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一級戰士有哪些

中國古代一級戰士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6 02:16:13

① 中國古代特殊兵種

1、陷陣營。陷陣營是東漢末期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全軍僅有七百餘人,個個驍勇善戰,裝備配製精良。

2、東晉北府兵。中國東晉孝武帝初年謝玄組建訓練的軍隊。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強大,詔求文武良將鎮御北方。

朝廷拜謝玄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召募勁勇,徐(治京口)、兗(治廣陵)流民帥軍隊紛紛應募入伍。謝玄以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太元四年,謝玄加領徐州刺史,鎮京口。東晉稱京口為「北府」,所以稱這支軍隊為北府兵。

3、唐朝玄甲軍。《資治通鑒》對於玄甲軍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

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行台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

這段文字雖然很短,但玄甲軍的戰鬥力和作用可見一斑。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領著騎兵如同黑雲一般壓向敵陣,聲勢迫人,加上玄甲軍本身的精銳,幾乎是無堅不摧的。李世民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顛峰,他開國的一大利劍就是「玄甲軍」。

在李淵起兵之初,李世民身邊已經形成一支由丘行恭、段志玄等人領導的精銳騎兵部隊。到了擊敗薛舉,吞並隴右騎兵以後,唐的騎兵部隊大大加強,而玄甲軍也大大加強,加上秦瓊、尉遲敬德等名將的加入,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天下無敵的玄甲軍勁旅誕生了。

4、南宋背嵬軍。背嵬軍是南宋岳飛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南宋時岳飛的岳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這支部隊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

5、大明神機營。神機營是中國明朝永樂前期創建的京軍三大營之一,也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隊,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

明代永樂年間,朱棣創建了戰略機動部隊——神機營,它與五軍營、三千營一起隨皇帝出征。神機營以火炮,即銅火銃為主要裝備,它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炮兵部隊,使炮兵成為一 個獨立兵種,完成特定的軍事任務。

神機營創建後,多次跟隨明朝皇帝出征,用手中的厲器——銅火銃作戰。神機營的銅火銃作戰時,列於陣線前列,各炮隊之間有一定間隔,便於裝填炮彈,可以輪番齊射,用炮火摧毀敵人陣地。

② 古代士兵的稱呼

正一品: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六品: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2)中國古代一級戰士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兵制主要種類

1、兵農合一制

在西周、春秋以前,是寓兵於農的。所謂寓兵於農,就是以農器為兵器。古代兵器是銅做的,農器也是銅做的。兵器都藏在公家,臨戰才發給,即所謂授甲、授兵。

兵器只能供給正式軍隊用,鄉下保衛團一類的兵,是不能給與的。但是,當敵人打過來時,又不能隨便拿著個農器就自衛,所以《六韜》中說,教民將某種農器當某種兵器。

2、全民皆兵制

到戰國時期,由於戰爭規模的擴大和對抗的加劇,開始出現了全民皆兵制。春秋時,各國用兵,最多不過數萬。至戰國時,卻阬降斬級,動以萬計。

根據《左傳·成公二年》記載,齊頃公鞍戰敗北逃回去的時候的情形可知,其時正式的軍隊雖敗於外,各地方守御之兵仍在。

而《戰國策》載蘇秦說齊宣王之言,說「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竟不守;戰而不勝,國以危亡隨其後;」可見各地方守御之兵,都已調出去,充作正式軍隊了,這是戰國時兵數驟增的原因。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全國皆兵的,怕莫若此時了。所以戰國後期,秦楚皆帶兵百萬,而其他五國軍隊人數也在30-50萬之間。

3、徵兵制

即徵招義務兵。徵兵制在中國古代廣泛存在,幾乎各朝都有,比較明顯的三代、春秋、戰國、秦、漢、三國。

西周建立後,正式組織了六軍和八師,但六軍和八師是平時生產,戰時打仗的半常備軍,而且六軍基本由關中的周人,八師基本由被周遷到洛陽附近的殷人組成,還帶有部落兵的痕跡。

早在西周,諸侯就擁有了一旅(約500人)到三軍(約37500人)的武裝,到了春秋又有擴大,但基本和西周差不多,只是部落兵痕跡慢慢消退。

到了漢代,中央政府基本建立了普及義務兵役制度,但復員制度還不健全,所以有了漢樂府中所說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的現象。三國時期由於戰爭頻繁,徵兵的數量更大,如曹操曾一次「收青州黃巾百萬,擇其精壯三十萬號為青州兵」,吳國還迫使山越出山為兵,見於史書的就有十幾萬。

三國以後的各個朝代有的實行軍戶制,有的實行募兵,但徵兵制一直存在,特別是在發生大規模戰爭時,為滿足戰爭需要,朝廷都為大量徵兵,如隋煬帝為征高麗「在山東增置軍府,掃地為兵」;杜甫詩中寫到「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再把中男行」,都說明唐政府為平安史之亂,連老人和十四五歲的少年都不放過。

4、軍戶制

所謂軍戶制,就是把軍籍與民籍分開,列入軍戶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當兵,而民戶則只納租調,不用服兵役。中國歷史上採用這一制度的大體上是南北朝、隋、唐、明。

軍戶的來源很多,有本身為軍被指為軍戶的,有因戰爭被俘或被掠為軍戶的,有因犯罪被沒入軍戶的。

在各朝稱謂也不同,隋唐府兵帛,隋設折沖府、鷹揚府等,唐設六衛,又分左右,各設大將軍,為十二位大將軍。在明為衛所,全國衛所成百上千,衛所有軍田,軍隊自給自足。抗倭名將戚繼光家就是世襲登州衛都指揮僉事。

5、團結兵制

在武後時期,地方上出現了團結兵制度。首先在河南、河北道實行,後又擴展到關內道,其大意是挑選丁戶殷贍、身體強壯者充任團結兵,免其征賦,平常要練習弓矢。到代宗時更明確地規定,春夏歸農,秋冬集合,並由官府發給兵器、資糧。團結兵是地方兵,主要負責地方治安等事務。

6、民兵制

宋朝王安石變法時實行的兵制。王安石民兵之法,是和保伍之制連帶的。他立保甲之法,以十家為一保,設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設大保長。五百家為一都保,設都保正副。家有兩丁的,以其一為保丁。其初日輪若幹人儆盜。後乃教以武藝,籍為民兵。

7、募兵制

募兵制也就是雇擁兵役制度,我國歷史上實行募兵制最典型的例子是北宋、南宋以及元、清。

宋代的募兵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使兵無常將,將無常兵,目的是不再出藩鎮割據的局面,而且為了防止人民反抗,在發生災荒的地方,把災民募為兵。

然而募兵大大加重的宋政府的負擔,而且應募的多是潑皮無賴,沒有組織紀律性,而災民為兵又老弱無戰鬥力,這也就難怪為什麼北宋對外戰爭負多勝少了。到了南宋,情況更壞,軍隊座食而不能戰還侵擾百姓,軍官吃空額當本錢做生意,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武備最廢弛的時期了。

8、衛所制

明代的衛所制和元朝的軍戶制大體相同,兵籍也是可以世襲的。明制:以五千六百人為衛。一千一百十二人為千戶所,一百十二人為百戶所。什伍之長,歷代都即在其什伍之人數內,明朝則在其外。

每一百戶所,有總旗二人,小旗十人,所以共為一百十二人。衛設都指揮使,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兵的來路有三種:第一種從征,是開國時固有的兵。第二種歸附,是敵國兵投降的。第三種謫發,則是刑法上罰令當兵的,俗話謂之「充軍」。從征和歸附,固然是世代為兵,謫發亦然。

身死之後,要調其繼承人,繼承人絕掉,還要調其親族去補充的,謂之「句丁」。這明是以元朝的兵籍法為本,而加以補充的。五軍都督府,多用明初勛臣的子孫,也是模仿元朝軍官世襲之制。

③ 中國古代戰士叫什麼

秦漢時期:
材官:步兵
騎士:騎兵
輕車:騎兵
樓船:水兵
材官蹶張:使用蹶張弩的步兵
候:曲一級指揮官
校尉:部一級指揮官,部由若干曲組成
千人、司馬:部一級指揮官的助手
將軍:軍一級指揮官,軍由若幹部組成
大將軍:總司令,下轄若干軍
在漢朝,衛士是皇室禁衛軍,負責警衛皇帝、皇後、太後、太子所居宮殿及離宮別苑、帝王陵寢、宗廟、中央政府朝廷各官署。其中警衛皇宮的部隊最為重要,設若干屯駐扎,各設司馬、侯統領;晝夜巡察,警衛宮城諸門,盤查出入人員,由公車司馬令、衛士令管理;精選一部分精銳戰士,作為機動,應付各種意外事故,由旅賁令統領。
一般漢朝軍隊番號常用「前後左右中」
比如「左部前曲」之類的,
如果大將軍出征,其他將軍的稱號往往也是「前後左右中」將軍,也有用材官將軍輕車將軍這類名號

④ 古代士兵有哪些

常規兵種:
步兵方陣:長槍兵、盾牌兵、刀盾兵、弓箭兵、戈兵
騎兵方陣:輕騎兵、鐵騎兵、戰車兵等
步兵種類很多,但主要還是朴刀兵和長槍兵兩種,但象西南民族步兵多持斧頭,西北多為鏈錘.頗有民族風味.騎兵常見的就是鐵騎和輕騎了,鐵騎多用於戰爭,機動力強,防禦效果好,但耗資過大,輕騎則多用於巡視,不少戰爭也常常利用,南方在戰國騎兵很少,而趙國燕國卻常常出現,騎兵多用長槍,而匈奴,鮮卑的少數民族的騎兵多持彎刀.西南少數民族有象兵.戰車兵在戰國一直盛行與東方大國,秦漢時便消失了.弓弩兵戰斗性能高,攻擊范圍大,弩兵多用於野戰,由於是直射,命中和攻擊都優於弓兵,所以對騎兵等效果好.而弓兵屬於斜射,速度比弩兵快,所以多用於攻城或守城。
特殊兵種:
比如西藏的獒以及女真族的海東青,它們都被作為一個兵種進行訓練,古代其實就是步車騎外加一個水軍四個兵種,你說的虎豹騎,白耳兵只是部隊的一種特殊番號,像你說的話錦衣衛,千牛衛,虎賁衛,熊渠,騰驤,武驤,豹騎都是特殊兵種了。火炮在古代比較稀少,那些火器兵到可以當作特殊兵種,他們都會神火飛鴉,震天雷,霹靂火,操作火獸啊,還有像葯鞭箭,手銃,三眼銃,連珠銃,虎蹲炮啊等等
三國為例:(兵種和番號)
虎賁軍
昔日呂布帳下『無雙三軍』之一,虎賁軍驍勇善戰,無堅不催。他們個個都是萬中選一的猛士,都具有以一敵百的力量。當年曹操在白門樓假裝斬殺呂布,實際將他藏匿的原因,一方面是要得到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另方面也想收服他的『無雙三軍』。

麒麟軍
呂布帳下『無雙三軍』之一,三軍中最強的麒麟軍。手持無雙三尖刀,頭戴麒麟盔,身著麒麟甲。傳說能斬殺敵於無形,萬軍之中取敵上將首級。昔日呂布都直言:若麒麟群出,吾莫能當。
龍驤軍
呂布帳下『無雙三軍』之一,比虎賁軍更強的龍驤軍。他們手持堪和青龍偃月刀比肩的黃龍大砍刀,身著龍驤鎖子甲,出手快如閃電,舉手之間即可斬敵將首級。
石錘客
曾經魏猛將許褚帳下的'石錘衛隊',官渡之戰中,為保衛主帥而被擊散。這些人具有巨大彪悍的身軀,堅硬如岩石般的肌肉,強勁的蠻力將一柄巨錘揮舞地虎虎生風。任何和他們戰斗過活下來的人都不想提起那段經歷。
烈火刀斧手
曾經的魏國猛將典韋的直屬親衛隊成員,公元197年,曹操兵敗宛城。典韋和他的親衛隊為掩護曹操,全部壯烈戰死。多年後,人們遇見一些手持兩把無雙板斧的猛士,臉上的傷疤似乎在訴說他們的慘烈戰斗經歷。當人們問起他們來歷時,這些人自稱為:從地獄走出來的人。
鐵甲軍
前川中大將張任的直屬部隊,一身漆黑鐵甲閃閃發亮,手持黑色精鐵所鑄的長劍刺,一申手即可插入對手的心臟部位。公元214年,張任率領鐵甲軍,以劍刺改進成流矢,於落鳳坡萬箭秒殺與諸葛亮齊名的『風雛先生』龐統。 其後張任潰敗,鐵甲軍也就地解散。不過,他們數十年依然保持著一身鐵甲,手持劍刺的傳統,是一群被遺忘的戰士。
金甲護衛兵
一身紫金鎖甲,手持八棱金錘的無雙猛士,曾經是荊州牧劉表帳下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如今他們之中某些人似乎中了某種神秘力量的控制,不僅膚色開始發青,人也變的異常狂暴嗜血,攻擊任何在他們視野中出現的人。

⑤ 中國古代有哪些「特種兵」

特種兵,兵少將精。符合兵法,兵貴精,不貴多的指導原則。使用好這張王牌,甚至可以改寫歷史。

特種兵的出現始於二戰時期,其實在中國古代戰爭中,早已不乏「特種兵」的身影。

秦國——鐵鷹銳士

秦軍新軍(商鞅變法後組織的軍隊)勇猛善戰,稱為銳士。《荀子》中曾對秦國軍事實力有過高度評價:「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當時魏國的武卒非常厲害,有魏武卒之稱,但秦國的鐵鷹銳士往往可以以一敵十,足見其戰力驚人。

大秦鐵鷹銳士全副甲胄、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面牛皮盾牌,手執一支長矛、身背20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同時攜帶3天軍糧盾牌,總負重約在80多斤。

據記載,秦軍中最小戰術單位為伍,由5個士兵組成。10個伍組成一個屯,由50士兵組成。2個屯組成一個將,由100名士兵組成。防守時5個人互相保護,進攻時如有人數優勢則圍攻敵人。混戰時,伍內部兵卒之間始終保持緊密聯系,不會被輕易擊破。

鐵鷹銳士是秦國最精銳的部隊,由上將軍司馬錯創立。鐵鷹銳士不僅劍術超凡,而且要騎馬射箭樣樣精通。鐵鷹銳士的選拔極為苛刻。經過訓練後的銳士個個都是最為勇猛的戰士,據說,「十萬秦卒出一千銳士」,秦國新軍20萬,其中的「鐵鷹銳士」只有一千五百人。足見大秦銳士是秦軍最為精華之所在。

正是依靠這樣一支王者之師,秦始皇迅速滅掉了六國。

東漢末年——陷陣營

陷陣營是東漢末期時期呂布手下大將高順統領的一支特殊軍隊。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東漢時期馬鎧沒有普及,所以曹操在《軍策令》中說:「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當時騎兵主要以輕騎為主,「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這指的是重裝步兵。

高順其人「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收賄」,可以說是典型的剛正不阿,以忠誠聞名,呂布被平滅之後,一言不發而引頸受死,這在反復無常的呂布陣營中頗為難見,曹操對呂布手下無法勸降而殺的也只有他一人(陳宮是因為深知曹操底細,不能不殺)。

他麾下的「陷陣營」也是呂布軍中一隻王牌部隊,曾經擊敗過擁有關羽,張飛的劉備軍。

《三國志》從簡,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漢諸大將,東吳諸都督,諸曹諸夏侯,也都沒有單獨立傳。但對描述不多的高順,卻把他的「陷陣營」也寫了進去,而且是「每所攻擊,無不破者」(雖為引用,但陳壽捨得花筆墨來寫,看來還是可信的),可見其地位之高,戰鬥力之強。

遺憾的是,呂布不是一個帥才,「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呂布的悲劇,也成為陷陣營這支精兵的悲劇!

東晉——北府兵

中國東晉時謝玄創立的一支軍隊,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將這些人招募起來,在這些人中選拔驍勇戰將如劉牢之,劉裕等,建立了一支北府兵。公元379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當時的京口又叫北府,因此其軍得名北府兵,並在後來成為南朝主力部隊。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堅親率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將近九十萬大軍從長安南下,符堅宣稱:「以我百萬大軍,即使將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讓長江斷流。」謝玄派譴劉牢之率五千北府軍精銳奔襲洛澗,大破前秦軍五萬,殺敵一萬五,北府兵初戰告捷。

淝水決戰,謝玄的八千北府騎兵趁符堅軍隊後撤,過淝水猛攻前秦軍陣,前秦軍頃刻崩潰,符堅的弟弟苻融戰死,符堅本人中箭,落荒逃走。淝水一戰,八千北府兵大破秦軍主力,歷史記載:殺散、殲滅前秦軍七十萬人!符堅的王朝也因此崩潰。後來,兩千北府精兵跟隨劉裕殺到建康稱帝,北府兵影響了中國幾十年。

可以說,哪個門閥能控制北府兵,就等於控制了江南漢人政權。

南宋——岳家背嵬軍

世人皆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而岳家軍中的「背嵬軍」則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掛帥的是岳雲。對於背嵬軍的解釋,岳飛之孫岳珂在《鄂國金佗粹編》卷二十二《淮西辯》中稱:「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

南宋趙彥衛撰寫的《雲麓漫鈔》記載:「韓、岳兵尤精,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背嵬軍共計一萬,騎兵八千,步兵兩千。

在與金兵的郾城一戰中,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沖敵陣,終於大敗兀術的精騎一萬五千人,兀術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

岳飛的奏摺稱:「殺死賊兵滿野」。

金兀術當然不甘心失敗,於是再次集結3萬騎兵攻穎昌,岳雲又以背嵬軍騎兵800前去決戰,再次大破兀術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術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術遁去」。

在朱仙鎮,五百背嵬精兵更是大破金軍10萬有餘。

難怪金人發出「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感慨。當時宋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提升,與金軍作戰並不吃虧,而岳飛的背嵬軍更是開創「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戰例。「辮子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被背嵬軍不只一次的打破。

這些中國古代的「特種兵」部隊,也和如今的特種部隊一樣肩負著自己的使命,他們作戰勇猛頑強,擔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並得以名留青史,為後人所敬仰!

⑥ 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士

1,「白起,中國戰國末期人,他出生在秦國。白起經歷70多場戰爭,沒有失敗一次。雖然他的性格很殘暴,但由於他傑出的軍事才能,他仍然被稱為戰神!」

這位網友說得有些誇張了,但韓信的確厲害。蘇軾評價韓信「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壯圖,志吞六合,氣蓋萬夫。」歷史上經常與白起並列。

看了這幾位的介紹,你認為誰能稱得上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士呢?

⑦ 中國古代士兵的等級有哪些

正一品: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六品: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⑧ 我國古代有哪些特種兵

在現代戰爭中,特種兵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例如擊斃本拉登的美國“海豹”突擊隊、俄羅斯的“阿爾法”等特戰部隊經常都大顯神威。但你知不知道,在我國的古代也有特種部隊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我國古代那些鮮為人知的特種部隊。

四、明朝的神機營,明朝朱棣創建的神機營,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支以火器為主力裝備的軍隊。朱棣的神機營在北征中大放異彩。當時明成祖朱棣親率大軍與數萬瓦剌主力遭遇,眼看瓦剌騎兵就要沖到陣前,誰知明軍的神機營率先槍炮齊鳴,聲如驚雷,令瓦剌人膽戰心驚,在第一輪齊射後,沖在最前面的瓦剌騎兵人仰馬翻,隊形大亂。一時間,瓦剌騎兵被明朝這支神秘的部隊給嚇蒙了。朱棣抓住戰機,帶兵猛攻,最終取得大勝。此戰之後,神機營一戰成名。但是明朝神機營的輝煌並沒有繼續下去,到了明末由於明朝的腐敗以及缺錢,偷工減料,製作出的火銃非常容易炸膛,敵人沒有打死,先把自己給炸死了,這明末的火銃簡直就是一根燒火棍。

當然,除了以上四支特種部隊外,我國古代還有魏國的魏武卒、諸葛亮的無當飛軍、曹操的虎豹騎等,各有各的輝煌和傳奇。各位,你們還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特種部隊呢?

⑨ 求中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最好不要百度百科中的!)

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

全國著名戰斗英雄、模範共產黨員董存瑞,是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三十二師九十六團二營六連六班班長。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斗中,他以身體當支架,手托炸葯包,炸毀了國民黨軍據守的橋型暗堡,壯烈犧牲,時年19歲。
英雄犧牲了,英雄的光輝形象永存。

旱河上,巨大的橋型暗堡中向外噴吐著罪惡的火舌;橋型暗堡下,一個全副武裝的年輕戰士巍然挺立,單手托舉著炸葯包,導火索燃燒著,冒著青煙哧哧作響,戰士高聲呼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這喊聲,震撼山河;這喊聲,穿透硝煙,成了千萬人的呼喊;這喊聲,至今還回盪在我們的耳邊。 董存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1954年,隆化縣委、縣政府為紀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園,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國家教委、團中央、國家文物局聯合定為全國百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董存瑞烈士陵園,建在河北省隆化縣城西北的苔山腳下,伊遜河東岸。1954年建成後,又於1957年、1960年、1967年、1975年先後幾次擴建,初步形成了紀念體系。1987年,重建了烈士紀念碑,1991年,重建了董存瑞烈士紀念館。現在,董存瑞烈士陵園共佔地71000平方米,有9項紀念建築。陵園平面布局為中軸對稱式。在長396米的中央主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門、牌樓、董存瑞烈士塑像、董存瑞紀念碑、烈士墓。大門橫額上是蕭克將軍題寫的園名「董存瑞烈士陵園」。董存瑞紀念館有張愛萍將軍題寫的館名。董存瑞烈士紀念碑碑體正面用金色大字鐫刻著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元帥的親筆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1995年5月25日開展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內,陳列著董存瑞烈士事跡圖片、油畫、烈士遺物,並陳展著重要的文獻資料和有關董存瑞烈士事跡的文藝作品50餘冊、件;黨和國家領導人、知名人士為英雄題寫的詩、詞100餘件。由著名播音員方明解說的半景畫,反映1948年隆化攻堅戰的電動沙盤,採用了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生動地展現了隆化攻堅戰的浴血奮戰場面和董存瑞的英雄壯舉。陵園外西南200米的地方,是董存瑞當年炸毀的敵橋型暗堡處,建有花崗石碑身、高4米的「董存瑞烈士犧牲地址」標志碑。為使人們能夠更方便地參觀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各界人士的題詞,於1998年5月修建了對稱的兩座「名人題詞碑廊」,將這些題詞以石刻形式展出。省、市領導於1998年5月25日在董存瑞犧牲50周年紀念日上,為新塑的董存瑞銅像揭幕。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的一個貧苦家庭。殘酷的社會現實,鑄就了他幼小心靈中樸素的階級感情。1940年,董存瑞已經11歲。為了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八路軍開始在董存瑞的家鄉一帶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3年,董存瑞擔任了南山堡第一任兒童團長。1945年,董存瑞參加了區小隊,同年,被編入冀熱察軍區第九旅,成了一名正式的八路軍�戰士。1947年�3月,董存瑞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向黨宣誓:「我把這輩子交給黨,要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1948年,董存瑞所在部隊升編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5月,部隊奉命向當時熱河省省會承德的大門——隆化城挺進。

隆化是承德的屏障,國民黨軍在這里駐有一個團的兵力,周圍築有40多個永久性碉堡,由母堡、子堡組成碉堡群。在碉堡群周圍,還設有很多副防禦工事,如鹿砦、鐵絲網、陷井、梅花樁、外壕等,各碉堡群之間都有火力聯系,構成交叉火網。這些工事與隆化城依託的苔山、龍頭山的有利地形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相當堅固的防禦體系。因此,國民黨認為隆化「固若金湯」。當解放軍包圍隆化之後,國民黨軍十三軍軍長石覺還在承德吹噓:「共軍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白送給他們。」 5月18日,部隊開到距隆化城不到5千米的土窯子溝,開始了緊張的戰前准備工作。24日上午11點,全營召開「掛帥點將」戰前動員大會,董存瑞第一個站起來,要求首長批准他掛帥。同志們都深知他機智勇敢,多次立功受獎,又是爆破能手,誰也不和他爭,一致表示同意。董存瑞當上了「爆破元帥」,他點了郅順義為「突擊大將」,機槍班班長為火力掩護組組長,一班長為支援組長。然後,董存瑞代表大家表示決心,他激動地說:「我們練兵、訴苦為什麼?去年打隆化我們一些同志犧牲了又是為什麼?這回黨把最光榮的任務交給我們了,沒二話,天塌了也得完成!堅決響應黨的『五一』號召,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在這次戰斗中,我負傷不下火線,犧牲了當個掩體,死也要把隆化拿下來!」

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總攻的信號。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我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在硝煙彌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我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一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峰。5時25分,命令下達,董存瑞所在的六連擔任主攻,從城東北向隆化中學外圍工事運動。敵人的機槍嚴密封鎖著他們前進的道路。六連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學東北面的舊衙門碉堡群。董存瑞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總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沖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沖出不遠,炸葯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犧牲,其餘兩名爆破手負了重傷。董存瑞看到戰友的傷亡,再次挺身請戰。白副連長說:「你已經幾次完成爆破任務了……」不容副連長說完,董存瑞搶著說:「我是共產黨員,我的任務不只是炸幾個碉堡。現在隆化還沒有解放,怎麼能算完成任務呢?就是只剩下我一個人,也要完成任務。」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插進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斗。白副連長和郭指導員商量了一下,對董存瑞說:「好,你去吧,千萬要注意隱蔽。」董存瑞緊攥拳頭說:「放心吧,不完成任務就不回來!」說著他從衣兜里掏出一個小紙包,遞給指導員說:「如果我犧牲了,這就是我最後的一次黨費。」指導員接過小紙包,緊緊地握住董存瑞的手,深情地望著他說:「你一定要回來,我們都等著你勝利歸來!」

董存瑞挾起炸葯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郅順義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借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橋型暗堡里,敵人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在快要沖進開闊地時,董存瑞指著前面的一個小土堆,對郅順義說:「你就在這兒掩護!」一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了個稀巴爛。董存瑞趁這機會,沖進了開闊地,敵人的機槍更瘋狂地朝這邊射擊,子彈打得他身邊的塵土直冒煙。董存瑞沉著機智,他忽左忽右地爬著。敵人的機槍打緊了,他就伏下不動。敵人的機槍稍一停,他就飛也似的向前躍進幾米。敵人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突然,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剛要向前沖去,只見他猛然爬起來,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里,進入了敵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著炸葯包迅速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葯支架。怎麼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著這一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後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總攻的時間到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由遠而近,威震敵膽。大批的後續部隊像潮水般地涌了上來。就在這個時候,橋型碉堡上的磚頭一塊塊被推開了,子彈像急雨一樣,「嘩嘩」地向沖鋒部隊射去。董存瑞不動了,他抬頭看了看橋頂,又扭頭向後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炸葯包,緊緊貼住橋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導火索「哧哧」地冒著火花和白煙!董存瑞巍然挺立,紋絲不動,像是一尊雕塑。看到這情景,郅順義不顧一切地跳下旱河,朝橋下的戰友奔去。只聽董存瑞朝他大聲喊:「卧倒,快卧倒!」緊接著,就聽董存瑞高聲喊道:「為了新中國,沖啊!」突然間,一聲巨響,地動山搖。敵人的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為了新中國,沖啊!」董存瑞的戰友們高喊著這震撼山河的口號,沖進了隆化中學。

血一樣鮮艷的紅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飄揚。

董存瑞犧牲後,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黨委決定:追認董存瑞為縱隊戰斗英雄、模範共產黨員;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熱察行署決定:「為紀念收復隆化戰斗中英勇頑強自我犧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決定隆化中學改稱存瑞中學,以志永垂。」

1950年9月,全國戰斗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決定,追認董存瑞為全國戰斗英雄。

董存瑞烈士陵園建於1954年,在河北省隆化縣城董存瑞烈士戰斗過的地方,由肖克題寫園名。陵園內有大型烈士雕像、烈士墓及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由朱德題詞,紀念亭刻有碑文。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一級戰士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中國沒有研發新葯 瀏覽:212
印度有多少大型車 瀏覽:499
哪個國家恨中國 瀏覽:592
義大利體和拉丁體哪個好看 瀏覽:569
越南回廣西坐什麼航班 瀏覽:324
二戰為什麼義大利成了戰勝國 瀏覽:618
中國為什麼和印尼不好 瀏覽:461
有哪些國家幫助了中國疫情 瀏覽:406
中國風影響力如何 瀏覽:633
越南蘸水怎麼弄 瀏覽:960
中國電機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518
中國銀行對公轉錯了多久能退 瀏覽:672
哪裡可買義大利石楠木 瀏覽:24
伊朗貨幣有什麼 瀏覽:140
想去越南玩需要辦理什麼證 瀏覽:518
在印尼買一瓶灌桶需要多少錢 瀏覽:269
伊朗阿巴斯什麼航線 瀏覽:539
中國是學什麼 瀏覽:265
富士康印度工廠生產什麼時候 瀏覽:712
義大利為什麼這么熱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