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美國和中國是鄰居
因為中國和美國雖然在地理位置上不屬於鄰國,但中國和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可以說是世界前列的。中國和美國是世界經濟體種排名第二和第一大的經濟體,對世界的影響力之大,就像是兩個鄰居一樣,關系好周圍的鄰居也好,關系差周邊的鄰居也不好。
中美關系一直是世界關心的議題之一,中美關系的好與壞往往影響著這個世界的經濟的情況,畢竟都是兩個大國,市場、經濟體量、潛力都很大。
美國簡介
美利堅合眾國(英語: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nited States,簡稱「美國」) ,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3萬平方公里,人口3.33億 ,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② 美國跟中國的關系怎麼樣
中美現在的關系很微妙,中國現在盡量顯示與美國有的共同利益,盡量避免與美國發生對抗,中國政府提倡的「和平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美國對中國有依賴,中國的經濟發展帶動了世界的經濟的發展,中國強大的市場及需求量是他們所需要的,但美國擔心的是中國的強大會影響它的全球霸權,他在全球的利益,而且意思形態上認為中國是社會主義,這就註定美國與中國會發生對抗,我想這只是時間問題。英國能容忍美國的強大,可能是與資本主義有關,而美國不能容忍蘇聯的強大不光與全球霸權利益出發,更重要的是蘇聯走的是社會主義。
美國與中國的時好時壞就是證明,他們面臨利益與威脅相並存,這是他們的一個矛盾問題,但他們現在已阻止不了中國的強大,只有盡量保持限制,同時也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這是他們現實中最務實的事了。
1、中美沖突不可避免。無論政治還是軍事領域等方面都難免發生沖突,台海局勢尤其變化莫測。
2、中國要取勝,必須提高內部子系統的運轉速度和能力如政治、經濟、軍事等子系統的能力,其實也就是所謂的綜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國力是關鍵,是更多發言權的前提。
3、建立美國周邊與美國運轉方向不一致的漩渦,使之不斷碰撞美國漩渦,減弱該系統外部旋轉力度。就像美國現在對我國形成的包圍圈一樣。孤立美國,真正實現世界的多極化,削弱美國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逐步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③ 中國和美國在冷戰中的關系是怎樣的
冷戰是從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台到1991年蘇聯解體這段時間美蘇各自代表兩大陣營對峙。
中美關系:
1.1947-1949年美國支持蔣介石政權打內戰,與中共關系對立。
2.1949-1972年,中美是敵對關系,美國從政治上孤立中國,不承認新中國,經濟上封鎖中國,軍事上包圍中國。
3.1972年到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美關系正常化,因這時中蘇關系惡化,美國出於與蘇聯爭霸的需要改善了與中國的關系,中美關系正常化,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
4.20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到1991年中美關系時好時壞,因台灣問題、西藏問題等原因。
這些答案都是我自己根據歷史教材整理歸納,如要查資料則在網上搜索「中美關系」則可查到
④ 中國和美國是怎樣的關系
中國與美國的關系是復雜的、是大國之間基於競爭和共存而不得不發展的關系。因為是大國,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也無法去忽視對方的存在,也不可能不去考慮對方的存在對自己的影響。對於大國來說,國家利益是衡量外交政策得與失的最後標准。國家利益有現實的也有潛在的。對於中國與美國都是雄心勃勃的,力圖領導世界潮流的國家。因而在兩 國的關繫上必然是一種基於競爭而共存的一種關系,在涉及到自己 核心利益的時候,兩 個國家都會毫不猶豫的動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以進行維護。在這一點上兩個國家並沒有什麼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所處的位置不一樣。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的領袖,是國際社會中既得利益國家的代表。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是國際社會弱勢群體的代言者之一,其本身也在為爭取自己在國際社會中更有利的地位而努力。
看待現實中的中國和美國的關系是無法割裂歷史的,作為建立了外交關系,實現國家關系正常化已經三十年的兩個國家,在歷史上除了兩 次沒有宣戰而打起來的戰爭以外,基本上共存和共利的。而這是兩次美國沒有取得完全勝利,甚至有一場是自己認為失敗的戰爭。中國與美國的第一次合作是二戰時以正式聯盟的形式對付日本帝國的擴張。很顯然,這一次合作的結果是以日本的完全失敗和中美等多國的勝利結束。這次合作給美國留下的財富,就是一個強大的中國是符合美國利益的,是能夠在必要時給予美國以切實幫助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傳統上對外持溫和態度的國家。第二次合作,是以非正式聯盟對付當時蘇聯的擴張威脅,最終是使窮兵黷武的前蘇聯走上了解體的道路,其主要的繼承國俄羅斯至今天仍然沒有恢復昔日的榮耀。這一次合作,美國和中國都收到了現實的利益,中國贏得了和平發展的環境,美國贏得世界的領導權。因此,對美國而言,一個強大的中國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問題是中國的強大到什麼程度,最符合美國的利益,是超越美國嗎?美國與中國外交所擔心的,所考慮也就是這一點。既然中國的崛起已經不可避免,那麼如何引導,使其最符合美國的利益顯然是對中國外交的軸心。
既不要孤立和放棄中國,又要中國服從美國的領導;既要中國的經濟開放而從中國獲得利益,又要防止中國的崛起而挑戰美國,這想必就是美國對華外交策略的重心吧。實際上,對奧巴馬政府來說,舊式的「圍堵戰略」不太現實,而柯林頓的「接觸戰略」又太理想。結果就是所謂的「第三條道路」(third way)的出台。這種理論的大致內容是:在努力推動中國和世界經濟體系的整合的同時不放棄使用政治甚至軍事的方法來遏制中國,避免中國對美國構成任何形式的威脅。結盟正在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手段。結盟至少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鞏固原有的聯盟,二是指建立新的同盟。結盟對美國的意義重大。第一,當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不再僅僅是美國的御用工具時,美國就要考量另外的手段來擴張其影響。自捲入世界事務以來,美國一直起著一個重要的角色,許多國際組織是在美國直接的參與和領導下產生的。同時這些國際組織也一直是美國用來擴張其影響力的重要工具。但是,這種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漸漸地,這些國際組織內部的「異見」聲音越來越多,用這些組織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並不象以往那樣得心應手了。盡管美國還不會放棄利用這些國際組織來擴展本身的影響力,但是在一些很關鍵的問題上,美國很顯然地向同盟政策傾斜,即通過和美國的盟友合作而非聯合國來達到其目標。第二,結盟是美國讓其盟國分擔新冷戰所需要費用的重要手段。對聯盟盟主的美國來說,能否維持這種聯盟,不僅取決於其是否有能力不斷提供費用來支持公共物品,而且在於其是否有能力讓其成員國來分擔維持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費用。第三,結盟可以起到直接圍堵中國的目標。美國的做法是想和中國周邊所有的重要國家結盟(至少是改善關系),並且考慮把軍事重點從世界的其它地區特別是歐洲轉移到亞太地區。這種新同盟一旦形成,中國勢必成為美國的掌上之物。在冷戰結束後,美國已經確定了影響亞太地區安全的四個主要熱點,即台灣海峽、朝鮮半島、南中國海和南亞。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是直接的中國問題,而其他兩個熱點也直接和中國有關。要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保證該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就要解決中國問題,這是美國各方面的共識。 美國和台灣的關系。鑒於中國的重要性,美國不會一邊倒向台灣。美國的最好政策是保持台灣海峽的現狀。只要台灣保
持現在這樣的事實上的獨立,美國就達到了制衡中國的目標。聯合中國周邊其他國家,如外蒙古和印度等來制約中國。實際上,系對這兩個國家的關,美國在近年來已經花費了不少的精力。
透過這些,我想把中美關系歸結於爭吵中的合作關系也不為過吧。
⑤ 美國對中國的沖突原因是什麼
美國是獸類,以捕食為生,邏輯里:捕食不到就會被別人吃掉。中國是人類,之前幾乎是獸類盤中餐,現在長出了強有力的爪牙。
美國發現中國已經很強大,擔心最終成為中國的盤中餐。就想在中國變成最大之前殺了中國。這就是美國跟中國之間沖突的原因。
⑥ 中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經過是什麼
1、中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
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 這標志著自新中國成立後中美相互隔絕的局面終於打破。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 抓住機遇, 促成中美於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從而結束了長達30年之久的不正常狀態。
2、鄧小平訪美
197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應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邀請,到美國進行了九天的正式訪問。訪美期間,74歲高齡的鄧小平參加了80多場活動。當時,美國多家媒體將鄧小平訪美形容為「颳起了鄧旋風」。
訪美時間里,鄧小平以超凡的外交才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努力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文化的成熟心態,以及中國必將實現現代化的充分信心。
3、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
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4、鄧小平提出創建經濟特區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5、中共中央為地主、富農分子摘帽
1979年1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和地、富子女成份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除極少數堅持反動立場至今還沒有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來遵守法令,老實勞動,不做壞事的地、富、反、壞分子,經過群眾評審,縣委批准,一律摘掉帽子,給予人民公社社員待遇。
⑦ 二戰時期美國與中國的關系如何
中國與美國是盟友關系。
二戰開始階段美國保持中立,直到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次日,美國向日本宣戰;同日,中國也正式對日宣戰,這時中日戰爭已經打了4年。接下來4年中美進行了一系列合作:雙方達成5億美元的貸款協定,美國將軍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美英三國在開羅舉行首腦會議,討論對日戰略,《開羅宣言》宣告日本必須歸還中國領土。
羅斯福關於戰後世界的構想中,中國扮演著重要角色。他的「四大警察論」,設想美、英、蘇、中,以類似世界理事會的方式來維持和平。把中國列入四強部分是出於禮貌,部分是因為美國在亞洲需要有一個支持者。因此,美國不顧英國反對,支持中國成為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7)美國與中國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界,20世紀的中美關系總有個「第三者」,前半段是日本,後半段是蘇聯,與中、美構成一種「三角關系」。一戰結束之後,為了爭取日本參加國聯,美國在巴黎和會犧牲了中國;二戰時中美卻成了盟友,聯手打敗日本。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倒向蘇聯,受到美國遏制;20年後中美結盟,共同制衡蘇聯。從某種意義上講,兩國直到1990年代才進入了真正的「雙邊關系」,2010年後的十年,更有可能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雙邊關系。
⑧ 2020年中國與美國的關系為什麼變成這樣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應該由專業人員回答更權威,個人分析幾點,僅供參考:
1、中美以及東西方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的不同,美和西方骨子裡從沒把中國當成是合作夥伴,打壓、排擠、提防的動作,從頭至今就沒有停止過。
2、中國日益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尤其是經濟總量排到第二位,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當初日本排到第二位的時候,我們可以回頭看看,美國對日本做了什麼,同樣是遏制打壓。
3、制裁、打擊中國,是美國國內政客的政 治需求,每逢美國換屆大選,必定會把中國、俄羅斯這些獨立自主發展的大國作為攻擊的目標,已經成了規律。
4、中國越是堅強、越是發展的好,他們就越害怕,以中國的仁政雖然無法理解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的做法,我們不多事,但決不能怕事,我們有信心也有實力在反對抗中強大自己。
⑨ 中國和美國是怎麼結仇的 我想了解一下美中關系的歷史。謝謝
中美是洋務運動後,開始有往來的
歷史背景是中國結束太平天國運動,需要改革;美國結束內戰,走向世界
當時的清廷意識到落後,國家需要改革,和美國意識到經濟需要擴張,改變讓兩者相遇了,但雙方基本沒有仇恨,甚至還有合作,比如曾國藩贊助的留美學童
期間八國聯軍開始,也有過沖突,但美國只是參與者,不是主導者,規模小,影響也不深,而且在八國聯軍中,美國是最不主張殖民中國的,清末民初美國還主動歸還部分庚子賠款,支持中國的教育事業和醫療事業,比如燕京大學後面分為北大和清華,還有國內一流醫院,都是出於美帝之手,抗日時期直接對中國捐錢捐命捐武器,美國做的不錯哦,直到二戰結束,中美都是合作關系,無論北洋政府,南京政府,對美大體都處於合作關系。甚至當時的延安都跟美國有一定接觸,這里大概40年的時間里是這樣的。這段時間對中國後來的幫助非常大,接下來的新中國現代化建設方面影響之深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蘇聯更多的培養軍事人才,現代化方面人才不是很多。60年代新中國的原子彈專家鄧稼先等,錢學森等火箭專家,以及醫學等各方面現代化人才,都是之前美帝給中國培養的,沒有國民黨在美國培養的現代化人才,新中國50-70年代各種國防建設和基礎建設都會大打折扣,盡管那時候我們都很仇恨他們。
---------
2. 但是從1946年開始,國共內戰美國支持國民黨,到內戰結束,大陸跟美國關系就緊張,但也不算很差
真正結仇是從1950年朝鮮戰爭開始,美國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中國出兵朝鮮,中美切底撕破臉,長達20多年的中斷和仇恨,出於某種需要,國內上下各種仇恨美帝,各種宣傳美帝如何如何邪惡,直到72年尼克松訪華
朝鮮戰爭,不是資源戰爭,是意識形態沖突,也正是如此,所以現在爭議比較大,但國內主流界還沒有公開反思過,也不允許反思,只是歷史和政治學術界內部在反思,因為這是沒有直接利益沖突的戰爭,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沖突,這種仇恨是人為,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期中更多的是異常沉重的災難,民族浩劫
-----------
3. 在1979年建交到2010年前後奧巴馬重返亞太之間的這段時間,中美合作相對也還可以,雖然中後期有96年台海危機,99年大使館事件,01年南海撞機事件,但總體還可以,合作大於沖突。尤其是越戰後,改革開放開始後進入80年代,簡直是中美的蜜月期,跟同盟國關系似的,各種互動。出於國內政治需要雖然中下層和中小學教科書還在整體打倒美帝,但是高層卻看的非常清楚,積極主動和美國合作,這是中國大國智慧的體現,這里鄧小平是蜜月期最大的推手,也是他最偉大的之處,主動帶領大家向全球最發達的文明學習,耽誤了50-70年代的黃金發展期後,終於有了最近40年多的高速發展,當然在蜜月期美國也有獲利,不過中國獲利顯然更大
4. 但2010前後,美國重返亞太,又開始了所謂的仇恨,與之前不同,這是大國地位的沖突,跟以前的意識形態不一樣,也不單純的資源問題,是一個山頭不能有兩支老虎,一條街上沒有兩個老大,一個村莊沒有兩個惡霸的問題,一個全球化的今天地球不可能有兩個超級大國來主導世界的問題
縱觀美國發展史,從20世紀初崛起之後的所作所為,在這20世紀的100年裡頭,不管是前期的英國、德國、還是中後期的前蘇聯、和後期的日本,或者現在中國,只要你是世界老二,我就要打壓你,因為只有世界老二才能威脅老大的地位!
這不是中國所能決定的,也不美國自己能決定的,這是所有有生命力事物的本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競爭,換誰誰一樣!就算不感謝美帝,也千萬別怪美帝,畢竟別人曾經幫助你那麼多,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像曾經的美帝那麼美好,美帝自身也回不到曾經了,現在只有讓自己強大才是重要的
⑩ 目前中國和美國國際形式怎麼樣你怎麼看
中國和美國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二者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和平發展;目前二者的國際形勢較為緊張。
和平與發展一直是時代的主流,各國人民無一不希望能夠平安健康地生活,因此,美國的種種惡劣行徑是不被支持的,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努力做到與世界各國和平相處,放下意識形態的偏見與不滿,共同維護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家關系,這樣才能夠有利於全球經濟發展;就中美關系而言,兩方的和平相處可以極大有利於雙方的國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