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漢字是什麼字

中國的漢字是什麼字

發布時間:2022-09-08 17:07:19

Ⅰ 中國漢字一共有多少個

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北京國安咨訊設備公司漢字字型檔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

關於漢字的數量,根據古代的字書和詞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其發展情況。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有3300字;

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 就有9353字了;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玉篇》據記載共收16917字,在此基礎上修訂的《大廣益會玉篇》則據說有22726字;

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宋朝官修的《集韻》中收字53525個,曾經是收字最多的一部書;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了;

(1)中國的漢字是什麼字擴展閱讀:

歷史上出現過的漢字總數有8萬多(也有6萬多的說法),其中多數為異體字和罕用字。絕大多數異體字和罕用字已被規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爾出現。此外,繼第一批簡化字後,還有一批「二簡字」,已被廢除,但仍有少數字在社會上流行。

如果學習和使用漢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萬個漢字的音形義的話,那漢字將是世界上沒人能夠也沒人願意學習和使用的文字了。但是《中華字海》一類字書里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書面語里已經廢置不用的字。

據統計,十三經(《易經》、《尚書》、《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字數為6544個字。因此,實際上人們日常使用的漢字不過六千多而已。

Ⅱ 什麼叫漢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現在使用的漢字是由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鍾鼎文、大篆)演變而來。一個字一個音節,絕大多數是形聲字。收在《漢語大字典》里的漢字有五萬六千左右,通用的漢字大約有五千至八千。在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中積累了大量的用漢字書寫的典籍。漢字是中國各民族和國際社會通用的正式文字之一。

Ⅲ 漢字又叫什麼名稱中國字還是白紙黑字

漢字又叫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Ⅳ 中國的漢字都有哪一些

中國的漢字都有如下:

1、象形:

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如今的造型。

2、指事:

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徵的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號來表示某個詞。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點,表示這里最鋒利,這就是刀刃,等等。

自大一點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窮」靠用「力」打工,「賤」的繁體是「賤」,右邊兩個「戈」,為錢而爭斗,自然是「賤」。

3、形聲:

形聲字由表示意義的形旁和表示讀音的聲旁兩部分組成。拿構造最簡單的形聲字來說,形旁和聲旁都是由獨體字充當的。作為形聲字的組成部分,這些獨體字都是有音有義的字。

不過形旁只取其義,不取其音,例如「鳩」字的偏旁「鳥」;聲旁則只取其音,不取其義,例如「鳩」字的偏旁「九」。

4、會意:

這種造字法,是用兩個或幾個字組成一個字,把這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意義。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

「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個人靠在樹上,表示休息。

5、轉註:

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大雅·棫樸》亦雲:「周王壽考」。

6、假借:

此法簡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

Ⅳ 中國的漢字有哪些

中國的漢字有成千上萬個,數不勝數。代表著社會文明發展的耕、禾、農、家、田、絲、工,也有包容著中國哲學、宗教、社會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體現國家情懷的中、東、北、土、社、九、鼎、國。

漢字的發展:

從形體上來說,我國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八種字體,其中前四種是古文字,後四種是今文字,「隸書」是漢字的分水嶺,因此稱之為「隸變」。

從造字法來說,我國漢字主要有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這四種造字法,外加「假借、轉注」兩種用字法,合成為「六書」。

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奧秘無限,需要我們去慢慢探索。

Ⅵ 中國的文字是什麼

是漢字。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制並作改進,是維系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

(6)中國的漢字是什麼字擴展閱讀

漢字書寫的重要意義:

1、傳承中華文明,增強對祖國的熱愛。對於中國人而言,寫好中國字是每一個中國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每一個漢字如同鮮活跳動的生命,都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文明。書寫漢字的同時,本身就是在傳承中華文明,增進人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從而更能增強人們對祖國的熱愛。

2、凝聚華人心靈,展現中國魅力。「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漢字是中華民族先民們留給世界人民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趨密切,漢字書寫對凝聚華人心靈,展現中國魅力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3、增強文化素養,培養良好品格。漢字書寫講究地是靜下心來,一筆一畫的認真書寫,這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增強人的文化素養有著很大的幫助。

4、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漢字是中華民族先民們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創造發明,這足以證明我們的先民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在書寫漢字的時候,去感受漢字的演變之豐富,造型之奇美,內涵之厚重廣博。

Ⅶ 什麼是中國字

中國文字
中國漢字的歷史是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依照發展的時間順序,基本可以分為先秦、秦、漢、唐時期文字、宋元時期、明清文字、中國近代文字和中國現代文字等。[1]
中文名
中國文字
外文名
chinese
所屬領域
人文科學
學科
科歷史考古學、古文字學
起源
圖畫
快速
導航
起源與發展古文字遺址
概述
漢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1]
起源與發展
起源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也應該是文字創作者之一,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2]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2]
發展
大約一個世紀以前,中國河南安陽,有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發現。從此,中國殷商史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時期。按中國古文字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它已經比較復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匯,包括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詞、形容詞等數大類,而且還能組成長達170多字的記敘文。所以學者們肯定甲骨文決不是我中國文字的初創階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經有一段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了。[3][4]
一個國家的文字表達和承載著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文字因國家、民族文化的發展而傳承,國家、民族文化也因文字的傳承而延續、發展。
漢字從甲骨文開始,發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形體不斷簡化,伴隨著中華歷史的演進先後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字形變化,成為我們今天使用的文字。在大陸地區通常使用的是規范的簡化漢字,在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通行的是繁體字。[1]
千年積淀,孕育出了燦爛多彩的漢字文化,甲骨文的出現比兩河流域的釘頭字晚了約2000年,但是漢字卻是古典文字中唯一流傳並使用至今的文字。並遠播至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形成包含30多種文字的漢字文化圈。
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當今世界上延續至今仍為全球華人廣泛使用的文字。漢字在當今世界上的各種文字系統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意系統的文字,按年齡計算,恐怕有四、五千歲了,因為遠在公元前十四世紀,它已經是相當發達的文字體系了。[1]
古文字遺址
賈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號稱賈湖刻符。有的學者認為只是刻符,有的認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探討考證,提出「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5]
自張居中和李學勤教授等合作撰寫的《The earliest writing Sign use in the seventh millennium BC at Jiahu,Henan Province ,China 》一文在英國Antiquity雜志發表之後,引起國內外一些媒體的關注,國外感興趣的學者在《科學》網站還進行了討論。 蔡運章、張居中《中華文明的絢麗曙光——論舞陽賈湖發現的卦象文字》分析[1]:賈湖21個刻符里,已認識的11個字,分別屬於反映易學里離、坤兩卦之象的卦象漢字。[5][6]
雙墩刻符
七千多年前的蚌埠雙墩遺址,發現630多刻劃符號,豐富多樣,就同期國內外文化遺存來說,都十分罕見,驚人。符號種類之多、內容之豐富是同時期其他遺址所無法比擬的。雙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為表意、戳記、計數三大類。 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30多位來自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聚集蚌埠,就「蚌埠雙墩遺址刻劃符號暨早期文明起源」展開研討。眾多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雙墩刻符反映了早期雙墩先民的生活形態,已經具備了原始文字的性質,是漢字源頭之一。[7]
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屬於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的陶缽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種刻劃符號,即半坡陶符,於省吾認為「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其中一些是數字。[7]
青墩刻符
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江蘇省青墩遺址,距今5000年前,有數字刻符。在青墩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青墩古人在麋鹿角上留下的刻劃符號。 [8]
青墩遺址發掘過程中除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外,還出土了數量驚人的麋鹿角化石,其中許多麋鹿角化石上還留有古人刻畫的符號。由於考古發掘報告遲至1983年才在《考古學報》上發表,考古專家們在撰寫報告時對這些刻畫符號也未引起特別重視,只是將它們公布出來。誰知考古發掘報告一經發表,立即引起易學界、數學界和語言文學家的高度重視,許多人認為神秘的刻畫符號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比殷墟甲骨文還早2000多年。海南大學數學系的教授耿濟先生首先撰文,認為那是最古老的數字;中國易學研究會會長張政烺先生則把這些符號與"安州六器"上的奇字聯系起來,認為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號。專門從事易學研究的孫振聲先生在其《易經入門》的出版說明中特別指出:"近年來的《易》學考古成果有二,即原始畫卦符號的認讀和馬王堆帛書《易》的出土。在江蘇海安縣青墩遺址出土的骨角柶和鹿角枝,殷墟甲骨、周原甲骨、西周青銅器、湖北江陵天星觀楚簡上,有一種由六個數字組成的符號,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不可識別的'奇字'……張政烺先生指出這些符號是原始的卦爻形式……"[9]
於是在1987年山東濟南召開的國際周易學術討論會上,許多論文都直接或間接的提到青墩遺址的這一重要發現,於是青墩麋鹿角刻紋被眾多專家學者確認為是易學起源的初始符號……
庄橋墳刻符
庄橋墳刻
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庄橋墳遺址屬於長江下游區域良渚文化的浙江省庄橋墳遺址刻符距今5000多年,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庄橋墳遺址的研究表明,當時的先民已達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需要用某種方式來交流溝通,就會出現這類刻畫符號。[10]
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獸骨上刻畫的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在山東集中發現(赤峰、關中等地也有發現),是我國最早的以記事為主的可識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學家、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發現並命名,稱「骨刻文」,並認定刻畫工具為瑪瑙等銳角寶石,形成約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間,是龍山文化時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開始,著名學者、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丁再獻研究員將骨刻文成功系統破譯,從文字的起源和構造等方面較全面的論述了與甲骨文及現代漢字的傳承關系。[11]
陶寺朱文
山西省襄汾縣的陶寺遺址,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其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前1900年。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遺址中發現一片扁壺殘片,殘片斷茬周圍塗有紅色,殘片上朱書兩個文字,其中的一個字為「文」,另外一個字專家們有「堯」「易」「命」等多種解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信息中心主任朱乃誠表示,朱書文字比甲骨文還早了1500年。[12]
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這樣評價:「陶寺文化不僅達到了比紅山文化後期社會更高一階段的『方國』時代,而且確立了在當時諸方國中的中心地位,它相當於古史上的堯舜時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現的最早的『中國』,奠定了華夏的根基。」襄汾縣所靠近的東南方翼城縣就是傳說的陶唐氏唐堯的後代的封國唐。[12]
甲骨文
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甲骨文是公認的較為成熟的漢字文字系統。
大約一個世紀以前,中國河南安陽,有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發現。從此,中國殷商史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時期。按中國古文字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它已經比較復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匯,包括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形容詞等數大類,而且還能組成長達170多字的記敘文。所以學者們肯定甲骨文決不是我中國文字的初創階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經有一段較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了。[13]
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國子堅王懿榮得了大病,四處求醫找葯,無意中發現葯材中有一種刻了文字的龜甲,認為是很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派人此處搜購,原來這些龜甲是河南安陽一帶農民拾獲後賣給中葯店的,後來經研究發現龜甲上的紋路應該就是古老的文字,這個發現轟動了學術界和文化界,從此,甲骨文受到許多學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視。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中國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是用來卜斷吉凶的,占卜的過程先利用火燒灼龜甲,龜甲上便會出現裂痕,商代的人們便根據這裂痕卜斷吉凶,並將卜問的事情和結果記錄刻在龜甲上,而這些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便稱為「甲骨文」。[14]
糾錯
參考資料
[1] 世界文字中的老壽星.網易 [引用日期2015-12-09]
[2] 揭開漢字起源之謎.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5-12-09]
[3] 文字起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引用日期2015-12-09]
猜你關注
網路文字識別OCR-多種場景下文字檢測與識別服務
cloud..com廣告
帶拼音的字體下載_用戶推薦下載
srf..com廣告
「阿里巴巴」中華好字成廠家貨源,超低批發價!
1688.com廣告
搜索發現
中國文字的演變
中國漢字
語言文字網普通話報名
文字
分手後如何復合
歷史百家爭鳴
歷史從未如此豐富多彩
這些少數民族文字你都認識嗎?
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族、滿族主體(回回語、滿語除外)主要部分不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外,有29個民族有與自己的語言相一致的文字,是中國文字史的重要部分

Ⅷ 漢字是什麼意思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Ⅸ 漢字是什麼文字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中國字,別稱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漢字主要起源於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都在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漢字是什麼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老打擊伊朗 瀏覽:390
矽谷在印度投資多少錢 瀏覽:673
義大利在哪裡買珊瑚 瀏覽:106
印度種族相差多少 瀏覽:302
2021義大利杯冠軍是哪個隊 瀏覽:546
中國哪個城市雅閣最多 瀏覽:566
起源於中國的狗狗有哪些 瀏覽:140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75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2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0
伊朗駐歐佩克代表什麼 瀏覽:833
中國男籃奧運落選賽哪裡看 瀏覽:709
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穿的衣服叫什麼 瀏覽:118
綠茶在英國怎麼說 瀏覽:395
越南人自己怎麼做水泥 瀏覽:725
中國哪個省種櫻桃 瀏覽:630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麼兼職 瀏覽:42
英國炸魚薯條多少錢 瀏覽:647
英國總共有多少運輸機 瀏覽:477
美國海運到中國港口需要多久 瀏覽:372