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通史第16集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內容是講諸子百家:
1、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有一個時期至關重要,公元前500年左右,東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均在這個時期誕生,中國、印度、希臘,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終形成,其所產生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人類的思想與生活。
2、這個時代,是人的發現和覺醒的時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稱其為軸心時代。中國的哲學時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
3、在戰國時代,被稱為諸子百家的各個學派、各種思想交錯碰撞,即彼此批評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為後世所稱到的百家爭鳴,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寫下了最為燦爛的篇章。
諸子百的思想對後世產生的影響:
諸子百家爭鳴,產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群星璀璨的時代,促成了當時中國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榮的局面。可以用「智慧精華,惠澤千年」這八字來形容。
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在美國出版的《名人年鑒手冊》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與穆罕默德、耶酥和釋迦牟尼一起,被稱為締造世界文化的「四聖哲」。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基本上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階段。
奠定了中國後世兩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礎,對中國文化甚至東方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可以說,沒有當時的百家爭鳴,中國後來的思想文化就不會五彩繽紛。
② 中國通史主要內容是什麼
《中國通史》包含經濟、政治、民族、軍事、文化、中外關系、歷史人物等多方面內容,史料翔實,讀來使人產生厚實、凝重之感。
注意:
尤其應當提到的是:它把各少數民族的歷史都放在中國歷史進程的大背景下加以闡述,充分肯定前者在後者之中的重要位置,充分肯定多民族共同創造中華文明的歷史業績;它把科學技術同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結合起來闡述,反映出科學技術在推進生產力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它展現出從先秦至近代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群像,使中國歷史更加生動、更加引人入勝地反映在讀者面前。如第十二卷「近代後編」傳記部分,就寫出了50多人的傳記。至於資料的翔實,各卷都很突出,同時也各有特點。以第八卷「元時期」為例,其「序說」部分凡八章,依次是:漢文資料;蒙、藏、回鶻文資料。
國外資料(含波斯文資料、阿拉伯文史料、歐洲文字史料、亞美尼亞文資料、敘利亞文史料、俄日文資料);明清兩代的元史著述;二十年代以後元史研究的進步;建國以來的蒙元史研究;國外的蒙元史研究;本書編寫旨趣。這240頁的文獻概述,足以表明本書編撰的堅實的史料基礎。有的學者讀後,贊嘆不已。
③ 《中國通史》第一集內容概括有哪些
第一集中華道路,主要講述中國古代思想發展歷程及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過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華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領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統的客觀規律。
知識點:百家爭鳴:法家墨子兼愛非攻,儒家孔子亞聖荀子王陽明陽明,心法、仁愛、尊卑有序,道家老子莊子無為;儒學完善歷程:儒學、劉邦建立漢王朝孔子祭祀標志儒學登入上流,漢武帝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學,陽明心法,新舊儒學,明朝反腐。
民族統一歷程:北魏改漢、大唐長安文化自信、海陸絲綢之路、吉爾吉斯斯坦鄉愁。
(3)中國通史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通史》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以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經驗教訓,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為主線,描摹了中國境內從遠古人類起源到清朝滅亡的宏大歷史場景。
是由廣電總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監制指導,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撰稿,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拍攝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2013年在CCTV-6試播,從2016年8月1日起在CCTV-6每周一至周五午間時段兩集連播。
④ 中國通史的內容簡介
《中國通史》全名《自修適用白話本國史》,作者是呂思勉,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章節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讀後感:全書每卷十餘萬言,共九十餘萬言。書中運用了一些文言文詞句,表達簡潔通暢,讀之如飲醇釀。且每位著者對書中所述歷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獨到精闢之見解,貴在不人雲亦雲。
《中國通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
早在1900年,章太炎撰寫《中國通史略例》時,已經就新編中國通史的宗旨、體例乃至具體篇目發表了相當系統的看法。章太炎認為修撰中國通史的宗旨,一是為了「知古今進化之軌」,一是為了「振勵士氣」。實際是試圖綜匯中國原有各種史書體例之長,推陳而出新。文內雲:「不必以褒貶人物、臚敘事狀為貴,所重專在典志,則心理、社會、宗教諸學,一切可以熔鑄入之。
⑤ 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中國通史》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主要通過對各個朝代著名歷史人物的講述,來描寫中國歷史上25個朝代的更替和變遷!
推薦參考:網頁鏈接
⑥ 中國通史第46集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中國通史46集主要講的是中晚唐的困局。
唐代中晚期曾出現三次中興,並且有兩次屬於連續中興的情況,這就是唐武宗時期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時期的「大中之治」其中,「會昌中興」總共持續了六年的時間,而「大中之治」則維持了十三年之久。可以說,在這二十年的時間里,唐朝的局勢相對來講,要更為穩定一些。並且,一些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中國通史》是一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CCTV-6)共同監制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該片再現了自中華文明起源到1911年時期的浩瀚歷史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發生、發展過程,揭示歷史發展趨勢及規律。
⑦ 中國通史每集概括 中國通史每集概括1至3集
1、第一集中華道路,主要講述中國古代思想發展歷程及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過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華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領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統的客觀規律。
知識點:百家爭鳴:法家墨子兼愛非攻,儒家孔子亞聖荀子王陽明陽明,心法、仁愛、尊卑有序,道家老子莊子無為;儒學完善歷程:儒學、劉邦建立漢王朝孔子祭祀標志儒學登入上流,漢武帝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學,陽明心法,新舊儒學,明朝反腐。
民族統一歷程:北魏改漢、大唐長安文化自信、海陸絲綢之路、吉爾吉斯斯坦鄉愁。
概括:孔夫子巨牛逼,五十六個民族一個家。
2、第二集中華起源,主要講述中華民族祖先進化過程,中心思想是中華民族是自中華大地產生並延綿不斷發展起來的民族。
概括:誰說我是外來人口,我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知識點:猿人至古人至智人至現代人,主要變化為腦容量的增大、下顎的凸起、眉骨的凸起等。
3、第三集農業起源,主要講述中華民族如何開始種植及生產糧食的過程,純敘述無思想。
知識點:南方稻穀馴化為野生稻至生產稻,北方狗尾巴草與穀子馴化為穀子,直至明朝一直為第一大生產作物。狗尾巴草為莠,良莠不齊的典故來源。
⑧ 《中國通史》45集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講述了安史之亂,講述了晚年的唐玄宗任用奸相,怠慢朝政,沉湎後宮,荒廢國政,終至「安史之亂」,別姬馬嵬坡,大唐盛極而衰的故事。
《中國通史》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以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經驗教訓,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為主線,描摹了中國境內從遠古人類起源到清朝滅亡的宏大歷史場景。
(8)中國通史講的什麼擴展閱讀:
來自中國社科院、國家博物館、中國史學會等單位的十餘名專家齊聚甘肅省天水市,召開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拍攝指導暨「中國古代軍事、兵器與服飾研討會」。
《中國通史》出品人、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主任閻曉明介紹,此次研討會是本著對歷史負責的精神,特別組織了來自中國社科院等歷史、文博專家學者組成顧問委員會,進行科學研討,從文稿撰寫到拍攝指導,從中期研討到後期編審,對該紀錄片拍攝進行全面介入和科研指導。
⑨ 《中國通史》講的什麼內容
《中國通史》是1999年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壽彝。這部《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囊括了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中政治、經濟、民族、軍事、學術文化各個方面,全書共12卷22冊,約1400萬字。[1]
積一代之智慧」的巨著,這部《中國通史》,由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總主編,有22位分卷主編、近500人共同撰寫,是迄今參與編纂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中國通史。堪稱是本世紀最大的史學工程之一。《中國通史》具有鮮明的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關於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理論認識,顯示出了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在編纂體例上,借鑒吸收了中國古代多種史書體裁的形式,創立了"新綜合體",每卷分為 "序說"、"綜述"、"典志"、"傳記"四大部分,涉及文獻資料、研究現狀、典章制度、重大事件、歷史人物等,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自然科學、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力圖全面、立體、系統地展現中國從原始時期到近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全貌。《中國通史》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充分反映20世紀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當代中國史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和集體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