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字現狀的思考200字
認讀之憂。
提筆忘字、張口忘音、臨卷忘義,是當下很多人的通病。清華大學的校長送宋楚瑜的書畫,不認識小篆,還讀錯了字。當然,術業有專攻,但事出惶惶清華,就不該了。故宮博物院又掀錦旗風波,「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的錦旗,一個「撼」字讓國人出汗。引車賣漿者用錯字尚有可原,一個大國的大機構,就無可原諒。這信號透出的信息,更叫人擔心。
敬畏之憂。
對漢字缺乏敬畏是普遍現象,使用不規范,錯字別字,繁簡混用,憑空生造,自行簡化,等等。電腦的出現,又流行一種「火星文」,更是一種顛覆。在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孩子們很容易被這種獨特神秘的網路字所吸引。好奇的天性,也讓他們模仿網路字的頻率遠高於成年人。孩子們學會了胡亂拼湊的火星文,真的漢字倒很多不會寫了。還有些名人專家也喜歡趕時髦用這些火星文,影響更深,危害更大。
㈡ 漢字的來源歷史名人和現狀
漢字的來源歷史名人和現狀
關於漢字的歷史名人 山西龍采山西龍采發布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歷史上有很多名人給漢字做出過傑出的貢獻,比如說:劉鄂、史籀
漢字的來歷和起源 漢字的來歷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 漢字是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 而隨著紙張的出現,這些創造性的圖案便開始往紙張上轉移。通過這樣的前後對比,我們就能夠看出,剪紙的由來就是來自於先民的圖案記錄方式。 還有明代名人篆額題聯和倉頡夫婦的石雕。廟內碑刻林立,松柏蒼翠,楊柳依依,樓台亭閣鱗次櫛比,整個建築雄偉壯觀 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
㈢ 漢字書法的現狀30字
漢字書法的現狀可以用兩極分化予以概括。毛筆的時代早就終結了,在鋼筆成為主流之後,為了更方便書寫和攜帶,人們又發明了圓珠筆。截止目前,圓珠筆是主流的書寫工具。毛筆正是在圓珠筆普及之後退出了歷史舞台,成為了藝術品。隨著世界一體化發展,科技已經深入各個行業,寫字作為日常辦公必須能力,改進是很有必要的。隨著圓珠筆的沒落,電子書寫成為主流,輸入法是代表。
長期這樣下去,中國漢字會被我們逐漸逼出歷史舞台。所以書協同教育部門加大了對書法教育的重視。讓小朋友學書法,而且是必修課。各地小學紛紛啟動課程。第一個是潛移默化的學習了漢字,不僅能完成語文教學和增加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提高對漢字本身的認識;第二個是讓書法發揚光大,讓書寫能力提高。不僅可以寫字好看,還能增加一定程度的書法審美能力;第三可以培養一些書法人才,一批批小學生學習書法,一批批初中生學書法,一批批高考學生考書法,大學里書法專業會逐漸復興。
㈣ 如何看待漢字前途問題
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認為很有前途。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ㄗˋ),又稱中文、中國字,別稱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簡介
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者,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在古代,漢字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仍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的官方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創制漢字。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他語言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在非漢語體系中,日本制定了《常用漢字表》,韓國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礎漢字》,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現今已廢棄漢字。
㈤ 中國最早的漢字現狀
你好,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距今3600多年。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的學科——甲骨學。
㈥ 漢子的現狀
漢字現在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很多老外以會說會寫一點中國字而驕傲,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是其他任何外國字無法比的,漢字不僅可以象形,也可以表音,不僅...
㈦ 漢字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從文字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講,我們漢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總體趨勢明顯是簡化著的。但是當漢字自然簡化到最後的形體,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繁體字,是科學合理的。繁體字淋漓盡致的體現了漢字的人體本位精神,每一個有實在意義漢字都是由一定事物發展而來的,而這些漢字都體現了漢字的六書,也就是造字法和用字法。可以說繁體字是完美的,然而因為政治因素它卻被胡亂簡化改動,導致它變得不倫不類,再加上台灣已失去聯合國地位,從今以後聯合國只用簡體漢字,這必將導致簡化字肆虐,可以說傳統中國漢字生存令人堪憂。而簡化字還會繼續簡化下去,最終變得像韓語文字那麼低級,實在可悲可嘆
㈧ 生僻字的現狀
「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如《生僻字》詞語,中國的漢字乃是世界最為古老的文字之一,貫穿中華上下近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經由歲月長河、歷史沿革不斷蛻變至今日。乃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精髓的一部分,亦是牽動無數中華兒女心弦的根之所在。
它不僅僅是一種文化、一種語言,而是一個民族的標志與驕傲。此外,漢字不僅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東亞地區唯一國際交流文字,其間不僅僅在於漢字的發展程度,更是中華民族昔日強盛的一大象徵。一、《生僻字》
《生僻字》發行於17年11月14日,此後憑借著朗朗上口、簡單而不失優美的旋律,俘獲了不計其數的人爭相傳唱,即便是那些並未完整聽過這首歌的人,普遍在身邊人感染之下也能夠哼唱幾句,因此18年12月7日《生僻字》獲取酷我飆升榜第一名的佳績。
此外《生僻字》一曲之中囊括著70多個生僻字,一度為人津津樂道為「中文十級測評」。
而之所以造就這一現象發生,是因《生僻字》作者陳柯宇的創作初衷與靈感,便是注意到了中國漢字之中存在著一部分生僻字,因為人們了解認知匱乏的緣故而頻頻出錯,因此想要通過一首歌的方式來喚醒人們對於某些生僻字的注意,繼而改變錯誤的認知。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隨著這首歌的廣為流傳,部分人對於作者陳柯宇的良苦用心表示理解,認為此舉很大程度弘揚了中國漢字的傳統文化,引起了人們對於生僻字的改觀。
但同樣也不乏著一些聲音認為《生僻字》一曲實為強行拼湊、狗屁不通,並不值得為之傳唱,甚至於以此來認定整個中國社會審美的淪陷。那麼何以至於《生僻字》被批狗屁不通?它的存在到底是宣揚傳統文化還是真的一無是處?二、「狗屁不通」生僻字
「一首歌,一個故事。」歌曲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首先在於旋律,其次在於歌詞。通常一首歌會根據旋律以及歌詞等內容被賦予相關的情感與意境,此外歌詞內容上往往承載著一段故事或認知。
因此從某種程度,一首歌的作用與一篇文章是相仿的,是情感與事物的載體。這是通俗認知下歌曲存在的價值,亦是歌曲的靈魂所在。而《生僻字》被痛批「狗屁不通」的首要原因便在此處。因為上述之中一首歌的本質與靈魂在《生僻字》一曲之中是不存在的。
從旋律上來看,任何旋律或喜或悲皆有存在的價值,而《生僻字》的旋律亦是如此。
「朗朗上口」乃是這首歌曲的一大特質,其歡快的情緒呼籲而出,但除此之外這首歌的本質上並無其它動人之處,也就是說過於簡單並不能深層次誘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共鳴。一如大多「洗腦神曲」一般只是因為「朗朗上口」方才造就了「人傳人」。其次亦是最為主要的弊病之處便在於歌詞內容。一首歌曲的歌詞之所以能夠與旋律並稱為兩大部分,是因為在旋律產生代入感的同時,歌詞更加形象在人們眼前上演了一出故事,無論是別人的故事抑或著自己想像而來。
由此能夠與旋律相輔相成產生「異曲同工」之妙。而往往一首歌的歌詞單獨拎出來亦可以稱之為一段文章、一首詩。而《生僻字》的整體落在人們眼中,實質上是匱乏內容的。
整首歌囊括著大量的生僻字,但是這些字在歌曲之中並沒有任何本質意思,一如文章之中強湊字數且與內容毫無瓜葛的名言。
而且從作者弘揚中國文化的用心來看,這些生僻字本身並不足以代表中國漢字,因為其選用的生僻字並沒有發揮出中國漢字的特點以及意義,在歌曲之中牽強附會未免有些突兀尷尬。
從文字個體來看,漢字之美,在其形更在其意。往往對於那些一語雙關的文字,我們不約而同能夠感受到漢字的美妙之處。
至於《生僻字》當中的漢字是並不存在「漢字之意」的,漢字出現在任何一個地方必然有著極深的用意,且如其形與周邊一切遙相呼應、字字相輔相成,而《生僻字》則是強行拼湊而出,無法體現漢字之美。
㈨ 漢字的現狀是什麼樣50字
寫作思路: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寫出漢字現在的存在狀態。
正文:
漢字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類進入「知識爆炸」、「信息時代」的今天,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本世紀自從電子計算機問世之後,西方的拉丁拼音文字順利地實現了二進制的計算機的輸入。然而,包含著形、音、義等特徵信息的漢字,字形結構復雜,數量龐大,如何實現漢字的計算機輸入,一直成為海內外計算機學界的一個難題。起碼到20世紀70年代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一種可以比較方便而又迅速地將漢字輸入計算機的方法。
但是,解決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直接關繫到計算機應用在中國的普及。電子計算機的推廣應用則對漢字信息處理的要求極為迫切,尤其在辦公自動化、事務管理、數據處理等領域,幾乎完全離不開漢字信息的處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個問題解決程度的如何,將關繫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由於漢字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於新的信息處理技術難以適應,顯得步履蹣跚,因此受到了嚴厲的譴責,甚至被認為是振興中華的絆腳石,似乎面臨著被拼音文字取而代之的前景,連情有獨鍾、深深眷戀它的人們也一時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