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代對美女的稱呼有哪些
古代對女子的稱呼「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麻煩採納,謝謝!
❷ 對現代女性都有哪些尊稱
現代社會女性的社會稱呼有小姐、美女、女士、稱呼變化。
1、「小姐」這個稱呼,在宋代的時候是個賤稱,指女藝人、歌舞伎。宮女、婢女、小妾、娼妓、藝人都輕視為「小姐」。辛亥革命取得勝利,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當時人們受到西方先進文化的影響,「自由」、「平等」觀念逐步深入人心, 「小姐」稱呼對象由專指出生門第高貴的富家女變成了一般女性的尊稱,這一使用一直沿用到新中國成立之前。
2、而「女士」這個稱呼語,從古時候起就是表示對女子的敬稱,在現代,婦女不管年齡大小均可以被稱呼為女士,但多數情況下用於稱呼已婚婦女,而且,使用的場合多為十分正式的場合,特別是涉外的場合對於女性一般都要稱呼女士,這是對對方的尊重。在一般的場合下,特別是熟悉的人之間打招呼用女士,就實在有些別扭了。
小結:鑒於中國當前社會通稱用語不完善。「女士」所指年齡層面太窄且過於嚴肅拘謹;「小姐」本是一個雅稱,可幾經波折最終又沾上「妓女」「三陪女」的罵名而漸漸不被接受。
3、「美女」一詞,古已有之,它是兩個單音節詞連用,指美麗的女子,古代文獻中早已出現並一直流傳至今。而今天,「美女」一詞更是高頻率地出現在各種書籍、報刊、網路中,並且運用於面稱,其稱呼的對象也不再限於美貌的年輕女子,而可稱一切年輕未婚女性,無論美醜。出於贊賞對方實現雙贏的交際策略,而後來「美女」用於陌生人,情感因素淡了些,實用因素有所增加。
❸ 美人的別稱
一、以服飾、化妝品代稱美女:
「紅袖」、「紅裙」、「金釵」、「紅粉」、「粉黛」、「紅顏」、「紅妝」、「翠袖」、「紅翠」等。
如:紅袖。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唐代:韋庄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釋義:
現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處來,當時年少風流,春衫飄舉,風度翩翩。我騎著大馬,斜靠小橋,滿樓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傾倒。閨房屏障曲折迂迴,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叢之所在。現在要是能再有像當年那樣的遇合,我就是到白頭也一定不會想回來。
二、以玉代美女:
「玉顏」、「玉人」、「玉奴」、「玉兒」、「玉姝」、「玉容」、「紅玉」等。
如:玉人。
《綠頭鴨·玉人家》宋代:賀鑄
玉人家,畫樓珠箔臨津。托微風、彩簫流怨,斷腸馬上曾聞。宴堂開、艷妝叢里,調琴思,認歌顰。麝蠟煙濃,玉蓮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綉屏掩、枕鴛相就,香氣漸暾暾。迴廊影,疏鍾淡月,幾許消魂?
翠釵分。銀箋封淚,舞鞋從此生塵。任蘭舟載將離恨,轉南浦,背西曛。記取明年,薔薇謝後,佳期應未誤行雲。鳳城遠、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青門外,只憑芳草,尋訪郎君。
釋義:
美人之家,就在渡口邊那掛著珠簾的畫樓。簫聲隨輕風傳送幽怨,斷腸人在馬上聽得分明。在宴席上,在歌女叢中,從琴聲和愁容一眼就把她相認。麝香蠟燭煙霧濃濃,漏聲滴滴夜色已深,等不得酒醉就更衣。掩上錦綉屏風,便在鴛枕上相依相擁,屋子香氣濃郁沁人。
月光映出迴廊暗影,幾響鍾聲一彎淡月,這一夜多麼歡樂銷魂!自分別後她封封書信淚斑斑,舞鞋從此落滿灰塵。任隨小舟漂泊,載著離愁別恨,從南江轉到北浦,從早晨直到夕陽西沉。
請記住在明年,薔薇花凋謝之後,我們定期相會絕不耽誤行程。京城很遙遠,這楚地的梅花清秀鮮嫩,請你先寄一枝芳春。到那一天在青門外,順著芳草路,去訪尋郎君。
三、以蛾代美女:
「翠娥」、「青蛾」、「蛾眉」、「嬌娥」、「翠娥」、「青蛾、「黛蛾」、「雙蛾」 等。
如:青蛾
《少年行》唐代:劉長卿
射飛誇侍獵,行樂愛聯鑣。薦枕青蛾艷,鳴鞭白馬驕。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調。日晚春風里,衣香滿路飄。
釋義:
(少年)射殺飛禽被陪同狩獵的人誇贊,最愛與人並騎而行。侍奉少年的少女嫵媚多姿,少年騎在寶馬上驕傲的揮動馬鞭。密室里珠簾合攏,長常的巷道里奏起樂曲。在傍晚的春風里,少年衣服上的香味飄散在路上。
四、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詞代美女:
1、用含有「佳」「麗」「嬌」「淑」等的詞語代美女。
「佳人」、「佳麗」、「佳俠」、「麗人」、「嬌艾」、「嬌冶」、「嬌姿」、「嬌娃」、「嬌娘」、「嬌姝」、「嬌媚」、「嬌倩」、「淑女」、「淑媛」、「佚女」、「逸女」、「嬋娟」、「佼人」。
2、用含「妖」的詞語代美女。
「 妖嬈」、「妖女」、「妖姬」、「妖艷」、「妖冶」等。
3、用含「姝」的詞語代美女。
「 姝麗」、「名姝」、「明姝」、「姝好」、「姝子」、「妍姝」等。
如:佳人
《佳人》唐代: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釋義:
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她說自己是高門府第的女子,飄零淪落到與草木相依。過去關中一帶遭遇戰亂,家裡的兄弟全被亂軍殺戮。官居高位又有什麼用?自己兄弟的屍骨都無法收埋。世俗人情都厭惡衰敗的人家,萬事就像隨風而轉的燭火。
丈夫是個輕薄子弟,拋棄了我又娶了個美麗如玉的新人。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鳥成雙成對從不獨宿。丈夫只看見新人歡笑,哪裡聽得到舊人哭泣?泉水在山裡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渾濁了。讓侍女典賣珠寶維持生計,牽把青蘿修補茅屋。
摘下來的花不願插在頭上,喜歡采折滿把的柏枝。天氣寒冷,衣衫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
四、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仙子」、「虹女」、「玉女」、「巫娥」、「玉真」、「玉妃」、「西子」、「麗姬」、「麗娟」、「謝娥」、「碧玉」、「嬌嬈」、「窈娘」、「解語花」、「國色天香」等。
如:西子。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麼得十分適宜。
五、用「誇張」的手法稱極品美女:
「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絕色」、 「國色」、「驚鴻」、「絕代佳人」、「傾國」、「傾城」等。
如:國色。
《書幽芳亭》(節選)宋代:黃庭堅
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
釋義:
如果一個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過其他的士人,那麼就成為國士;如果一個女人的美色超過其他的美女,那麼就稱之為國色;
❹ 美女怎麼稱呼
美女怎麼稱呼?
現代人通用稱呼為:女神,美女,靚女,漂亮姑娘
年輕人之間稱呼:小仙女,小姐姐
稱呼:校花,班花,系花,廠花
二次元:卡哇伊等稱呼。
❺ 古時對少女的稱呼是什麼
古時對少女的稱呼有以下幾個:
1、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2、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3、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對他人之女的敬稱。
4、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除了以上稱呼之外,女子在不同年歲有不同說法,如下:
1、金釵之年
女孩12歲。屬於女孩告別童年,正式進入青春期的象徵。
2、豆蔻年華
女孩13歲,這個稱謂當今比較常見啦,屬於一個女孩最鮮嫩的年紀。豆蔻年華,源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他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芳齡十三的少女,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傳至今。
3、及笄(ji)之年
女孩15歲。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年齡段哦。代表女孩已長成人,可以出嫁啦!笄:是簪子的意思。及笄則是插上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發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發戴上簪子。
4、碧玉年華,破瓜年華
女孩16歲。碧玉二字出自唐·李群玉《醉後贈馮姬》詩:「桂影淺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這個年齡同樣也是女孩的黃金年齡。
5、桃李年華
女子20歲。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可見這個年齡正是青春飛揚之時。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6、花信之年
女子24歲。花信,開花時期。出自於范成大的《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5)在中國叫美女怎麼叫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女子在出嫁後,其姓氏會更改,如下:
1、貴族女子稱姓:「別婚姻」=排行或婚氏+姓
2、待嫁女子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孟姜、仲子、叔姬、季羋。
3、出嫁女子:
(1)本國國名或氏+姓:如齊姜。
(2)嫁給別國國君:配偶封國+姓:如秦姬。
(3)嫁給別國卿大夫:配偶氏或邑名+姓:如趙姬(趙衰妻)。
(4)死後:配偶或本人謚號+姓:如武姜(鄭武公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千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嬌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玉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淑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人稱謂
❻ 對女生的稱呼
對於年齡稍長的女性,並想表達對女性的尊敬的話,可將其稱為「女士」。
古代傳統禮儀中,「女士」始見於《詩經·大雅·既醉》:「厘爾女士。」這兒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和後來說的「千金」一樣,用以對婦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稱。
外國稱謂禮儀中,對於女士,已婚的稱為「夫人」(Mistress),未婚的稱「小姐」(Miss);婚姻狀況不明的,也可稱為「Miss」。在外事交往中,為了表示對女性的尊重,也可將其稱為「女士」(Madam)。
女性稱謂
「小姐」,舊社會是大家閨秀的意思,在新中國初期,常常與「資產階級」連在一起而遭到排斥。改革開放以後,「小姐」像「先生」一樣復興起來,專指年輕女性。可是,由於「三陪」等特殊「小姐」的出現,導致人們對該稱呼的蔑視,出現了不能稱女服務員為「小姐」的現象。
現在,雖然「小姐」一詞在交際場合仍經常聽到,可是貶義成分越來越濃,使用這個稱呼得小心。北京公交系統規定,司乘人員在公交車上不用「小姐」一詞稱呼年輕女乘客。
「女士」,多用於初次見面或書面稱呼。該稱呼在我國應用並不廣泛,很多人覺得過於正式、缺少親切感。至於「太太」、「夫人」,使用率就更低了。
日常生活中,對年長女性稱大媽、大姐、阿姨比較好,但是,有時「阿姨」一詞容易被人誤解為「女傭」,也得小心。年長者對年輕女性可以直接稱「姑娘」。
❼ 古時對女子的稱呼有哪些
1、淑女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先秦:佚名的《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譯文: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2、女流:
《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巴金《家》三二:「家裡只有我一個女流,你表弟年紀又小。」
3、女郎:
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相關記錄:不知木蘭是女郎。(譯文: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南北朝:佚名《樂府詩集·木蘭詩》
4、巾幗:
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以婦女的頭飾羞辱他。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5、以蛾代美女
「娥」通用,本義指蠶蛾,因其觸角又長又細又彎,故用來形容女子的眉毛,後來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又因為古代女子常用「黛」這種青黑色的顏料來畫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隨之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嬌娥」「翠娥」「青蛾「黛蛾」「雙蛾」等。
6、以玉代美女
原指佳人美貌如玉,以後逐漸用來指代美人。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說來,是取玉石的珍貴、晶瑩、雅潔之意。如「玉顏」「玉人」「玉奴」「玉兒」「玉姝」「玉容」「紅玉」等。
7、以服飾、化妝品代美女
前人對於美女的代稱,首先是從服飾、化妝品著眼的。因此「紅袖」「紅裙」「金釵」「紅粉」「粉黛」「紅顏」「紅妝」等,在古代詩詞曲賦中都是女子的代稱。
「釵」是婦女固定頭發用的兩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的顏料,類乎現在的眉筆,「紅粉」則是胭脂和鉛粉,這些都是女子的案頭必備之物品,用以代稱女子順理成章。「紅妝」則是從「裙」「釵」等具體的服飾到束妝完畢,以整體的盛妝代稱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