掐絲焊,技巧純熟,焊縫不易發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盤、盒、碗等器物上,都有明顯的切削加工痕跡,起刀和落刀點顯著,刀口跳動亦歷歷可見。小金盤的螺紋同心度很強,紋路細密,盒的子扣系錐面加工,子母扣接觸密閉,很少有物件軸心擺動情況,證明當日切削加工已趨成熟,這在中國機械工業史上應是比較重要的發現。
許多金銀器上都用墨書標明每件器物的重量,反映了唐人管理金銀器的方法,也為測定唐代衡制提供了條件。經測定,唐代每兩平均數值為42.798克,一大斤為684.768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對唐大斤最精確的測定數據。
何家村窖藏出土了一套完整的葯具和大量的葯物,其中的葯物在唐代屬名貴葯物,例如丹砂、紫石英、白石英、鍾乳石等貴重葯材,僅硃砂一項就有7種規格;以及煉丹器石榴罐、煮葯器雙耳護手銀鍋、單流折柄銀鐺、單流金鍋及許多貯葯盒、飲葯用具,顯示了唐代葯物學的發展與成就,反映了唐代煉丹的盛行,是研究中國醫葯史與化學史的重要證據。這也是迄今為止唐代葯具和葯物最為系統、完整的一次發現,是中國古代醫葯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
此外,還有幾種外國金銀貨幣,如東羅馬的希拉克略(610~640)金幣、波斯的庫斯魯二世(590~627)銀幣等,應是當時中外交通貿易繁盛的標志。
光裡面的錢幣就達39種之多,既有唐土流行的開元通寶,又有西域高昌國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鑄造的和同開爾,還有波斯的薩珊銀幣、東羅馬金幣等,時代跨度達千餘年,涉及面東至日本海、西至地中海、幅員數千公里,這在錢幣史上還是第一次,是錢幣收藏史上一次空前的大發現。
出土的銀鋌、銀餅、銀板上面的文字涉及到年號、地區、賦役種類等,全面反映出唐代的經濟制度。22枚銀餅中,有4枚庸調銀餅,這是庸調銀實物的首次發現。經過考古工作者的鑽探並對照文獻記載,初步判斷何家村金銀器窖藏所在地位於唐長安城興化坊內。這批珍寶均為唐宮廷之物。陝西歷史博物館保管部主任、研究員申秦雁說,何家村金銀器的發現在學術發現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西安是唐都長安的所在地,在京城內發現這么集中、豐富的唐代金銀器寶藏,還是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的一次。 何家村窖藏珍寶還呈現出濃重的多種文化因素。除上述的異域錢幣外,還有由粟特輸入的素麵罐形帶把銀杯,西亞的鑲金獸首瑪瑙杯,羅馬風格的狩獵紋高足銀杯、仿照波斯多曲長杯製作的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等等。
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偶然能出上一兩件有關絲綢之路的文物就了不起了,像何家村這么集中的發現十分罕見。申秦雁說,何家村金銀器窖藏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寶庫,絲綢之路上的很多亮點都集中到了這里。

⑵ 中國各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哪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幾千年下來,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出土了無數的文物,因此各個省都有著令人無法置信的文物,其中最厲害的被稱為鎮館之寶。這些鎮館之寶當中有的是因為歷史悠久,有的是因為意義重大。但每一件鎮館之寶都能夠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不屈的歷史。以下是幾件特別出名的鎮館之寶。

一、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名畫之一。是北宋的畫家張擇端僅存的一件精品,是國家最高級別的文物。清明上河圖採用散點透視圖構法,詳細的記錄了,在中國北宋的時候,他們的都城汴京的繁華情況。話當中詳細記錄了城市的面貌和當時各個層次人的生活狀況。最為難得的是這幅畫非常長,有5米多。非常寫實,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其他各省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這真是中國文化的幸運。

⑶ 一鋤頭挖出237件文物,其中19件都是國寶級元青花嗎

在江西省高安市,有世界上唯一一家以元青花瓷器命名的博物館——2014年正式開館的「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目前,館內藏有24件元青花瓷器,其數量為國內館藏元青花瓷器最多,即使與世界各大博物館進行比較,元青花瓷器的收藏也僅次於土耳其與伊朗之後,名列第三。

1980年11月29日下午2時許,位於高安縣錦河之畔的江西第二電機廠廠房擴建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幾名施工人員賣力地挖著地基,突然,他們面前的土層坍塌了下去,露出了一個小土洞。可以看見裡面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地堆放著許多東西,仔細一看,都是些盤、碗瓷器。

這批瓷器文物窖藏主人究竟是誰,有人猜測可能是高安人士伍興甫,伍父子。良臣伍興甫官至元朝駙馬都尉,為皇室近侍,且從事商業運輸,獲利甚多。伍良臣於元晚期為官,崇尚《周禮》、《禮記》等儒學經典,父子二人政治上有權勢,能自由出入皇室,有條件接觸和使用皇宮器物。伍興甫父子在元朝將滅亡前將瓷器運回高安,在高安戰事頻繁中窖藏起來是完全有可能的。

⑷ 中國十大古文物

1.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屬炭河裡遺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司母戊大方鼎

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3.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4.清大禹治水圖玉山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5.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

6.曾侯乙編鍾

曾侯乙編鍾,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7.馬踏飛燕

《馬踏飛雁》這部長篇小說以中原一大戶人家的少爺許國山同丫環鳳竹的感情糾葛為主線,以中國漢代的國寶金馬駒,也稱:"馬踏飛雁"。

8.鑲金獸首瑪瑙杯

唐獸首瑪瑙杯是唐代玉器,1970年10月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9.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10.唐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厘米,口徑2.3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⑸ 南窯庄出土了哪些文物

據出土現象觀察,南窯庄出土的這些文物應屬於漢代一個窖藏器物坑中之物。這批文物共計38件,器形種類主要有金獸、錯金銀重絡壺和郢愛、馬蹄金、金餅等黃金貨幣。其中金獸、錯金銀重絡壺和一件郢愛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錯金銀重絡壺,通高24公分,是我國獨一無二工藝水平極高的器物。郢愛中的一塊重610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黃金貨幣。

金獸,左右長175公分,前後寬16公分,高10.2公分,重9公斤,含金量99%,是目前我國出土古代黃金鑄器中最重的一件。其造型為伏豹狀,頸部有三層項圈,上有環鈕,底座空內凹,內壁部陰刻有小篆「黃六」二字。依字體判斷,此物當為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之物。出土時,金獸被當作錯金銀重絡壺的蓋,裝在壺口上。金獸通體斑駁如附鱗,金光閃閃,似豹,蜷曲匍匐狀,神態安然,頭部枕伏於前足之上,兩前爪八指一字排列,長尾環繞後股伸入腹下,造型非常別致獨特。

據報道,遼寧省凌源縣三官甸子和陝西省鳳翔縣馬家莊的春秋時期墓葬曾先後出土過名為「金獸」和「金異獸」的金製品,這兩件金製品,在工藝上雖各有千秋,但都屬於小巧玲瓏、重量僅有20多克小型金飾品。而南窯庄發現的金獸,無論從體積重量還是工藝水平上,都稱得上是目前我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純黃金鑄品中獨一無二的重器。其不僅純度高、重量大,而且造型奇異獨特,刻畫細膩,工藝精湛,更未見任何造型相雷同者。從藝術角度審視,南窯庄金獸顯然是一件十分成熟的圓雕作品,但因缺乏直接的出土證據,給判斷這些文物的埋藏者和埋藏原因留下了懸念。

⑹ 我國曾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文物列表
◆ 「五星出東方」護膊
◆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 陶鷹鼎
◆ 司母戊銅鼎
◆ 利簋
◆ 大盂鼎
◆ 虢季子白盤
◆ 鳳冠
◆ 嵌綠松石象牙杯
◆ 晉侯蘇鍾(一套14件)
◆ 大克鼎
◆ 太保鼎
◆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 良渚出土玉琮王
◆ 水晶杯
◆ 淅川出土銅禁
◆ 新鄭出土蓮鶴銅方壺
◆ 齊王墓青銅方鏡
◆ 鑄客大銅鼎
◆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 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
◆ 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
◆ 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
◆ 涅盤變相碑
◆ 常陽太尊石像
◆ 大玉戈
◆ 曾侯乙編鍾
◆ 曾侯乙墓外棺
◆ 曾侯乙青銅尊盤
◆ 彩漆木雕小座屏
◆ 紅山文化女神像
◆ 鴨形玻璃注
◆ 青銅神樹
◆ 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 搖錢樹
◆ 銅奔馬
◆ 銅車馬
◆ 牆盤
◆ 淳化大鼎
◆ 何尊
◆ 茂陵石雕
◆ 河姆渡土「陶灶」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 獸首瑪瑙杯
◆ 景雲銅鍾
◆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 八重寶函
◆ 銅浮屠
◆ 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 中山王鐵足銅鼎
◆ 劉勝金縷玉衣
◆ 長信宮燈
◆ 銅屏風構件5件
◆ 角形玉杯
◆ 人物御龍帛畫
◆ 人物龍鳳帛畫
◆ 直裾素紗禪衣
◆ 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
◆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 紅地雲珠日天錦
◆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本續》紙本
◆ 青花釉里紅瓷倉
◆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至於故事的話你把感興趣的文物搜索一下 這里發的話太多了
希望能幫到你

⑺ 隋唐出土寶物都有哪些

  1. 雞首壺

    因壺嘴作雞首狀而得名。是西晉至唐初流行的一種瓷壺。西晉時器形較小,圓腹,肩部貼一雞首,小而無頸。壺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實心,壺肩部有系,小平底。東晉時,其主體也是圓腹盤口壺,但雞首下有短頸,喙由尖變圓,冠加高,雞尾消失,柄的上端高於口沿,肩帶橋形方系。至南朝時,壺身整體加高,雞頸較前期加長,盤口加深,柄也加高,肩部系多為雙系。隋代壺身更高,雞頸不僅更長,而且作仰首啼鳴狀,雞尾柄變塑貼龍首柄,系的開關也更加復雜。

  2. 嵌珍珠寶石金項鏈

    項鏈由28個金質球形鏈珠組成,每個球形鏈珠均由12個小金環焊接而成,每個小環外又有小焊珠一圈和大焊珠5顆,其上再各嵌珍珠10顆,珠光閃閃,璀璨奪目,28個金質球形鏈珠由金線穿起。
    項鏈的下端,居中為一個大圓金飾,上面鑲嵌一塊晶瑩的雞血石,在雞血石四周嵌有24顆珍珠。這塊雞血石純凈晶瑩,雖在地下埋了千餘年仍然鮮艷如新,光潔明亮。最下掛一心形金飾,上面鑲嵌一塊長3.1厘米,極為罕見的青金石。鮮紅的雞血石、寶藍的青金石、潔白的珍珠,在純金的烘托下,交相輝映、雍容華貴。

  3. 隋圓形玻璃瓶

    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出土,高12.5厘米。這件玻璃瓶的瓶口和腹部的俯視面均為橢圓形,是用吹製法製成的,器壁極薄,形態為中國傳統造型。經化驗,其質地為高鉛玻璃和鹼玻璃,是中國自己製造的玻璃器,反映了隋代玻璃吹制技術的水平。

  1.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出土於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中是國寶級文物,是唐代中原漢族與北方契丹族文化交流的物證。整個壺的造型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壺製成,壺身為扁圓形,上方一端開有豎筒狀小口,壺蓋帽為錘揲成型的覆蓮瓣,頂中心鉚有一個銀環,環內套接了一條長14厘米的銀鏈和提梁相連,壺肩部焊接著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弓狀提梁。在壺身兩側模壓出兩匹相互對應,奮手鼓尾,銜杯匐拜的舞馬形象。銀壺通體拋光,舞馬、壺蓋、弓形提梁和同心結處均鎏金。這件銀壺巧妙的借鑒契丹族皮囊壺製作而成。

  2.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這種香囊設計精巧,不論外部球體如何轉動,中間的香盂總是保持平衡,裡面的香料也不至於撒在外邊。專家介紹說,唐代香囊中的持平裝置完全符合陀螺儀原理,這一原理在歐美是近代才發明並廣泛應用於航空、航海領域,而中國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時就已掌握了此項原理。

  3. 唐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

    唐,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5.5,口徑9.2厘米,八瓣圓形,單柄,圈足,口侈,周邊外出,飾鋸齒紋。杯身略鼓,被粗繩紋分成八瓣,每瓣上飾形態各異的仕女和騎馬狩獵圖樣,空間飾花草,地飾魚子紋;下飾一突出杯壁的蓮瓣,上綴一朵寶相花,整體上似一瓣蓮花托杯。足為八棱,圈邊飾一周聯珠紋。柄為圓形,下有尾,外圈由大型聯珠組成,上有七瓣組成的三角護手,護手中心有一圓圈,內飾一立鹿,地遍飾魚子紋。柄內底部中心,飾水波紋,水波上有游魚三條。

⑻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出土文物

何家村唐代窖藏:
獸首瑪瑙杯:海內孤品,中國政府禁止其出境。
鴛鴦蓮瓣紋金碗:中國國寶級文物。
鎏金舞馬銜杯紋仿皮囊銀壺:中國國寶級文物。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中國國寶級文物。
陝西西安法門寺:
鎏金迎真身銀金花四股十二環銀錫杖 國家一級文物。
八重寶函 國家一級文物。
銅浮屠 國家一級文物。

山東省金鄉縣唐代光善寺塔:
「大唐貞觀」陰刻年款銀質《大般涅盤經》國家一級文物。
另外:
景雲銅鍾 唐代 西安碑林博物館 國家一級文物。

⑼ 中國十大寶藏都是哪些寶藏

中國十大寶藏: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城東大約5公里處的驪山北部,它是中國第一批的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始皇陵初建於公元前247年,總共歷時39年時間才建造完成。

2、成吉思汗陵墓

成吉思汗在入葬之時,為了防止後人盜掘,所以採取了非常保密的措施。成吉思汗入葬完之後,用上萬匹戰馬踏實地面,之後也沒有立墓碑。後人為了能夠找到他的墓地以便祭奠,所以當著一匹母駱駝的面,殺死了它的一個幼崽,然後將其血液灑在了墓地之上。到了第二年之後,墓地表面已經跟平地沒有任何異樣,所以祭奠時候需要靠那匹母駱駝帶路。後來,那匹母駱駝死後,再也沒有辦法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

3、撫仙湖古滇國寶藏

撫仙湖傳說,流傳著湖怪、水下活人、飛馬等傳言,最為令人關注的是,其湖下隱藏著滇國古城,它是歷史上神秘消失不見的一座古城。1965年9月,當地人在李家山上挖田時,挖出了不少的青銅器,但是並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反而將這些青銅器當成破爛賣給了供銷社,由此才引起了有關部分的重視,最終揭開了這座塵封已久的古城之謎。據說,當時考古隊在古城內挖出了不少的奇珍異寶,更有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寶藏。

4、鐵山寺古剎藏寶

從東漢末年開始,就流傳著鐵山寺寶藏傳說,據說當年黃巾軍把大量的財寶藏在寺廟中,這些財寶已經無法用價值連城來衡量,可見其價值。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他們把唯一的尋寶圖給毀掉了,導致鐵山寺寶藏成了千古之謎。

10、南海沉船

中國南海在古代,這里發生過很多次的沉船事件,據說多達3000艘左右,其中元朝時期的沉船最多。而且,在很多的沉船內都有大量的瓷器和金銀玉器,所以這都是一筆不可小視的寶藏。2007年12月,充滿了神秘感的「南海一號」被整體打撈上來,之後被整體搬入了水晶宮。2008年,水晶宮開始對外開放,引來了很多好奇的遊客,都想親眼目睹被傳了800多年的南宋沉船珍寶。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有哪些窖藏文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小米手機有哪些 瀏覽:803
1000美金多少印尼錢 瀏覽:382
中國目前援助了哪些國家 瀏覽:418
越南華人什麼意思 瀏覽:375
印度長途汽車怎麼下 瀏覽:277
人民幣兌多少越南錢 瀏覽:357
印尼按摩的店叫什麼名字 瀏覽:239
中國銅儲備能維持多久 瀏覽:336
伊朗這狀態怎麼跟美國斗 瀏覽:205
印度國家排多少名 瀏覽:52
中國的疫情有多少例 瀏覽:895
為什麼中國沒有研發新葯 瀏覽:214
印度有多少大型車 瀏覽:501
哪個國家恨中國 瀏覽:594
義大利體和拉丁體哪個好看 瀏覽:571
越南回廣西坐什麼航班 瀏覽:324
二戰為什麼義大利成了戰勝國 瀏覽:620
中國為什麼和印尼不好 瀏覽:461
有哪些國家幫助了中國疫情 瀏覽:406
中國風影響力如何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