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彩丹霞是怎麼形成的
七彩丹霞屬於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
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鍾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綉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
岩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岩洞。
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四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水平構造地貌指由產狀水平或近於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岩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
(1)中國丹霞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七彩丹霞風景以其造型奇特、色彩斑斕而稱奇。2005年11月由中國地理雜志社與全國34家媒體聯合舉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當選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臨澤丹霞奇觀景區與周邊的山巒、河流、田園、村莊、炊煙相輝映,宛如一幅風景名畫,清晨、傍晚、雨後觀之更為壯觀,知名演員姜文執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和錢雁秋編導的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第三部)》均把景區作為外景拍攝場地。
去年,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三槍拍案驚奇》也將景區定為外景拍攝主場地之一,影片在全國各地上映後,丹霞景區成為國內外遊客竟相前往的旅遊勝地。
2. 中國丹霞地貌是怎麼形成的
丹霞地貌系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 主要是礫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節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貌特徵。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部及西南部,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其中中國分布最廣。
3. 中國丹霞包括哪些
貴州省赤水丹霞
湖南省崀山、萬佛山
廣東省丹霞山
福建省金湖
江西省龍虎山、龜峰
浙江省方岩、江郎山
其中廣東韶關丹霞山為代表的壯年期丹霞地貌,以福建大金湖為代表的青年期丹霞地貌,又有以江西龍虎山為代表的老年期丹霞地貌,同時也有以湖南崀山為代表的綜合性丹霞地貌。
4. 列入世界遺產的中國丹霞地貌包括哪些地方
中國丹霞是一個世界自然遺產「系列提名」,根據國際、國內專家的意見,經過幾輪篩選,最後上報的提名地由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 、江西龍虎山 、貴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國南方濕潤區6個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區組成。
5. 中國南方喀斯特,中國丹霞的組成部分有哪些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碳酸鈣+二氧化碳+水→碳酸氫鈣---CaCO3+CO2+H2O=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2007年6月27日,正在此間舉行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經過審議,同意將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捆綁」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形成原理】
促使喀斯特發育的條件是:
1、地表附近有節理發育的緻密石灰岩;
2、中等到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環通暢。
6. 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由那些地方組成其中貴州赤水丹霞地貌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丹霞是一個世界自然遺產「系列提名」,根據國際、國內專家的意見,經過幾輪篩選,最後上報的提名地由湖南崀山 、廣東丹霞山 、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 、貴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國南方濕潤區6個。
赤水丹霞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境內,地處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結合部。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積達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國面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的丹霞地貌。赤水丹霞核心區面積273.64 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丹霞分布區,也是中國丹霞項目中面積最大的霞景觀。
赤水丹霞不同於國內其他地方,屬於青年早期的丹霞,赤水丹霞不只是單一丹霞地貌,赤水的丹霞結合了瀑布、濕地、翠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森林覆蓋率超過90%。而大面積古植被和2359種動植物和珍惜瀕危動植物一起,更成為赤水丹霞最獨特的特徵。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艷麗鮮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巨大的岩廊洞穴和優美的丹霞峽谷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令遊人傾倒。高原的劇烈抬升與流水的強烈下切造成了地形的巨大反差。這里發育了最為典型的階梯式河谷與最為壯觀的丹霞瀑布群,成為青年早期-高原峽谷型丹霞的代表。提名地保持了最完整、具有代表性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形成「丹山」、「碧水」、「飛瀑」、「林海」有機結合的丹霞景觀。
7. 「中國丹霞」包括哪幾個景區怎麼去
如果是中國丹霞的話,包括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貴州赤水、浙江江郎山六個地方,都是屬於丹霞地貌的景點。如果要玩的話我推薦去廣東丹霞山比較好玩。壯年期的廣東丹霞山不僅是AAA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等,而且還有各種的奇山異石。陽元石,陰元石,翔龍湖,曬布岩,通泰橋,長老峰,卧龍崗原始森林保護區,錦江畫廊,竹筏漂流等。而且還能看日出日落,品嘗當地風味小食,樂而忘返。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丹霞山的消息,可以到他們官方網站 http://www.danxiashan.org.cn
8. 丹霞地貌是什麼(詳細點)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丹霞地貌是上世紀30年代以丹霞山為代表而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廣東仁化縣的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山位於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仁化縣境內,距廣東省韶關市45千米。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方圓290平方千米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為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除廣東丹霞山以外,福建泰寧風景區、福建武夷山、連城、泰寧、永安,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鷹潭、弋陽、上饒、瑞金、寧都,青海坎布拉,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山、灌縣的青城山,陝西鳳縣的赤龍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
9. 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為: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
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鍾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綉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
(9)中國丹霞由什麼組成擴展閱讀:
丹霞地貌的分布區域: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同時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
到2008年1月31日為止,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分布在26個省區。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為特色,由紅色沙礫陸相沉積岩構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層、構造、地貌、發育和環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區中最為詳盡和深入。
在此設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319平方公里,2004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